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質問德國為什麼向中國出口武器:德國一句話把日本伯爵氣半死

2021-02-13 老二說車

我們引進過二戰德國陸軍主力步槍毛瑟98K步槍嗎?這支步槍我國是曾經原廠進口過的。在37年以後,日本一直要求德國不要繼續向中國出口武器,並且要求德國召回所有在中國的德國軍事顧問。

但是在1938年,在日本持續了近2年的所謂抗議,當中,德國還是為我國送來了一批毛瑟98K步槍,這也是我國第一次進口原廠毛瑟98K步槍,與德國軍隊配備的步槍是一樣的。

當時德國外長魏澤克告訴日本公使武者伯爵,德國已經停止對中國出口武器,並且他本人也非常樂意禁止向中國出口武器。隨後,日本公使武者伯爵反問說;然而根據報告,7艘德國貨輪正在向中國運輸武器,還有3艘德國貨輪準備出發。

德國外長魏澤克只能表示,他本人對此一無所知。其實這批貨就包括了毛瑟98K步槍,只是當時德國是以出口到芬蘭為藉口的,只是這個藉口編的不是特別好,因為,芬蘭距離德國很近。

而貨輪直接進了大西洋,到太平洋來了,日本已經發現了這批貨輪真正的目的地是中國。但是,日本也不敢進行攔阻。於是滿載步槍,子彈,水雷,機械部件的貨輪順利的抵達中國。

但是,由於我國缺錢,因此這次進口的都是德國陸軍的二手步槍,上面還都有德國陸軍的標識,還有很多都是毛瑟工廠的不合格產品。但是這十幾萬支步槍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特別是在淞滬,武漢,徐州等大會戰以後,而我國兵工廠正在西遷的路途的時候。部隊極度缺乏武器,因此這批步槍,在當時還是發揮出了重要作用。現在這種步槍也成為了藏家的珍愛,因為這種步槍上有德國陸軍和當時我國陸軍的2種標識,比較有收藏價值。

