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圖的基本知識:符號、顏色和花紋將某一地區各種地質體和地質現象巖體、構造、化石、礦床形態等的產 狀、分布、形成時代及相互關係

2021-03-04 中地網校

一、地質圖的概念:

地質圖:是指用一定的符號、顏色和花紋將某一地區各種地質體和地質現象(例如各種地層、巖體、構造、化石、礦床形態等的產狀、分布、形成時代及相互關係)按一定比例尺綜合概括地投影到地形底圖上的一種圖件。

二、地質圖的規格

一幅正規的地質圖有統一的規格,除正圖部分外,還應包括圖名、比例尺、圖例、編圖單位和編圖人、編圖日期、地質剖面圖和地層柱狀圖等。

圖名常用整齊美觀的大字書寫於圖的正上方,圖名要表明圖幅所在地區和圖的類型

比例尺一般放在圖名下或圖框下方正中位置。

圖例通常繪在圖框外的右邊或下方。地層圖例的排列順序是自上而下由新到老排列,方格左側註明時代,右側註明巖石性質,如繪在下方,則自左至右由新到老排列。巖石圖例放在地層圖例之後,巖漿巖一般按時代新老順序或酸性程度排列。構造圖例放在巖石圖例之後,一般順序是按褶皺、斷層、節理、產狀要素等排列。

地質圖上不同時代的地層和各種巖漿巖侵入體的顏色是按國際統一圖譜規定的,其它如地質界線用黑色,斷層線用鮮紅色,河流用淺藍色,地形等高線用棕色,城鎮和交通網用黑色等。

p圖框外還應註明編圖單位、編圖人、編圖日期等,正規出版的地質圖左上角還有圖幅接合表,圖名下還註明它的國際圖幅分幅的代號,如J-50(1:50萬北京幅)。

     

1992年12月,頒布《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GB/T139 89-92》,1993年3月開始實施

在正式地質圖框外的左側,常有一個綜合柱狀圖,按新老關係從上到下表示該區發育的各時代地層的巖性特徵及其厚度、地層接觸關係、巖體穿插關係等。柱狀圖的比例尺視情況而定,一般總是大於地質圖的比例尺。

正式地質圖的框下必須附有1-2幅穿過整個地質圖的地質剖面圖,以便補充說明全區主要地質構造的地下延深情況。剖面方向通常要垂直於全區主要構造線。剖面在地質圖上的位置,要用一條細線表示出來,兩端註上代表剖面編號的數字或符號。

地質剖面圖也有一定的規格,要求有圖名、比例尺、剖面方位、圖例等。

剖面圖的水平和垂直比例尺應儘量與地質圖一致。如果把垂直比例尺放大了,那就必須在圖上註明。部面圖的放置一般是北方和西方在左端,南方和東方在右端。

在剖面圖上地形起伏線的兩邊,要用兩根垂直線限制住 剖面的邊界,垂直線上所註明的標高應與地形的標高一 致,下邊還可選用一定標高的水平線作基線。剖面垂直 邊線的上端,應註明剖面方位,剖面所經過的主要山峰、河流、城鎮名稱要註明在地形起伏線上面,排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剖面圖內不宜過多留空,地下一定深度的巖層,應該根據巖層順序、厚度和構造情況加以推測。

(Ⅰ)數學要素

1. 測量控制點

(1)平面控制點:以不同的測量方法而得,可以分為天文點(天文測量)、三角點(大地測量)、導線點(導線測量)。它們以不同的符號將測點的位置標在圖上,符號的中心點表示實地的測點所在,平面控制點也注以高程數字。

