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西域·帝國長虹】蘇定方:徵服者歸來(五)西突厥的滅亡

2021-02-13 天山有個號

原創:陸開武

公號:春風巷(ID:cfx8963)

五、西突厥的滅亡


又是一番艱苦的長途跋涉,唐軍抵達西域北路金山(今新疆阿爾泰山)時,已是大雪初降的十月。

考慮到唐軍僅有一萬多人,蘇定方先是對處木昆部展開攻擊,迫使其大部投降,從其中選出了一千騎兵,補充了騎兵力量。

這期間,遠在長安的李治又給蘇定方添了一把火。

原來,一直在密切關注西域戰事的薛仁貴提了個建議:唐軍在以前戰鬥中俘獲了不少泥孰部的人員、財物,現在要是將這些人和物送還回去,泥孰肯定心存感激,會幫助唐軍一起打擊阿史那賀魯。

李治聽從了薛仁貴的建議,派人將泥孰戰俘、財物悉數送往西域。泥孰首領大喜過望,當即要求派兵協助唐軍行動。

薛仁貴的惺惺相惜,極大地緩解了蘇定方兵力不足的壓力。

蘇定方得到補充之後,率軍進抵曵咥河(今新疆瑪納斯河)以西,一場與西突厥的最終決戰終於到來。

阿史那賀魯率領十萬大軍鋪天蓋地地湧來,見唐軍不過一萬多,心裡呵呵冷笑,下令各部逕自向前形成包圍圈。

蘇定方鎮定自若,命令步兵方隊據守南面的高地,長槍密集排列,鋒刃向外,寒光凜冽;自己率騎兵部隊埋伏於北面高地上。

阿史那賀魯下令攻擊據守南面高地的唐軍陣地,突厥騎兵潮水一般湧向唐軍,廝殺吶喊聲頓時響徹大地。

然而,唐軍槍盾集合,殊死抵抗,沒有往後退一步,突厥騎兵連續三次的衝鋒都未能撼動唐軍步兵陣型。

見突厥騎兵的氣勢被壓了下來,一直在北面高地上眺望觀察的蘇定方下令唐軍騎兵全線出擊。

一時,號鼓齊鳴,旌旗揮舞,戰馬嘶鳴,塵煙四起,唐軍猶如雪崩一般從高地衝向突厥騎兵隊伍。不斷有人中箭落馬,但唐軍士氣高昂,迅速衝進突厥人的陣型中廝殺。

步兵方隊見騎兵衝殺過來馳援自己,頓時士氣大振,移動隊形向敵人發動進攻。突厥人腹背受敵,被包在了中間,

阿史那賀魯沒有想到區區萬餘唐軍竟然如此兇悍,猶如群狼在撕咬一群膽怯的綿羊。經過一番慘烈的廝殺,眼見自己的士兵扛不住了,慌忙調轉馬頭逃跑。

在高地上指揮戰鬥的蘇定方見阿史那賀魯開始逃跑,下令騎兵迅速追擊,一直追出了三十多裡地。

戰後清理戰場,唐軍斬殺俘虜約有數萬人之多。

這場戰役極大了震撼了被阿史那賀魯裹挾進去的一些部族。次日天明,就有五個部族率隊前來投降,並且向蘇定方報告,阿史那賀魯已是窮途末路,帶領數百名親信向西邊逃竄。

蘇定方命令蕭嗣業、婆閏率回紇輕騎迅速往邪羅斯川方向追擊阿史那賀魯,自己和任雅相率剛剛歸降的部落軍隊為後援。

就在這時,天山以南的招撫也傳來好消息,得知阿史那賀魯被唐軍擊敗後,各部落已經向阿史那步真投降。

由於當時正值天降大雪,平地積雪有二尺之高,行軍非常困難,有手下建議能否等雪停放晴之後再出發。

蘇定方說道:「現在雪下的大,積雪很深,敵人肯定會認為我們不能行軍,所以會停下來歇息。這是個好時機,迅速追擊,可以擒獲敵人。如果貽誤戰機,敵人勢必越逃越遠,留下後患。所以,必須頂風冒雪追擊。」

作為李靖麾下的先鋒大將,蘇定方深得李靖兵貴神速、窮追猛打、不留後患的戰術精髓和強悍作風。

見主帥神色凜然,意志堅定,手下將士迅速跨鞍上馬,呼嘯而去。一路上,唐軍踏冰冒雪,晝夜不歇地追擊,後援部隊一路收容潰散的突厥士兵。

就在唐軍抵達距離阿史那賀魯的牙帳還有二百裡的雙河,在南道的阿史那彌射、阿史那步真也率軍按計劃抵達會合。

有士兵偵察來報,阿史那賀魯帶人正準備外出打獵,補充給養。

蘇定方迅即下令,趁其不備發動攻擊。阿史那賀魯沒有想到唐軍竟會在這樣惡劣的天氣裡從天而降,根本沒有來得及進行像樣的抵抗就被打得大敗,戰鼓和大旗也被唐軍繳獲,身邊只有兒子和女婿跟著逃了出來,朝著石國落荒而逃。

