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舊事

2021-02-17 眠舸

(一)

爺爺生於1944年,1970年退伍,隨後進派出所,當了個消防員。所裡設備不完善,整個消防大隊沒有一輛消防車。每次出動,只能帶著手搖式噴水管,跑步前往火災現場。幹了幾個月,覺得沒趣,便主動要求下基層。

當時正逢民兵訓練,便當上了鄉鎮的民兵隊長,先在白田,後去雙圳。一個在家鄉的最北,地處三縣交界之處,周圍是光光的花崗巖石頭山;一個在家鄉的最南,一不小心散著步就到了福建,原始森林,喀斯特地貌,紅色石頭。

以信江為界,江北為北鄉,江南為南鄉。以我對家鄉的半吊子認知,北鄉不如南鄉水多、景美,經濟方面也落後於南鄉,方言聽起來也比南鄉硬些。我的所有美好的鄉村式記憶都存留於南鄉的煙雨,而印象中北鄉的無外乎無窮盡的烈日炎炎和塔橋的果林。這種刻板的記憶的緣起,也許是因為老家是在北鄉,每次去那邊,不是逢年過節,便是紅白喜事。春節與清明的禮節繁雜,參加完必要的活動、吃完必要的飯之後,村子裡也沒什麼風景,就只能在附近的水庫漫無目的地閒逛,相應的記憶也更多了些荒蕪與無奈。

爺爺曾經工作過的雙圳林場則屬於南鄉,最早隸屬於冷水鄉,60年代初成立林場,主要木材是毛竹。僅有的幾次去雙圳,我都能遇見伐木工人,其實就是當地招募的村民,和日本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神似:一輛藍色大卡車,幾個戴著安全帽(或是自製草帽)黑皮膚的工人,再加上一車毛竹,窄窄的省道,呼嘯而過。省道邊常年覆植被,山路不明顯,卻有奇怪的滑道:砍伐的季節,工人為了省力,利用滑道,直接把毛竹從山上滑到山下,風馳電掣。爺爺說,當年有的人也就是這樣被毛竹帶下了山,醫療條件不好,直接死在了谷底的溪水裡。


《哪啊哪啊神去村》劇照

雙圳繼續往南走不過一華裡,就到了豬母石,左拐有一條山路可以繞過大山前往福建省光澤縣。老外公(奶奶的父親)在 30 年代跟著馬隊在這條路上偷運私鹽,結果差點被堵在這裡抓壯丁的軍閥擄走。他在黑黢黢的毛竹林裡躲了一夜,逃回北鄉的老家後,再也沒走過鹽。

雙圳鄉不大,我最早對雙圳的印象也就只集中於兩點:其一是「石雞」,「石雞」不是雞,而是一種隱藏於石頭縫隙中的林蛙,肉質鮮嫩,無法養殖,難以捕捉,價格昂貴;其二,便是一段盤山路。那是段軍備公路,不為人熟知。公路往南,海拔逐漸升高。12年保送考試之後,去G318 騎車之前,為做前期準備,想起這一段公路,便打算去那邊練習爬坡和衝坡,權當攢攢經驗。

正是3、4月的時節,家鄉雨水豐沛,冷氣未消,老爸開著家裡的小藍車,後備箱勉強擱下兩輛山地車。出發的時候天陰,到了鎮上,就飄著毛毛雨了。也沒辦法,好不容易開過來不能臨陣脫逃,簡單吃了點東西我倆就出發了。沿盤山路而上,到達埡口大概花了兩個小時。埡口的海拔將近 1400m,頂上有一座廢棄的小建築。左手邊下山去是雙圳鄉也是貴溪市最南邊的村子——西排;右手邊繼續上山,就到了「上山」林場。我和老爸在廢棄房子那休息了會,便衝坡下去了。

路上我們默契地沒管對方,老爸比我保守些,老老實實控制速度;我呢,不怎麼愛捏閘,估摸著這條路也沒車,索性一路衝下去了;那次我還第一次穿了騎行服,之前覺得好裝,一直還沒好意思穿,這次反正沒外人看,就不羞了。我們溼漉漉地到了鎮上,累得不行,車子也髒了,也沒管,直接放回後備箱,打道回府,終究還是被老媽罵了一頓。

(二)

聽老爸講,近年來西排開發成了「避暑勝地」,上山則開發了「竹博園」,夏季很多人開著車去度周末:喝茶、打麻將、聊天。軍備公路也逐漸熱鬧起來,自駕車多了不少,單車愛好者也多了起來,埡口的廢棄房子也沒了,拔地而起一座什麼廟,老爸說他也不知道。

