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核事故,是他們拯救了全歐洲

2021-02-15 郭一有話說

1986年4月26日,凌晨一點二十三分五十八秒,伴隨著一聲巨響,位於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爐發生了嚴重的爆炸事故。雖然事故已過去30年,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些拯救世界的英雄。

1986年4月26日,凌晨一點二十三分五十八秒,伴隨著一聲巨響,位於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爐發生了嚴重的爆炸事故。爆炸使4號機組被完全損壞,近8噸的致命輻射物質被拋到雲層之中隨風飄散,距核電站僅3公裡之外安置核電站的建築工人以及電廠工作人員的小城普裡皮亞季(Припять)也被永遠的定格在了這一天。

對於30年前的這次事故,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可能只知道這是一次核電站發生的爆炸事故,造成了嚴重的輻射汙染,使方圓30公裡範圍內變成了無人區。然而你可能不知道,30年前大約有一支50萬由消防員,礦工,預備役士兵,飛行員,醫護,記者和科學家組成的被稱作「輻射清理人」的隊伍,他們僅僅在最簡單的防護下,與致命劑量的輻射奮戰長達7個月。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才避免了反應堆的進一步惡化。直到今天,這次事故所造成的傷亡仍在持續增加,他們中倖存下來的依然生活在當年因為輻射所造成的嚴重傷害之中。雖然事故已過去30年,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些拯救世界的英雄。

4月26日凌晨,這一天,電廠原計劃對剛投產的4號機組進行一次常規的安全檢測。然而在操作員的一系列操作後,反應堆中的情況漸漸失去了控制。最終在1:23分發生了爆炸,反應堆重達1200噸的頂蓋被巨大的壓力拋向空中。一股強輻射氣流裹挾著反應堆中的輻射物質直衝幾千米的高空。第一批到達事故現場的消防員在不明情況和缺乏保護的情況下絕望的噴灑了無數噸水,而火勢絲毫沒有減弱。而暴露在致命輻射下的他們則先是嘔吐不止,然後漸漸失去意識,有約30人在幾個月內不治身亡。

他們也成為了這次事故的第一批受害者。此時核心內部環繞核燃料的石墨正在燃燒並且熔化了內部的鈾釋放的輻射劑量是廣島長崎兩顆原子彈總和的400倍。而當時蘇聯政府沒有及時向周圍的居民發布預警信息,普裡皮亞季的四萬三千居民生活照常進行。正常大氣中的輻射值是0.000012倫琴,而在普裡皮亞季,當天中午輻射值已達到0.2倫琴,當天晚間則達到了7倫琴。事故發生30小時候,當地才開始對居民進行緊急撤離。

隨後從蘇聯前線趕回的頂尖直升機駕駛員搭載士兵,頂著高溫與輻射徒手向燃燒的反應堆廢墟中丟沙袋,硼砂,和鉛用以滅火以及中和輻射。而此時起火點上空的輻射值已經高達3500倫琴。而這些駕駛員每天將往返三十餘次。而這600餘名飛行員因此全部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而僅僅靠空投無法解決問題,在反應堆底部由於之前消防員的噴水作業,形成了很大一片積水,而內部熔融的巖漿將會燒穿底部的水泥板與下層的積水接觸,這將引發毀滅性的爆炸。半個歐洲將被夷為平地。而且在更深的地下還有一大片地下水,供應大量人口的水源也將會被汙染。為了阻止災難的發生,首先排出大量的消防員將反應堆底部的積水抽乾;接著調來俄羅斯與烏克蘭地區的一萬名礦工挖一條12米深,150米長的通道到達4號反應堆正下方,接著挖出一塊長寬各30米,高2米的空間用以灌滿水泥加固結構。這一萬名礦工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沒有防護裝備,忍受地道內的50℃高溫和缺氧,每30人一組,3小時一換班,全天無休。用一個月零四天完成了這項任務。這些不到30歲的工人有四分之一在40歲之前死亡。

於此同時,有10萬蘇聯官兵和40萬平民從蘇聯各地集結在車諾比周圍,清理一切被放射汙染的物品。

大家穿梭在城鎮中,挨家挨戶的清理放射性塵埃,地面上,建築上,等等等……在鄉間和樹林中撲殺被汙染的動物。村子裡的房子則拆毀掩埋掉。而這些人每天的工作完成之後才能處理自己身上的放射塵。

