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割喉!亞塞拜然士兵斬首亞美尼亞老人,都21世紀了為什麼還有軍隊如此野蠻?

2021-02-22 軍武次位面
本文有些圖片過於血腥,可能會引起不適,請酌情觀看!
近日,又發生一起亞塞拜然士兵割喉亞美尼亞老人的新聞。視頻中,倒在地上的亞美尼亞老人——強調一下,是個平民,他不斷哀求,但是阿士兵絲毫不為所動,好像這個老人只是他抓住的動物,然後就拿出匕首一下一下割開老人的喉嚨。到這視頻戛然而止,但是據說完整版視頻裡老人的頭最後被割了下來。這不是近期亞塞拜然士兵第一次曝出虐殺俘虜或平民的醜聞了,今年10月份,亞塞拜然士兵殘忍虐待射殺兩名戰俘的畫面就曾流傳網絡。視頻中,一老一少兩名投降的亞美尼亞士兵,被一陣掃射殺死。還有亞塞拜然士兵直接將殺死的戰俘頭顱割下來炫耀。11月亞塞拜然軍隊又被曝出割喉俘虜。當時因為進攻行動受挫,憤怒的亞塞拜然士兵再一次開始了大規模的虐俘行動,其中一些阿軍士兵還在現場拍下了視頻和照片,並公開發到了社交網絡上。現場視頻顯示,大量身穿制服的亞美尼亞士兵俘虜被阿軍士兵按倒在地,用靴子狠狠地踢擊頭部和腹部,直到打得血肉模糊。還有一些阿軍士兵用小刀將亞軍戰俘的耳朵和手指割下來,甚至直接割喉殺害,而其他阿軍士兵甚至還在周圍歡呼,高喊著「奪回納卡」的口號。再結合前幾天澳大利亞在阿富汗幹的那些見不得人的事,就讓人很好奇,為什麼都二十一世紀了,竟然還有軍隊幹出這麼野蠻,殘忍,毫無人性的事?歷史上,古今中外都有斬首傳統。秦朝的軍功制大家肯定都知道,就是論人頭行賞的。後來覺得割的頭太多不好拿,改成割耳朵。甚至到了明朝,軍功還是主要以戰功和首功作為衡量軍功的標準,而首功就是指的斬首數目。在我國古代的刑罰中,砍頭當然是極刑之一,但砍頭這種酷刑在清末民初的時候,由於受到西方的影響,逐漸被槍決代替。而到了現在,中國人對砍頭的認知,還僅僅停留在古裝電視劇中的「秋後問斬」、「午門斬首」的情節;或者是央視版水滸傳中潘金蓮和西門慶被武松砍頭,兩顆腦袋被擺在了祭臺上……太久沒看到砍頭的真實場景的中國人,在看到澳大利亞人和亞塞拜然人的暴行後,才會感到震驚:都21世紀了,居然現在還有軍隊熱衷於砍頭!在此之前,即使是軍武菌,也一直認為,只有IS極端恐怖分子,才會做出這種將俘虜割頭虐殺的行為。
實際上,西方人對人頭一直有一種特別的情結,甚至可以說到了迷戀的地步。當年,中國因為西方的指責,而取消了斬首,但是西方自己卻一直熱衷於斬首,一直到今天。
《騎馬與砍殺》中那句著名的:「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不是沒有來源的。
奧利弗•克倫威爾曾是英國歷史上有名的護國主。可悲的是,在他死了兩年半後,復闢王朝政府展開報復,克倫威爾經過防腐處理的屍體被挖了出來,遊街示眾,隨後被吊在絞刑架上,並被斬首。幾天後,他的首級被釘在一根旗杆上,繼續示眾,而用來固定頭顱的金屬長釘被直接釘進了骨頭裡,再也分不開了。克倫威爾的頭在此後的幾百年裡流轉於大大小小的收藏家手裡,最後被一個叫威爾金森給收藏了。這哥們兒就喜歡抓著克倫威爾人頭上的釘子,一邊向人們展示,一邊大談特談克倫威爾的往事,大家也都聽得津津有味。還有19世紀,哈薩克汗國末代可汗——柯涅薩熱汗,當時被沙皇俄國擊敗,可汗的人頭被砍下來送給沙皇,沙皇將頭蓋骨做成了菸灰缸使用。至今還放在俄羅斯國家博物館裡。
更早之前,當歐洲人發現南美叢林中舒阿爾人會製作幹縮人頭時,幹縮人頭就被歐洲人視為荒蠻落後的文化標本,以及眾多以文明自居的紳士小姐們獵奇的對象,源源不斷地流入歐洲的博物館,以及被個人收藏。到了最後,製作、販賣幹縮人頭甚至成為了一個產業:製作縮頭的部落為了經濟利益,為了換取先進的槍炮,不再單純為了宗教祭祀的原因而製作幹縮人頭,他們隨意殺戮或刨墳掘屍,最終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而西方人對人頭的這種病態迷戀,一直到二戰都有出現。二戰中的太平洋戰場上,割人頭的情景也是屢見不鮮。不是日本兵割美國兵的頭,而是美國兵割日本兵的頭。早年在北美,美國為了屠殺印第安人,搞過懸賞印第安人頭皮的懸賞制度,只要殺死一名印第安人並割下他的頭皮,就能得到獎賞。
而且美軍在作戰中有一種收藏戰利品的癖好。比如歐洲德軍的魯格手槍,是美軍最佳的收藏戰利品。
