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FT-17--世界上第一款360度旋轉炮塔式坦克聞名於世

2022-01-09 雷諾生活館

法國雷諾FT17坦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又在Ⅰ型坦克基礎上,改進生產了Ⅱ至Ⅴ型坦克,其中Ⅳ型坦克生產得最多,約1200輛,參加了費萊爾、康布雷等著名的戰役,並一直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同時英國還研製生產了「賽犬」中型坦克、C型中型坦克等。法國是繼英國之後第二個生產坦克的國家,先後研製了「施納德」突擊坦克、「聖沙蒙」突擊坦克、「雷諾」FT-17輕型坦克和2C重型坦克。雷諾FT-17坦克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生產的輕型坦克。它作為世界上第一款360度旋轉炮塔式坦克而聞名於世,被著名歷史學家史蒂芬·扎洛加稱為「世界第一部現代坦克」。1918年3月開始裝備法軍,到一戰結束時,一共生產了3187輛。它第一次參加戰鬥是在1918年5月31日的雷斯森林防禦戰。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雷諾」FT-17輕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種裝有可360度旋轉炮塔的坦克,而且動力艙後置、車體前設駕駛席,如今我們所看到的絕大部分現代坦克都沿用了這一設計。德國在遭到英國坦克的沉重打擊後,在匆忙中開始設計自己的坦克,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坦克的國家。1918年初,德國研製的第一種坦克A7V被投入實戰,但還沒等它發揮什麼作用德國即戰敗。美國、俄國也都在這一時期研製生產了自己的坦克,但此時它們的產品無論在性能和數量上均不如英國。一戰期間的這些坦克雖然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因受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其火力、機動性、防護性和可靠性都比較差,乘員的工作環境也很惡劣,只能引導步兵完成戰術突破,不能向縱深擴張戰果。儘管如此,由於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並在戰場上發揮了較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坦克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第一篇章。
由於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地面作戰部隊的主要突擊力量,其巨大的威力無人可敵,因而登上了「陸戰之王」的寶座。同時,也造就了如德國的古德裡安、隆美爾,美國的巴頓,蘇聯的朱可夫,法國的勒克萊爾等一批以運用裝甲兵著稱的名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許多國家看到了坦克的前途,紛紛根據各自的作戰思想,研製裝備了多種形式的坦克,其中輕型和超輕型坦克曾盛行一時,也出現過能用履帶和車輪互換行駛的輪—履式輕型坦克及多炮塔結構的重型坦克。

這些坦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坦克相比,戰術技術性能都有了明顯提高,它們的戰鬥全重一般在9~28噸之間,最大行駛速度20~43千米/小時,最大裝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徑多為37~47毫米,有的達到了75或76毫米。各大國均組建了裝甲部隊,裝甲兵作為一個獨立的兵種已經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世界上的坦克已有約2萬餘輛。其中前蘇聯已成為第一坦克大國,擁有坦克15000餘輛,德國躍居第二坦克大國,擁有坦克3500輛,原來的老牌坦克王國英國和法國發展坦克的勢頭已經減弱,分別擁有坦克1150輛和2200輛。此時的美國陸軍由於保守勢力佔了上風,沒有認識到坦克的強大突擊作用,因而沒有引起重視,只有470輛輕型坦克。

事實上,該坦克有兩種型號,分列如下:

1.法制 「雷諾」FT-17輕型坦克(機槍型)

「雷諾」FT-17輕型坦克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輕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旋轉炮塔式坦克。1917年,製造出第一輛樣車。同年9月,批量生產,並定名為「雷諾」FT-17輕型坦克。戰鬥全重 7噸,最大速度 10 km/h,乘員2人,裝備1挺8mm Model1914機槍,彈藥 4800發,裝甲厚 6-22mm。奉系軍閥張作霖領導的東北軍大概裝備了超過14輛的法國產FT坦克(大部分配裝的是捷克造的7.92mm ZB-26式輕機槍),1926年在和直系軍閥吳佩孚的戰鬥中,首次使用了這批坦克。

1928年6月張作霖被日本人暗殺以後,少帥張學良帶領東北軍連同這些坦克一併加入了南京國民政府,組成了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一騎兵裝甲旅(名義上為中央政府指揮,實際為張學良的內衛部隊),到1930年,通過各種途徑獲得了36輛FT-17坦克和24 輛裝甲運兵車。1931年,日軍佔領東北後,這些車輛大部分被日軍俘獲,編入日軍和偽滿洲國的部隊服役。1933年春,張學良曾向蔣介石的南京政府贈送了「雷諾」F-17戰車2輛和瀋陽兵工廠自行裝配的裝甲汽車4輛。