相關焦點

  • 被蘇聯擊沉的德國航母,德日航母技術糅合的產物,德國齊柏林伯爵號航母
    「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為了讓各位讀者對二戰時德國海軍的海上航空作戰力量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本文今天就以「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的誕生始末作為主線,向各位讀者介紹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航空母艦的發展情況。
  • 日本偷襲珍珠港,德國必須向美國宣戰嗎?
    不過德國人所有的外交努力都在1941年12月7日這天化為泡影,因為日本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突然對珍珠港發動了偷襲。四天之後德國宣布對美作戰,自此美國正式介入歐洲戰事,為此有人都把日本看成一個「豬隊友」,假如日本不去招惹美國的話,德國會有更多的時間完成在歐洲大陸的軍事行動,但珍珠港遭襲之後再無可能。
  • 命運多舛的德國航母,日本幫助下建成,還未出海就成了蘇聯戰利品
    可是鮮有人知的是,納粹德國也曾經建造過一艘排水量3萬噸級別的航母,而且運用了大量日本航母的設計。德國在一戰後受到凡爾賽鞋約的約束,在武器裝備尤其是重武器方面,處處受到掣肘,不過1935年德國與英國籤訂了英德海軍協定。
  • 為什麼德國與日本在戰後悔罪上差異這麼大?
    這時候,他作為學生和編輯已經在日本和周邊國家待了許多年。所見所聞引起了他的思考,「很好奇日本人是如何看待和記憶戰爭的,他們對戰爭抱有什麼幻想;在了解過去後,又如何審視自我。」布魯瑪注意到,直到今天,日本人的民族主義和浪漫主義言談中經常「摻雜著大量德國人名:斯賓格勒、赫爾德、費希特,甚至還有華格納。日本的浪漫主義者越是強調日本性的精髓,他們的口吻就越像德國的形上學者」。
  • 二戰德國軍事實力和日本軍事實力對比!
    日本開戰後在中國投入的兵力共計600萬,加上東南亞的兵力,應該在700萬上下,幾乎全是正規軍。武器裝備,德國軍隊比日本軍隊更具機械化,也較為先進。空軍:德國 擁有歐洲最強大的空軍,其著名的閃電戰就是由空軍先展開戰略定點式的轟炸,其後發起摧枯拉朽的輪番轟炸(這樣卻加大了飛機的消耗)。德國是擁有噴氣式飛機的第一國,當然性能固然高但作戰能力卻不突出,這點《希特勒傳》裡也有提到。日本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只設立有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
  • MP34衝鋒鎗傳奇:德國血統,瑞士設計,奧地利製造,日本仿製
    一戰結束後,英法美等國決心要從各方面「絞死」他們的死對頭,讓德國軍隊喪失東山再起的機會。除了控制德軍總人數外,對其持有的武器種類也是限制得相當單一,其中塹壕戰利器之一的衝鋒鎗更是不允許研製和裝備。拋開政治因素單純從武器方面來看,德國在一戰中大獲成功的衝鋒鎗讓各國的軍火商都看到了新武器帶來的商機。雖然步槍作為主流武器的地位不可動搖,但歐洲各國的軍工企業紛紛搶著設計和製造新式的衝鋒鎗,希望能夠搶到軍隊的訂購單。
  • 納粹德國到底給了日本多少黑科技?
    走海底的「柳輸送」 從德國到日本的「進口」運輸被日本稱之為「柳輸送」,「出口」則稱為「反柳輸送」。通過這個行動,德日得以實現「互通有無」——德國得到了日本提供的橡膠和稀有金屬等戰略物資,日本則從德國獲得了各種先進技術和實物。而日本從德國得到東西之一,就是潛艇本身。
  • 納粹的航空母艦之夢——「齊柏林伯爵」號的故事
    最初的設計要求如下: 排水量:20000噸航速:33節載機:50-60架武備:8門203毫米火炮;部分防空火炮裝甲:防護能力等同於輕型巡洋艦的標準 由於缺乏經驗,德國技術人員必須參考國外的航母設計,特別是英國和日本的航母。
  • 二戰時期,為何德國和義大利都看不上日本的裝備?看完總算明白了
    你把德國閃電戰那一套搬中國來,他要不在中國修一個八橫八縱的交通網,保準他的裝甲部隊全部陷泥裡面。  當然,把日本軍隊調到歐洲戰場,就剩下吃土的份了。  德國的機槍那真是沒得說,一直是德國的重點研發領域,從一戰時改裝的馬克沁機槍,到二戰的MG34/MG42通用機槍,德國機槍一直在向簡單化發展,要求沒那麼多,持續的火力輸出,不要停,不要停。
  • 希特勒為什麼要幫中國打日本?
    當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後,曾經孤立無援的中國得到來自美蘇的戰略支持。我們在回顧那段歷史時,卻往往忽略了最早給予中國以支持的希特勒納粹德國。希特勒納粹德國是第一個幫助中國進行抗戰的國家。希特勒討厭日本,所以他就喜歡中國,甚至要和中國聯合鄙視日本看好中國---在軸心國結盟的初期,希特勒並沒有預料到日本的發展會如此迅速。
