後突厥汗國的興亡:(五)默啜可汗的末日,唐朝迎來復仇的機會

2022-01-30 北鬥維斟

收錄於話題 #突厥 19個

在默啜可汗的帶領下,突厥的國力達到了頂峰,讓唐朝顏面盡失。然而,他的窮兵黷武也加速了後突厥汗國的衰落。711年,默啜可汗遠徵西域,在中亞被阿拉伯帝國軍隊擊敗,使其軍事威信嚴重下滑。同時,唐朝趁突厥西徵之際在漠南建立了三座受降城,逐漸改變了唐朝對突厥的被動狀態。默啜可汗在內政上也十分殘暴,史稱「虐用其眾」,導致「部落漸多逃散」。

默啜可汗在西徵失敗後,依然沒有停止對唐朝的進攻。712年,默啜可汗讓契丹、奚侵犯唐朝邊境,唐朝派遣幽州都督孫佺及其副將周以悌迎戰,結果唐軍慘敗於冷徑,孫佺、周以悌被默啜可汗所殺。此戰嚴重動搖了唐睿宗的威信,太平公主趁機發動政變,讓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宗。

當年,太平公主組織一次規模盛大的巡邊活動。這次巡邊是以和親為名義派出的,其目的是為了給突厥以威懾,一共出動了軍隊達12萬。此次巡邊的主帥是李隆基,但他不甘被太平公主控制,於是又掉頭發動了政變,從太平公主手中奪取了實權。

唐玄宗

唐玄宗初掌權,政局尚未不穩,於是選擇和突厥和親。突厥早已習慣了此伎倆,於是答應和親,一邊又尋找戰機。714年,默啜可汗突然發動了對北庭都護府的進攻,北庭都護郭虔瓘等被圍困於庭州,岌岌可危。偏將張守珪經過血戰,方得突圍。不久,突厥主將默嘎子同俶特勤急於求功,帶領單騎馳到庭州城下,被唐朝伏兵所殺,於是郭虔瓘乘機反攻,張守珪也帶領援軍來救,內外合攻,最終擊敗了突厥西徵大軍。

庭州遺址

唐朝經過了庭州一戰,終於打散了對突厥的恐怖陰影。朝中主戰派勢力再度興起,紛紛進言北伐,在此巨大壓力下,唐玄宗開始大量啟用唐中宗時代的主戰派,組織較大規模的北伐戰爭。突厥的末日即將到來。

當年二月,原朔方道副大總管王晙被提為朔方道大總管,併兼安北都護,豐安、安定、三城等軍並受節度,成為負責北伐事務的總負責人。不過,王晙主持北方事務未滿一月,又被兵部尚書姚崇取代,可見唐玄宗對北伐一事也是相當重視。

三月二十八日,唐朝頒布了討伐突厥的命令。此次北伐的軍隊一共有四路大軍,宰相姚崇親自主持北伐,兼領中軍。四路一共有16萬兵力,2萬馬匹。除了姚崇之外,其他的將領基本都是唐中宗時期的張仁亶主持北伐時候的將領。在唐朝下達北伐命令的次月,默啜可汗又向唐朝求婚,措辭謙卑,全無昔日驕橫之態。可見,突厥已經被此次北伐計劃震動。

就讓人失望的是,就在大軍準備出徵時,北伐又流產了。主要的原因有三點。(1),宰相姚崇是文臣,無法出徵,於是又讓副大總管張知運代主全局,然而張知運地位較低,名分不正難以服眾,由此延續了戰機。(2),唐朝前鋒出戰不利。714年7月,幽州都督府開始進攻契丹、奚,為進攻突厥的前哨戰,結果出師不利,唐軍兩次戰於灤河,大敗,死者十八九。(3)在唐朝調集大軍在北線之際,唐朝西線防禦空虛,於是吐蕃乘虛進攻河西走廊,唐朝又不得不將北線將領大量調到河西。雖然唐朝終於擊敗了吐蕃,但是此次北伐也就破產了。

早在武則天時代開始,突厥就和吐蕃結為了盟國,兩國總是在兩線牽制著唐朝的兵力。716年,後突厥又和吐蕃聯合起來進攻唐朝庭州。北庭都護郭虔瓘帶領瀚海軍與兩國軍隊惡戰,一共破兩軍六陣,最終取得了勝利。

此戰後,鐵勒各部又在漠北發動了暴動,葛邏祿、鼠尼施、胡祿屋三部公然投靠於唐朝。儒尼文《毗伽可汗碑》記載:「當我三十一歲時,葛邏祿部眾當其無憂無慮自主時,與我們為敵。」默啜可汗雖然擊敗了葛邏祿,但是未能撲滅這一場大規模的暴動。