2.法/波蘭制 「雷諾」FT-17輕型坦克(37炮型)

「雷諾」FT-17型坦克(37炮型)主要性能數據與「雷諾」FT-17型坦克(機槍型)基本相同,只是其裝備了1門37mm火炮,彈藥數為240發。20世紀30年代末,波蘭曾向西班牙、匈牙利和中國出售了一批數目不詳的FT-17。現在不知道這些FT-17有多少是原法國造的,多少是波蘭仿造的。有記載說波蘭造的CWS-FT-17曾出口過。CWS意思是「中央汽車製造廠」。1925年至1927年間波蘭利用法國和自製的零部件組裝了26(或27)輛FT-17。波蘭版的FT-17用普通的鐵料代替了原來的鋼材。由於材質低劣不能用於實戰,波蘭軍隊用這種型號的坦克進行訓練。有數據表明前後大概有30-45輛這樣的波蘭坦克賣到了中國。歷史意義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壟斷集團支持下當上了德國總理。這個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國奮戰的原德軍下士上臺後,在德國推行法西斯主義,重整軍備,開始為侵略擴張做準備。希特勒對坦克可謂是情有獨鍾,在看了陸軍研製的幾種坦克為他所做的表演後曾興奮地大叫:「這正是我所要的!這正是我所要的!」因此,坦克在德國陸軍中的地位簡直就是如日中天,得到了迅速發展。

法國雷諾FT-17坦克的開發和生產

為戰爭的需要,法國不只開發了重型坦克,而且也開發出了具有革命意義的輕型坦克FT-17輕型坦克,其基本結構奠定了今天坦克的基本結構,可以說是世界旋轉炮塔坦克的始祖。法國最初設想是發展一種與CA1輕型坦克類似的標準坦克,較重型坦克更加適於突破步兵防線。1915年12月由法國雷諾公司開始研製,這裡有個有意思的情節,剛開始廠主雷諾怕風險以沒有裝甲車輛製造經驗為由加以拒絕,後由總參部委託的埃斯頓上校的努力,雷諾才同意研製戰車,由於官僚作風的影響,直到1917年3月第一輛原型車開始測試,測試證明非常的成功,其設計包括了許多創新設計,重要的一條就是可以用人力對炮塔進行旋轉。

這個設計可以使炮塔的使用更加的方便與靈活,整輛坦克也輕便靈活比重型坦克更易於駕駛,防護更加合理,可以說其戰術技術性能在當時算最好的了。但有點矯枉過正的是,其尺寸太小了,不得不為跨越壕溝而加了一個特別的尾部,其巨大的前輪也有利於跨越障礙。1917年9月法國雷諾開始生產首批該型坦克。其有多種變型被開發了出來,包括搭載機槍的型號,37毫米火炮的型號與,通信指揮坦克以及75毫米火炮的並攜帶捆柴(以利於跨越壕溝)的型號,到一結束,共計生產了3187輛。

法國雷諾FT-17坦克的結構性能

雷諾FT-17坦克在當時世界各國中坦克設計是百花奇放而很難達到理想設計與作戰需求之間可以說達到了很好的平衡。其總體設計為:發動機、變速箱、主動輪在後,駕駛等操縱裝置在前,而且只需1名駕駛員即可。其炮塔位於車體中前部,擁用全車的制高點,可以360度旋轉(這就是它先進的地方--注),使車長的視界非常的開闊,提高的坦克的火力反應及速度。(世界現今坦克還基本都是這種結構)。

雷諾FT-17輕型坦克有四種基本車型:第一種裝備8毫米機槍1挺,配子彈4800發(也有5400發之數據)第二種裝備37毫米短管火炮,配彈237發。第三種為通信指揮車,將炮塔取消,裝有固定裝甲艙,並裝備無線電臺一部。第四種裝備75毫米加農炮,可惜未裝備部隊。

1917年9月雷諾開始生產FT-17坦克,1920年開始對其進行改進,主要有:M24/M25型,改進了坦克的行動部分,加大了負重輪的直徑,加裝帶橡膠履帶,採用高彈性的懸掛裝置,提高了坦克的行駛速度,最大速度增大到了12公裡/小時。M26/27型,換裝了更大功率的發動機,使最大速度達到了16公裡/小時,行程達到了160公裡。