今年暑假因實習回家只呆了一周,於是我們一家也變身為「度周末」的一員,商量著在西排住一晚,避避暑。老媽聯繫了自己教過的一個學生,想找個實惠的住處,結果推薦了個「西排山莊」。還沒進村就看見西排山莊的牌子,金閃閃,無論如何無法忽視。開了接近兩個小時,老爸已經疲了,吃完午飯,休息一會,拖拖拉拉到晚飯去村子另一頭的「西排二號山莊」(其實是我忘記了他叫什麼名字)。在山莊的泳池裡遊了個泳,人工引的山泉水,藍色馬賽克瓷磚一映,看上去倒十分「現代」。回西排山莊,吃晚飯,居然又碰見熟人。我們實在也沒什麼事情好幹,就在村子裡閒逛。


西排的夏末

爸爸說,他對西排的印象則存在於小時候的夏天:暑假來了,孩子天性野,只喜歡跟著爺爺跑來跑去。那時奶奶已經在了城裡面的郵電局上班,於是爺爺只好帶著個小跟班工作。但也不很麻煩。當時沒有可觀的交通工具,拖拉機是行走鄉裡間的高級貨色,爺爺時常攔下一輛拖拉機往返鄉間,拎著個小毛孩也不佔什麼位置。很奇怪的事情是當時紙張短缺,寫字的本子都成了稀缺的物品。爸會偷偷跑到對面福建村子的小賣部,買上幾個黃紙本,帶回家給姑姑。

村子裡有個富豪,提煉稀有金屬起家。江銅的冶煉廠在貴溪,一系列化學工藝之後殘留下來的廢渣就被當成了寶,花費工人廉價的健康,提煉鉍、鉈、鍺等稀有金屬,有的時候也能弄出來金、鉑等貴金屬。這可發了財,回老家建房子,比隔壁的村委會還要氣派;在村子裡建了以企業為名的綠色蔬菜基地,直接供應城區的工廠食堂;還一對一幫扶了好些貧困大學生,口碑譽滿鄉裡。


左邊是村委會,右邊是大富豪的家

傍晚散步經過他家豪宅,卻陰森森的,裡面卻還亮著一排排的日光燈,也沒影子走動。

關於富豪的事情,我們開始也不知道具體情況,還是我們回城,把從蔬菜基地薅來的「有機蔬菜」送到爺爺家,報告周末所見所聞之後,他才給我們普及這個八卦新聞:15年底「泛亞事件」中,富豪家受到牽連,聽當地人說,春節的時候一家人都沒回來過年。爺爺是家族族長,消息靈通,人脈寬廣。飯桌上,說起西排山莊的事情,爺爺因為我們沒有聯繫他的老熟人而「擅自玩耍」有點生氣。

(三)

長久以來,之所以我一直對爺爺這一輩的過去保有好奇,一是大人們看起來的「諱莫如深」,二是我不知從何時起起開始深切地感受到一種了解的迫切性。

從西排回來,我試圖在飯桌上問起西排的過去:與周圍鄉鎮連通的現已消失的神秘小道;特殊年代的西排,和現在還會回來聚會但一年比一年少的上海知青;如今散居南鄉北鄉的爺爺的老朋友們,畢竟他到現在出門釣魚都不愁沒人招待。但爺爺話說得不滿,講的故事也比較破碎。

於是那天我決意留在爺爺家,也正好過一個長久未有的,爺爺家的夏日下午。

奶奶吃完午飯就去打麻將了,這是她每日的重要組成活動;爺爺今天就沒出去打撲克了,和我一起待在客廳裡看電視。頭頂上還是那個晃悠悠的吊扇,調節速率的旋鈕極其靈敏,我還記得怎麼把握合適的角度。客廳裡家具、電視、照片的擺放每年都要大張旗鼓地掉個個,家具上不嫌多地擺著些四處搜集來的小物件。爺爺顯然樂在其中,這是他表現其獨特可愛審美的方式。


空調上的陶瓷貓-爺爺可愛的審美

我和爺爺還是躺在涼蓆上,看著電視劇,不時討論著其中的內容。播廣告的間隙,爺爺似乎睡著了,我也不好打攪。

我默默地看完了半集電視劇,爺爺被電視機裡中年婦女的尖利叫聲叫醒了,,我再次試圖挑起話頭,問起當年西排有沒有過什麼有意思、奇怪的事情。於是他給我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1975 年某個傍晚,西排村遠方煙雨濛濛的田野上出現一個黑衣服的人。小村子容不下外人,走近了大家發現這個人身穿的黑衣服竟是西服,考究且髒亂,小心翼翼地揣著上海牌皮包。時值特殊時期,農民都很警惕,發現了風吹草動立即報告給上級,於是這傢伙被帶到了大隊,被定性為『特務』,上交縣裡,再無音訊。」

我問爺爺:「那之後呢,這個人去哪了,什麼結果?」

爺爺還沒怎麼睡醒:「交到縣裡之後,我也就不知道了。現在想起來,那個人應該是特務,要不然,就他那身穿著,也肯定會被當作'投機倒把分子』,估計沒什麼好下場。」

這故事是蠻有意思的,也許他真的是一個特務,黑色皮包裡都是蓋著紅印的絕密文件,在發現前往TW的接線人失去聯繫後,轉身逃往福建的羅霄山脈,直到福建與江西的交界處——西排!