回到4號反應堆。事故發生2個月之後,開始處理核心問題。為了防止輻射繼續擴散,蘇聯政府決定使用水泥防護體將被炸毀的反應堆廢墟封起,將其與外界徹底隔絕。

▲ 曾經參與救援的裝備遭到廢棄

設計工作完成之後,距事故發生3個月,最後的搶救工作也已經開始。構成」石棺「的巨大組件被一件件送到現場組裝。工程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進行,每輛工程車在駕駛艙外包裹一層鉛皮來給駕駛員提供有限的防護。周圍屋頂散落著爆炸時從反應爐中噴出的包裹著鈾棒的石墨碎塊,隨便一塊都可以在一個小時內殺死一個人。為了石棺組建工作進行,這些碎塊必須清理乾淨。最開始使用機器人遙控清理,但是幾天時候,強大的輻射使機器人失靈。迫不得已,派出了預備役士兵,穿著特製的重達近30公斤包裹鉛皮的頭盔,面罩,圍裙,手套,靴子等等(在那個劑量的輻射面前只能是個心理安慰)開始工作。每次一組八名士兵加一名軍官,每個人只能在房頂呆不到一分鐘。就這樣在規定時間內,每人最多鏟兩鍬碎塊,做完迅速撤離,然後下一組跟上。共有3500人參與了這次行動。

▲大家可以看到照片底部

由於輻射在底片上產生的痕跡

根據參與工作的士兵描述,工作一段時間之後,眼睛很痛而且嘴裡有金屬的味道。這代表著過量的輻射已經開始侵入你的身體。為了表達謝意,士兵們都收到軍方頒發的證書以及100盧布(當時1盧布等於1美元)的獎金。然而這些流著鼻血,嘔吐不止的士兵從此失去了健康,失去了一切。

事故發生七個月後,整個地區的清理完畢,4號機組的「石棺」也建造完成。蘇聯為此次事故付出了180億盧布(180億美元)。50萬參與清理的人中2萬人在隨後20年中死亡,20萬人殘障,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居民罹患白血病、癌症,還有無數的兒童因輻射造成發育畸形……2000年12月隨著車諾比核電站最後一個機組的關停,這座核電站終於同普裡皮亞季這座小城一同被封印進了歷史的長河中。

30年過去了,車諾比這次事故和它帶來的教訓正在從人們的腦海中消失,但巨大的石棺下依然深埋著近百噸致命的核燃料。時至今日,這座石棺依然是我們這個星球上無法抹去的傷痕,它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儘管民用核能擁有傳統能源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如果我們選擇了它,是否能夠承擔這個選擇帶來的後果。同樣我們也不要忘記,30年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為了阻止一次可能殃及世界一半人口的災難,犧牲了自己的健康與一個無形而強大的敵人奮戰。他們是拯救世界的英雄。

核能技術是一門深奧的高端科學。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逐漸開發掌握並加以和平利用。核電站是利用核反應堆內原子核的可控鏈式裂變反應所產生的熱能來發電或發電兼供熱的動力設施。車諾比核事故的後果是慘重的,但人類並未因噎廢食,而是從中總結汲取教訓,更加注意科學、安全地運用核技術。

經過20多年的協同努力,如今的核電技術及電站運行方式日臻完善。據統計,目前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核電站,共有440多座核反應堆在運行,總淨功率為40多萬兆瓦。正在建造的發電反應堆有30餘座。核電佔世界總發電量的16%左右,預計今後這個比例還會增加。

日本核洩漏事故給和平利用核能帶來致命性打擊,世界核電事業再次陷入低潮。但是,核能是一種經濟清潔能源。據報告,目前因利用核能發電,每年可減少約20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安全利用核能是人類生存與社會發展的必然抉擇。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人們對氣候變化的憂慮不斷加深,生產成本較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少、安全性能相對較高的核能優勢愈益突出。從長遠看,經過一番曲折之後,核能的安全利用必將更加發展。

