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時,鋼盔根本不能擋子彈,為何還一定要戴?

2021-02-07 奇異世界

鋼盔的起源:最早的頭盔來源於一口鐵鍋。據傳一戰期間,法國一個炊事員在一次炮擊中看到身邊有一口炒菜的鐵鍋,便隨手拿起來扣在頭上,用來遮擋彈片,撿回了一條性命。此後法國將領亞德裡安便因此設計了第一種現代軍用頭盔。

在打仗的時候,很多的士兵頭上都會帶著鋼盔,然後低著頭向前衝鋒,當時都認為鋼盔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子彈擊中自己的頭部,導致死亡,所以最開始大家都會認為鋼盔的目的就是為了防子彈,但實際上它是擋不住子彈的,任何鋼盔都難以抵擋步槍子彈的射擊,而且即便鋼盔能抵擋住子彈的射擊,那麼人類的頸椎也難以抵擋子彈擊中鋼盔所產生的衝擊力,頸椎被撞斷一樣喪失戰鬥力的。


打仗時鋼盔不能擋子彈,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保護頭腦被撞擊而帶來的傷害,可以抵禦遠距離的彈頭、彈片和其他打擊物對頭部的傷害,是用來保護頭部的護具。

實際上在戰場上子彈造成的直接槍傷只有20%左右。大部分還是衝擊傷。炮彈落地的衝擊波引起的沙、碎石、彈片橫飛造成的傷亡很多。如果不帶鋼盔的情況下就有點類似於建築工地不帶安全帽了,可以造成傷害的飛片就直接造成大量的戰鬥減員。但如果帶上鋼盔,就可以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



這是一個在戰場上經歷過戰鬥的鋼盔照片、上面的點點擦痕都是戰場上的破片造成的。如果不帶鋼盔的情況下,那麼就絕對的頭破血流了。但帶上鋼盔後基本上就不會有任何影響了。但鋼盔防彈的說法是沒有的。


拓展閱讀:


免責聲明!

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中觀點並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僅供參考!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各種奇聞異事,滿足你一顆好奇心!