電視劇中的默啜可汗

面對這樣的機會,唐玄宗自然不肯放過。715年,唐玄宗開始主持第二次北伐,薛訥為朔方道大總管,總攬北伐事務。716年,唐玄宗頒布正月《命薛訥等與九姓共伐默啜制》,北伐正式開始。此後,唐朝大軍分為三路向大漠挺進,但是出師並不順利,中路軍和東路軍都遭到了突厥的猛烈進攻,而西路軍在張知運的帶領下取得大勝,實現了和鐵勒的會師。

此時的默啜可汗正忙於鎮壓各部的叛亂。在一次徵討拔也古叛變中,默啜可汗大勝而歸,產生了驕心。在默啜可汗班師途中,回紇部在半路發動了突然襲擊,默啜可汗被殺死。稱雄於漠北24年的雄主,也就這樣隕落了。

薛訥(薛仁貴長子))

唐朝大軍在得知默啜可汗被殺後,也都班師回朝。此後,唐玄宗認為邊患已經基本平定,於是選擇修文偃武,重用宋璟、姚崇等文臣,創造了輝煌的「開元盛世」。不過,後突厥的勢力並未全部滅亡,在唐朝大軍回朝之後不久,突厥又重新興起,唐朝和突厥的鬥爭還要持續很多年。

歡迎關注公眾號:北鬥維斟。本人喜歡歷史,文化,文學,詩詞等,自從畢業以來一直在閱讀,在各大自媒體平臺多有創作。我創立了的「北鬥維斟」,主要在於深度解讀歷史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歡迎你來關注。