爺爺漫不經心地繼續說著:「其實這件事情在當時很常見,不算有意思的事情。有意思的事情我也想不起,太多事情了。」

「其實很多事情我也說不明白,也不知道怎麼和你講。」

「我也是啊,爺爺,我也不知道怎麼問。我們真是想到一塊去了。」我心裡想著,卻再沒提起西排的事情,心安理得地陪著他看完了一下午量的《有你才幸福》。

編輯/阿噗

音樂、照片/汪子衝

相關焦點

  • 重溫經典:威利斯舊事
    經典的魅力就在於就永不過時,本期為你簡單梳理威利斯的經典舊事,讓我們隨著老照片,再次回顧威利斯當年叱吒風雲的往事。威利斯起源和發展: 一戰後美軍便準備研發多用途全地形輕型車和偵察車,但當時由於沒有迫在眉睫戰爭的刺激,這種發展一直很緩慢。
  • 故土舊事:米桶
    2021年8月7日於崖梅堂  (圖片來自網絡)歡迎關注公眾號「故土舊事」
  • 太一鄉的革命往事
    據黨史記載:劉壽林1926年參加農民遠動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太一鄉農協執行委員,太一區聯合農民協會負責人,領導農民打土豪、開倉濟貧。團山慘案發生後,他率領農軍與反對勢力作拼死鬥爭,1927年9月11日(農曆八月十六),不幸被俘,第二天被殺害於團山,犧牲後遺體葬於團山劉氏墳山。
  • 名家︱楊奎松:愛鄉不一定愛國
    講三元裡發生過民眾抗英鬥爭是事實,但「三元裡等處民眾進行的是一次保衛家園的戰鬥,而不是投身於一場保衛祖國的戰爭」。  對此,也有人從家國同構的視角,表示了不同意見。他們認為,保鄉即等於保國,維護傳統文化,就等於熱愛中華國家。只要三元裡抗英有助於凝聚民心、分清夷夏,客觀上就具有愛國的性質。  這種認識也未必毫無道理,但鄉與國畢竟還不是一回事。
  • 鄉民打趴臺軍,臺灣網絡民粹何時了?
    對此,臺灣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趙哲聖在《中國時報》撰文,對網絡民粹現象進行分析。全文摘編如下:如今,發生飛彈誤射事件,除了體制上的調查,必將受到網友、鄉民的各種分析,裡面提供部分真實(如當地真實看到飛彈發射網民),更多的是憤慨、調侃、不負責任的匿名發洩,再由媒體擷取匯聚成為「主流」,培育了網絡民粹的土壤。
  • 對錯之間——米騷動中的在鄉軍人
    日本軍隊特別強調被國家授予軍銜是終身榮譽,退伍兵在鄉期間應時刻牢記自己仍然是帝國軍人,以良兵即良民的準則,為鄰裡作出的表率。由於同屬被壓迫的階級,宇部煤礦工人中的很多退伍兵,此時早已將「在鄉軍人時刻都是天皇陛下戰士的準則」丟的一乾二淨。他們利用以前在軍隊學到的軍事知識,指導工人們搜集石塊,棍棒、竹槍、日本刀以及礦上的甘油炸藥準備應戰。
  • 緬軍士兵陣亡,多支武裝合兵襲擊南撣邦軍
    2021年2月11日上午,緬甸撣邦北部昔卜鎮區的國防軍部隊某部與南撣武裝某部發生交火,國防軍方面有傷亡,南撣武裝傷亡情況不詳。當天下午1時許戰火短暫停歇,南撣武裝打掃戰場,除了發現陣亡的國防軍士兵遺體之外,還繳獲了部分武器。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無何有之鄉」
    1946版電影《刀鋒》看到此,突然就想到了莊子的「無何有之鄉」。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惠子有一棵大樹,擔心它沒有用處。莊子說,為什麼非要它有用呢,你把它栽在無邊無際的曠野裡,悠然自在躺臥於樹下,刀斧不會來砍它,也沒有什麼東西去傷害它,多好,雖然無用,但也無苦啊。
  • 【英勇】保衛家園不被侵略 臺山地方鄉勇奮起抗日(視頻)
    鄉勇,是指戰爭期間臨時招募的輔助部隊。在日軍入侵臺山期間,為了保護家人,不少地方的鄉勇也奮起抗日,與日軍正面交鋒,部分更是把日軍打得節節敗退。雖然這次沒有取得勝利,但臺山地區抗日的第一槍就從這裡打響,自此,越來越多的地方鄉勇、自衛隊加入到抗戰隊伍。
  • 【紅色記憶】歷史上發生的百裡鎮南鬥衝事件,你知道嗎?
