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灘有一群不能忘掉的鄉勇!正是因為他們,我們才有安逸的生活!

2021-02-23 石灘生活圈


歷史的炮火讓我們炸毀家園

當年的日軍侵華

造成我們多少中華人民流離失所

這種歷史的慘痛永遠記住我們的心中


下面讓我們回顧當年的歷史

「三江崗尾鄉勇」勇戰日本倭寇的飛行員


當年日本戰機在惠州大亞灣登陸,有架日本轟炸機被炮火打傷,不能正常飛行,這種轟炸機叫水機,能在水上降落或者起飛,剛好迫降在崗尾與初溪之間交界的大榕樹的增江河,因為不熟悉當地的情況下降到河裡後完全不能動,河水開始擱淺,又在沙灘開始環繞,萬一被中國的國民軍發現日寇肯定死定,所以他馬上用無線電聯絡另一架戰機來救援,但是他也是降落到同一個位置,結果兩臺戰機同時廢了,擱淺在沙灘!那這樣的情況沒辦法只能下去挖沙,然後另一邊就開始去推想要推到水裡去。

(當年日本戰機迫降的沙灘)

而在另一邊的鄭田村,駐守了一支國民黨的徵用軍,他們對於轟炸戰鬥情況這些非常敏感,發現有臺受傷的戰機不正常的飛行,然後卻又迫降在他們駐守的附近,徵用軍們一看到這樣的情況,馬上帶兵進行地毯式的搜查,果然真的被徵用軍們發現到了蹤跡,就在崗尾村和初溪交界的沙灘上!


(當年發現日本戰機的地方)

徵用軍與日本倭寇馬上就進行槍火的拼戰,日本倭寇在飛機上拿出了很多轟炸裝備和機槍,來對鄭田徵用軍發動攻擊,徵用軍也不甘後落,進行激烈的反擊,四處槍火四起,

驚動了崗尾的村民們,當年崗尾村有一群專門維護治安,保護村民們的鄉勇軍,他們一收到這樣的消息,馬上拿起槍桿,去輔助鄭田徵用軍們槍戰日軍,轟炸機的日寇們抵擋不住兩邊的猛烈的攻勢,就開始逃跑,跳到降落飛機邊的增江河去,當時一共就有4個日軍,成功擊斃了3個,有一個被遊到對面崗尾沙塘村的基圍博!


(當年雙方交戰的增江河)

徵用軍和鄉勇們就兵分兩路,鄉勇們就一路去追逃掉的日本倭寇,日本兵一路,鄉勇們就一路追,但也不能貼的太近,因為對方也有槍,所以只能保持一定的距離追趕,一直追到一個叫張田地村民的田裡,那時有位村民剛剛好對頭過來,鄉勇們就大喊一聲!那個誰,快抓住這個日本鬼子!那村民聽到馬上放下身上的擔架,拿著麻槍(用竹竿削尖兩邊的槍),想要把日本倭寇攔住,日本倭寇見情勢不對,開槍打村民的話自己也會給鄉勇們射死。忽然他看到天上有自己的友軍飛機飛過想要請求支援可是鄉勇裡一個身手矯健的勇士用迅雷而不及的速度成功控制了這個日本倭寇,其他鄉勇見勢,馬上一起圍上去輔助,就這樣這名被擊落日機的日本倭寇成功被鄉勇們俘虜起來!


(當年抓住日本倭寇的基圍博)

日本倭寇擔心自己性命不保,一直用中文表達自己是中國人什麼的,還說自己名字叫做「淮原三」,鄉勇們完全不聽他的說,直接押回給鄭田的國民黨徵用軍聽候發落!


(當年抓住日本倭寇的基圍博)

經過一層層的上報,當年的廣東戰區國民黨將領「李漢魂」,收到這樣的消息,給予這群勇敢的鄉勇們至上崇高的致敬,還給他們這群打造了一塊幾百斤的鏡片,刻上一句「感謝崗尾村鄉勇協殲倭寇」,也刻上了廣東戰區國民黨將領「李漢魂」的名字,對於這群勇敢的義勇之士表示衷心的感謝,那塊鏡片經過多少歲月的一直流逝,從抗日戰爭,到國共戰爭,再到文化大革命,鏡片一直傳傳到增城博物館收藏,但村民們想要保護自己這塊曾經的歷史,就交回給崗尾村來繼續傳承下去!


這就是當年的勇敢的崗尾村鄉勇

不怕險惡,勇敢對抗敵人

保護了村民一直傳承他們的精神

雖然我們已經安逸的生活

不用去面對戰爭的炮火

可以一直幸福的過著生活

但我們也不能忘記

這些幸福是先祖們用自己的生命

用自己的鮮血

染遍中華的大地


賜予了我們如此幸福的日子

我們要將這種熱血精神代代相傳

我們一起為當年勇敢的戰士們

給予熱門至高無上的感謝!