在太平洋戰場也一樣,外形類似魯格手槍的日軍的南部十四手槍,也是美軍最受青睞的戰利品,其次是日本軍刀、日本軍旗、日本鋼盔、手錶、甚至金牙。當一具日軍屍體上的東西被瓜分後,還有什麼可以收藏的?頭蓋骨。將日軍的頭割下來,放進鍋裡煮熟,肉會自動脫落,就能獲得一個完成的頭骨。美軍對日軍士兵人頭的痴迷更甚。到了什麼地步?經常會被看到日軍士兵的頭顱被當做「吉祥物」掛在坦克、卡車、帳篷等各種地方。更匪夷所思的是,把日本人的骨頭寄回國內,作為戰利品送給自己所愛的人,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無論是士兵,還是他們的家人,對擁有一個日本人的骷髏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甚至還很喜愛。「在人們家中的私密空間裡,一個骷髏可能成為喜愛的對象,特別是如果家裡有孩子的話。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他將把這些東西作為正常的事物而接受。」早在1942年9月,美軍獲取戰利品人頭的情況就非常嚴重了,以至於美國海軍指揮官威脅手下的士兵說,如果他們獲取敵人的身體部件作為紀念品,將「嚴懲不貸」。但即便如此,「『獵獲紀念品』和『戰場剝奪』無處不在」。「有時候,美國人等不及受害人死去,便把他們的口袋和背包掏空,拿走他們的槍、刀子、旗子、頭盔、照片、身份牌,敲下他們的牙齒,有時候甚至割下他們的耳朵,他們的手指,偶爾還有他們的頭顱。」美軍的這種視敵人頭顱為戰利品的行為,持續了很長時間。以至於到了後來,美國每年都會有一兩個來自太平洋戰爭、越南或朝鮮的戰利品骷髏冒出來,被寄給法醫學家鑑定。前面鋪墊這麼多,是想探討,亞塞拜然和澳大利亞士兵虐殺平民,割喉斬首的行為,是不是受他們長久以來的文化心理和傳統的影響呢?其次,戰爭過程中不斷累積的仇恨也是一個原因。你殺了我戰友,殺了我的族人和親人,我能不恨你?我恨不得把你碎屍萬段。最後,還有一部分宗教原因。斬首也一直是某些宗教法律中執行死刑的正常方法,至今沙烏地阿拉伯還是世界上唯一在其宗教法律體系中使用斬首酷刑的國家。而現代戰爭的宗教式斬首至少可以追溯第一次車臣戰爭時期,當時俄國士兵葉夫根尼·羅季奧諾夫因為拒絕改信伊斯蘭教被斬首,後來俄羅斯東正教會將其尊為殉道者。再到後來,2002年,美國記者丹尼爾·珀爾被蓋達組織成員斬首的事件引起了國際關注,恐怖分子對西方文化和猶太人的強烈仇視以及釋出的斬首視頻使得該事件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之後斬首就成了恐怖分子經常使用的一種手段,用來向人質的國家政府提出要求,並給予要求達成期限。像澳大利亞士兵虐殺平民的原因,被官方捅出來的,竟然包括「練手」這一項。只要是進入戰爭這個煉獄,任何人都可能被訓練成一個殺人機器,人性盡失。嚴酷的訓練侵蝕了士兵對待平民的價值觀,也創造出了更有效率的殺手。在越南服役的一位海軍陸戰隊隊員還記得關於發現敵軍傷員之後的操作指南:「如果已經上好了刺刀,你只要刺刀朝下,用教練員自己的話說:『割下他的頭』,或者,『再額外捅他幾下』。」如果士兵不能殺死傷員,他們在心理上就不適合戰鬥,就是這麼個邏輯。在20世紀中葉,美國的新聞評論員們都承認,「和平時期給你帶來最大麻煩的傢伙」是戰鬥中最優秀的傢伙。作為一個平民可能讓你鋃鐺入獄的行為,在作為一個戰士時卻可能為你贏得勳章。裝飾敵人的頭顱,把你的名字刻在骨頭上,絕不會為你贏得勳章,但在武裝部隊內部,人們心照不宣地承認,像這樣的行為讓戰爭的心理要求變得更容易。」但是這種虐殺戰俘,殺害平民來給士兵「練手」的行為,和法西斯軍隊有什麼區別嗎?有沒有辦法約束戰爭中士兵的這種獸性,同時還能有強大的戰鬥力?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是朝鮮戰場唯一沒有屠殺平民的軍隊,不僅不殺平民,還不殺俘虜,並且讓他們得到優待,這是被世界公認的。志願軍不恨敵人嗎?當然也恨,戰場後方的戰俘營裡,志願軍看守人員對優待俘虜這項政策,開始時意見也很大,但後來還是執行了命令,並且與戰俘和睦相處。以至於美軍曾經告知士兵,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儘量選擇向中國軍隊投降,而不是朝鮮軍隊。
鳳凰衛視採訪一位美國老兵,此人講到他當時作為俘虜被朝鮮士兵用槍頂著腦袋,親眼看到20多名戰友被一一槍殺,正在他感到絕望時,他說:「不知道是不是上帝的使者,一名中國士兵此時衝過來奪走了朝鮮兵的槍並大聲斥責,然後我被中國人帶走了」。他僥倖死裡逃生。為什麼志願軍能做到不殺俘虜還優待俘虜?當然是鐵一般的紀律,和正確的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軍隊早在紅軍時期就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並且嚴格執行,在行軍打仗的同時,由政委黨員向戰士們做相關學習和思想工作。
三大紀律:1.一切行動聽指揮;2.不拿群眾一針一線;3.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1.說話和氣;2.買賣公平;3.借東西要還;4.損壞東西要賠償;5.不打人罵人;6.不損壞莊稼;7.不調戲婦女;8.不虐待俘虜。