(2)高程控制點:是國家水準點,在圖上以小圓圈表示,圓的中心點表示實地水準點的真實位置。

2. 坐標網

 (1)坐標網是為了地圖的拼接、量算和指示地面目標而繪製的。它可以分為地理坐標網和直角坐標網。

 地理坐標網:是由大地經緯線構成。   

直角坐標網:是為了在圖上量取任意點的直角坐標值,而加繪的坐標網,每一網格代表實地若干平方公裡,所以又稱直角坐標網為公裡網,由於網格均為正方格,所以又稱方格網。

(2)坐標網的選用和表示方法由比例尺決定

① 1:20萬比例尺地質圖件中既表示經緯網,又表示公裡網。除在四個圖廓點,註記相應的經緯度外,在內、外圖廓之間加繪經緯線並註記。南北內、外圖廓之間以15º間隔加繪經線;東西內、外圖廓之間以10º間隔加繪緯線。為了用圖方便,在外圖廓內線上還要表示「分度帶」,可直接根據分度帶加密經緯線網;圖廓內繪製方裡網線並在內、外圖廓間註記方裡網數值,其格式見圖。

② 1:1萬和1:5萬地質圖坐標網表示和1:20萬地質圖基本相同,只是在內外圖廓之間不加繪經緯線。

③ 在1:50萬和小於1:50萬比例尺地質圖上,繪製經緯網格及其註記,不表示公裡網。

3. 地理底圖的分幅

底圖的分幅有兩種:一種是矩形分幅,另一種是按經緯度分幅。

(1)矩形分幅可以分為坐標網格分幅和任意分幅。前者多用於大比例尺地質圖;後者多用於小比例尺掛圖和圖冊。

(2)經緯度分幅是以1:10萬比例尺地形圖為基礎的分幅系統。當前我國地質圖經緯度分幅的基本比例尺系列為1:100萬、1:50萬、1:25萬、1:5萬、1:1萬等比例尺。

4. 地理底圖的編號

我國基本比例尺地質圖的編號是地圖行列編號法和自然序數法的結合。

5. 比例尺

(Ⅱ)自然地理要素

水系

水系是水文地質學研究的直接對象,也是外力地質作用的產物,並常和礦產資源有間接和直接的關係,因此,它是地圖的骨架,是底圖中的重要地理要素。

水系包括江湖、海洋、井泉等自然水體和水庫、溝渠等人工水體。

2. 地貌

       地貌在不同比例尺的地質圖中,顯示的形式是不同的。

     (1)用等高線顯示地貌特徵。1:25萬或大於1:25萬比例尺地質圖的地形底圖上,地貌主要是採用等高線及註記來表示。並輔以山峰符號,高程註記以及山峰、山脈註記。

     (2)無等高線地貌特徵的顯示。小於1:25萬比例尺的地理底圖有些無等高線,其地貌特徵主要是採用山峰符號、高程註記以及山峰、山脈註記來顯示的。

3. 社會經濟要素

        底圖上的社會經濟要素,包括居民地、獨立地物、道路網和境界。

(Ⅰ)巖性花紋符號

巖石花紋符號由各類主要巖石基本花紋符號和根據巖石命名原則所規定的巖石特徵礦物、結構、構造等附加花紋符號按一定的規律組合而成。

1.各類主要巖石基本花紋符號

2.巖石附加花紋符號

(Ⅱ)巖石代號

巖體代號是代表侵入巖的巖石名稱及其地質時代,它是由單個希臘字母或兩個希臘字母加上阿拉伯數字的角注組成。希臘字母表示巖體的巖石類型,阿拉伯數字的角注表示巖體的成巖時代,其右下角注表示「代」一級的時間單位,而右上角注表示「紀」一級的單位。 

(Ⅲ)地層的表示方法

各時代的地層在地質圖上,除用界線來圈定其分布的範圍外,並須用地層代號標明其時代。

(Ⅳ)線狀符號

線狀符號在地質圖件中佔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地質界線、斷層線和褶皺構造等主要地質現象,都是通過線狀符號表示出來的。線狀符號本身雖然簡單,但可以通過三種變化途徑,表現出複雜的地質內容。

1.線劃符號的自身變異

2. 線劃符號的行跡變化

3. 同類或不同類線狀符號的組合變化

點狀符號所表示的內容,主要是某一地點的地質現象和地質工作的內容。如化石採集地、露頭觀測點、廢礦硐、露天採場、鑽孔、探槽。點狀符號可以分為規則和不規則兩類:方形、圓形、矩形、三角形都是規則的符號;而化石符號、石器產地符號為不規則符號。

