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裝備的M35鋼盔

2021-02-13 軍博齋

德國M35鋼盔是在德軍一戰時期的M17鋼盔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於1935年定型。M35鋼盔採用了「熱壓」技術成型,比M17鋼盔更輕便,對彈片的防護能力也更強。而且M35採用了全新的內襯,佩戴起來更加舒適。

1935年底,剛定型不久就M35鋼盔就接到了來自中國的訂單,中國軍隊就這樣成了M35鋼盔的第一批客戶。到1936年,中國總共進口了M35鋼盔31.5萬頂。

        當時,中央軍計劃整編為德械師的部隊有很多,但實際上基本完成了整編的只有20個師或師級部隊,其中除了教導總隊及36師、87師、88師外,其餘部隊接裝程度有限。

         而這20個師之外的其他部隊,有的雖準備調整,但大多數只是調整了編制,裝備則基本沒有到位。所以當時的德式鋼盔大多數裝備到了前20個師,少有餘量則裝備了炮兵、裝甲兵及憲兵等部隊。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德械師一部在華北參戰,主力則投入到了淞滬會戰中。在作戰中,日軍辨識中國軍隊主力的基本方式就是看是否頭戴鋼盔,若鋼盔為德式盔的話,即判定為中央軍主力。

到1938年秋,歷經幾次大會戰之後,德械部隊的M35鋼盔基本消耗殆盡,但其中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第5軍。第5軍的前身是國軍陸軍裝甲兵團,該部本身裝備有較多的M35鋼盔,而且在作戰中損耗不如其他部隊大。因此第5軍成軍後,除了步兵部隊仍以布帽為主外,200師及軍直屬的特種兵部隊仍有不少佩M35鋼盔的。不過第5軍在崑崙關戰役中損失較大,之後的第一次入緬作戰中損失更巨,因此該軍的M35鋼盔也已消耗殆盡了。到了抗戰中後期,國軍部隊中能成建制的裝備德國M35鋼盔的部隊就基本沒有了。

