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新答卷

2021-02-13 海關發布

贛南,這片浸透烈士鮮血的紅土地生長著忠誠和信仰,也承載著苦難與輝煌。二萬五千裡長徵,從這裡出發。

「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蘇區人民」「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在贛鄱大地迴響。

心繫紅土,情牽贛南。2012年6月,《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海關總署迅速跟進,研究制定了《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及對口支援龍南縣發展相關政策措施》,為贛南新一輪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個個精神高地,樹立了一座座紅色豐碑。」南昌海關關長張格萍如是說,「作為紅土地上的海關人,我們更應肩負起『人民海關為人民』的使命擔當,為支持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做出海關人的貢獻。」

1月26日,在南昌海關的全力支持下,《匈牙利中歐商貿物流合作園區與中國(贛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雙區聯動」合作協議》順利籤署,標誌著匈中「一線兩區聯動」項目正式落地。該協議籤署後,將為贛南地區開闢一條通過匈牙利進入歐盟的中歐班列「南線」新通道,實現對歐經貿的「南、北雙線並行」,通過「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的新模式,實現兩類園區跨地域、跨試點平臺資源整合、功能優勢互補,將進一步推動贛南乃至江西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推動跨境電商業務發展,助力贛州打造內陸國際物流樞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讓老區進出口通道不同程度受阻,中歐班列作為國際貿易「新動脈」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南昌海關及時出臺了16項措施進一步支持中歐班列發展,實行專人專崗、隨到隨驗、全天候通關,為贛南蘇區企業開闢通江達海、走向世界的新通道,贛州全年開行中歐班列237列,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互聯互通,聯的是世界,通的是未來。依託贛州國際陸港,南昌海關先行先試,指導贛州國際陸港汽車整車進口口岸正式運行、進口肉類指定監管場地通過驗收,自2020年2月11日首批整車進口以來,全年累計進口1086輛;支持贛南蘇區黃金機場航空口岸獲批開放、國際航線正式通航,國際陸港與航空港形成「雙引擎」;贛州綜合保稅區、贛州國際陸港、龍南保稅物流中心(B型)「三輪驅動」,推進中國(贛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首單業務開通,為老區人民「買全球、賣全球」打通了跨境通道,贛州成為全國革命老區中唯一同時擁有鐵路口岸、公路口岸和航空口岸的城市。贛州進出口總值連年增長,2020年進出口總值突破500億元大關,達503億元,同比增長26.6%。

「在贛州港建成之前,我們跑沿海口岸耗時長、成本高,現在口岸就在家門口,進口木材方便多了,時間、資金都節約了不少。」江西魚珠木材市場有限公司王珏總經理由衷感慨道。

作為全國最大的實木家具製造基地,贛州市南康區家具產業從業人員超過40 萬人,每年木材需求量逾800 萬立方米。而贛州港的設立、中歐班列的開行,為南康家具業帶來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優質板材。南昌海關為南康木材制定專門監管方案,率先在內陸省份開展「通關與沿海同樣效率」專項行動,先後出臺136項舉措持續推動通關提效,疫情期間,採取木材申報價格提前預審、擔保放行,推廣「線上審批、容缺後補」等辦理方式持續縮短通關時間,7×24小時保障進口板材不滯港、不壓櫃。2020 年南昌海關保障開行板材進口專列102列,共計20644個標箱、19.8萬噸優質板材運抵贛州港。

一港通天下。在南昌海關的全力支持下,贛州港從最初的木材進口單一口岸發展成為集外貿、物流等多元經濟為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口岸,南康家具產業「因業建港、因港而興」,產業集群產值由百億到向2000億元大關邁進,「南康家具」走出國門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桃江河水碧波粼粼,午休的農戶牽著耕牛悠閒地走在禾樹灣大橋上……一幅美麗的鄉間田園畫卷在龍南縣灑口村徐徐展開。

這座橋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連心橋」,由海關總署出資援建。2014年以來,海關總署從政策、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量身定製一系列對口支援措施,先後派出四批幹部掛職,精準幫扶龍南縣貧困鄉村脫貧致富。

「我們幾代人就是靠種田,沒想到現在不出家門就能打工賺錢。」灑口村已脫貧戶張海旺笑著說。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南昌海關積極落實總署對口支援舉措,打通高質量脫貧的「最後一公裡」。

南昌海關關員對出口臍橙進行現場監管

臍橙和蔬菜的種植是當地傳統經濟作物,但以往都是村民自家耕種,抗風險能力和種植效益差,再加上大量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村裡大片田地撂荒。南昌海關扶貧工作隊看在眼裡,急在心中,通過與地方協商,決定通過成立合作社來扶持果蔬特色產業發展。利用龍南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流轉農戶土地外包給專業農業公司,扶持經營企業建設供港澳蔬菜基地,採取「合作社+公司+農戶」方式,吸引15戶貧困戶參與臍橙種植,20戶貧困戶以土地入股蔬菜基地。同時,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幫助當地完善臍橙種植病蟲害管理,嚴格農用化學品使用,從源頭把好果品質量關。