考慮到阿史那賀魯已是窮途末路,蘇定方命令蕭嗣業率兵繼續追擊;投降的各部落返回各自住地,「通道路,置郵驛,掩骸骨,問疾苦,畫疆場,復生產」,凡是被阿史那賀魯掠走的人,全部送回去。

安排妥當後,蘇定方率軍先行返回。

阿史那賀魯逃到石國,人困馬乏,被石國國王抓了起來,交給了隨後趕來的蕭嗣業。

面對蕭嗣業,阿史那賀魯感到從未有過的絕望:「我本來是亡命之徒,但被太宗先帝赦免,先帝對我有大恩,我卻背叛了他。我今天的失敗,是老天在發怒。我聽說中國處死犯人要在街市上,我請求將我在先帝的昭陵前處死,以此向先帝謝罪。」

這匹狡黠、強悍的草原之狼終於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從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開始到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唐帝國曆時八年,歷經三次遠徵,三易主帥,最終由蘇定方終結了阿史那賀魯的叛亂。

顯慶三年(公元658年)11月15日,班師回到長安的蘇定方率軍在昭陵舉行了隆重的獻俘儀式,高宗李治率文武百官迎接凱旋的唐軍。

蘇定方向李治上奏了阿史那賀魯自願伏誅昭陵的請求。李治聽後,感到阿史那賀魯儘管背叛大唐,成為一個麻煩製造者,但現在其言其狀又很可憐,下令赦免死罪。

阿史那賀魯撿了一條命,但一直鬱鬱寡歡,沒多久就死了。

李治將他埋葬在東突厥末代可汗頡利可汗的墳墓邊。

這次對西突厥的用兵,是貞觀以後,唐帝國取得的首次軍事勝利,從而解除了西突厥在唐朝西境的威脅,恢復了唐朝在西域的統治地位,對鞏固西部邊聯,維護國家統一,發展中原和西域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商業流通,起到了積極作用。

平定西突厥叛亂,生擒阿史那賀魯……伊麗道行軍的勝利,把蘇定方推上了人生的巔峰。

高宗李治晉升蘇定方為左驍衛大將軍,敕封荊國公。

自跟隨李靖大破東突厥起,蘇定方在沉寂了25年之久後,以生擒阿史那賀魯的顯赫戰績宣布:徵服者歸來!

面對被戰亂肆虐的西域,帝國政府重新做出一系列的安排:在昆陵(在巴爾喀什湖和伊犁河之間)和濛池(在鹹海和伊塞克湖之間)設置昆陵都護府、濛池都護府,任命阿史那彌射為昆凌都護、興昔亡可汗,負責管理西突厥東部的五咄陸部落;阿史那步真為濛池都護、繼往絕可汗,負責管理西突厥西部的五弩失畢五個部落。

緊接著,對處木昆、突騎施等其他部族所居地區分別設立了六個都督府。

注意,這個突騎施部落將在日後成為大唐與大食進行大國博弈時的一股重要力量,攪動起新的戰爭風雲。

可以看出,唐帝國希望以效忠帝國的阿史那王族對西域北道實施自治管理。

在蘇定方指揮伊麗道行軍,與阿史那賀魯進行決戰的同時,唐帝國還派遣左屯衛大將軍楊冑平定了投靠西突厥的龜茲國,平息了南路戰事。

戰後,唐帝國正式下令將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派遣唐軍分駐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控制了絲路交通各戰略要地,每鎮兵力在3000人左右,執行戰鬥、屯田的雙重任務,這就是有名的安西四鎮;把原來的安西又恢復為西州都督府,鎮守高昌。昆陵、濛池兩個都護府和六個都督府均率屬於安西都護府。

史書做了這樣的記載:「分其種落為六都督府,其所屬諸國皆置州府,西近波斯,並隸安西都護府。」大唐的版圖延伸到了波斯。

(待續)