實物藏品M35鋼盔

上面兩頂M35盔都是解放後解放軍翻新回役過的

這兩頂是戰場出土的戰損M35鋼盔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德國M35鋼盔最經典,可不止因為防彈好,還因為造型美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德軍的很多武器還有裝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來談一談德軍當時的鋼盔。在當時的德國軍隊當中,有這麼幾種鋼盔是比較主流的,其中有m35,m40,m42以及散兵的專用鋼盔。但是這幾種鋼盔,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m35鋼盔。m35鋼盔與德國之前的一種m17鋼盔是十分相似的,但是m35鋼盔要比m17鋼盔要輕得多,這樣就可以讓士兵在佩戴鋼盔之後也覺得比較輕便。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成為M35鋼盔的第一批用戶
    德國軍方決定首先滿足中國的需要,就這樣,中國軍隊成為了M35鋼盔的第一批用戶。M35是德軍在一戰時期的M17鋼盔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採用了「 所謂單兵裝具,是指士兵所攜帶的個人裝備,廣義上除了槍械以外的所有裝備都可以算入單兵裝具的範疇。
  • M35是二戰德軍鋼盔
    裝備時間 黨衛軍M35鋼盔 M35在1935年開始生產,當時德國陸軍和空軍滿懷熱情的希望可以馬上裝備,可是結果卻令他們失望,他們並沒有拿到第一批出廠的M35,直到1936年,德國陸軍和空軍才開始正式裝備。
  • 德國軍隊所使用的M35鋼盔為何會被中國軍隊裝備
    武器上我們知道二戰期間德國具有世界有名的裝甲師和龐大的空軍戰鬥機群,而除了這些震撼的武器以外德國的軍用裝備也曾受到世界的矚目,其中德軍M35鋼盔就是備受矚目的軍備之一。而且M35鋼盔曾被引進到了中國成為當時中國軍隊所使用的頭盔,那麼為什麼德國軍隊使用的M35鋼盔會出現在中國軍隊中呢?首先我們來看下M35鋼盔的由來,在一戰期間德國軍隊裝備的是M16,M17,M18這三種舊式鋼盔。
  • 希特勒「情有獨鍾」的M35鋼盔!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古代頭盔而隨著槍炮技術的迅速發展,沒有任何防護裝備的士兵發現自己其實一直都在「裸奔」!於是,歐洲軍隊率先開始嘗試給士兵裝備「鋼盔」,這種頭部護具雖然不能直接抵擋子彈的傷害,但至少可以有效減輕手槍彈和炮彈飛片的殺傷,以此大量降低士兵「陣亡率」。
  • 侵華戰爭裡國軍的服飾裝備,號稱史上最全
    步兵制式野戰裝備:配德制或仿德制(國產中正式步槍)1924年式7.92mm步槍,德制M35鋼盔、皮質背包、一塊捲成馬蹄形軍毯、雨布、鐵製飯盒、水壺、乾糧袋,刺刀、兩組三聯裝的皮質子彈盒。 國軍陸軍一級上將呢料軍服,官服的胸口袋蓋向下有三個尖角,下口袋則比普通軍服略大,軍官配皮帶。
  • 二戰中國軍隊(國軍)軍服、裝備圖文版
    士兵穿著經常被描述為「北方中國」部隊的軍服,其大蓋帽是德國式的,使用輕質棉製造,帽頂和脖帶為棕色皮革材料MP28-II式衝鋒鎗是大量裝備的一種很重要的武器。2.下士,第88師,上海,1937年接受過德國訓練的國軍最好的師,在保衛上海的無用戰鬥中雖然表現勇敢,卻無奈的被消滅,第88師就是這樣一支部隊。
  • 從手上的幾頂鋼盔,談談我軍的鋼盔發展
    ,也大多都在使用戰場上繳獲的鋼盔裝備自己。前段時間看志願軍回憶,早期志願軍也使用鋼盔作戰,拋開意識形態,沒文化的士兵我想首先關心的還是自己的性命吧?有人說戴上鋼盔是貪生怕死的表現,我想,在前線呆過的沒幾個會這樣想吧?但裝備的畢竟是少數,抗美援朝時期我軍嚴重缺乏鋼盔頭頸部中彈能佔到傷亡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未能大量裝備最大的原因還是我國工業薄弱,不能自己生產所致。
  • 二戰國軍(德械師)單兵裝備圖示
    德械師,是接受了德式(仿製德式)裝備、按德國顧問建議編組、接受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
  • 二戰中最好的頭盔:德國M35鋼盔
    M35型鋼盔最初是埃森霍滕公司於1934年應德國軍方的要求開始進行新型作戰鋼盔的原型設計和測試工作的。
  • M56鋼盔像一口鍋?希特勒:和我的M35相比,簡直不堪入目!