使用點狀符號關鍵的一點,就是符號的哪一點表示實地位置,對於規則的符號,其中心點表示實地的位置,對於不規則的符號,在符號設計時應加以說明。

(Ⅵ)礦產符號

         礦產符號可以表示礦產的種類及規模、成因類型、成礦時代等內容。

1. 礦產種類及規模的表示

四、地質圖件的地質註記

地質圖件註記按其形式,可分為:代號註記、數字註記、文字註記、拉丁文註記。

代號註記:由外文字母或漢語拼音符號,按一定原則組成各種代號,說明地質體和礦產符號的名稱或性質,如P1m。

數字註記:由羅馬數字、漢語數字以及阿拉伯數字組成,說明各種地質要素的數量特徵,如巖層傾角、斷層面傾角,礦體編號,鑽孔終孔深度等。

文字註記:以作用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名稱註記」和「說明註記」。名稱註記是指明被說明要素的地質名稱,如「寒武系」、「矽卡巖」等,說明註記是說明被註記要素的地質內容,如「厚層狀砂巖」、「薄層狀泥質灰巖」。

文字註記還可以按文種的不同分為「外文註記」和「中文註記」。外文註記多用於對外公開發行的圖件,有時專印外文註記版。

拉丁文註記:拉丁文註記雖是外文,但它已是古生物名稱的專用語,用它來註記地層中所含古生物化石名稱。

相關焦點

  • 地質圖的基本知識
    一、地質圖的概念:地質圖:是指用一定的符號、顏色和花紋將某一地
  • 地質識圖的基本知識,這些內容必須掌握!
    喝「地質魂酒」   點擊購買  敬地質精神一、地質圖的概念:地質圖:是指用一定的符號、顏色和花紋將某一地區各種地質體和地質現象(例如各種地層、巖體、構造、化石、礦床形態等的產狀、分布、形成時代及相互關係)按一定比例尺綜合概括地投影到地形底圖上的一種圖件。
  • 各種地質圖件
    ,反映一個地區的地形、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地殼運動及地質發展歷史的基本圖件,稱為普通地質圖,簡稱地質圖。>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圖為底圖,主要反映一個地區的第四紀沉積層的成因類型、巖性及其形成時代、地貌單元的類型和形態特徵的一種專門性地質圖,稱為地貌及第四紀地質圖。
  • 開發地質基礎名詞解釋(專業、無圖、量大)
    化學沉積巖 chemical sedimentary rock  各種物質由於化學作用(溶解、沉澱化學反應)沉積形成的巖石。如巖鹽、石膏等。巖石結構 rock texture  指巖石的顆粒、雜基及膠結物之間的關係。
  • 開發地質基礎術語中英文詳解
    巖石構造 rock structure 指組成巖石的顆粒彼此相互排列的關係。巖層 rock stratum 由成分基本一致,較大區域內分布基本穩定的巖石組成的巖體。地層超覆 strata overlap 當海水或湖水覆蓋面逐漸擴大,在新的淹沒高地沉積了新的沉積物叫超覆現象,或稱層不整合。構造地質 structural geology 研究由地殼運動所決定的地球構造即巖體的形狀、大小及其相互關係的科學。
  • 地質構造的主要類型,地質地理類問題逃不出這四個圈,附19幅動圖詳解海洋地質構造
    巖層或巖體經構造運動而發生的變形與變位稱為地質構造。引起地質構造的力主要有壓應力、張應力和扭應力三類。構造變動的表現主要有水平構造、傾斜構造、褶皺構造和斷裂構造四種類型。主要類型:①水平構造水平構造是水平巖層經垂直運動而未發生褶皺,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產狀者。
  • 66 幅野外實拍圖詳解,原來構造地質這麼簡單!
    66 處野外地質實拍圖,配以簡單的地質素描,能夠清晰展現主次關係和先後順序。互層形成的平臥褶皺,圖中所示巖石為低級變質巖。巖層中物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形狀和顏色在垂直方向發生改變時產生的紋理。軸面劈理和軸面片理的產狀與褶皺軸面的關係取決於組成褶皺巖石的韌性、均一性和褶皺的形態。
  • 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的相關概念一次看全,收藏