    南鬥衝事件遺址位於太湖縣百裡鎮南鬥村南鬥衝。
  • 鄉民眼中的周至柔:樂善好施,沒有一點當大官的架子
    除了抗戰中的功績,現實生活中的周至柔也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尤其是他在鄉民眼中,更是一個樂善好施的大善人。周至柔是浙江臨海人,他出生於臨海東塍下街村,家中比較富裕,父親本是清朝的一名下級軍官,退伍後在故鄉中開了一家中藥鋪,逐漸積累了一定的家財。這讓周至柔從小成長於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中,而且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舊事歷史:87年中越赤瓜礁之戰:28分鐘便結束戰鬥
    永興島北距海南200多公裡,南距永暑礁800公裡,西距越南400多公裡,位置適中。它的建成,使解放軍海空作戰能力向南推進幾百海裡,對防護西沙和支援南沙作戰,無論從政治上、軍事上,還是從經濟上講,都有大陸機場無法比擬的重要意義。很快,這個機場的建設工程上馬了。在西沙建機場是一項很艱難的任務。
  • 拉伯鄉美麗示範村建設白亞篇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我/們·9月6日,在拉伯鄉黨委、鄉人民政府安排部署下,鄉黨委副書記熊國新同副鄉長和軍前往拉伯村委會開展美麗示範村建設工作並召開會議
  • 以後請叫他「中國小海鮮之鄉」
    通過通過通過三門縣通過「中國小海鮮之鄉」稱號評審
  • 石灘有一群不能忘掉的鄉勇!正是因為他們,我們才有安逸的生活!
    下面讓我們回顧當年的歷史「三江崗尾鄉勇」勇戰日本倭寇的飛行員(當年雙方交戰的增江河)徵用軍和鄉勇們就兵分兩路,鄉勇們就一路去追逃掉的日本倭寇,日本兵一路,鄉勇們就一路追,但也不能貼的太近,因為對方也有槍,所以只能保持一定的距離追趕,一直追到一個叫張田地村民的田裡,那時有位村民剛剛好對頭過來
  • 巫山縣兩坪鄉書記鄉長 上班時間打牌賭博被免職
    據介紹,6月15日,巫山縣紀委監察局就網絡舉報兩坪鄉黨委書記馬泮平,黨委副書記、鄉長餘軍華打牌賭博問題進行了調查核實。  經查,2015年一周末下午,馬泮平、餘軍華等應一個體戶邀約至縣城某賓館以「換三張血流」的方式打麻將,參與以錢物作賭注的棋牌輸贏活動,當日下午6時結束。其行為已經構成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錯誤。
  • 林街鄉召開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動員部署會暨選舉骨幹培訓動員會
    10月14日下午,林街鄉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在巖頭村大會議室召開,鄉黨政班子成員、各村黨總支書記、各村駐村工作隊員參加會議,各村村組幹部及黨員代表以視頻形式參加會議
  • 孱弱朝代的常勝將軍,成於水攻亡於水戰的南陳名將吳明徹
    南北朝地圖 南陳的建立者陳霸先固然是一代雄主,但是其後人大多能力平庸,南陳也失去了開疆拓土的想法。當時在南梁境內出現了不少流寇,但是對於吳明徹的家鄉卻是不敢進犯的。此事在《陳書》中有如下記載: "起家梁東宮直後。及侯景寇京師,天下大亂,明徹有粟麥三千餘斛,而鄰裡飢餧,乃白諸兄曰:'當今草竊,人不圖久,奈何有此而不與鄉家共之?'於是計口平分,同其豐儉,群盜聞而避焉,賴以存者甚眾。"
  • 光山殷棚鄉水塘治理如火如荼!改善農村水環境~
    近日,記者隨鄉負責同志走進各水塘的治理現場,在易涼亭村周店村民組,一口新修的萬方大塘已基本完成,鮮豔的紅旗在塘岸迎風招展,兩米多深的淤泥已清理見底,護坡整修正在進行,護欄已全部安裝完成,昔日的雜草叢生的碟子塘又重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