  • 二戰時候的德國和日本哪個強?
    邵旭峰 二戰前日本總人口7000多萬,德國6600萬,基本差不多。二戰前,就經濟和軍工和基礎而言,日本在德國面前全部落下風,武器裝備也是如此。    日本御前會議就指揮官和軍人素養而言,可以說平分秋色,德國被從叔本華到尼採還有希特勒的強人哲學和主觀迷狂的大日耳曼意識搞得無比亢奮,日本更被大和魂搞得神魂顛倒,就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與奉獻程度而言,這個世界近百年來沒有比得上日本的——至死效忠半神化的天皇讓日本兵在面對戰敗時很多都會選擇自殺,當然,他們在衝鋒的時候,也更不要命,所以在遇到強敵比如美國軍人的時候
  • 誰說德國沒有航母?納粹的超級工程:齊柏林伯爵號
    早在1929年2月,德國海軍上將埃裡克·雷德爾就提出了建造兩艘航空母艦的計劃,並得到批准,該計劃的兩艘航母被分別命名為「齊柏林伯爵」號和「彼得·斯特拉塞」號。▲「齊柏林伯爵」號的下水儀式1936年12月28日,最為納粹德國「Z計劃」(Plan Z)的一部分,航母首艦「齊柏林伯爵」號開始建造。
  • 二戰後德國和日本經濟飛速發展是因為有「匠人精神」?請不要再搞笑了!
    那個時候,雖然中國已經開展的「洋務運動」,但是工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基本還是一個農業國家,我們的軍艦都是從西方國家花大價錢購買來的,而日本都已經可以製造先進的戰艦了。正是因為日本和德國比我們提前接近100年的時間進入了工業社會,積累了大量的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所以日本和德國才能在戰敗後再次快速的發展起來。
  • 其實德國的科技水平遠不如日本
    為什麼德國汽車採用日本渦輪增壓器,日本車卻不用?[ 其中德國利勃海爾已被中國三一重工收購,而三一重工每年要從日本進口40億的重要核心零部件,裡面包括日本五十鈴的底盤,日本川崎的油泵,日本朝華的液壓等部件。
  • 慘遭「掘墳」「鞭屍」的納粹德國「齊柏林伯爵」號航母
    然而,此時的斯坦丁港已經一片混亂,正在忙於組織撤退的德國海軍無暇他顧,只制定了一個緊急情況下解決「齊柏林伯爵」號的應急計劃。1945 年4 月25 日下午6 點,當羅科索夫斯基元帥的白俄羅斯第2 方面軍先頭坦克營衝入斯坦丁城區時,時任納粹德國海軍「北線」集群司令,奧拓•施尼溫德海軍上將馬上下令,將「齊柏林伯爵」號炸沉以免落入敵手。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什麼日本沒有像德國一樣被勝利國分區佔領?
    在開羅會議時,中美英三國首腦就已經確立了一個大原則:戰爭結束的前提是完全擊敗日本帝國,或是日本帝國無條件投降,中國應當收回所有領土。羅斯福總統一度問蔣介石要不要接管琉球群島,邱吉爾則表示對日本應當像德國一樣懲處,使他再也不具備發動戰爭的能力,羅斯福總統一度提議廢除日本的天皇制度。
  • 成金天下——一戰中日本的武器輸出
    而此時前線個別部隊已經出現了新兵等待拿起陣亡和負傷者的武器的慘狀。因缺乏武器而焦頭爛額的沙俄政府在求助英法的同時,想到了另一個武器來源,那就是亞洲唯一的工業國家日本。雖然8年前日俄為爭奪中國東北大打出手,但此時兩國畢竟同屬協約國陣營,況且兩國自戰後已數次締結密約,確認了各自的分贓範圍。
  • 這家向中國出口機械的日本企業,真慘
    大川原化工機株式會社的噴霧乾燥機(來源:該企業官網)據香港《南華早報》9月9日報導,這起案件是日本當局最近對「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出口商品發起的幾項調查之一。一位分析人士表示,東京仍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被要求遏制日本對中國的技術轉讓。
  • 表面隊友——德國和日本的軍事合作(下)
    日本關東軍面對蘇聯遠東軍隊時無法佔得優勢而選擇與之籤署協定,中國戰場也逐漸地進入了相持階段,「南進論」成了日本軍部的戰略選擇。蘇德戰爭初期佔優的德軍無法突破蘇聯的戰略縱深,選擇南進的遠東日軍遂向太平洋發展,雙方陸地聯手的可能化為泡影,海上合作成為不二之選。
  • 原子彈之父後悔造原子彈,並向日本道歉?我們又被騙了
    原子彈之父向日本道歉?假的!在美國計劃向日本扔原子彈之前,日本已經兵敗如山倒了,投降是遲早的事情。那為啥,美帝還要使出大殺器?日本是個極端的民族,只要還存在一絲僥倖的可能,老子就一定要拼個玉碎。嗬~~這可把美帝給急著了,為了讓日本趕快投降,順便再嚇一嚇蘇聯,美帝決定放大招。1945年8月初,美國接連向日本廣島、長崎扔下原子彈,瞬間升起蘑菇雲,這兩城市被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