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新型遠程飛彈
參加閱兵的「火星」13飛彈發生了較大變化。首先是KN-08的第三級被取消了,新飛彈採用類似2015年版「火星」13(即KN-14)的兩級設計,但仍是用KN-08飛彈的雙錐形單彈頭。飛彈的發射車也換成「火星」10的MAZ-547 12×12 TEL三用車,車體兩側有防護擋板,飛彈發射架下也有導流槽。飛彈的最大發射重量控制在40噸左右。從飛彈上的電纜槽設計來看,其第一級發動機不再是雙發並聯的「火星」10潛入式發動機,而是採用常規布局的新型液體發動機。韓軍認為朝鮮把今年3月測試成功的80噸級發動機用於改進「火星」13。新發動機周圍新增了4個類似R-27游離發動機的小型輔助姿控發動機噴口,推力至少增加了6噸。新發動機採用的是燃氣發生器循環,其渦輪機壽命更長更可靠。飛彈的第二級仍然是採用一臺R-27飛彈發動機,其理論射程可達上萬千米。不過能否成功還是未知數。
此次閱兵式上,壓軸亮相的是兩種新型固體飛彈。一種彈體直徑與「北極星」2相當,但是長度更長,根據拖車推算,飛彈長約13米,射程也更遠。這款飛彈很可能是「北極星」2的加長版,或者3級版,射程可能達到3 000~4 000千米以上。在「火星」10多次試射失敗的背景下,未來該飛彈可能會取代「火星」10的地位。朝鮮版「白楊」飛彈的模型也亮相閱兵式。根據朝鮮武器裝備館講解員透露,這款飛彈長22米,直徑2米,重47噸,採用3級固體設計。發射筒底部的自適應底座設計意味著該車具有無依託發射能力。在朝鮮證明其已經突破2米直徑的固體發動機製造技術之前,外界普遍認為這款飛彈是「戰略欺騙」用的假飛彈。
朝鮮版新型「戰略步槍」
分列式開始後,朝鮮特種作戰軍方陣中出現了一款神秘的新型步槍,由於重量比一般步槍更重,手持這種步槍的朝鮮特種兵走起正步來,有點吃不消。該槍其實是在朝鮮98式步槍基礎上將朝鮮最新研製的一種20毫米榴彈發射器與原來的5.45毫米步槍合二為一的產物。兩者使用同一個發射機構,新型20毫米彈藥可對敵進行有效的面殺傷。這是一種類似於美國理想單兵戰鬥武器(OICW)的單兵作戰武器系統,由光電觀瞄系統、榴彈發射器和步槍幾部分組成。其5.45毫米步槍採用導氣式槍機迴轉閉鎖機構,發射機構主要由機框、阻鐵、扳機、快慢機、擊錘等組成。發射機構直接控制擊錘,實現單發和連發射擊。該槍發射5.45×39毫米彈,理論射速650發/分鐘,有效射程達400米。該彈在600米距離可侵入木板深度116毫米,比SS109式深26%,威力可觀。
朝鮮版「戰略步槍」上方的榴彈發射器採用旋轉後拉槍機式設計。此外還選擇美軍OICW和韓國K-11那種整合了槍榴彈供彈系統的設計。步槍握把後部都有一個5發容量的20毫米榴彈彈匣,提高了面打擊的火力持續性,但也存在全槍結構龐大笨拙的缺點,實戰中的靈活性不高。該槍最大的亮點是頂部的觀瞄系統設計,火控計算機單獨裝在槍上方的方形盒子中,這個盒子與武器合為一體,具有防水防塵防撞能力,可能內置雷射測距儀。而觀瞄系統則外型更像傳統瞄準鏡,可以單獨拆下方便攜行。這支槍的有託結構裡為了抵消炮彈的反坐,設置了近200毫米的後座(反衝裝置),槍託上還有兩層氣墊式託底板。不過無法證實朝鮮的20毫米榴彈配有可編程引信,因此該槍的威力存疑。
因微信推送規則要求,將雜誌社2021年曆介紹放至此處,敬請諒解
更多詳情請從公眾號主頁菜單點擊了解
---
該槍基本上是延續98式步槍的構造,但與傳統的步槍相比,該槍為了在機匣上方容納複雜的電子設備,導致存在瞄準基線過高的問題。按照目前的結構看,該槍對光學和電子設備的依賴很高,一旦設備失靈,那麼槍械的瞄準射擊就會對射手的安全產生重大影響。不過如果該槍真的裝備朝鮮部隊,其發射的20毫米榴彈能在遠距離上殺傷敵方機槍小組部分人員,或者逼迫它轉移陣位,也能達到良好壓制的效果。畢竟相對傳統的槍掛榴彈發射器,這種帶火控、身管更長的榴彈發射器具有無與倫比的精確打擊能力。
結語
此次閱兵式上,朝鮮最新改進的240毫米和300毫米火箭炮不僅改進了裝甲防護,還可以發射新型制導火箭彈。朝鮮特種部隊裝備了新型單兵作戰系統,更是一改朝鮮陸軍的落後面貌。很明顯,朝鮮希望通過新型武器的集中展示來向外界表明其有能力獨立開發各種尖端武器系統。但是在看到朝鮮國防工業進步的同時,我們也看出國際社會的制裁也取得成效,朝鮮不得不開發各種履帶式發射車來運載飛彈,而且耗油量巨大的空軍戰鬥機並沒有出現在閱兵式上。未來半島局勢走向值得我們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