    構造運動:內裡引起地殼乃至巖石圈變形變位的作用構造變動:由構造運動引起巖石的永久變形,包括褶皺變動和斷裂變動構造變形:由構造運動引起原有巖石的形態和空間位置發生改變稱為構造變形地質構造:巖石變形和變位的產物稱為地質構造。最基本的地質構造有褶皺和斷裂。水平運動:是地殼或巖石圈塊體沿水平方向移動。
  • 地質雷達學習資料:斷層破碎帶、裂隙帶、富水帶、巖溶洞穴、巖性變化帶等
    以下分別採用了來自不同工區的地質雷達波形圖對以上幾種典型地質現象與地質雷達特徵圖像的對應關係進行分析。2.1 完整巖體完整巖體一般介質相對均勻,電性差異很小,沒有明顯的反射界面,雷達圖像和波形特徵通常表現為:能量團分布均勻或僅在局部存在強反射細亮條紋;電磁波能量衰減緩慢,探測距離遠且規律性較強;一般形成低幅反射波組,波形均勻,無雜亂反射,自動增益梯度相對較小。
  • 地質災害:滑坡
    滑坡是斜坡巖土體沿著慣通的剪切破壞面所發生的滑移地質現象。滑坡的機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應力超過了該面的抗剪強度所致。
  • 露天礦山邊坡和排土場事故隱患排查與處置+露天礦山開採基本知識
    形成泥石流的三個基本條件為:泥石流區內含有豐富的鬆散巖土,山坡地形陡峻、具有較大的溝床縱坡,泥石流區的上中遊有較大的匯水面積和充足的水源。(三)排土場事故的預防措施1.對選擇的排土場場址要作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分析可能發生滑坡的類型,對排土場各地段進行穩定性評價。
  • 【科學人物】現代構造地質學之父Ramsay的智慧人生
    20 世紀60 年代,雖然少數構造地質學家在定量化分析方面作了許多努力,但構造地質學總體上還是一門描述性學科,它主要集中於對褶皺、斷裂、劈理的形態、相互關係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分類研究。Ramsay 綜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試圖應用連續介質力學定量化分析解釋這些構造的變形機制。
  • 十大柱狀玄武巖地質奇觀
    我們現在知道,這些引人注目的地質奇蹟由噴湧而出的熔巖冷卻並沿著確定的角度晶化和開裂形成。面對這些宏偉的對稱性柱形結構,我們很難相信它們是大自然的作品,而更願意相信它們是超自然產物。斯塔法島是一座無人島,因一系列大自然創造的地質奇蹟而著稱,這些地質奇蹟由噴發的黑玄武巖形成,與巨人堤道一樣。根據「Show Caves of the World」網站提供的信息,芬格爾洞深85米,高23米。  同的聲學特性,能夠扭曲和放大海浪衝擊時發出的聲響。蘇格蘭小說家沃爾特9斯科特爵士曾造訪芬格爾洞。
  • 鬼斧神工的地質之美!
    單層薄,而累積厚度大,由頻繁互層的、側向上穩定的海相礦巖和(或)較粗的其他沉積巖和頁巖層組成。它們構成了褶皺山脈內部巨厚的地層層序。在世界各造山帶中復理石普遍發育,很多還被逆斷層和逆掩斷層所衝斷或形成推覆體,因而常把復理石當作一種構造巖相。地槽說認為是地槽回返初期階段的產物。又稱復理層。一般認為在此時期,陸地面積逐漸擴大,碎屑物質逐漸增多,地殼頻繁地周期性振動,由此形成復理石層。
  • 地質年代劃分
    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年齡)和順序。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於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絕對地質年代)。這兩方面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 令人震撼的16種地貌景觀(含相關知識介紹)
    堆積地貌是近岸物質在波浪、潮流和風的搬運下,沉積形成的各種地貌。按堆積體形態與海岸的關係及其成因,可分為毗連地貌、自由地貌、封閉地貌、環繞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質組成及其形態,可分為沙礫質海岸、淤泥質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