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於瀟清 謝瑞強
4月15日,朝鮮在金日成廣場舉行大規模閱兵活動。在此次閱兵式上,朝鮮展示多種未曾公開的新型武器,包括潛射飛彈、新型洲際飛彈和岸艦飛彈等。韓國軍方認為,朝鮮本次閱兵規模將為朝鮮史上最大。朝鮮北極星2飛彈首次公開露面。
北極星2型飛彈首次亮相
據新華社4月15日消息,朝鮮首次在平壤的閱兵儀式上展示潛射彈道飛彈,型號為北極星2型飛彈。
「從射程上來看看,北極星2型飛彈的目標是針對日本的。」一位匿名的軍事問題專家對澎湃新聞表示,「北極星2型是北極星1型的改進。北極星1型是一種潛射彈道飛彈,其原型應當是前蘇聯的SS-N-6/R-27,使用液體燃料,射程在2400-3000公裡不等。據估算,在攜帶一噸彈頭的情況下,最大射程不超過3000公裡,可以打擊東亞地區的目標,但尚無法夠及美國。」不過,目前美軍在東亞地區的主要基地基本都在距離朝鮮1500千米的範圍之內。美國情報機構進行估算後認為,北極星2型飛彈的射程大約能達到2000千米。
該專家分析指出,「受制於朝鮮在潛射彈道飛彈的載具——潛艇的研發方面面臨很大的困難,朝鮮此次展示的北極星2型飛彈的意義並非在於提供水下核威懾,而在於使用已經成熟的固體燃料發動機技術來展示一款射程達到3000公裡左右的,具備較高可靠性的核威懾力量。」
朝鮮曾於本月5日在鹹鏡南道新浦一帶朝向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不明飛行物。據韓聯社報導,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對此表示,朝鮮此次發射的飛彈為北極星2型中程彈道飛彈。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NORAD)表示,朝鮮發射的飛彈對北美地區不造成威脅。美國太平洋司令部還強調稱,為了維持安保態勢,將和同盟國韓國、日本進行緊密協作並盡全力。美國國務院5日也發布聲明稱,對於朝鮮再次發射飛彈,美國政府已無更多評論。
據悉,北極星2型導線首次試射的公開被報導是在2017年2月12日。據朝中社2月13日報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親自到現場指導該型號飛彈的發射工作,並親自下達發射命令。對此,匿名軍事問題專家分析指出,「朝鮮在此次發射中驗證了冷發射系統和大推力固體燃料彈道飛彈發動機的可靠性。此次試飛還使用了高彈道飛行,驗證了主動段制導和控制能力,以及再入控制和熱防護系統的可靠性。北極星2型飛彈的是朝鮮的彈道飛彈從液體燃料邁入固體燃料的裡程碑。」
朝鮮2月份試射該型飛彈之時正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美國並會見美國總統川普。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此前在2月1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安理會的決議對朝鮮利用彈道飛彈技術進行發射的活動有著明確規定。中方反對朝鮮違反安理會決定進行有關發射活動。
軍事問題專家千裡巖之前在澎湃新聞撰文分析稱,如果朝鮮以大量短程飛彈壓制部署在韓國的防空系統,進而掩護「北極星」攻擊駐日美軍基地,這種戰略能夠成功與否不說,但至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迫使美軍收縮反導力量退保更為重要的駐日基地。由此產生的「棄保效應」,不僅讓美國存在一定的戰略選擇困難,更可能對距離朝鮮最近的美軍形成重創。
形似俄「白楊」飛彈,或為KN-08改進型
在本次閱兵上,朝鮮展示了一款採用發射筒的飛彈,從飛彈發射底盤和發射筒長度來看,該飛彈是一種射程6000千米以上的遠程飛彈或洲際飛彈。
2012年,朝鮮在閱兵式上首次展出了洲際飛彈,彈頭形狀為尖頭形,2015年展出的洲際飛彈的頭部鈍圓。最新款洲際飛彈發射車外形上與俄羅斯「白楊」公路機動洲際飛彈相似,底盤與之前KN-08飛彈相同,但飛彈從裸彈式變成了現在的發射筒式,這有利於飛彈長期密封保存。
飛彈專家李文勝告訴澎湃新聞,這個飛彈顯示有兩種可能:一種這是以前KN-08洲際飛彈加了發射筒,提高可維護性,發射時候還是需要打開,液體飛彈不可能做到冷發射;另一種可能是朝鮮在研製固體洲際飛彈,提高反應速度和生存能力。
「液體洲際飛彈在發射前需要加注液體燃料,反應速度和生存能力都不如固體洲際飛彈。」李文勝表示,「朝鮮在2016年試驗了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具備研製固體洲際飛彈的技術潛力。」
神秘飛彈形似中國「東風-31」洲際飛彈
除了形似俄「白楊」的洲際飛彈,閱兵式上另一款新型飛彈也備受矚目,因為該飛彈發射車外形與中國閱兵展出的東風-31洲際飛彈相似,都採用了半拖掛式運載/發射一體車。
李文勝認為,朝鮮之所以採用半拖掛式運載/發射一體車,是因為可用於KN-08飛彈的高機動發射車數量有限。在多次違反聯合國決議並被制裁的情況下,朝鮮很難獲得軍用潛力很強的大型高機動越野車,而半拖掛車廣泛用於民用領域,容易獲得。半掛牽引車的缺陷在於只能局限在公路上使用,而無法實現越野,生存能力有限。
軍事評論員林穎清向澎湃新聞表示,遠程飛彈或洲際飛彈的發射方式和外形大同小異,這款飛彈只是外形與東風-31飛彈相似,在朝鮮頻頻進行核導試驗和聯合國制裁的情況下,中國不可能提供如此敏感的技術。
KN-09岸艦飛彈首次亮相
朝鮮在此次閱兵式上不僅展示了多款新型戰略飛彈,還展示了多種新型戰術飛彈,其中一款採用履帶式底盤的飛彈引起了外界的關注。該飛彈採用了有5個負重輪的履帶式底盤,車體塗有海軍迷彩。據悉,該飛彈是朝鮮KN-09飛彈家族的岸艦型號。2015年2月,朝鮮首次正式公開了被外界稱為KN-09的新型反艦飛彈。
從照片和影像看,KN-09與俄羅斯的Kh-35「天王星」飛彈外觀十分相近,一樣使用較短粗的圓柱形彈體,卵形頭部,尾部有很短收縮尾段。從其氣動布局和外觀尺寸判斷,其射程、載荷等能力應該與Kh-35飛彈一樣,射程超過130千米。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曾刊文介紹,在KN-09飛彈出現之前,朝鮮的主力反艦飛彈是SS-N-2「冥河」飛彈,在以往閱兵式上,朝鮮曾展示採用坦克底盤的SS-N-2「冥河」飛彈的岸艦飛彈。林穎清向澎湃新聞表示,KN-09飛彈射程、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等戰技指標都優於「冥河」飛彈,體積也更小,已經裝備朝鮮的新型隱身飛彈快艇,在此基礎上研製岸艦型號,壯大飛彈家族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普遍做法。
本期編輯: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