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豐碑 蘇區南雄

2021-02-19 南雄市融媒體中心

南雄人民開展革命鬥爭的歷史從1925年開展工農運動開始,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延續時間長達24年。革命先輩彭顯模於1925年秋在家鄉上朔村建立起第一個鄉農會。同年12月,共青團廣東區委派共青團員傅恕、夏明震、沈仲昆三人建立了共青團南雄特支,次年6月建立了中共南雄支部。1927年12月1日,中共南雄縣委成立。1929年底,南雄劃歸中央蘇區管轄。南雄開展的各種武裝鬥爭的範圍覆蓋全縣行政區劃的大部分地域,不僅有農民暴動、土地革命戰爭,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鄧小平、項英、陳毅、聶榮臻、葉劍英、陳丕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曾經在南雄作戰。 

據統計,在革命戰爭年代,南雄人民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和巨大的犧牲,有名有姓的,有據可查的革命烈士就有676多名,難以考證的革命烈士和為革命犧牲的群眾則更多。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得到了南雄縣委送來國民黨軍隊圍剿紅軍的情報,使紅四軍及時撤離烏逕,避免了被國民黨軍圍殲的危險。隨後又在1929年6月和1930年4月為紅五軍、紅四軍籌集軍餉、藥品、食鹽、布匹等。1932年7月在南雄發生的中央蘇區保衛戰——「水口戰役」,南雄縣委領導下的紅軍遊擊隊和南雄人民進行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為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犧牲。

主力紅軍長徵後,中央分局領導項英、陳毅等,就在以南雄的油山、北山為中心的區域,領導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南方紅軍三年遊擊戰爭,造就和煅煉了一批忠於革命、英勇善戰的幹部及骨幹。抗日戰爭爆發後,項英、陳毅根據中央的指示,率領包括南雄遊擊隊在內的南方八省遊擊隊,組成新四軍,奔赴華中前線,抗擊日軍侵入。

抗日戰爭期間,1939-1940年,中共廣東省委機關設在南雄瑤坑村,南雄人民積極支持以張文彬書記的中共廣東省委在這裡指揮全省抗日救亡運動。

解放戰爭期間,1947年3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在南雄成立了中共五嶺地委,建立了粵贛湘邊人民解放總隊,機關駐地設在帽子峰鎮乾村。南雄人民在中共五嶺地委的領導下,積極投身於解放戰爭,參加了粵贛湘邊根據地的創建。在南下解放大軍進軍南雄時,南雄人民組織6萬多民工,調派各種車輛、民船,參加軍用物資運送,有力地配合了南下大軍解放廣東全境。

近年來,南雄市把部分舊(遺)址進行修復開發,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發展紅色旅遊,傳承紅色基因,造福老區人民。已修復的革命舊(遺)址有:瑤坑中共廣東省委瑤坑舊址;油山大蘭廖地村油山會師舊址;油山革命紀念碑;湖口古坑中共南雄中心縣委舊址;水口戰役紀念公園;帽子峰乾村粵贛湘邊人民解放總隊舊址;油山「大嶺下會議」舊址;瀾河白雲村龍獅石「北山事件」紅軍烈士紀念碑;瀾河鍋坑「東江縱隊粵北留守部隊隱蔽處舊址」等。發掘了油山鎮蓮山村「陳毅隱蔽處」,瀾河鎮小流坑「陳毅養傷處」等革命遺址。

我市將進一步加大紅色文化的傳承,把革命遺址打造開發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紅色旅遊的目的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相關焦點