通過擴大種植產業,為當地有效解決村民就業問題,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發生的情況下,原計劃外出務工的村民大多「回流」至村,開展果蔬種植,年均增收近2萬餘元。

與此同時,南昌海關還免費為2000餘畝茶園、油茶及菌菇提供農殘檢測及品質檢驗,助力3個扶貧產業車間良好運轉,村集體年約增收11萬元;在龍南保稅物流中心為灑口村價值10.8萬元的跨境電商貨物辦結通關手續,推動龍南縣跨境電商首單業務正式開通,目前已實現「1210」和「9610」監管模式同步運行,為當地發展增加新動力。

暖流潤紅土,真情助發展,海關的對口支援讓灑口村實現全面脫貧,村民人均增收7500元。

供稿/ 南昌海關

監製/ 陶永

審校/ 劉暢

編輯/ 雷煦

美術編輯/ 衛昊  

相關焦點

  •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就《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答記者問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對新時代做好革命老區振興工作明確了任務和要求。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問:請介紹新時代推進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重要意義?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赴革命老區考察,對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做好革命老區的工作,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李克強總理等國務院領導同志對有關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是新發展階段特別是「十四五」時期支持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 國家發改委解讀《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是新發展階段特別是「十四五」時期支持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請介紹《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出臺背景?2012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相繼批覆陝甘寧、左右江、大別山、川陝等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部署實施了一批支持措施和重大項目。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下,目前文件和相關規劃明確的目標任務基本完成,革命老區經濟社會保持健康發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 星火燎原——蘇區中央造幣廠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突破國民黨第四次「圍剿」,從鄂豫皖入川,開創了中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如今,紅四方面軍造幣廠遺址及生產的各類貨幣,已經成為了珍貴的紅色歷史文物,成為川陝蘇區紅色政權的象徵,成為見證那段紅色歲月的歷史印痕,在中國革命貨幣史上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上世紀30年代初期,四川軍閥連年混戰,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大小軍閥獨霸一方,四處設廠造幣,舊政府、銀行、商會又濫發紙幣強行使用,貧苦老百姓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
  • 節約三升米,支援我紅軍——中央蘇區的紅色收據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不久,人民委員會就發布《幫助紅軍發展革命戰爭實行節儉經濟運動》第三號通令,號召各級蘇維埃政府機關務必立即開展節儉運動,幫助支援紅軍的革命戰爭,要求所有地方政府盡力減少預算支出、雜費等,不必要的工作人員必須一律裁減,甚至一張紙、一支筆都不得浪費,以免無效支出經費。
  • 贛南第一個黨的地級領導機構的建立
    為迎接北伐,中共江西地委加強了基層組織的建設和發展工作,在六七月間就派出一批共產黨員,分赴全省各地與國民黨員一起開展秘密工作。受中共江西地委委派,共產黨員朱由鏗、曾天宇到贛州後,做了大量的宣傳動員工作,做好了迎接北伐戰爭的各項準備工作。信豐、南康、大餘、崇義等縣還秘密建立了國民黨組織,為北伐軍勝利進軍贛南創造了有利條件。
  • 張立群:交出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解讀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3個關鍵詞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認為,「面對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這樣比喻,「從目前來看,中國率先交出一份高分答卷。」他認為,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力凸顯我國的制度優勢。 「一方面在於有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張立群說,「另一方面,從人民群眾來看,社會主義制度長久以來倡導建立的『大我』理念深入人心。
  • 紅色豐碑 蘇區南雄
    1929年底,南雄劃歸中央蘇區管轄。南雄開展的各種武裝鬥爭的範圍覆蓋全縣行政區劃的大部分地域,不僅有農民暴動、土地革命戰爭,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鄧小平、項英、陳毅、聶榮臻、葉劍英、陳丕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曾經在南雄作戰。
  • 花椒飄香迪莊村——芝陽鎮迪莊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側記
    我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經過科學技術指導,張建民家的花椒現在基本增收400餘斤,村上統一管理後,可靠的銷售渠道和花椒加工項目讓他省了不少心。張建民告訴記者:「花椒增收後,我沒以前那麼操心了,花椒暫時賣不出去也不怕,放到村裡新建的冷庫儲存,隨時都能出售,再也不擔心花椒存放時間過長變色賣不出去。自鄉村振興項目實施以來,迪莊村村民的收入、居住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正式揭牌
    2019年2月12日,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正式揭牌,同時,宣布了首批戰略合作聯盟單位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發布了郫都區(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指數。2018年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戰旗村時指出,戰旗飄飄,名副其實,要繼續把鄉村振興這件事做好,走在前頭,起好示範,讓村民收入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 【馬達動態】《馬達加斯加振興計劃》即將出臺/馬總統向部長下達硬任務/迭戈大學大部分學生感染新冠
    12月2日訊,2日舉行的部長會議審議了《馬達加斯加振興計劃》(Plan Emergence Madagascar/PEM),這項經濟社會復甦及國家發展計劃涵蓋短期、中期及長期發展目標,旨在實現顯著、可衡量的發展成果,並惠及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