相關焦點

  • 值得敬佩的車諾比英雄:他們拯救了全歐洲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30年前大約有一支50萬由消防員,礦工,預備役士兵,飛行員,醫護,記者和科學家組成的被稱作「輻射清理人」的隊伍,他們僅僅在最簡單的防護下,與致命劑量的輻射奮戰長達7個月。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才避免了反應堆的進一步惡化。直到今天,這次事故所造成的傷亡仍在持續增加,他們中倖存下來的依然生活在當年因為輻射所造成的嚴重傷害之中。雖然事故已過去30年,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些拯救世界的英雄。
  • 【原創】車諾比核事故三十四周年紀念日
    34周年紀念的這一天,澤林斯基先生還去過車諾比隔離區,和消防隊員見面,獎給他們勳章。大家都知道,4月4號以來,基輔州和和日託米爾州的林區發生火災。烏克蘭的消防隊員為了滅火很努力地工作,4月25號終於停火。澤林斯基總統到車諾比隔離區以後,首先去鳥瞰看嚴重火災的後果。「從直升機窗戶看下面的時候,只可以意識到情況的複雜和你們工作的難易程度。代表烏克蘭公民我要表示感謝。」 – 他說。
  • 1986年車諾比核事故:爆炸現場被完整還原(含視頻)
    而美國與歐洲的間諜衛星轉向蘇聯,發現烏克蘭核電廠的廢墟裂開的洞口飄出了煙幕,畫面清楚顯示在熱像儀上。 ▪   同時,從阿富汗前線趕回最頂尖的駕駛員,駕駛直升機運送士兵。他們對著火焰,徒手空投80公斤的沙包。他們希望通過大量填沙與硼酸來中和輻射,將反應爐的火焰悶熄。 反應爐上方的輻射值,超過3500倫琴,幾乎是致命量的9倍。有些駕駛員,一天飛行多達33趟。
  • 車諾比核事故30年後現狀
    車諾比核事故簡稱「車諾比事件」,是一件發生在前蘇聯統治下烏克蘭境內車諾比核電站的核子反應堆事故。該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目前為止第二例為2011年3月11日發生於日本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
  • 車諾比核事故30年:災難,謊言與英雄
    來源:澎湃新聞30年前的4月26日,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的4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造成嚴重的核事故。浩劫之後,留下的是一串驚人的數字——2010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車諾比核事故導致33萬多人被迫離開家園,數千名兒童罹患甲狀腺癌,上百萬人生活在對自己健康和生活的憂慮之中,其影響持續至今。」
  • 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危害大,還是車諾比危害大?
    有人向我提問:「按國際核事件分級表,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發生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與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兩次七級核事故
  • 車諾比核石棺是怎麼回事?史上最大核洩露,人類永遠的痛!
    在世界各地,棺材都是用來安放逝者的工具,而在烏克蘭有一口巨型棺材卻不是來安放任何人,相反它是為了拯救千萬人的性命而建造。
  • 凍結在1986的「鬼城」 重返車諾比
    但人類也無法忘記,日本廣島和長崎升起的蘑菇雲、美國的三英裡島、烏克蘭的車諾比、日本的福島,前前後後成千上萬生命的消隕和磨難。關於核能的爭議從未停息。反對核能的隊伍中,通常包括人道主義者和社會科學家,工程師卻是支持核能的主力。1986年發生的車諾比核事故讓我們看到了科技的涼意。「車諾比」, 在烏克蘭語中的意思是「艾葉」。
  • 他們走進了車諾比禁區
    從公寓樓頂俯瞰整座「鬼城」 仇逸茗 供圖18歲少女的一場「特殊成人禮」距離18歲的生日才剛過去24天,仇逸茗在網上成功預約上了一家英文旅行團,整理了背包便從巴爾半乾島的波赫飛向了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市。「我其實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在未來也想學習相關的專業。車諾比的經歷可能讓我感受了學習這門專業的人需要的一種責任感。在能源的使用和開發時,我們都要非常謹慎,要敬畏自然」。「東歐迷」眼中的「精英城市」毀滅作為一個「東歐迷」,朱英濤在出發去基輔前,已經做足了功課。
  • 車諾比的戰爭
    普裡皮亞紀的居民被這巨大的聲響震醒,他們起身看向窗外,夜晚變得明亮。整個天空色彩繽紛,橘色,紅色,藍色,「猶如彩虹,非常美麗。」30分鐘後,消防員們火速趕到現場,他們暴露於無法想像的高輻射中,也成了車諾比核事故的第一批受害者。當晚有2人死亡,之後的一個月有28人。在這第一批救災人員中,所有人都患了「輻射病」。
  • 車諾比核災難之痛