這才是真正百戰百勝的文明之師、威武之師。

而從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個片段,我們也許還能分析出阿富汗、亞美尼亞的老百姓慘遭虐殺的另一個原因。

清末的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作為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當地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順的工廠被炸毀,房屋被炸毀,就連寺廟也未能倖免。耕牛被搶走,糧食被搶光,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幾十萬人。日、俄都強拉中國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藥,服勞役,許多人冤死在兩國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國平民被日俄雙方當作間諜,慘遭殺害。

魯迅的《藤野先生》裡就提到了這麼一段往事: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裡的還有一個我。」

而日本戰勝俄國後,是如何對待俄軍戰俘的?按照我們的慣性思維,憑著日本人的德行,肯定是極盡虐待。然而並不是。

日本在整體上遵循了此前政府批准的日內瓦國際會議上關於戰俘待遇公約的相關規定,設立了戰俘情報局以掌握收容的俄軍戰俘姓名、軍階等信息,並通過第三國和國際紅十字會同俄國戰俘情報局進行戰俘信息交換。

與此同時,日本先後在日本國內設立了 29 個戰俘營以關押和收容俄軍戰俘,並對負傷和染病俄軍戰俘進行了醫治。為此,日本還制定各種優待條例,規定了俄軍戰俘的衣食住行、供給標準和戰俘勞役等。

而日本之所以會優待俄軍俘虜,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的俄羅斯是一個強國,日本還不敢太過造次。