相關焦點

  • 西突厥汗國概述(上)
    西突厥長期以來,並非獨立於東突厥的獨立政權,而是突厥汗國(東突厥)的兩個小可汗政權的結合。在隋朝年間,沙缽略可汗時期,突厥汗國除沙缽略可汗外,有七個小可汗。加上沙缽略自己有八個可汗,但因為貪汗可汗、紇支可汗、潘那可汗勢力弱小,所以一般都將他們忽視,只說其他五個,稱之為「五汗並立」。五汗並立時代,沙缽略可汗作為可汗(大可汗),是汗中之汗,居於鬱督軍山。
  • 突厥人與末日大戰
    657年西突厥為唐所滅。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原東突厥叛國,建立後突厥。695年,後突厥投降並歸屬武周,武則天封其可汗為「歸國公」,並授予大周左衛大將軍一職,協從武周作戰。[1]  後來復叛國,直到745年唐與回鶻聯軍攻滅後突厥汗國,東突厥諸部或者在戰爭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鶻,或者融入唐朝。唐朝滅西突厥以後,原西突厥汗國所屬突騎施、烏古斯、葛邏祿、欽察、卡拉吉、樣磨、處月等部落也在中亞地區活躍。
  • 唐朝軍隊攻滅西突厥之戰(上):從遠交近攻到大戰爆發!
    據《新唐書》載,突厥阿史那氏,蓋古匈奴北部也。居金山之陽,臣於蠕蠕(柔然),種裔繁衍。至土門,遂強大,更號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其地三垂薄海,南抵大漠。土門,即阿史那土門。552年,其率部擊敗了柔然,突厥汗國自此崛起,並迅速統一了漠北。北齊、北周時代,突厥軍事勢力已經能夠影響到中原。
  • 第148期·【史學研究】試論6—8世紀突厥與鐵勒的族際互動與民族認同
    【作者簡介】彭建英,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6世紀中葉,原本作為鐵勒一支的遊牧集團,以阿史那、阿史德二氏為核心,以「突厥」為新的族群徽號,憑藉強勁的軍事勢力,取代其之前的宗主柔然汗國而驟然崛起。突厥最初的崛興則肇始於對散在漠北的鐵勒諸部的兼併,①從而開啟了此後兩個世紀內中國北方遊牧區新一輪的政權創製和族群構建浪潮。
  • 唐朝攻滅西突厥之戰(下):決戰以一敵十,大獲全勝!
    在這次與西突厥主力部隊的作戰中,蘇定方立有大功,但是唐軍卻沒能抓住機會取得更大的進展,而名將程知節也栽了大跟頭,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次與西突厥主力部隊的交戰,唐軍本身的損傷也很大。副大總管王文度對程知節說:賊雖走,軍死傷者眾,今當結輜重陣間,被甲而趨,賊來即戰,是謂萬全;而且還矯制收軍不深入。
  • 唐朝攻滅西突厥之戰(下):決定性戰役以一敵十,還大獲全勝
    在這次與西突厥主力部隊的作戰中,蘇定方立有大功,但是唐軍卻沒能抓住機會取得更大的進展,而名將程知節也栽了大跟頭,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次與西突厥主力部隊的交戰,唐軍本身的損傷也很大。副大總管王文度對程知節說:賊雖走,軍死傷者眾,今當結輜重陣間,被甲而趨,賊來即戰,是謂萬全;而且還矯制收軍不深入。
  • 從鐵勒渾部落引申開來估算「藍突厥」人口
    這些部落,應該都是黑突厥,但只有阿跌屬於鐵勒,他們在鐵勒人反抗突厥時依然選擇效忠突厥,跟著突厥投降唐朝。這裡的葛邏祿、嚈噠只是其分支,並不是主體。但如果要計算藍突厥的實力,那麼這些也應當計算在內。基本而言,雖然建置隨著時間會有變化,但如果模糊一點來處理,籠統計量的話。單于都護府下轄的這四個都督府、二十二個州,基本可以視為東突厥汗國時代,藍突厥能直接控制的人群。
  • 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古代中國的突厥人有什麼關係?
    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古代中國的突厥人有什麼關係?應該說是有點關係,但關係確實不大,因為中間幾經轉變,而且有很多詳細的過程現代都有疑問。具體經過就來看桃花石雜談的介紹吧。突厥汗國的滅亡應該說現代土耳其人和中國古代的突厥汗國還是有點關係的。首先土耳其這個詞其實就是突厥的另一種音譯,在世界其它多數語言裡,這兩個詞都是同一個詞。
  • 拜火宗教與突厥興衰——以古代突厥鬥戰神研究為中心
    開元四年(716)默啜戰死,「骨咄祿之子闕特勤鳩合舊部,殺默啜子小可汗及諸弟並親信略盡,立其兄左賢王默棘連,是為毗伽可汗」;毗伽「性仁友,自以得國是闕特勤之功,故讓之,闕特勤不受,遂以為左賢王,專掌兵馬。」[112]毗伽可汗、闕特勤、暾欲谷構成了當時東突厥汗國的三駕馬車,三人且都留有墓碑。
  • 狼圖騰並不偉大:大唐掃滅突厥稱雄中亞之戰
    東突厥已經被大唐擊滅,成為歷史,此時,西突厥咄陸可汗於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塔什幹殺死葉護可汗,統一西突厥成為中亞霸主。以狼為圖騰的突厥咄陸可汗依仗自己擁有百萬裡廣闊領地,及強盛突厥大軍。自認為實力強大,扣留唐朝使臣,侵暴西域,對大唐西北邊境構成嚴重威脅。公元642年,大唐貞觀16年,鑑於突厥侵暴西域的行徑,唐朝皇帝李世民決心討伐西突厥。
  • 成吉思汗後裔對敘利亞的復仇之戰:伊兒汗國與馬穆魯克的巔峰對決
    而在伊朗高原上,成吉思汗後裔已經在這裡建立了伊兒汗國,汗國的創建者旭烈兀早已去世,他的繼承者阿八哈不斷向敘利亞發動戰爭,企圖洗刷蒙古西徵大軍在艾因賈魯之戰中所受到的恥辱。騎馬者為阿八哈而十字軍和蒙古軍隊都想要佔領的敘利亞地區,此時正處於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統治之下,馬穆魯克王朝是由馬穆魯克軍事貴族建立的一個封建王朝。
  • 【蒙古帝國君王譜】察合臺汗國(三):察合臺
    孛兒只斤·貴由即大汗位後,因與察合臺第五子也速蒙哥友善,於是改命也速蒙哥嗣為察合臺汗國可汗。察合臺汗國(一寫察哈臺汗國),名義上為元朝西北宗藩國,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依其領地擴建而成。察合臺汗國最盛時其疆域東至吐魯番、羅卜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爾巴哈臺山,南越興都庫什山,包括阿爾泰至河中地區(河中地區特指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大片地區)。斡爾朵(宮帳)設在阿力麻裡境內的忽牙思。
  • 【遙望西域·帝國長虹】蘇定方:徵服者歸來(五)西突厥的滅亡
    次日天明,就有五個部族率隊前來投降,並且向蘇定方報告,阿史那賀魯已是窮途末路,帶領數百名親信向西邊逃竄。蘇定方命令蕭嗣業、婆閏率回紇輕騎迅速往邪羅斯川方向追擊阿史那賀魯,自己和任雅相率剛剛歸降的部落軍隊為後援。就在這時,天山以南的招撫也傳來好消息,得知阿史那賀魯被唐軍擊敗後,各部落已經向阿史那步真投降。
  • 【大國關係】王震 高程:崛起國對外策略中的大國與周邊
    李淵為處羅可汗罷朝,史載"處羅死,高祖為之罷朝一日…始畢可汗(處羅可汗上一任可汗)去世之時,高祖也為之罷朝。因此,唐朝對於突厥的政策並沒有明顯的變化。但由於突厥認為唐的強大已經對其霸權構成威脅,頡利可汗繼位之後,開始了針對唐朝的一系列打擊活動。雖然突厥聯合進攻的計劃沒有付諸實踐,但在唐朝與鄭國進行決戰的時候,東突厥從北邊對唐朝進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