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質圖的概念:
地質圖:是指用一定的符號、顏色和花紋將某一地區各種地質體和地質現象(例如各種地層、巖體、構造、化石、礦床形態等的產狀、分布、形成時代及相互關係)按一定比例尺綜合概括地投影到地形底圖上的一種圖件。
二、地質圖的規格
一幅正規的地質圖有統一的規格,除正圖部分外,還應包括圖名、比例尺、圖例、編圖單位和編圖人、編圖日期、地質剖面圖和地層柱狀圖等。
圖名常用整齊美觀的大字書寫於圖的正上方,圖名要表明圖幅所在地區和圖的類型
比例尺一般放在圖名下或圖框下方正中位置。
圖例通常繪在圖框外的右邊或下方。地層圖例的排列順序是自上而下由新到老排列,方格左側註明時代,右側註明巖石性質,如繪在下方,則自左至右由新到老排列。巖石圖例放在地層圖例之後,巖漿巖一般按時代新老順序或酸性程度排列。構造圖例放在巖石圖例之後,一般順序是按褶皺、斷層、節理、產狀要素等排列。
地質圖上不同時代的地層和各種巖漿巖侵入體的顏色是按國際統一圖譜規定的,其它如地質界線用黑色,斷層線用鮮紅色,河流用淺藍色,地形等高線用棕色,城鎮和交通網用黑色等。
p圖框外還應註明編圖單位、編圖人、編圖日期等,正規出版的地質圖左上角還有圖幅接合表,圖名下還註明它的國際圖幅分幅的代號,如J-50(1:50萬北京幅)。
1992年12月,頒布《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GB/T139 89-92》,1993年3月開始實施
在正式地質圖框外的左側,常有一個綜合柱狀圖,按新老關係從上到下表示該區發育的各時代地層的巖性特徵及其厚度、地層接觸關係、巖體穿插關係等。柱狀圖的比例尺視情況而定,一般總是大於地質圖的比例尺。
正式地質圖的框下必須附有1-2幅穿過整個地質圖的地質剖面圖,以便補充說明全區主要地質構造的地下延深情況。剖面方向通常要垂直於全區主要構造線。剖面在地質圖上的位置,要用一條細線表示出來,兩端註上代表剖面編號的數字或符號。
地質剖面圖也有一定的規格,要求有圖名、比例尺、剖面方位、圖例等。
剖面圖的水平和垂直比例尺應儘量與地質圖一致。如果把垂直比例尺放大了,那就必須在圖上註明。部面圖的放置一般是北方和西方在左端,南方和東方在右端。
在剖面圖上地形起伏線的兩邊,要用兩根垂直線限制住 剖面的邊界,垂直線上所註明的標高應與地形的標高一 致,下邊還可選用一定標高的水平線作基線。剖面垂直 邊線的上端,應註明剖面方位,剖面所經過的主要山峰、河流、城鎮名稱要註明在地形起伏線上面,排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剖面圖內不宜過多留空,地下一定深度的巖層,應該根據巖層順序、厚度和構造情況加以推測。
(Ⅰ)數學要素
1. 測量控制點
(1)平面控制點:以不同的測量方法而得,可以分為天文點(天文測量)、三角點(大地測量)、導線點(導線測量)。它們以不同的符號將測點的位置標在圖上,符號的中心點表示實地的測點所在,平面控制點也注以高程數字。
(2)高程控制點:是國家水準點,在圖上以小圓圈表示,圓的中心點表示實地水準點的真實位置。
2. 坐標網
(1)坐標網是為了地圖的拼接、量算和指示地面目標而繪製的。它可以分為地理坐標網和直角坐標網。
地理坐標網:是由大地經緯線構成。
直角坐標網:是為了在圖上量取任意點的直角坐標值,而加繪的坐標網,每一網格代表實地若干平方公裡,所以又稱直角坐標網為公裡網,由於網格均為正方格,所以又稱方格網。
(2)坐標網的選用和表示方法由比例尺決定
① 1:20萬比例尺地質圖件中既表示經緯網,又表示公裡網。除在四個圖廓點,註記相應的經緯度外,在內、外圖廓之間加繪經緯線並註記。南北內、外圖廓之間以15º間隔加繪經線;東西內、外圖廓之間以10º間隔加繪緯線。為了用圖方便,在外圖廓內線上還要表示「分度帶」,可直接根據分度帶加密經緯線網;圖廓內繪製方裡網線並在內、外圖廓間註記方裡網數值,其格式見圖。
② 1:1萬和1:5萬地質圖坐標網表示和1:20萬地質圖基本相同,只是在內外圖廓之間不加繪經緯線。