    如今看來,車諾比核事故更像是一則預言,曾經那些榮耀和堅不可摧的信仰隨著這場災難而崩塌,三年後,蘇聯解體。而對那些遭受病痛折磨的人來說,車諾比核事故或許是「一場終生都無法撲滅的大火」。4月28日放射性雲團飄到瑞典,引起國際社會的警覺,美國與歐洲的間諜衛星發現了烏克蘭核電廠的廢墟上飄出了大量煙霧。2天後,接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電話,戈巴契夫才知事態有多嚴重,他說:「在政治局,我們馬上決定,最重要的就是從那時起所有事實都要對我們報告。」 直到此時,蘇聯最高領導人也只是發表了簡短聲明:「在車諾比電站發生的一起事故中,一個反應堆被毀。
  • 拯救歐洲的旋翼勇士:搶救車諾比行動中的蘇軍米裡直升機
    而對於廣大軍迷來說,《車諾比》前2集中頻繁出鏡的蘇聯空軍直升機自然也是不能錯過的關注點,今天軍機圖就來聊聊搶救車諾比行動中的蘇聯空軍米裡系列直升機。◎美劇《車諾比》劇照,背景中是一架蘇聯空軍米-8直升機救急先鋒:米-8直升機在《車諾比》前兩集中,出鏡的蘇聯空軍直升機主要是米-8直升機。
  • 車諾比核洩漏事件 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之一
    車諾比事故中,放射性監測與應急疏散的主要過程如下:4月26日凌晨1時24分,事故發生。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車諾比的悲鳴》英譯者Keith Gessen在英譯本序言中說,「某種程度上,車諾比是偶然發生的,但又是裙帶關係、懶惰以及漠視民眾的必然產物。」這,大概是對車諾比核事故最精準的定性。
  • 車諾比,核爆與謊言,誰的代價會更高
    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是,他以調查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對發生於1986年4月26日的車諾比核事故展開的調查工作。在車諾比事故之後,政府成立了專門委員會去調查事故原因,並計劃徹底清算事故的後果,而雷格斯沃夫就是這一委員會的關鍵成員。1986年8月,他在維也納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特別會議上發表了蘇聯代表團的報告。
  • 車諾比核電站倖存者的後代變異了嗎?《科學》最新兩篇文章給出權威結論
    這種準備讓全世界一起為其 「買單」 的不負責任的行為,會將核汙染的危害 「共享」 給全人類,從而引爆了人們對核汙染後遺症深深的擔憂。而作為同樣是最嚴重的 7 級核事故的前蘇聯車諾比事件也再一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車諾比事件已經過去了 35 年,較長的時間跨度使得研究者能夠更全面地評估它的影響,同樣也可以為福島事件的後續處理帶來一些經驗教訓。
  • 災難面前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 回顧車諾比事件
    事故後3天,莫斯科派出的一個調查小組到達現場,可是他們遲遲無法提交報告,蘇聯政府還不知道事情真相。本可以有更多的人被拯救,但在一個個謊言的拖延中,越來越多的無辜百姓走向了死亡。從核電站高層到官方,一致選擇了封鎖消息。高層考慮到核工業屬於國家機密,為了不引起國際注意,避免恐慌產生負面影響,拋卻普通人的健康安全,瞞報消息。他們做出的決定是,封城、切斷電話線、控制謠言,不能讓人們撤離車諾比。
  • 車諾比生物圈保護區:前世今生
    普裡皮亞特以附近的普裡皮亞特河命名,建於1970年2月4日,過去是作為蘇聯的第九個核城市(一個封閉型城市),服務於附近的車諾比核電站。1979年它被正式宣布為城市。在由建造至核事故前,該鎮人口每年都增加1,500人。1986年4月26日,發生了車諾比核災難。大量強放射性物質洩漏,約1650平方公裡的土地受到核輻射,釀成迄今世界上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
  • 當我說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了爆炸,他們說我瘋了
    他們一定會徹底掩蓋這次事故!還記得嗎——基特裡姆、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基地——我們依然生活在史達林的國度裡。在當時進行的民防課程中,按照要求,一旦遇到來自核事故或核攻擊的威脅,你應該立刻對全民實施碘預防措施。這裡所提到的還只是「威脅」。現在,我們正在受到每小時3000毫倫琴輻射物的照射,然而,執政者擔心的卻是他們的權力,而不是他們的人民。這是一個權力的國家,而不是人民的國家。
  • 車諾比核爆炸是一個轉折點
    世界上曾經發生過很多的核事故,例如,三裡島核事故、福島核事故、車諾比核事故。
  • 曾經的人間地獄車諾比,如今卻成了INS上拍照的網紅聖地….
    (車諾比核事故之後出生的畸形兒)(被嚴重輻射後的飛行員)在幾次任務後,他們全身就會因熱氣而被汗水浸溼,過一會兒,他們又會嘔吐以及腹瀉,接著更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致命症狀,骨髓退化和慢性癌症將折磨他們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