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火星飛船再試飛,SpaceX今天敠炸了……

2021-02-25 果殼

星艦SN8號原型機在落地時「計劃外快速拆解」 | SpaceX

當時,火星飛船原型SN8號星艦進行了首次高空飛行試驗,落地時速度過快導致「計劃外快速拆解」。

直播畫面最後定格在炸碎了一地的殘骸上,下面打出一行字幕——SN9 UP NEXT!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點25分,上次被cue到的SN9號星艦在美國德克薩斯Boca Chica的試驗場點火起飛,再次挑戰高空飛行測試。

結果,在完成升空、關機、放躺和飄落等一系列動作之後,星艦SN9沒能完成落地前最後的翻身動作,傾斜著砸向地面,又一次演示了計劃外快速拆解。

簡單說,星艦SN9也炸了

星艦及其配套的超重火箭,被SpaceX的埃隆‧馬斯克寄予厚望。前不久,他還透露了自己的宏大計劃:未來10年內,他希望建造1000艘星艦,要在2050年前送100萬人移居火星

再回來看看星艦SN9號飛船,可能不少人會大吃一驚:就這?也太簡陋了吧!要不是剛飛炸了一回,誰相信它能上天?更別說飛向火星了……

星艦SN9號原型機細節 | Adrian Aguilar

其實,星艦的這副古怪模樣,是SpaceX工程師精心設計的結果。

無論是功虧一簣的SN8,還是再次功虧一簣的SN9,最搶眼的都是那銀光閃閃的外殼,星艦也因此被很多人戲稱為大號暖瓶膽,完全顛覆了我們對火箭和飛船的傳統印象。

之所以如此銀光閃閃,是因為星艦是用不鏽鋼材料造的。對,就是你家廚房裡鍋碗瓢盆常用的那種不鏽鋼。

事實上,星艦的前身,即星際運輸飛船(ITS),在2016年馬斯克剛剛提出概念的時候,用料還是挺高大上的,打算用碳纖維複合材料來造燃料儲箱。後來,設計方案幾經更改,到2018年,馬斯克決定徹底更換製造材料,改用廉價的不鏽鋼來造飛船。

曾經,SpaceX也想過用高大上的碳纖維來造星艦 | SpaceX

據馬斯克說,這是仔細斟酌後的選擇。對比碳纖維和不鏽鋼這兩種材料:

碳纖維雖然又輕又堅固,但實在太貴,每千克成本高達200美元,而301不鏽鋼只要3美元

在液氧和甲烷推進劑所處的超低溫下,不鏽鋼強度會提高50%以上,強度重量比媲美碳纖維,同樣能做到輕質堅固

碳纖維複合材料耐熱能力弱,而不鏽鋼熔點高、耐熱能力強,減輕了熱防護系統的設計和製造難度;

碳纖維加工難度高,加工速度慢,而不鏽鋼易於加工製造。試想,如果星艦在火星上出了問題,去哪裡找碳纖維的加工工具和人才呢?

總而言之,列舉了不鏽鋼的諸多好處後,馬斯克大手一揮,把星艦的結構材料換成了不鏽鋼。

不過話說回來,不鏽鋼造火箭在美國也早有先例,早期的雷神飛彈和大名鼎鼎的半人馬上面級,用的都是不鏽鋼,跟星艦一樣銀光閃閃。

1966年發射勘測者2號月球著陸器的半人馬上面級,就是不鏽鋼的 | NASA

星艦另一個吸人眼球的特點是,它長著兩對大「翅膀」,還能呼扇,跟其他火箭固定不動的短小尾翼截然不同。

歷代星艦及火箭的設計演變 | KIMITALVITIE

星艦的「翅膀」同樣經過了多輪迭代發展。

星艦的前身ITS外形極為科幻,沒有「翅膀」(上圖左一),改款後的BFR(大獵鷹火箭)先是有了一對大「翅膀」(左二),後來又變成了一對鴨翼加三個尾翼的獨特設計(左三)。馬斯克稱,這樣的改動受到了《丁丁歷險記》中火箭設計的影響。

星艦前身的一款設計跟丁丁歷險記裡的火箭有點像 | 《丁丁歷險記》

當然,馬斯克的個人傾向最後還是要向實際的工程取捨讓步。最終,星艦改成了現在這樣一對鴨翼和一對尾翼的設計,以實現再入大氣層尤其是垂直降落時的氣動控制。

這兩對「翅膀」不是用來產生升力的,無法像太空梭那樣低速平飛。它們的作用主要是產生阻力,控制星艦的姿態和航跡。這不僅和普通飛機或者太空梭大相逕庭,和外形相近的飛彈也截然不同。

星艦飛船(左)與太空梭(右)和載人龍飛船(中)的對比 | Dale Rutherford

這種新型「翅膀」,設計簡單,做工可以用粗糙來形容,但它的氣動特徵相當出色。

從這兩次高空試飛來看,前後兩對「翅膀」配合使用,無論星艦在高空放躺自由下落,還是落地前水平拉起改為垂直下降,都能有效控制箭體姿態,飛控表現堪稱完美。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星艦試飛要搞得如此花裡胡哨,又是放躺又是翻身呢?