③ 在1:50萬和小於1:50萬比例尺地質圖上,繪製經緯網格及其註記,不表示公裡網。
3. 地理底圖的分幅
底圖的分幅有兩種:一種是矩形分幅,另一種是按經緯度分幅。
(1)矩形分幅可以分為坐標網格分幅和任意分幅。前者多用於大比例尺地質圖;後者多用於小比例尺掛圖和圖冊。
(2)經緯度分幅是以1:10萬比例尺地形圖為基礎的分幅系統。當前我國地質圖經緯度分幅的基本比例尺系列為1:100萬、1:50萬、1:25萬、1:5萬、1:1萬等比例尺。
4. 地理底圖的編號
我國基本比例尺地質圖的編號是地圖行列編號法和自然序數法的結合。
5. 比例尺
(Ⅱ)自然地理要素
水系
水系是水文地質學研究的直接對象,也是外力地質作用的產物,並常和礦產資源有間接和直接的關係,因此,它是地圖的骨架,是底圖中的重要地理要素。
水系包括江湖、海洋、井泉等自然水體和水庫、溝渠等人工水體。
2. 地貌
地貌在不同比例尺的地質圖中,顯示的形式是不同的。
(1)用等高線顯示地貌特徵。1:25萬或大於1:25萬比例尺地質圖的地形底圖上,地貌主要是採用等高線及註記來表示。並輔以山峰符號,高程註記以及山峰、山脈註記。
(2)無等高線地貌特徵的顯示。小於1:25萬比例尺的地理底圖有些無等高線,其地貌特徵主要是採用山峰符號、高程註記以及山峰、山脈註記來顯示的。
3. 社會經濟要素
底圖上的社會經濟要素,包括居民地、獨立地物、道路網和境界。
(Ⅰ)巖性花紋符號
巖石花紋符號由各類主要巖石基本花紋符號和根據巖石命名原則所規定的巖石特徵礦物、結構、構造等附加花紋符號按一定的規律組合而成。
1.各類主要巖石基本花紋符號
2.巖石附加花紋符號
(Ⅱ)巖石代號
巖體代號是代表侵入巖的巖石名稱及其地質時代,它是由單個希臘字母或兩個希臘字母加上阿拉伯數字的角注組成。希臘字母表示巖體的巖石類型,阿拉伯數字的角注表示巖體的成巖時代,其右下角注表示「代」一級的時間單位,而右上角注表示「紀」一級的單位。
(Ⅲ)地層的表示方法
各時代的地層在地質圖上,除用界線來圈定其分布的範圍外,並須用地層代號標明其時代。
(Ⅳ)線狀符號
線狀符號在地質圖件中佔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地質界線、斷層線和褶皺構造等主要地質現象,都是通過線狀符號表示出來的。線狀符號本身雖然簡單,但可以通過三種變化途徑,表現出複雜的地質內容。
1.線劃符號的自身變異
2. 線劃符號的行跡變化
3. 同類或不同類線狀符號的組合變化
點狀符號所表示的內容,主要是某一地點的地質現象和地質工作的內容。如化石採集地、露頭觀測點、廢礦硐、露天採場、鑽孔、探槽。點狀符號可以分為規則和不規則兩類:方形、圓形、矩形、三角形都是規則的符號;而化石符號、石器產地符號為不規則符號。
使用點狀符號關鍵的一點,就是符號的哪一點表示實地位置,對於規則的符號,其中心點表示實地的位置,對於不規則的符號,在符號設計時應加以說明。
(Ⅵ)礦產符號
礦產符號可以表示礦產的種類及規模、成因類型、成礦時代等內容。
1. 礦產種類及規模的表示
四、地質圖件的地質註記
地質圖件註記按其形式,可分為:代號註記、數字註記、文字註記、拉丁文註記。
代號註記:由外文字母或漢語拼音符號,按一定原則組成各種代號,說明地質體和礦產符號的名稱或性質,如P1m。
數字註記:由羅馬數字、漢語數字以及阿拉伯數字組成,說明各種地質要素的數量特徵,如巖層傾角、斷層面傾角,礦體編號,鑽孔終孔深度等。
文字註記:以作用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名稱註記」和「說明註記」。名稱註記是指明被說明要素的地質名稱,如「寒武系」、「矽卡巖」等,說明註記是說明被註記要素的地質內容,如「厚層狀砂巖」、「薄層狀泥質灰巖」。
文字註記還可以按文種的不同分為「外文註記」和「中文註記」。外文註記多用於對外公開發行的圖件,有時專印外文註記版。
拉丁文註記:拉丁文註記雖是外文,但它已是古生物名稱的專用語,用它來註記地層中所含古生物化石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