  • 南雄推出紅色旅遊線路,想走長徵路的朋友可以約起來!
    廣東省南雄市是原「中央蘇區縣」,紅軍長徵進入廣東的第一戰就在南雄打響。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南雄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1929年紅軍從井岡山來到了南雄、信豐、南康、大庾(今大餘),以油山為中心組織了信庾雄縣委,開展了組織農民協會,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打土豪分田地,在敵後進行遊擊戰爭等鬥爭,配合中央蘇區創造根據地,向廣東、湖南方面發展,打通與中央蘇區
  • 書寫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新答卷
    「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蘇區人民」「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在贛鄱大地迴響。心繫紅土,情牽贛南。2012年6月,《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 節約三升米,支援我紅軍——中央蘇區的紅色收據
    「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飯包去辦公。日著草鞋幹革命,夜點燈籠訪貧農。」這首在贛南閩西廣為流傳的客家山歌,就是當年中央蘇區廣大幹部勤儉奉公、執政為民的真實寫照。公正有力的審計監督,推進了中央蘇區的節省運動與反浪費鬥爭。
  • 星火燎原——蘇區中央造幣廠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突破國民黨第四次「圍剿」,從鄂豫皖入川,開創了中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川陝革命根據地總面積約4.2萬平方公裡,人口600多萬,有縣級蘇維埃政權40多個,是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重要紅色政權。如今,紅四方面軍造幣廠遺址及生產的各類貨幣,已經成為了珍貴的紅色歷史文物,成為川陝蘇區紅色政權的象徵,成為見證那段紅色歲月的歷史印痕,在中國革命貨幣史上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 【好文】從英烈業績看新華社的紅色基​因-202109
    [1]素有「國家一支筆」美譽的新華社是我們黨在艱苦卓絕的紅色蘇區蓽路藍縷創辦的重要宣傳輿論機構,始終堅持黨指引的方向、黨性原則和政治家辦社,與黨和人民一起經歷了風風雨雨,與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九十載與人民同心砥礪奮進,與時代同行鑄就輝煌。1955年12月,毛澤東主席指示新華社:要讓全世界都聽到我們的聲音。
  • 【紅色故事會】懷念戰將陳康
    花橋是一方紅色熱土,是紅十五軍的發祥地之一,誕生了武穴市第一個黨支部,孕育了六位共和國將軍和原新華社社長等一批先輩賢達,更有一大批革命烈士書寫了花橋人民英勇抗戰的傳奇
  • 媒體聚焦:水尾村的紅色故事
    貯滿紅色記憶的女貞樹      建寧縣客坊鄉水尾村,村名為水尾,實際上是水的源頭,地處高山之頂,山的那一邊,就是江西地界。贛水蒼茫閩山碧,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紅三軍團來到水尾,軍部後勤機關在水尾村開辦了蘇區銀行、兵工廠、被服廠、紅軍醫院等,因此,水尾村被譽為紅軍的小後方。  如今,客坊鄉利用省軍區撥下來資金,分批對這些紅色遺址進行修繕,並利用紅色資源和當地生態優勢、人文景觀,打造山村旅遊。「用紅色吸引人、綠色留住人、文化感染人,老區村也可以有新作為。」
  • 紅色普寧:南陽山區鴨母寮村解放戰爭革命歷史
    解放南陽山從這裡出發—鴨母寮村解放戰爭革命歷史採訪記文末附視頻    4月25日上午,南陽山區紅色促進會溫武助、溫德林、鍾詒孟、房尊慢、顧問:古陳娘,在船埔鎮委羅偉忠委員、民政負責人餘陸古和村書記古義鴻等村幹部的陪同下,採訪了鴨母寮村革命鬥爭歷史,對紅色遺址進行了掛牌。
  • FM925 特別節目:《讓紅色文化傳承不息》
    紅色文化遺存的保護和利用,涉及部門眾多,《條例》在總則部分就責任主體作出規定,並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就市、縣、鄉三級人民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在紅色文化遺存認定、保護、利用中的主要職責作出規定,明確各方責任、權利和義務,這有利於形成政府推動、部門合作、社會參與的有效合力與良好氛圍,切實保障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工作取得實效。
  • 閩東紅色小故事 | 畲嫂舍子救曾志
    1934年冬,國民黨當局對閩東蘇區的崛起異常恐慌,動用6個師、10多個保安團的兵力,加上反動刀會、民團,總共10萬人,兵分三路,大舉進攻閩東蘇區,企圖一舉蕩平閩東革命根據地。為了保存力量,葉飛率領紅軍獨立師,撤出福安中心蘇區。紅軍後方醫院也被迫轉移,傷病員分散隱蔽。  曾志為保衛紅色政權,領導蘇區的紅軍輾轉於窮山惡水中。
  • 紅色普寧:南陽山區船埔鴨母寮村解放戰爭革命歷史
    解放南陽山從這裡出發—鴨母寮村解放戰爭革命歷史採訪記文末附視頻     4月25日上午,南陽山區紅色促進會溫武助、溫德林、鍾詒孟、房尊慢、顧問:古陳娘,在船埔鎮委羅偉忠委員、民政負責人餘陸古和村書記古義鴻等村幹部的陪同下,採訪了鴨母寮村革命鬥爭歷史,對紅色遺址進行了掛牌。
  • 澄海區:紅色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行時追尋紅色足跡 錘鍊踐行「四力」
  • 紅色軍測系列之九:直羅鎮戰役戰前測繪
    「慧天地」即可訂閱(點擊圖片可放大觀看,更多精彩請留意文末推薦)紅色軍測系列之九直羅鎮戰役戰前測繪撰文/老村長2018年11月16日於北京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陝甘支隊到達陝甘蘇區西部的吳起鎮(今吳起縣),宣告紅一方面軍主力二萬五千裡的長徵勝利結束。
  • 《紅色血脈——尋找革命烈士及後人》:紅西路軍高臺大血戰,精神豐碑永駐,浩氣凜然長存!
    他們為了革命事業無畏無懼、鐵骨錚錚,不怕犧牲,他們的精神豐碑永駐,浩氣凜然長存。位於高臺縣境內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是為紀念1937年1月轉戰河西、血戰高臺而壯烈犧牲的3000名紅西路軍革命烈士而建設的,是紅西路軍悲壯徵程的歷史見證。它是全國反映紅西路軍歷史最全面、最具權威性的紀念館。紀念館四周蒼松掩映,「血戰高臺」英雄群雕每個側面都反映出當時激烈戰鬥的場面。
  • 南武之音║ 44期:何浩文《豐碑》
    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將軍什麼話也沒有說,大步走進漫天的風雪中。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那聲音似乎在告訴人們: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 枝江紅色記憶丨共和國「第一號烈士」曾在安福寺這裡戰鬥!
    段德昌在枝江廣泛發動群眾,組織武裝暴動,開展遊擊戰爭,創建了作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的安福寺蘇區和紅色政權,在枝江大地掀起了土地革命高潮,有力策應了洪湖、湘鄂邊、荊當遠等蘇區的革命鬥爭。
  • 人文新疆||銘記英雄的獨庫天山豐碑(一) |攝影撰文:劉躍(天山明月)
    郵箱:x7777777h@qq.com電話:0991-5120250銘記英雄的獨庫天山豐碑(一)攝影
  • 挖掘龍巖革命寶藏,繼承閩西紅色基因
    記:從土地革命時期開始,龍巖地區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福建省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是革命的紅都,那爺爺您記憶中,龍巖的紅色文化或者紅色人物是誰呢?廖:我記憶猶新的是閩西的四大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