相關焦點

  • 1836《資治通鑑》筆記之一千八百三十六 唐滅西突厥
    (次年)庚戌,以右屯衛將軍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總管,帥燕然都護渭南任雅相、副都護蕭嗣業發回紇等兵,自北道討西突厥沙缽羅可汗。蘇定方擊西突厥沙缽羅可汗,至金山北,先擊處木昆部,大破之,其俟斤懶獨祿等帥萬餘帳來降,定方撫之,發其千騎與俱。右領軍郎將薛仁貴上言:「泥孰部素不伏賀魯,為賀魯所破,虜其妻子。
  • 狼圖騰並不偉大:大唐掃滅突厥稱雄中亞之戰
    東突厥已經被大唐擊滅,成為歷史,此時,西突厥咄陸可汗於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塔什幹殺死葉護可汗,統一西突厥成為中亞霸主。以狼為圖騰的突厥咄陸可汗依仗自己擁有百萬裡廣闊領地,及強盛突厥大軍。自認為實力強大,扣留唐朝使臣,侵暴西域,對大唐西北邊境構成嚴重威脅。公元642年,大唐貞觀16年,鑑於突厥侵暴西域的行徑,唐朝皇帝李世民決心討伐西突厥。
  • 唐朝攻滅西突厥之戰(下):決戰以一敵十,大獲全勝!
    在鷹娑川,西突厥阿史那賀魯親率兩萬名精銳騎兵迎擊唐軍,總管蘇海政率部出戰與之戰成相持。關鍵時刻西突厥鼠尼施部兩萬名騎兵又加入了戰團,形勢一度危急了起來。這時唐軍中的一隊精銳騎兵逾嶺馳搗賊營」,衝亂了西突厥軍的陣營,唐軍趁勢「追奔二十裡,殺獲千五百餘人,獲馬及器械,綿亙山野,不可勝計」。
  • 西突厥汗國概述(上)
    西突厥長期以來,並非獨立於東突厥的獨立政權,而是突厥汗國(東突厥)的兩個小可汗政權的結合。在隋朝年間,沙缽略可汗時期,突厥汗國除沙缽略可汗外,有七個小可汗。加上沙缽略自己有八個可汗,但因為貪汗可汗、紇支可汗、潘那可汗勢力弱小,所以一般都將他們忽視,只說其他五個,稱之為「五汗並立」。五汗並立時代,沙缽略可汗作為可汗(大可汗),是汗中之汗,居於鬱督軍山。
  • 唐朝攻滅西突厥之戰(下):決定性戰役以一敵十,還大獲全勝
    在鷹娑川,西突厥阿史那賀魯親率兩萬名精銳騎兵迎擊唐軍,總管蘇海政率部出戰與之戰成相持。關鍵時刻西突厥鼠尼施部兩萬名騎兵又加入了戰團,形勢一度危急了起來。這時唐軍中的一隊精銳騎兵逾嶺馳搗賊營」,衝亂了西突厥軍的陣營,唐軍趁勢「追奔二十裡,殺獲千五百餘人,獲馬及器械,綿亙山野,不可勝計」。
  • 唐朝軍隊攻滅西突厥之戰(上):從遠交近攻到大戰爆發!
    這次大戰,一戰而滅東突厥,自此唐朝北境的巨大軍事威脅消除。但隨著唐朝經略西域的開始,西突厥成為了唐朝直面的強大對手。一:遠交近攻西突厥的領土範圍東即突厥(東突厥),西雷翥海,南疏勒,北瀚海,直京師北七千裡,由焉耆西北七日行得南庭,北八日行得北庭,與都陸、弩失畢、歌邏祿、處月、處蜜、伊吾諸種雜。
  • 突厥人與末日大戰
    突騎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的擴張起了重大作用,葛邏祿在唐末以後的中亞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與回鶻建立喀拉汗王朝。583年因隋分化離間突厥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並分別在630年與657年被唐滅亡,682年後突厥復國,共立國193年,曾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脅。5世紀中突厥歸附了柔然,是柔然煉鐵奴。徙金山南麓(今阿爾泰山), 因金山形似戰盔「兜鍪」,俗稱突厥,因以名其部落。阿史那氏最初只有數百家,後來突厥部落有數萬人,多數人來源在周圍的鐵勒部落人。
  • 大唐與西域騎兵作戰戰術與戰例分析:連續閃擊,奔襲東突厥
    而這種「騎兵閃擊戰」戰術,正適用於當時唐軍對東突厥的戰場。 而當時東突厥汗國勢力還是較為強大和穩定的,東突厥赫利可汗趁唐朝政局不穩,率領10 萬騎兵入侵,李世民則與東突厥達成了略帶妥協的「渭水之盟」,唐朝之後一直處於休養生息的狀態。 東突厥汗國作為之前唐朝的強大對手,此後不久,卻頻頻出現內亂,一部分突厥部族轉而歸順唐朝——突厥突利可汗由於和赫利可汗的矛盾加深,向唐朝上表請求歸附。隨後,其所轄薛延陀等部也相繼叛離。
  • 唐朝與阿拉伯帝國中亞霸權的爭奪:怛羅斯戰役
    有理不在聲高  無理怎敢胡言唐玄宗前期,在開端處理了吐蕃方面的麻煩以後,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為了搶奪西域,開端採納手腕對立愈來愈猖狂的阿拉伯人。原因是一度強大的突厥系突騎施部落敗亡以後,失去了敵手的阿拉伯人在中亞樹立了霸權,欺壓中亞的昭武九國臣服,而這裡是傳統的唐代隸屬國度。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十大---帝國