相關焦點

  • 【英勇】保衛家園不被侵略 臺山地方鄉勇奮起抗日(視頻)
    鄉勇,是指戰爭期間臨時招募的輔助部隊。在日軍入侵臺山期間,為了保護家人,不少地方的鄉勇也奮起抗日,與日軍正面交鋒,部分更是把日軍打得節節敗退。他們瘋狂開槍掃射,放火燒鋪。日軍侵駐上川島近1個月後撤退。1938年6月16日,再次襲擊上川島。日軍在島上肆意搶殺時,上川抗日團隊早已埋伏,等到日軍深入後,便迎頭痛擊。起初日軍被打到暈頭轉向,節節敗退。雙方激戰40分鐘後,抗日團隊終不敵日軍兇猛的火力,三洲淪陷。雖然這次沒有取得勝利,但臺山地區抗日的第一槍就從這裡打響,自此,越來越多的地方鄉勇、自衛隊加入到抗戰隊伍。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無何有之鄉」
    直到有一天,他對未婚妻說:對不起,我不想按照你們希望的方式生活,我要去流浪。親友們大驚失色,說你怎麼可以這樣?!每個男人都要工作,都要在社會上立足,維護他的階層和家庭,你說你要閒蕩,哪有這樣的道理?但萊雷很堅定,他不能想像他的夥伴,一個小時前還生龍活虎,現在卻躺在那裡死了,他說,「死人看起來沒有一點生氣」。
  • 致敬他們的身上有「太陽的勳章」
    「孩子,那是太陽的勳章,只有你爸爸他們才有。」這個童話般簡短的對話背後,是一幅幅黝黑的面孔,他們曬脫了皮,曬得臉上長痘痘……他們,面對洪水,逆流而上;他們,頭頂烈日,絕不退縮,曬得脫皮、長痘,曬出「太陽勳章」,讓家園,恢復原來模樣。
  • 【鐵兵詩詞】我,有這樣一群戰友
    邁上弘揚鐵兵文化的新徵途 我,有這樣一群戰友昔日的老鐵精神,已將他們個性鑄就奉獻,是他們的快樂付出,是他們的享受!讓我告訴你吧:那是因為八一的號角,在今天依然清脆嘹亮!我們的統帥喲!他深知: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 他以鐵的擔當:反腐倡廉,科技強軍。國家安危才有保障; 改革開放才可護航;疆土的一統才有中堅力量。
  • 男性之間才有真愛,日本武士社會的雅癖
    武士是日本古代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曾經統治日本數百年,在日本的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 一群白種人卻穿中國軍裝,為祖國駐守邊疆,千萬別叫他們老外,因為他們是中國人
    向他們致敬!我們常說手是人的第二張臉,千人有千面,手也一樣。▲哪有什麼天下太平,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他們可能來自廣東,山東或者來自四川..他們從中國各地投奔到一起,為了同一個使命:於是,世代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人繼承了延續了千百年來的民族傳統,承擔起了協助守護邊境的任務。
  • 正是因為我們有坦克飛機大炮
    不過,有一個規則,或者說默契和共識,雙方一直自覺遵守了——只使用冷兵器。 我們在很多報導中都看到過雙方背槍對峙或者「打群架」,更有印度兵被鋼管打得頭破血流的場面。但無論打死打傷,不開槍這一條還是遵守了。 放眼世界,在全球曾經或現有的衝突和爭端中,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現象。
  • 南鄉舊事
    以信江為界,江北為北鄉,江南為南鄉。以我對家鄉的半吊子認知,北鄉不如南鄉水多、景美,經濟方面也落後於南鄉,方言聽起來也比南鄉硬些。我的所有美好的鄉村式記憶都存留於南鄉的煙雨,而印象中北鄉的無外乎無窮盡的烈日炎炎和塔橋的果林。這種刻板的記憶的緣起,也許是因為老家是在北鄉,每次去那邊,不是逢年過節,便是紅白喜事。
  • 誰會記得最後守衛圓明園的是一群技勇太監
    1860年10月6號的這一天,英法聯軍在傍晚來到了圓明園的大宮門外,這麼大的圓明園裡面肯定是有駐軍的,但是不知道有多少,就在大宮門外,讓一個士兵先爬上牆去看一下裡面的情況
  • 在南華,有這麼一群人燃爆了暑假
    校園青蔥,望不盡的墨綠,到處都是我們的身影。每次努力,都會有結果,每段奮鬥,都會有見證。萬般故事,只為一戰;暑假已至,信念如石。清晨的日光、夜晚的星光,我們的一十零五天。我們像剛從溫室中移出的花朵,最初的日子,是累,是怕,是惶恐,是迷茫。我們彼此攙扶,彼此打氣,那段最艱難的日子,感謝你們在我身邊,感謝我們一直在一起,感謝我們選擇了共同的信仰,感謝我們沒有放棄。
  • 有淚點有笑點,有故事更有熱血,這裡的政治生日會走新更走心!