    鋼盔作為近現代軍事主力裝備之一,一直非常受各國重視,而前東德軍隊裝備的M56型鋼盔外形卻一直是大家爭論的焦點,很多人認為它是一款「外形奇特甚至可以稱作古怪的醜陋鋼盔」,說實話,它一眼看去確實像一口鍋!
  • 抗日時期國軍裝備詳解
    造成裝備種類繁多,武器千姿百態。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佈《陸軍服制條例》後,這些原地方軍閥部隊的非嫡系雜牌軍也陸續換裝了中央要求的部分個人裝備,但因數量過大,某些原有的武器和裝備還需繼續沿用,質量和性能當然無法與中央軍媲美。英國造託尼(Tonny)式鋼盔是絕大多數地方部隊的裝備,如晉軍、西北軍和兩广部隊都是自行購買裝備的。
  • 中日裝備大對比:國軍與日軍武器的差距在哪裡?
    抗戰期間,國軍裝備與日軍相比,處於絕對劣勢,是其在戰場上屢屢失利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值得指出的是:這種劣勢並不體現在武器性能上,而在於武器的標準化和數量。而標準化之混亂與數量之缺乏,又體現出中日兩國工業水平的巨大差距。抗戰期間,裝備中正式步槍和德式子彈盒的國軍德械師士兵。
  • 抗戰國軍單兵裝備 簡陋的三大件:草帽、草鞋與大刀片!與日寇血戰八年!
    國軍真正特色標配是草帽 遮陽擋雨此外,所有中國軍隊無論是中央軍還是地方雜牌,都有配備的一種裝具就是草帽。由幹稻草編制而成,晴天可以防曬,雨天可以防淋,草帽上通常還有所在部隊的番號或代號。那才是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單兵裝具。到了抗戰後期,中國軍隊中裝備最精良的自然要屬在印度接受美國訓練與裝備的駐印軍了。
  • 兵鑑|不要以為抗戰時期只要是國軍就都戴德式盔
    兵鑑|不要以為抗戰時期只要是國軍就都戴德式盔深度摘要:在如今眾多的抗戰影視劇裡,基本上只要是國軍就都戴著德制M35鋼盔,無論是中央軍還是雜牌軍,也無論是抗戰初期還是後期,只要是國軍就必定人手一頂德式盔,簡直成了國軍的標配,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 酷似二戰德軍的部隊,全軍戴M35鋼盔,有200輛豹1坦克
    德國裝備的武器做工精良,連士兵平常使用的水壺都十分精緻。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家對二戰德國的裝備依舊十分著迷。市場上,二戰期間德軍的武器、軍裝都十分搶手,價格自然也很高。如今,世界上有一支酷似二戰德軍的部隊,他們保留許多德軍的傳統,簡直就是德軍翻版!這支部隊就是智利部隊,全軍都戴著M35鋼盔,裝備著200輛豹1坦克。這支部隊只有5.1萬人,編有7個師,規模並不是很大。
  • 德械師的單兵裝具除了德國鋼盔還有日本飯盒和美國彈袋
    說到抗戰初期的精銳軍隊,很多人腦中都會浮現出一幅一群孔武有力的軍人頭戴很拉風的德國M35鋼盔手持中正式短步槍穿戴著全套德式裝備的畫面。
  • 上新:世界上最經典的兩款軍用防彈頭盔復刻M35和M88
    當年德國和中華民國關係極好,國軍有許多德國軍事顧問。M35剛開始裝備德軍,蔣介石看這頭盔好,就花了一大筆錢,進口了31萬5千個。後來二戰爆發,德日結盟,中斷了對中國的供應。國軍的M35頭盔,被譽為二戰最完美頭盔,無論是做工、防護、舒適、美觀的任何方面,都超過日軍的90和98頭盔。
  • 戴德軍M35鋼盔,穿德國軍服、用德國坦克,這支軍隊簡直是德軍翻版
    他們曾使用過的武器裝備、穿過的軍服在武器市場被瘋搶,價格炒到難以想像的地步。除了民間愛好者,世界上還有一支軍隊,仍然保留著許多德軍的傳統。 人數雖然不多,武器裝備卻不差,多為德式和美式裝備,是南美地區數一數二的軍事力量。最引人注意的是這支軍隊的穿著,乍一看和二戰德軍很像。
  • 還我M35鋼盔!這款隆美爾戴過的頭盔為何被二戰德軍如此嫌棄?
    這款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發展而來的鋼盔,在戰場上成功地挽救過無數德軍士兵的性命,因而也深受部隊官兵們的喜愛。然而,隨著德軍於1941年介入北非地區的戰事,原本這些用於保命的鋼盔變得不再那麼適合官兵們佩戴:北非沙漠的炎熱少雨,甚至連放在坦克引擎上的雞蛋都能被煮熟!作為非洲軍團的指揮官,隆美爾也曾抱怨過德式鋼盔的沉重與不舒適性。因而這也催生了德國人獨居代表性的熱帶涼盔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