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的鋼盔發展較晚,但使用比較早,抗戰時期八路軍總部就有文件指明繳獲的少量鋼盔優先裝備突擊隊,機槍手,擲彈筒手這些歌高危行業,而不論從開國大典還是從廣東上海入城的解放軍戰士,也大多都在使用戰場上繳獲的鋼盔裝備自己。
有人說鋼盔防彈,要指明手槍彈差不多,但是步槍直射彈現在很多軍用頭盔也很難達到,鋼盔的作用無非就是讓戰場上四散的彈片在撞擊鋼盔上之後劃飛,換句話說,就算能擋得住子彈,技術上是可行的,拋開質量重量不算,頭盔受得了,你的脖子能受得了瞬間的撞擊?估計頭盔沒事脖子也要斷了。
前段時間看志願軍回憶,早期志願軍也使用鋼盔作戰,拋開意識形態,沒文化的士兵我想首先關心的還是自己的性命吧?有人說戴上鋼盔是貪生怕死的表現,我想,在前線呆過的沒幾個會這樣想吧?但裝備的畢竟是少數,抗美援朝時期我軍嚴重缺乏鋼盔頭頸部中彈能佔到傷亡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未能大量裝備最大的原因還是我國工業薄弱,不能自己生產所致。
其實我國使用鋼盔較早,世界近代第一種鋼盔誕生於一戰時期,而二十年代雲南的龍雲部隊就利用靠近法屬越南地區的優勢,除了滇軍大量使用法制槍械外,法國特有的亞德裡安式鋼盔也大量裝備,在血戰臺兒莊之際,法械雲南猴子兵曾經讓鬼子吃盡了苦頭,而其他軍隊,如中央軍西北軍曾大量使用過英國的馬克盔,抗戰爆發前的中德蜜月時期我國也從德國進口國三十多萬頂德國的M1935式鋼盔,甚至我們的配發比德軍都要早。美國援華之後美軍的M1鋼盔也於二戰末期開始裝備國軍遠徵軍和駐印軍。這一點推薦看一下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邊幾乎這些鋼盔都能見著,雖然式樣和原品有點區別,但大體還是做得不錯的。
侵華日軍使用的日軍90式鐵帽,沒錯,日軍就是這麼叫的, 90式鋼盔是當年日軍的標準裝備,鬼子就是戴著它四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也曾經大量被我軍繳獲裝備,雖然鋼盔的保質期大概十五年到二十年之間,但我軍一直將這種鋼盔沿用到上世紀70年代。
同樣經受過二戰洗禮的蘇軍SSH40型鋼盔,建國初期蘇聯援助了我們一部分,大多是戰後翻新的,比如這頂,二戰時期蘇聯使用過之後於1949年收回,由廠家重新翻新之後繼續配發,我軍中使用不是很多,上世紀七十年代我軍演習時候還在用這種鋼盔。
真正我們自主生產的第一代鋼盔——GK80型鋼盔,一般習慣成為80大耳盔,因其側耳較大得名,寫到這我不得不罵人了,1968年,3523廠3301廠與鞍鋼合作,研製成功我國第一種鋼盔,作為國慶十九周年獻禮的作品,但直到1979年還擊作戰時期,都沒有批准列裝,導致在整個還擊作戰時期頭部傷亡能夠佔到傷亡總人數的40.3%以上,由此才引起最高統帥部的重視,1980年2月才批准這個1968年就生產出來的鋼盔列裝全軍,我們士兵的命就不值錢啊?
基本上當年在老山前線使用的就是這種改進型號GK80A型鋼盔,改進之後側耳較之早期小了很多,鋼盔上漆工藝不過關,容易上鏽,一些部隊自製了單綠色的盔罩,當然,也有這種直接把偽裝網安上去的。
進入90年代之後工藝上做了改進,這就是大多數戰友使用過的GK80鋼盔,下巴有塑料託,塗漆也牢固了很多,97年成功研製成功新一代芳綸頭盔,這個我沒有實物,最早裝備駐港部隊駐澳部隊以及一些精銳特種部隊,兩千年以後開始逐漸配發全軍。
驪珠文玩收藏傑作個人微信:wscang77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99查詢知識百科,也可輸入「星月」「南紅」「紫檀」「蜜蠟」「綠松」等關鍵字直接獲取精華文章
點擊「閱讀原文」,選購精品保真文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