因為按照設計,星艦要從地球軌道甚至更遠的軌道再入大氣層返回,必須考慮超高速再入大氣層的姿態控制和航跡控制等問題,飛控比獵鷹九號火箭第一級複雜得多。

獵鷹九號火箭第一級,以及同款的重型獵鷹火箭助推級,是目前唯一實現了軌道發射回收復用的火箭。2018年重型獵鷹首飛時,兩枚助推火箭肩並肩垂直落回著陸場的畫面,相信不少人還記憶猶新。

重型獵鷹兩枚助推著陸回收經典畫面 | SpaceX

但星艦飛船不可能那樣直上直下,因為將來它從外太空返回地球時,速度將是獵鷹9號的3~4倍,只靠剩餘的燃料是不足以給自己減速的。

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機腹朝前「拍」入大氣層,這樣可以用來「兜風」的面積最大,能夠產生足夠的空氣阻力,把自身速度降到可以安全著陸的範圍。

星艦飛船從外太空返回地面的非官方演示視頻 | NickHenning3D

這也是兩次高空試飛中,星艦在下降時會在空中躺平的原因。

這種獨特的下落姿態被稱為bellyflop,在英語口語中是指胸腹著水的跳水動作,形象地描述了這個動作的笨拙。很多人乾脆把這個動作稱為「肚皮向下的可控墜落」。

星艦SN8號原型機的「肚皮下向可控墜落」| SpaceX

但是不是真的「可控」呢?在SN8號原型機試飛之前,馬斯克和SpaceX公司的技術團隊也沒有太大把握。

實際試飛的表現可以說相當出色:星艦的兩對「翅膀」響應迅捷,姿態控制相當靈敏,結合噴氣反推RCS系統,讓星艦很好地保持了接近水平的下落姿態。

注意「翅膀」的動作,這是「肚皮下向可控墜落」的關鍵之一 | SpaceX

不過,星艦不可能一直肚皮向下,否則就拍地上了。

最後落地時,它還要像獵鷹9號一樣,利用火箭反推點火消除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速度,配合伸出的著陸腿實現定點垂直軟著陸。這就要求它在即將著陸前,還必須完成一次flip機動,從肚皮向下改為尾部向下,堪稱「神龍擺尾」

這樣的特技動作,必須靠星艦那兩對特殊的「翅膀」,再配合猛禽發動機的推力矢量控制,才能完成。

SN8號的「神龍擺尾」,水平改垂直,完成度很高了 | SpaceX

靠近地面時做這麼大幅度的姿態調整,恐怕也只有馬斯克敢想,而且真的敢幹!

上個月SN8號星艦原型機試飛時,這樣的「神龍擺尾」其實已經完成了,只是最後火箭反推不夠給力,落地「硬」了一點,炸了。

SN9號星艦「神龍擺尾」,可惜栽了…… | SpaceX

而今天凌晨,SN9號星艦更是直接栽在了這招「神龍擺尾」之上,最後沒能把姿勢擺正。

雖然它的兩對「翅膀」在呼扇了,但本該開啟兩臺的猛禽火箭發動機只點著了一臺。推力不夠,小「翅膀」再努力,也回天無力呀!

換個角度再「炸」一次,注意SN9的「翅膀」 | NASAspaceflight

兩次高空試飛,無論是水平可控墜落的穩定性,還是水平改垂直動作的迅速和精確(此處單指SN8),都證明星艦飛船的古怪設計是有效的,驗證了這種瘋狂的著陸方式應該是可行的

只是,最後落地要是能不炸,就完美了。

不過,這也正是飛行「測試」的目的所在——不炸個幾次,又怎麼能發現哪裡會出問題呢?

目睹了SN9試飛全程的SN10(右)表示瑟瑟發抖 | Trevor Mahlmann

就像上次SN8炸機時cue到SN9一樣,這次SN9炸機時,SN10號星艦乾脆已經立在了測試臺上,完完整整地目睹了全過程。

接下來,SN10,該你上了!