載入史冊

1917年9月,生產出第一批生產型坦克,定名為「雷諾」FT-17輕型坦克。1918年3月開始裝備法軍,到一戰結束時,一共生產了3187輛。它第一次參加戰鬥是在1918年5月31日的雷斯森林防禦戰。在蘇聯國內戰爭期間,白匪軍和外國幹涉軍也使用了「雷諾」FT-17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它還參加了法國殖民軍1925-1926年鎮壓摩洛哥部落起義的戰鬥以及1936-1939的西班牙國內戰爭。「雷諾」FT-17坦克還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到1940年德軍入侵法國時,法軍還有1560輛「雷諾」FT-17坦克。這些坦克大部分被德軍繳獲,被用作固定火力點或用於警衛勤務,直到1944年德軍被逐出法國全境為止。「雷諾」FT-17輕型坦克從1918年服役到1944年,長達26年,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將作為一代著名戰車而載入世界坦克發展史在中國的故事

中國對坦克這種鋼鐵雄獅知之甚少,直至它問世十餘年之後才由北洋政府的奉系軍閥張作霖開創了中國裝甲兵的先河。1922年,張作霖為同直系軍閥進行最後的決戰,從英法等國購買了大量的軍備,包括36輛「雷諾」FT-17型坦克。

奉系軍閥張作霖領導的東北軍大概裝備了超過14輛的法國產FT坦克(大部分配裝的是捷克造的7.92mmZB-26式輕機槍),1926年在和直系軍閥吳佩孚的戰鬥中,首次使用了這批坦克。1928年6月張作霖被日本人暗殺以後,少帥張學良帶領東北軍連同這些坦克一併加入了南京國民政府,組成了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一騎兵裝甲旅(名義上為中央政府指揮,實際為張學良的內衛部隊),到1930年,通過各種途徑獲得了36輛FT-17坦克和24輛裝甲運兵車。1931年,日軍佔領東北後,這些車輛大部分被日軍俘獲,這些FT-17坦克後來和日軍擁有的FT-17合編,參加了進攻黑龍江馬佔山抗日力量的作戰,一部分FT-17坦克後來編入了「滿洲國」的偽軍——皇協軍中的裝甲車隊服役。1933年春,張學良曾向蔣介石的南京政府贈送了「雷諾」F-17戰車2輛和瀋陽兵工廠自行裝配的裝甲汽車4輛。
雷諾」FT-17型坦克(37炮型)主要性能數據與「雷諾」FT-17型坦克(機槍型)基本相同,只是其裝備了1門37mm火炮,彈藥數為240發。20世紀30年代末,波蘭曾向西班牙、匈牙利和中國出售了一批數目不詳的FT-17。現在不知道這些FT-17有多少是原法國造的,多少是波蘭仿造的。有記載說波蘭造的CWS-FT-17曾出口過。CWS意思是「中央汽車製造廠」。1925年至1927年間波蘭利用法國和自製的零部件組裝了26(或27)輛FT-17。波蘭版的FT-17用普通的鐵料代替了原來的鋼材。由於材質低劣不能用於實戰,波蘭軍隊用這種型號的坦克進行訓練。有數據表明前後大概有30-45輛這樣的波蘭坦克賣到了中國。

雷諾汽車 百年只造安全車

山東吉通經十西路店:

電話:0531-8729 2268

地址:濟南市經十路31210號

山東吉通雷諾4S店24小時售後服務熱線 0531-8729 2258

1.一鍵關注:點擊文章上面作者位置「雷諾生活館」

2.進入微信-查找公眾號「雷諾生活館」

3.進入微信-掃一掃二維碼

相關焦點

  • 裝備|現代坦克始祖:法國「雷諾」FT-17坦克
    而就在同年初,一種機動性強、操作靈便、適用於大規模進攻的坦克由法國巴黎的雷諾汽車製造工廠低調地造了出來,這輛完美的坦克通過了各項標準和性能測試,被命名為「雷諾」FT-17型輕型坦克(Type M.17.FT),坦克僅重6噸左右,只需2名乘員即可操縱,最主要的是車體中部擁有1個可以360度自由旋轉的單人炮塔,這一設計奠定了它作為世界第一輛現代坦克的榮耀地位。
  • 【講堂517期】通過性極佳的法國雷諾FT-17坦克,開創了現代坦克設計的先河
    後來軍方把這個方案帶到了施耐德·克魯索特那裡,施耐德·克魯索特成功的研發出了法國陸軍第一輛戰車施耐德CA1,後來發展出了我們上一期介紹的法國聖沙蒙坦克。而與此同時,雖然雷諾拒絕了軍方的項目,但是他們內部還是進行了理論構思。
  • 20世紀早中期的中國坦克們(一)法制 「雷諾」FT-17輕型坦克
    【法制 「雷諾」FT-17輕型坦克】  「雷諾」FT-17輕型坦克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輕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旋轉炮塔式坦克,可以說這個全方位宣傳炮塔的設計是當今所有坦克炮塔的鼻祖1917年,製造出第一輛樣車。同年9月,批量生產,並定名為「雷諾」FT-17輕型坦克。戰鬥全重7噸,最大速度 10 km/h,乘員2人,裝備1挺8mm Model1914機槍,彈藥 4800發,裝甲厚 6-22mm。
  • 「模型說」輕型坦克爸爸 FT-17
    ▲一戰期間的法軍FT-17雷諾FT-17,是一款法國輕型坦克。它於一戰時由法國研發,是世界上第一款安裝旋轉炮塔的坦克。截至一戰結束時,一共生產了3187輛。1916年7月,法軍向雷諾訂購了一種重量在6噸左右,能和法軍的步兵一同進行突擊的裝甲武器載具。最終,雷諾公司根據這些要求,研發出了雷諾FT-17。1919年,雷諾公司又研發出一款雷諾FT-17的改進型。
  • 帝國墳場中的寶物,來自阿富汗的雷諾FT-17坦克
    -17輕型坦克。該車有一個旋轉炮塔,發動機後置,由車長和駕駛員兩人控制,其布局可謂現代坦克的先祖。當時雷諾FT-17曾一度在世界範圍內廣泛裝備,但能夠倖存到現代的不多,可以說新發現的每輛都是博物館追求的寶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曾向波蘭提供過一批大約120輛雷諾FT-17。
  • 100年前蘇俄第一輛坦克下線 仿製雷諾FT-17 成為紅色鐵流的序曲
    實際上,它就是法國雷諾FT-17輕型坦克的仿製品,蘇俄軍隊在1919年春與烏克蘭侵略軍的戰鬥中繳獲的。1919年8月,索莫沃工廠接到命令,在9個月之內完成對FT-17坦克的仿製工作。由於技術水平所限,他們並沒有按時完成任務,仿製工作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
  •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1種坦克:被鳥槍打掛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
    雷諾FT17輕型坦克最出色的的,無疑是火力配備。相比沒有炮塔的英國MARK1坦克需要安裝2門炮和4挺機槍,雷諾FT17輕型坦克可以360度旋轉的炮塔強大數倍。 它配備1門37毫米火炮和1挺8毫米機槍,火力強大且沒有死角。 這個炮塔只需要1個炮手就可以操縱,而MARK1坦克操縱火炮和機槍則需要6個人。
  • 法國一戰中的輕型自行火炮嘗試,雷諾FT - 17的大變裝
    當時法國也在研製自行火炮,相對來說設計思路比較清晰,首先確定了應該以履帶式底盤作為火炮的載具,其次出現了重型自行火炮和輕型自行火炮的初步分類想法,前者的成就就是拖拉機底盤改裝的聖沙蒙自行火炮(安裝194毫米或280毫米火炮),後者則是以FT-17雷諾輕型坦克改裝的自行火炮。
  • 【素組評測】鷹翔 1/72 雷諾FT 75 BS自行火炮
    FT 75 BS自行火炮採用了法國雷諾FT 17坦克的車體,在FT 17的基礎上改裝使用7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作為武器,其量產型是世界上第一種頂置單炮塔的自行火炮,FT 75 BS主要用於攻克敵軍的防禦工事。