    藍紹敏書記勉勵崑山要勇當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試點走在前列的「熱血尖兵」,創唯一、爭第一,勇闖「無人區」,作出「無問之答」、提出「無解之解」。勉勵我們黨員幹部努力再創一個激情燃燒、幹事創業的火紅年代。政治生日會上,全體黨員觀看了紀錄片《熱血崑山》,對標身邊的黨員幹部、行業標杆,看他們是怎麼用他們的熱血行動幹事創業的,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錘鍊自己的黨性!7分鐘、7個人的故事,凝結成270萬新老崑山人的縮影,其實,陸家的發展、崑山的發展,也有陸家每一位黨員的貢獻。
  • 走進「魏成科英雄連」:戰旗飄揚的地方,總有那麼一群兵
    戰旗指引的地方,再遠的距離都變得不再遙遠;戰旗飄揚的地方,總有那麼一群兵,述說著它的故事,傳承著它的精神,續寫著它的榮光。這是一個有性格的連隊「嗓門放粗點,趕緊!」西北盛夏,正午驕陽火辣辣炙烤著大地。連長敬建寧身上的迷彩服已溼透大半,吆喝著讓士兵加快吃飯速度。
  • 歷史上有哪些我們不能忘記的教訓?
    而英法能夠結成聯盟,是因為當時這兩個國家,正是在全球範圍內佔據最多殖民地的國家,在面對德國這種新興的資本主義強國要求分享殖民地的需求時,英法是既得利益者,他們的利益是相同的。當然國家跟個人不同,個人頭頂上有一個執法部門強制約束,國家上頭沒有人能夠約束。
  • 勇武派中的武鬥派是怎樣一群人?
    在當晚的觀察中,我記錄了一些觀感:港警如此嚴密布防之下(布-袋-彈、催-淚-彈、水-炮-車),黑-小-將仍然能精準的把一顆顆燃-燒-瓶精準投向警察腳下,畫面令人心驚。目前街頭的情勢:1、黑-小-將分工明確:掩護、攻擊、策動、後撤、製造音效(敲擊鐵欄杆);2、警方:地面方隊推進、水-炮-車驅散人群、警車策動;3、值得一提,現場密密麻麻的「記者」,穿梭於黑-衣-人與警察之間,人數之眾蔚為壯觀。
  • 面對生活的「暴擊」,我們應不應該感激?
    究竟是什麼成就了「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的曾國藩?一蹶不振和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最重要區別在哪裡?「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曾國藩各位書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們一起共讀第一章《曾國藩一生的五次恥辱》,在開始共讀之前,請大家思考三個問題:1.
  • 毛主席有兩個死敵,解放後他們是什麼下場?
    成為日常生活的中心問題。所謂割據,必須是武裝的。」「湘贛兩省派來『進剿』的反動軍隊,至少有八九個團,多的時候到過十八個團。」以上的兩段話,是毛澤東於1928年11月25日代表井岡山前委給中央的報告中寫到的,足以說明「紅」、「白」之間的軍事對抗是多麼尖銳。
  • 一群明白人為何集體發瘋?
    在軍國主義氛圍下,「反美」等於「愛國」,有天然的道德合法性,這比邏輯更有號召力。中層軍官多支持東條,他們出身寒微,靠個人奮鬥爬上來,在升職的天花板前,他們覺得高層是一批投降派文人,應統統下臺,好讓他們放手大幹一場。
  • 6.3 17.有者見己血,反增其堅勇,有人見他血,驚慌復悶絕, 18.此二大差別,悉由勇怯致.」
    有者見己血,反增其堅勇,有人見他血,驚慌復悶絕,18.此二大差別,悉由勇怯致。」這兩段話,我們先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在戰場上,有的人見到了自己流血,會更加堅強勇敢,跟敵人去戰鬥。這兩者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呢?主要是內心的力量不同造成的。現觀莊嚴論有明確的記載,菩薩在修行的時候,類似於在戰場上打仗一般。敵人般的煩惱在心緒中每一剎那都在傷害我們,此時我們不要屈服,要用自己實際的力量跟煩惱時刻的鬥爭,不讓煩惱牽著我們的鼻子走。我們的內心要堅強,要勇往直前。現在我們要從小的痛苦學會去忍,這樣在大的痛苦之中,才能慢慢地去適應修忍。不能在小的痛苦面前退縮。
  • 英專家:忘掉中國吧,美國才是全球電子監控的最大倡導者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太一鄉的革命往事
    到處都在抓壯丁,但在我們當地,卻無一人被抓去,他急公好義,時時扶危濟困,口碑極佳,他雖然是舊社會的官僚,但是處處為勞苦大眾辦事,解放後得以善終。1927年5月29日,「團山慘案」發生後,農會執行委員劉壽林成為了農軍的最高負責人,憑著過硬的軍事指揮才能,繼續率領農軍與反對勢力作拼死鬥爭;1927年中秋節,保安團探知了劉壽林在家過中秋,於是在半夜把石子組團團圍住,因為顧及到家人的生命安全,劉壽林放棄了抵抗,不幸被捕。第二天當劉勝凡保長趕去營救其父親時,劉壽林已經遭到了反動派的殺害,年僅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