果殼將持續報導星艦後續的研製進展,敬請關注。

SN9:我怕三十晚上的祝福太多……噼裡啪啦嘭¥%*&<\、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相關焦點

  • SpaceX星艦飛船又炸了,馬斯克迷惑表態:成功了!火星等我
    >原型SN8,在今天凌晨的試飛任務中,又炸了:火光沖天,殘骸遍地。然後,弔詭的一幕出現了,爆炸之後馬斯克發推祝賀SpaceX任務成功,並高呼:火星,我們來了回顧一下,這已經是損毀的第7架星艦原型機了。爆炸發生後,馬斯克發推解釋說:下降過程中,飛船頭部燃料罐壓力過低,導致引擎推力下降,著陸速度太快,發生了爆炸。
  • SpaceX SN8飛船爆炸,馬斯克:已拿到全部所需數據,火星,我們來了!
    儘管這枚火箭的升空高度僅為外太空高度的十分之一,但其仍然代表著馬斯克進軍星際的巨大雄心。馬斯克隨後在推特上表示:已拿到全部所需數據,火星,我們來了!此前,馬斯克曾預測,SN8 首次飛行的成功率只有三分之一。
  • SpaceX:會飛的「水塔」,向太空進擊!
    雖然發射只持續了不到一分鐘,但深夜的景象是Space X的「Starhopper」火箭飛船的第一次真正飛行。「Starhopper」形似三腳水塔,在煙霧和黑暗中幾乎看不到,但馬斯克在社交上表示,試驗奏效了。測試之後,馬斯克發推文:「『Starhopper』成功起飛。水塔也能飛,哈哈哈。」
  • SpaceX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離火星又近一步
    ●全球私營太空公司載人航天第一飛●全世界第9款載人飛船發射(蘇聯東方號飛船、美國水星號飛船、蘇聯上升號飛船、美國雙子座飛船、蘇聯聯盟號飛船、美國阿波羅飛船、美國太空梭、中國神舟飛船之後)●美國第5款載人飛船發射(水星號飛船、雙子座飛船、阿波羅飛船、太空梭之後)●SpaceX第94次航天發射成功●獵鷹9號火箭第85次航天發射成功
  • 馬斯克公布最大飛船:一次把100人送入太空!
    2019年9月29日上午9時許,馬斯克在德克薩斯州博卡齊卡召開發布會,公布星艦飛船(starship)和超重獵鷹火箭(superheavy)的發展藍圖。 星艦飛船能夠通過空間燃料轉移加注將超過100噸的有效載荷運送到月球或火星表面。
  • 馬斯克的星際飛船首次起飛測試成功!起跳150米後平穩著陸,「火星在望」
    曉查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今天,馬斯克的星艦(Starship),成功進行了低空
  • 馬斯克與貝索斯,誰會先飛到火星?
    貝索斯和馬斯克2004年還能一起共進晚餐,然而在一起挖牆腳事件後,兩人再也不一起聊登陸火星的共同夢想了。據《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自傳》中描述,兩人紛爭的序幕源自一次藍色起源從SpaceX挖角事件。貝索斯明目張胆地從SpaceX挖走了世界頂尖攪拌摩擦焊接專家雷· 米耶科塔(Ray Miryekta)。
  • 埃隆馬斯克公布星艦計劃全貌!燃爆美國社交媒體……
    徵服最近的火星顯然一直是他的SpaceX的首要任務。三年前,馬斯克就描述了他的雄心壯志,當時他曾計劃用一枚可重複使用的兩級火箭把人類送上火星。而今,這個想像中的雛形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飛船!下一個裡程碑是讓搭載三部猛禽發動機的星艦,代號Mk1的原型機離開地面,飛到距地大約20公裡的太空。為了防備任何不測,第二艘原型機,星艦2號正在位於佛羅裡達州的SpaceX工廠進行組裝。馬斯克告訴地球人:星艦3號將於「大約一個月後」在博卡奇卡開始組裝,並可能在三個月內建造完成。
  • 馬斯克的星際飛船又炸了!回收時發動機重啟失敗,「橫」著砸向地面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馬斯克的星際飛船,又爆炸了!
  • 馬斯克最新回應星鏈上市事宜,為什麼SpaceX還沒有上市?
    這番話透露出幾層意思:①正處在試用期的星鏈業務,考慮上市事宜為時尚早。②有關星鏈業務板塊獨立上市的考慮,未來不僅可能可行,而且很可能就是SpaceX未來計劃的一部分。就在一年前該公司總裁肖特韋爾首度透露,Starlink可能會從SpaceX剝離出來,未來獨立公開募股(IPO)。但之後不久馬斯克公開予以否認,此次表態無疑算是間接承認這一長遠考慮。