  • KV坦克——蘇聯重型坦克的鼻祖(上)
    【僅代表作者觀點】從多炮塔到單炮塔早在20世紀30年代,蘇聯便成為世界上第一坦克大國
  • 鮮為人知的法國D系列坦克:FT-17直系子孫 戰鬥力難以令人滿意
    1926年,FT-17輕型坦克已經過時了,法國陸軍開始尋找其替代者。
  • 人物誌 鮮為人知的中國坦克之父——徐庭瑤
    ——徐庭瑤說起二戰期間裝甲部隊的將領,大多數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古德裡安、盟軍巴頓這樣的二戰名將,他們率領著一支支裝備精良坦克部隊,是歐洲戰場最為強大的力量。和列強不同,舊中國沒有工業基礎,別說坦克,連汽車都不能生產。因此,坦克只能從國外購買。中國最早裝備坦克的部隊其實並不是國民黨,而是東北的奉系軍閥。1922年,張作霖從法國訂購了36輛雷諾FT-17型坦克,對,就是歷史上第一種裝有可360度旋轉炮塔的坦克。這在當時可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之一,往後的坦克基本上都沿用了這種設計。
  • 《坦克世界》1.10版本變動詳情公告
    I 級坦克的乘員或模塊不再受到傷害。僅履帶會受損,而且履帶修復速度提高。II 級坦克的模塊會受損,但乘員不會受傷。起火對此等級坦克造成的傷害降低。起火對 III 級坦克造成的傷害降低。輸彈機和類似配件現在只能安裝在 V 級和以上坦克上。
  • 【講堂545期】一輛就能滅了一個德國坦克隊,擁有兩門大炮的B1重型坦克,代表法國二戰工業的巔峰
    文|老白545 擁有兩門大炮的B1重型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個配備坦克的國家
  • 坦克小課堂 第4期
    傳說KV-6的樣車T-28中型坦克是蘇聯研製的世界上第一款中型坦克,於1931年完成設計,從1932年晚期開始生產,從1933年起正式裝備於蘇聯紅軍,一直服役到1941年(部分資料是1944年)。這輛戰車一共有三個炮塔重16噸由五到六人操作,強力的引擎提供了400匹馬力使得戰車的時速達到37公裡,它的武裝由一們45mmM1931炮跟3挺機槍組成(兩挺位於獨立的小炮塔上,小炮塔各可旋轉165度)。這種坦克曾和T-35多炮塔式坦克一道於1932年8月向當時的蘇軍統帥部領導人之一的基洛夫展示,受到基洛夫的讚揚。1932年10月,正式定型為T-28中型坦克。
  • 一些二戰後知名度較低的法國坦克和裝甲車輛
    ARL-44重型坦克這種坦克的最初設計可以追溯到二戰前,因為德國佔領期間法國坦克設計進程被打斷,也缺乏對外交流渠道,因此只能在老技術上閉門造車。這種車是在老式的B1重型坦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法國解放後才生產了樣車。該車共生產了60輛,以替代留用的兩個營德國豹式坦克,但在美國M47坦克輸入後該型車被廢棄。
  • 維克斯的波蘭表親:7TP輕型坦克(技術篇)
    作為戰敗國,德國的坦克和飛機被銷毀殆盡,而英法等戰勝國則面臨著武器過剩的問題,很多退役的早期坦克都被拆毀、封存或銷往國外,不少國家的第一批坦克都是這麼來的。 1919年3月,在蘇波戰爭爆發以後,一個由法軍波蘭裔老兵組成的裝甲團在法國建立,裝備了120輛雷諾FT-17坦克,6月時返回波蘭作戰,這就是波蘭的第一支裝甲部隊。
  • 7TP輕型坦克:具有英倫血統的波蘭裝甲鐵騎
    作為戰敗國,德國的坦克和飛機被銷毀殆盡,而英法等戰勝國則面臨著武器過剩的問題。很多退役的早期坦克都被拆毀、封存或銷往國外,不少國家的第一批坦克都是這麼來的。 1919年3月,在蘇波戰爭爆發以後,一個由法軍波蘭裔老兵組成的裝甲團在法國建立,裝備了120輛雷諾FT-17坦克。這就是波蘭的第一支裝甲部隊。
  • 從豹式炮塔地堡引出的話題,德國大型坦克的炮塔是怎麼旋轉的
    實體書也是會出錯的既然如此,我就不揣冒昧,專門說下豹子的炮塔旋轉動力問題,順便摟草打兔子把其他兩種德國大型坦克虎和虎王也一起說了。坦克火炮改變瞄準方向,包括火炮在垂直方向上的俯仰和炮塔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轉。
  • 360聯運坦克世界、戰艦世界 年內實現全球同步
    ,正式宣布360和空中網深度聯運Wargaming旗下軍武遊戲《坦克世界》、《戰艦世界》,並公布遊戲內容將在今年內實現與國際版本同步更新,對於已經翹首期盼700多個日夜的數千萬玩家來說,這場發布會無疑是裡程碑式的新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