對比之下,當時中國東北的老百姓,像極了遭受虐殺的阿富汗人和亞美尼亞人。

說白了,還是國家太弱,不能打勝仗,不能保障國民最起碼的生命財產安全,更不能保障國民的尊嚴。

所以敵人才能在你的土地上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你卻無可奈何。

慶幸在我們中國,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相關焦點

  • 難怪亞美尼亞人逃亡!亞塞拜然軍人又爆醜聞,公開斬首白髮老人
    ,這意味著在當地祖祖輩輩生存的亞美尼亞人將淪為異國統治,在這種情況下,大批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平民開始攜家帶口逃亡,逃回亞美尼亞本土躲避亞塞拜然軍隊,這些亞美尼亞人在撤離之前放火焚燒了房屋和農場,揚言所有東西都不會留給佔領軍,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亞美尼亞人不願離開故土,準備留在當地繼續抵抗,而在亞塞拜然軍隊大舉進駐之後,這些人的命運可以說是十分悲慘。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廝殺,和中國有關係嗎?
    更有甚者,在各處網絡平臺上都在極力渲染亞美尼亞的悲情,將亞塞拜然說成是野蠻入侵者。 部分有著親美立場自媒體更是將這次停戰和我國百年前的「五四愛國運動」相提並論,這架勢恨不得自己去參戰。在公元9-16世紀曾形成過包括希爾凡在內的封建邦國,並在11世紀後,當地形成了獨立的亞塞拜然民族,並先後受到奧斯曼土耳其、蒙古帝國和波斯的統治。 不過,大多數時間裡,波斯人都統治了整個亞塞拜然地區。
  • 亞塞拜然特種部隊公然槍殺亞美尼亞戰俘 老人都不放過
    亞塞拜然國防部網站對此予以否認。阿國防部稱亞美尼亞人自己為吸引國際社會注意而製作的錄象帶是挑釁性的,這些錄像與亞塞拜然軍人的戰鬥行動毫無關係。我們再次提醒,亞塞拜然軍隊是按照符合《日內瓦公約》要求的軍事立法行事的。
  • 亞塞拜然切斷亞美尼亞後勤補給!其國旗已升起,敵方老人奔赴戰場
    ,都立志要奪回納卡地區的所有權。 早在亞塞拜然使用彈道飛彈之前,它就多次污衊亞美尼亞使用3發圓點-U彈道飛彈對自己發起攻擊,雖然亞方一直持否認態度,但亞塞拜然始終死咬不放,估計從那時開始,亞塞拜然就已經預謀要用自己的彈道飛彈精準打擊亞美尼亞後勤補給橋梁。
  • 亞美尼亞跟亞塞拜然為什麼會打起來?
    這裡直到今天,依然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之間爭鬥不休的問題地帶。亞美尼亞人稱納卡地區為阿爾察赫,在當地也是亞美尼亞人居多,但這裡如今卻是亞塞拜然的一部分。納卡地區擁有數百年的歷史,曾經在數個帝國之間幾易其手。大約在公元前180年,阿爾察赫成為亞美尼亞王國的15個行省之一,並維持至第4世紀。
  • 校場:十分鐘看懂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衝突的根源
    從公元5世紀亞美尼亞王國覆滅到19世紀初被俄羅斯帝國納入統治之前,納卡地區一直都是由當地的亞美尼亞人所統治的、依附於其他地區強權的半獨立國家。這一狀況甚至延續到了蘇聯建立之前。其民族組成也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兼而有之。換言之,納卡地區與今天的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都有一定的血緣聯繫,但沒有多少政治聯繫。
  • 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時候
    和很多有野心的民族國家一樣,亞美尼亞人理想中大亞美尼亞包含了土耳其境內東安納託利亞高原一部分。外高加索三國,亞美尼亞在人口,經濟,軍事方面都不如其他鄰國,更不如年富力強人口是自己三倍而且靠著石油經濟發展很好(至少首都巴庫如此)的死對頭亞塞拜然。
  • 鄧海南:悲情亞美尼亞,桀驁喬治亞,放達亞塞拜然
    亞美尼亞的防空飛彈沒有起到作用,說不定就是因其電子系統被敵方影響也不無道理。不過這場突襲,無疑是使兩國局勢走向更加嚴峻的地步,因為在更早之前,兩國就已經投入大量的地面和空中部隊交戰。如前不久亞塞拜然軍隊就動用了大量的空中武器進行攻擊,而攻擊不到幾個小時之後,亞美尼亞軍隊就開始反擊,先後摧毀了阿軍多加戰車和坦克。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為什麼資本主義導致了前蘇聯地區的民族衝突
    2020年9月27日,前蘇聯亞美尼亞共和國與亞塞拜然之間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有爭議的地區爆發了戰鬥。到目前為止,在戰鬥中已有360人喪生,其中包括至少47名平民。事實上,兩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戰爭中就已經喪生了超過30000人。土耳其右翼政府(美國主導的北約軍事同盟的成員)的幹預,以及西方石油公司和天然氣投機商的利益爭奪是此次流血事件的誘因。
  • 誓死不投降打到底,亞塞拜然士兵傷亡慘重:槍斃亞美尼亞傷兵洩憤
