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上方↑↑↑「發明創造」關注後 腦洞大開
河南新鄉。一家拓展設備廠家複製還原了前蘇聯時期極為罕見的球形坦克。這輛球形坦克全身有一萬多個零件,純手工打造,可乘坐三人,配備了「射擊武器」,還能上路行駛。標配造價15萬,高配版則需21萬左右:
在坦克的研發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腦洞大開的設計,比如骨架坦克、巨輪戰車、飛行坦克等等。在眾多奇葩方案中,最令人熟知的恐怕要數球形坦克。
德州發明家筆下的風滾草坦克(注意其英式碟形盔 但其實這是美軍)
上面這張圖是美國人設計的坦克,可惜只是一個設想。美國人的設計停留在圖紙階段,而蘇聯坦克設計師不僅設想了,甚至還依據圖紙做出了實物。根據已經發現的文件,蘇聯至少研製了兩款球形坦克,分別是SHT-1A和SHT-2T。
蘇軍坦克的進攻,不過亮點卻是後邊的球形坦克:
SHT-1A採用一臺B-2柴油機作為動力,實際測試證實球形戰車的越野性能良好:
裝備兩門45mm炮的設計
但比較大的問題有三個:鋼材不達標造成車體和履帶互相摩擦變形;通風系統設計不良,柴油機的廢氣無法全部排出令兩名乘員無法正常工作;陀螺儀穩定技術不達標,經常造成乘員艙地板無法保持水平狀態,影響駕駛和射擊。
儘管如此,在1942年更為瘋狂的改進版出來了,車體兩側各安裝一門152毫米炮的SHT-2T方案,其中字母T代表快速。
兩款有外部平衡維持設計的球形坦克,左為kugelpanzer
下面咱們以《坦克世界》中的球形坦克簡單的了解一下這種「滾蛋」。這種球形坦克外觀呈橢球形,比球形稍扁,金屬結構。履帶位於車身正下方而不是車身兩側,履帶由金屬、橡膠製成。兩具可拆卸履帶包覆推動車體前行,在履帶壞掉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移動。
球形坦克的主要火力輸出來自於它上方安裝的機槍炮塔,為了能四面八方同時攻擊敵人,它的兩側各裝有一門L-10型76mm主炮,有的還帶有一門15mm機槍或是2門152mm的迫擊炮,火力並不弱於常規坦克。
這種球形坦克之所以能在戰場快速穿梭不光因為外形便捷,還得益於它那B-2採油引擎發動機,該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在當時可謂相當突出,裝上它的球形坦克可原地自轉,還能輕鬆越過凹陷或壕溝,甚至還能快速躍起至1.2米。
可想而知,球形坦克的速度比一般坦克快的不是一點半點,移動過程中可同時向四周開火,而自己本身又因為疾速移動,很難被擊中,即使被擊中,它也能憑藉厚實的裝甲防護硬抗大部分傷害。
為了保持球形坦克的穩定性,設計師在它的下方裝上了壓艙系統,是一套重四噸,能自我平衡的滾輪,不論戰車傾斜的角度有多大,滾輪永遠都是水平運行。
關於球形坦克沒有興起的原因還有人說:
1)經過戰場的檢驗,蘇聯人發現,這種坦克雖然看起來高大上,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不小,主要是火力精度不夠,敵人人打不著自己,自己同樣碰不到敵人,更重要的是,駕駛球形坦克的士兵,坐下坦克內快速移動時,那感覺時真的糟糕,有時天旋地轉。
想像圖:戰場上的球形坦克
2)而且大量生產需要建立特殊生產線,由於蘇聯和德軍的戰鬥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沒有精力去建立特殊生產線,球形坦克計劃在僅造出有限的幾輛後就泡湯了。
天馬行空的蘇聯球形坦克方案
關於這些球形坦克天馬行空的傳說,仔細翻來版本不少,但可以肯定的說,歷史上,球形坦克的確被考慮過,但是它並沒有滾到現代,而是滾進了歷史的一角。
當然,對於河南新鄉近衛拓展設備有限公司生產出的這輛球形坦克,還是要點讚的。
參考資料:
[1]軍事編輯部:戰場保齡球?揭秘鐵流滾滾的球形坦克
[2藍少TV:]史達林的鋼球——球形坦克
[3]天下軍武:無敵丨最猛球形坦克:P-1000在它面前就是渣!
[4]梨視頻:河南一廠家純手工仿製前蘇聯球形坦克:可乘3人,造價21萬
整理:直觀學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