    1945年初,西方盟國自西向東,而蘇聯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軍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殺。5月,德國投降,納粹德國宣告正式滅亡。蒙古帝國(1206年~1259年),是歷史上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是大蒙古國擴張的結果,東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達黑海沿岸(鼎盛時達匈牙利),南至南海。
  • 古時改朝換代,西域軍隊如何交接?最忠誠的話:我們聯繫到祖國了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派軍在西域屯田的記錄。漢昭帝時,首先擴大輪臺以東的軍屯,然後從內地招募農民到西域開展民屯,發展穩定的農業區,「連城而西,以威西國」。通過發展屯田,實現並鞏固漢朝在西域的統治。這期間,統治西域的是匈奴,管理的都是一些鬆散的部落聯盟,漢朝發達的經濟對西域產生了重要影響,內地與西域經濟的互補與交流,最終導致西域的經濟與內地的經濟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
  • 拜佔庭帝國歷史介紹 拜佔庭帝國是怎麼滅亡的
    萊茵河和多瑙河所遭受的一波波的蠻族入侵,迫使羅馬帝國於五世紀分裂為二。以羅馬城為中心的西羅馬帝國,是更具吸引力的脆弱目標。最後的西羅馬皇帝於476年被殺。東羅馬帝國於此時期存活下來,並以拜佔庭帝國之姿重現。 第一位偉大的拜佔庭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482年-565年)。他的野心是恢復古羅馬帝國版圖,他也接近達成目標。
  • 土耳其真是古代突厥人的後裔嗎?
    後來逐步擴散到西域,也包括今天的新疆一代;西河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肅、青海、寧夏;漠南,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在南北朝時期,丁零部落的一支,叫做突厥,強大起來。突厥兼併了丁零的很多部落,包括維吾爾人的祖先回鶻,又打垮了大漠的主人柔然,建立了突厥帝國。突厥帝國非常強大,號稱有百萬鐵騎。
  • 西遼帝國興亡啟示錄
    作為西域東部與北部的重要軍事力量,突厥系葛邏祿人和回鶻人都被突如其來的契丹軍隊擊潰。他們立即選擇依附耶律大石來謀求發展。需要更多部隊的耶律大石自然不會拒絕這樣的好事,並反過來在七河流域站穩腳跟。先前引入契丹人平亂的東喀喇汗王朝反過來成為了契丹人的附庸。
  • 塞爾柱帝國:中亞西亞的霸主
    塞爾柱帝國(1037—1194年)是11世紀塞爾柱突厥人在中亞、西亞建立的伊斯蘭帝國。亦稱塞爾柱王朝。
  • 後突厥汗國的興亡:(五)默啜可汗的末日,唐朝迎來復仇的機會
    在默啜可汗的帶領下,突厥的國力達到了頂峰,讓唐朝顏面盡失。
  • 土耳其認突厥為祖先,鬧了大笑話!與中國有啥關係?
    按照土耳其的說法,土耳其人建立了16個大帝國,橫跨東西方超過2000年,分別為匈奴帝國、西匈奴帝國、歐洲匈奴帝國、白匈奴帝國、格克蒂爾克帝國(突厥汗國)、阿瓦爾帝國、哈扎爾帝國、回鶻汗國、喀喇汗國、伽色尼王國、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金帳汗國、帖木兒帝國、巴布爾的帝國(莫臥兒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 唐朝在西域的安西都護府駐軍是如何生存的?
    所謂「如何生存」,有「狹義」和「廣義」兩個層面的概念,「狹義」上應為如何供養、維持,而「廣義」上則應為生活方式、生活狀態,「廣義」的問題回答起來太宏觀,夠寫一篇「唐代西域生活史」了,還是且按下不表,只說說「供養」這個小問題。也就是「後勤」,這個事關帝國擴張的「大問題」。
  • 蒙古帝國崛起的終極秘密
    圖:16人打扮成古代戰士列隊,代表土耳其歷史上16個帝國,分別是匈奴、西匈奴(也就是南匈奴)、匈人帝國、白匈奴、突厥汗國、阿瓦爾帝國、可薩帝國、回鶻汗國、喀喇汗國、伽色尼王國、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金帳汗國、帖木兒帝國、莫臥兒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