    近期以來在納卡的戰爭越來越慘烈,亞塞拜然軍隊正在突破第一道防線,但是在納卡山區的第2道防線遭到了非常的頑強的抵抗,亞塞拜然軍隊在勝利鼓舞下,攻勢兇猛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又在卡拉巴赫打起來了
    從9月26日晚間開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軍隊在納卡地區接觸線發生衝突,雙方互相指責對方加劇緊張局勢。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大打出手,這兩個國家有什麼恩怨情仇?
    高加索阿爾巴尼亞人是現今亞塞拜然區域最早的居民,此後還有多類族群加入混居。阿拉伯帝國興起後,佔領了這一區域,並且使得大部分當地人從信仰基督教轉為信仰伊斯蘭教。公元11世紀,中亞突厥部落聯盟烏古斯中的一支大規模西遷,並建立了曇花一現的塞爾柱帝國。
  • 亞塞拜然SU-25戰鬥機疑似被擊落!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衝突速遞
    當地時間11月1日,在過去一周,有31名在納卡地區衝突中死亡的亞塞拜然士兵的遺體被運抵納卡地區西部隸屬於亞塞拜然領土的納希切萬共和國與往常一樣,亞美尼亞損失慘重,不過有個襲擊值得注意,圖一到圖四是一組完整的襲擊視頻,在亞塞拜然襲擊之後,亞美尼亞方面迅速聚集對傷員進行搶救,而後遭遇亞塞拜然Su-25戰鬥機的第二次打擊
  • 戰鬥激烈進行,亞美尼亞頹勢明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衝突速報
    -亞塞拜然衝突速報當地時間9月30日,亞塞拜然方面發布視頻,顯示亞塞拜然的無人機對亞美尼亞一輛載有20名士兵的卡車發動襲擊。(這些士兵可能死傷慘重)目前,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都拒絕了各方有關在兩國發生衝突的納卡地區所進行談判,並且雙方有全面開戰的風險
  • 亞塞拜然摧毀亞美尼亞8臺「冰雹」火箭炮 行動錄像曝光
    亞塞拜然國防部當天表示,在納卡地區摧毀了亞美尼亞軍隊的八臺「冰雹」火箭炮。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亞塞拜然國防部9月30日稱:「今晚的戰鬥中,亞塞拜然軍隊摧毀了敵方八臺『冰雹』火箭炮。」阿國防部網站還發布了行動錄像。
  • 明明兵員武器都多,為什麼亞塞拜然卻不佔上風
    28日白天,阿方國防部宣稱已有550名亞美尼亞士兵陣亡,旋即遭到反駁,亞美尼亞官方表示,己方陣亡人數為31人,而消滅的亞塞拜然士兵數量達到了200人。亞美尼亞人口只有300萬出頭,現役軍人數量近5萬人。亞塞拜然擁有近千萬人口,現役軍人數量超過9萬,經濟條件較好的亞塞拜然比亞美尼亞擁有更多的技術裝備,主要供應商包括土耳其、俄羅斯和以色列等國。
  • 亞塞拜然同亞美尼亞全面交火
    | 亞塞拜然發布影像,宣稱擊毀的亞方裝甲車。| 亞美尼亞也發布照片,表示己方坦克擊毀了阿方坦克。高加索山脈,是亞歐兩洲的分界。這裡的亞拉拉特山,是《舊約-創世紀》中大洪水退去後,諾亞方舟最終的停靠地。歐洲進入中世紀後,這裡又成為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對立廝殺的最前線。
  • 俄羅斯進逼納卡、亞塞拜然大勝、亞美尼亞割地求和!
    亞美尼亞的政府大樓和議會大廳,擠滿了嘶吼哀嚎"我們不會放棄我們的土地"的亞美尼亞人....但是,戰場上都拿不回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難道通過所謂的抗議遊行就能拿回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歷史經驗無數次告訴我們,戰場上丟失的東西,從來都只能到戰場上才能拿回,況且亞美尼亞之所以會淪落到今日的地步,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誰是戰爭製造者 | 世界觀察局
    亞美尼亞軍隊方面宣稱,是亞塞拜然軍隊率先對卡拉巴赫實控線進行攻擊的;而亞塞拜然卻說是亞美尼亞先對居民點進行攻擊。那麼到底是誰打響了第一槍,誰在讓高加索地區走向戰爭?要了解這一點,就必須清楚各方的利益訴求。
  • 亞塞拜然狂轟濫炸!重創坦克炮兵部隊,亞美尼亞為何不堪一擊?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邊界的軍事對抗急劇升級。而亞塞拜然武裝部隊和亞美尼亞部隊(亞美尼亞武裝部隊和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國防軍)的此次動員人員數量相差不大:分別約為8萬與6.5萬。亞塞拜然出動的主戰坦克與此同時,相比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的整體軍事能力更為出色一些,自2010年以來,亞塞拜然已經有了質的飛躍,這主要是由於在俄羅斯採購了步兵戰車。因此,亞塞拜然軍隊擁有119輛BMP-3步兵戰車,186輛BMP-2和大概21輛BMP-1步兵戰車。當然,亞美尼亞軍隊可以用約300輛BMP-1和BMP-2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