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號,4架美國F-22「猛禽」戰機飛抵韓國。這是朝鮮宣布進行核試驗和發射衛星以來,美國向朝鮮半島派出的第三批戰略武器。東北亞似乎從來沒有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接連受到美軍這些戰略武器的「光顧」,這也讓東北亞局勢急劇升溫。美國大秀肌肉到底想幹什麼?真想動手了嗎?
如此興師動眾 美國想幹什麼?
美國部署F-22戰鬥機 意在「政治救急」安撫韓國
歐巴馬在任七年,一直對朝鮮實施「戰略耐心」政策,因此在朝鮮核試及發射衛星後,遭到了共和黨議員的猛烈抨擊。在大選之年,為了堵住共和黨及媒體對其朝鮮政策的抨擊好安撫韓國,不得不派出一些所謂「大殺器」到韓國作為一種「政治救急」。其中就有F-22戰機。而實際上F-22戰機2014年首次在敘利亞參戰後,戰場適應性還不如機齡20~30年的F-15、F-16戰機,在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11000次左右的空襲中,其可執行任務率最低——見表:
在美國國內議題中,朝核問題並非重大問題,其重要性不僅低於內政問題,也不能與伊核問題相比。歐巴馬政府之所以在對朝政策上長期堅持消極而不作為的「戰略忍耐」政策,也正是因為美方實際上認為這一問題並不急迫。
各方利益訴求是什麼?戰爭爆發可能性有多大?
當前,美、韓、朝各有打算,但都並不願發生重大衝突
朝方核試驗和火箭發射既有其國內政治背景,也有其對外關係上的考慮。雖然外界較少了解朝鮮高層想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朝鮮近年來也在投入大量資源用於經濟建設和改善民生,其國內建設仍有很多重頭任務,其一些外交行動雖看上去紛繁複雜,但其目的卻是在為解決國內問題尋求安全保障和外部條件。這可以說是朝鮮外交的一種傳統做法。
而在韓國一方,一旦半島生亂,韓方將首當其衝,韓國國內對此有清醒認識。韓方雖對朝鮮態度強硬,但其目的仍集中於解決「核」與「飛彈」問題。韓方並沒有做好與北方全面對決的準備,而是希望通過進一步加大制裁力度,使朝方在經濟上陷入困境,迫使朝方不得不在「核」與「飛彈」領域讓步。
美國近期在東亞地區的軍事集結,已經足以實施一次「先發制人」型的小型突襲。但是,如果以朝鮮為打擊對象,其難度與風險都與美國近年來實施的反恐戰爭完全不同——美方必須考慮朝方使用彈道飛彈、特種部隊甚至非傳統手段反擊的後果,必須考慮戰爭長期化、「泥潭化」的可能性,特別是必須考慮到美國本土、盟國以及美軍駐亞太基地遭襲的可能性。從當前美國及其盟國的戰備動作來看,其尚未做好應對這種局面的準備,更沒有進行戰爭所需的社會層面動員。
中國提出談判思路 和平解決爭端是關鍵
對於朝鮮半島問題,王毅外長在與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中方願與各方探討實現半島無核化與半島停和機制轉換並行推進的思路。
「停和機制轉換」就是要將半島停戰機制轉換為和平機制。1953 年韓戰停火後,美國代表聯合國與朝鮮籤署停戰協定而非和平協議。嚴格講,朝韓迄今處於「交戰」狀態。朝鮮曾多次呼籲籤訂和平協定,敦促美國放棄對朝敵視政策。在六方會談框架內,籤訂和平協定也是朝鮮的重要關切。「半島無核化」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方的努力目標——中國強調,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無論是自己製造,還是引進部署。
中國提出半島無核化與半島停和機制「並行推進」,意在平衡解決各方合理關切,找到各方利益最大契合點,最終實現地區長治久安的方案。這種理念也體現在作為朝核六方會談裡程碑文件的「9.19共同聲明中」,是共識得以達成的重要因素。
雖然戰爭暫時不會爆發,但此輪地區風波警示人們:作為冷戰的最後遺存,朝鮮半島蘊含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隨時可能轉化為危機甚至衝突,而在「家門口」的危機與衝突則必然影響中國的發展與穩定。人們必須認真對待朝鮮半島問題,在管控當前危機的同時,必須思考長遠而徹底的解決之道,充分發揚耐心和智慧,穩妥而徹底地消除這一周邊地區重大安全隱患。
來源/央視新聞
本期監製/周慶安 主編/陳潔
編輯/ 紀之文 文雅 馬培敏 李婷婷
支持原創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