相關焦點

  • 士兵為何都要佩戴「鋼盔」?除了能擋子彈,還有一個用途讓人臉紅
    在打仗的時候,很多的士兵頭上都會帶著鋼盔,然後低著頭向前衝鋒,當時都認為鋼盔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子彈擊中自己的頭部,導致死亡,所以鋼盔的目的就是為了防子彈
  • 鋼盔並不能夠擋子彈,那麼為社麼士兵們還要戴?
    李三萬摘要:鋼盔現在基本上是士兵必備的單兵裝具,但是鋼盔並不能夠阻擋子彈,在實戰中經常看到子彈擊穿鋼盔的情況,那麼為社麼士兵們還要戴?圖1:鋼盔不能擋子彈為社麼士兵還要戴?圖3:鋼盔在實戰中被證明能明顯降低傷亡率說鋼盔根本不擋子彈,這話也不是太科學,戰場上槍彈是有殺傷距離的,被人盯上了,挨上爆頭一槍,在有效殺傷距離之內,戴不戴鋼盔固然沒區別,但如果子彈打的不是很準,或者頭動了一下,子彈稍微偏了一點,本來會在頭上犁出一道血槽,造成大量出血,或者重傷的情況,現在戴了鋼盔後,只要不是直接命中,就可能將子彈彈飛,從而避免了這種傷害。
  • 鋼盔到底能不能擋子彈?它還有什麼功能?
    作者|我方團隊明清《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935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答:很多人認為鋼盔並不能擋子彈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為何不戴鋼盔作戰,其實原因很簡單
    但是我黨的解放軍,卻很少戴鋼盔,基本上都是棉布帽子的形象,其實鋼盔是可以擋子彈的,並不是不能擋所以大家才不戴,就算是威力再大的槍,鋼盔確實能擋住一些攻擊,尤其鋼盔表面是圓滑的,更能減少傷害。這些東西說起來還是挺有用的,但為何我們的解放軍,卻不戴呢,在對越反擊戰中,起初並沒有戴鋼盔,都是棉帽子,不過後來他們意識到了問題。
  • 各國家作戰軍用頭盔,擋不住子彈,為什麼都還戴?
    其實軍用頭盔的主要作用並非是防彈,而且它也擋不住子彈。那麼為什麼部隊還要求每個士兵都必須進行佩戴呢?隨著軍用熱武器的威力不斷增加,鋼盔防護子彈的作用在今天已經非常的小了,像普通鋼盔這樣厚度的頭盔根本已經無法起到抵擋子彈的作用,要想用頭盔擋住子彈,除非將材料加厚到子彈無法擊穿的效果,但這明顯是不現實的,單兵也承受不了它的重量。
  • 打仗時,士兵為什麼不在身上綁塊鐵甲擋子彈保命?
    但是,在戰爭進入火器時代後,為何古代的防身鐵甲卻被無情淘汰?拿二戰來說,我們很少見到士兵身穿防彈衣。有同學表示:「要是我,就在胸口綁塊鐵甲,萬一能擋子彈保命呢?」▲擋子彈,是人類永遠的追求拿破崙時代,法國騎兵有件很令其他各國羨慕的防彈衣:胸甲,雖然擋不住近距離的滑膛槍子彈,但對遠距離子彈和冷兵器有一定的保命作用。
  • 特種兵為何不喜歡戴鋼盔?某些情況下可能成為累贅
    這就引起了許多爭論,許多人認為,特種部隊不愛戴鋼盔的原因是因為耍酷。也有一些人認為,特種部隊不戴鋼盔肯定有其客觀原因。其實,想要了解這一點,就必須了解一下鋼盔的前世今生。自打有了戰爭以來,人們對腦袋的防護就一直特別重視。所以,各種頭盔也就應運而生了。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軍士兵用鍋扣在腦袋上躲避炮火襲擊,鋼盔也就因此而誕生。而在長期的發展中,鋼盔也產生了各種變化。
  • 日軍90式鋼盔有多差,諾門坎戰役中,戴了鋼盔比不戴風險更大
    不過如果說從質量和使用效果上來衡量,二戰時期德軍的鋼盔是最出色的,其M35鋼盔,冠絕一時,據說德軍曾將戰場上繳獲的鋼盔進行過測試,測試中德軍M35鋼盔遙遙領先,而最差的是英國鋼盔,不過德國作為一個工業國家,本著德意志人精益求精的品格,鋼盔無論是從材料上,還是在設計上都是一流。
  • 軍人打仗為何要戴耳機?聽不到聲音還怎麼打?專家:不戴就沒命了
    那麼也就會有人問了,在戰場如此嘈雜的環境之下,戴著耳機還怎麼打仗呢?聽不到聲音,那不就成了別人的活靶子嗎?專家表示不帶你就沒命了。第一,這種耳機能夠讓你在嘈雜的環境當中保持良好的聽力。這種耳機和我們普通時候使用的耳機是有區別的,它不僅僅是為了讓士兵聽不到戰場上的雜音,而且它能夠有效的過濾掉嘈雜戰場當中沒有作用的聲音,以此來讓士兵通過對聲音的捕捉判斷具體的局勢,保證在戰場當中的生存率。
  • 從手上的幾頂鋼盔,談談我軍的鋼盔發展
    ,也大多都在使用戰場上繳獲的鋼盔裝備自己。有人說鋼盔防彈,要指明手槍彈差不多,但是步槍直射彈現在很多軍用頭盔也很難達到,鋼盔的作用無非就是讓戰場上四散的彈片在撞擊鋼盔上之後劃飛,換句話說,就算能擋得住子彈,技術上是可行的,拋開質量重量不算,頭盔受得了,你的脖子能受得了瞬間的撞擊