  • 馬斯剋星艦飛船原型完成150米跳躍,火星移民夢想更近一步
    來源:DeepTech深科技(ID:deeptechchina)作者:李賢煥北京時間 5 日早晨 8 點,承載著埃隆·馬斯克火星移民夢想的 Starship 飛船測試原型進行了首次高度達到 150 米的懸停測試。這也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次測試,地點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發射場。
  • 馬斯克的特斯拉跑車,真能到達火星嗎?
    其強大的運載能力足以將16.8噸重的太空飛行器送入前往火星的軌道。由於本次發射主要目的是驗證火箭性能,同時發射也存在較大風險,獵鷹重型火箭首飛時將不會搭載任何傳統意義上的太空飛行器,而是會將馬斯克的特斯拉Roadster跑車送入太空之中。對於本次發射,有媒體報導這輛跑車的最終目的地將是火星。但事實上,它真的能到達火星嗎?
  • 馬斯克殖民火星計劃,一文帶你讀懂
    ,包括利用BFR火箭飛船每次將100人送上火星。鈦媒體註:2017年9月份,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和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澳大利亞國際宇航大會(ISC)上闡述了自己的殖民火星計劃,但其具體細節卻鮮為外界所知。《新太空》(New Space)雜誌在最新一期中詳細報導了馬斯克的計劃,包括利用BFR火箭飛船每次將100人送上火星。馬
  • 瘋狂馬斯克:星艦飛船明年就能發射入軌!
    按照馬斯克的時間表,星艦將比NASA官方研製的SLS火箭更早入軌,月球、火星和更遙遠天體的探索,星艦將後發而先至。組裝完成的星艦Mk1(左)和11年前SpaceX首次入軌的同款獵鷹1號火箭(右)。注意,這可是實拍的照片 | Space馬斯克一直有著火星殖民的夢想,他創立SpaceX公司志在圓夢。
  • 馬斯克的SpaceX,用三手火箭,完成了第100次成功發射
    失敗的獵鷹9火箭,是2015年6月28日搭載龍飛船原型的發射任務,所謂「發射失敗」,是指當時火箭發生升空後爆炸。算上所有這些失敗,馬斯克的太空探索之路,其實也是坎坷曲折的。SpaceX的經營情況從未公開披露,但如今獵鷹9型號已經成熟,馬斯克也開始使用這一型火箭開始快速推進商業計劃。星鏈計劃最新進展截止昨天,已經有893顆衛星發射升空,組成了早期星鏈網絡。儘管距離馬斯克當年計劃的42000顆的還很遠,但已有的這些已經開始小規模試用。
  • SpaceX火箭爆炸!
    視頻如下:今年9月,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向世界展示了Mk1星際飛船,並表示在未來幾周內計劃進行首次20km試飛。當地時間周三(2019年11月20日),Mk1星際飛船進行了第一次低溫加載試驗,包括用低溫液體填充甲烷和氧氣罐。
  • 馬斯克的星艦,炸了4次才試飛成功,計劃在2024年將100人送入火星
    幾乎人人都知道太空狂魔馬斯克。在馬斯克的宏偉藍圖裡,他將在2024年,用SpaceX的星艦將第一批志願者送往火星。進入地球軌道後,推進器和星艦飛離,推進器將返回降落場,而星艦將繼續它的旅程,之後,它將會以每秒7.5公裡的速度衝進火星的大氣層,直至抵達火星。那麼,這個偉大的願景會實現嗎?星艦飛船又是怎麼實現太空旅行的呢?
  • 馬斯克的星際飛船爆炸了, 現場火光沖天(附視頻)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殖民」火星的夢想再次遭受挫折。今年4月,星際飛船的另一個原型機SN3在進行充液氮測試時發生意外。馬斯克稱這是人為事故。今年2月29日,SpaceX位於美國得州的露天工廠裡,星際飛船原型SN1在發射臺上進行低溫加壓測試時發生爆炸,巨大的壓力將飛船從中間攔腰斬斷,現場濃煙滾滾。2019年11月,在密閉性測試中另一個星際飛船Mk1原型機同樣發生爆炸。
  • 馬斯克知道,假如SpaceX上市的話,那公司基本就廢了
    在馬斯克還比較異想天開的時候,他曾想跟俄羅斯購買一些洲際飛彈來作為火箭,然後用它們來發射一些搭載有種子的小型溫室球到火星上,讓種子在相機前發芽,最後將它們發芽的圖片發回地球以實現某種意義上的殖民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