  • 鋼盔對士兵生存有多重要?不戴鋼盔的解放軍浴火奮戰,九死一生!
    美國M1鋼盔實際上,鋼盔並不能擋住子彈和炮彈。然而,在戰場上,除了子彈殺傷之外,還包括大量的彈片。炮彈在爆炸後,會散發出大量尖銳彈片,以增加範圍性傷害。這時候,鋼盔的作用就至關重要的了!鋼盔是一戰時期,由英國人首先發明,到一戰後期,各國效仿,紛紛大量配備鋼盔。佩戴鋼盔後,傷亡率顯著降低,主要在於它能夠有效抵擋彈片傷害。相反,若是沒有佩戴鋼盔,一旦頭部被彈片擊中,則九死一生!戰時醫療條件本來就較為落後,因此,佩戴鋼盔也許不能贏得戰爭,卻具有保命作用。
  • 還我M35鋼盔!這款隆美爾戴過的頭盔為何被二戰德軍如此嫌棄?
    這款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發展而來的鋼盔,在戰場上成功地挽救過無數德軍士兵的性命,因而也深受部隊官兵們的喜愛。然而,隨著德軍於1941年介入北非地區的戰事,原本這些用於保命的鋼盔變得不再那麼適合官兵們佩戴:北非沙漠的炎熱少雨,甚至連放在坦克引擎上的雞蛋都能被煮熟!作為非洲軍團的指揮官,隆美爾也曾抱怨過德式鋼盔的沉重與不舒適性。因而這也催生了德國人獨居代表性的熱帶涼盔系列。
  • 小腳丫講故事《破舊的鋼盔》
    這天下午,家裡的小孫子放了學,將自己戴著的小黃帽放在了衣櫃的鋼盔邊,然後就坐在了爺爺的身邊,「爺爺,爺爺,我們明天要開一個班會,是關於抗日英雄的,您不是老紅軍嗎,您能給我講一講您當年打仗的事情嗎?」小孫子抱著爺爺的胳膊說。「嗯,好吧,我就給你講一講當年的故事。」說完,爺爺就給孫子講起了當年的事。就在爺爺給孫子講他當年作戰的歷史的時候,在那個嶄新的衣櫃裡,小黃帽也和旁邊的舊鋼盔談了起來。
  • 美軍士兵為什麼不扣緊鋼盔?扯斷脖子都是扯淡,原因只有一個!
    以美軍的M1式鋼盔為例,其鋼盔分為內層和外層(其他國家的諸如德國的M35為一層)。早期的鋼盔並不存在什麼特別的人機工程,基本就是鋼殼套個帶子。後來發現這樣腦殼痛,在鋼盔內部增加了緩衝物和懸掛系統,這種就是二戰時期的鋼盔的主要構成。美軍的M1鋼盔內盔較輕,用一根牛皮帶作為封帶,我們所熟知的戴著鋼盔亂跑的巴頓將軍戴的就是內盔。其內部擁有牛皮和鋼扣組成的懸掛系統,比較舒服。
  • 德械師的單兵裝具除了德國鋼盔還有日本飯盒和美國彈袋
    而當時軍隊提出的要求是背包需要材質堅牢且重量要輕價格還不能太貴還要能防雨。要求背包能攜帶軍毯、襯衣、幕布(兼雨衣)、靴、襪、飯盒、鋼鍬等這些日用軍需品之外,還要考慮是否攜帶攜帶子彈及背包的重量問題。軍政部長何應欽批示:「步兵攜帶重量不得超過三十市斤」,這就卡死了背包的攜行重量。
  • 為啥在戴頭盔時,要養成戴頭套的習慣?
    而頭套這個東西呢,野獸覺得畢竟適合前2種人群,經常摩旅的車友非常推薦使用,旅行時防止頭盔髒和汗液,還有擋灰塵是非常有效,簡直是居家旅行必備支神奇,至於怎麼居家使用,大家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了。而對於經常喜歡跑山壓彎的車友來說,其實也是非常必要的使用頭套的。
  • 現代鋼盔起源:源自一口鍋
    今天的軍編部戰史科,將從最近大火的《絕地求生:大逃殺》出發,為大家講講:鍋與戰(鋼)爭(盔)的關係視頻時長:1分50秒吃雞神器 - 平底鍋雲北吃雞時,往往身著三級頭盔和防彈衣,還是覺得底氣不足福至心靈擋子彈、彈手雷秒殺神劇主角
  • M56鋼盔:雖然我長的醜,但是我很硬
    因此,士兵的盔甲的包裹面積都比較大,而到了熱兵器時代,這種狀況就發生了變化,子彈的射速非常快穿透力也比較強,盔甲已經不能再擔當重任了。因此,鐵甲護具統統被拋棄,但作為人的要害頭部的護具頭盔還是被保留了下來。頭盔能防子彈嗎?答案是不能。但它有它的用途,主要用來防戰場上的彈片殺傷。
  • 中國軍用鋼盔發展
    法國將軍亞德裡安得知後深受啟發,遂指定專人研究頭盔,於1914年製成圓頂型鋼盔。並命名為「亞德裡安頭盔」。第二年,每一個法國士兵的頭上,都戴上了這種鋼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鋼盔大顯身手,以美軍為例,由於裝備了鋼盔,使7萬人免於傷亡。此後,鋼盔便作為戰爭中的必要裝備,被全世界各國軍隊所採用。
  • 多數人都搞錯了,不是為了擋子彈
    不過,子彈是真的射不穿沙袋嗎?說起來,這個問題有些尷尬。畢竟,要是沙袋真的防不住子彈,那為什麼打仗的時候會被普遍使用呢?事實上,在戰場上沙袋起到的作用,遠遠不只是擋子彈這麼簡單。在危險即將來臨之時,沙袋往往比得上任何一個防禦建設。戰場上沙袋真正用途是什麼?多數人都搞錯了,不是為了擋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