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7日晚上23點45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在轟炸南聯盟的科索沃戰爭中,向中國大使館發射了五枚精確制導飛彈。此次事件,造成使館內三名中國記者死亡,20多人受傷。
事情發生之後,我國民眾反應極為激烈,許多城市都爆發了反美示威活動。一些憤怒的群眾還包圍了美國大使館及領事館,要美國人給出合理解釋,中美外交關係迅速出現破裂和停滯狀態。
在中方強烈抗議和譴責下,最終美國人在經過一番調查後,聲稱這是一次「誤炸」,並發表道歉聲明和做出賠償。
(包圍美國大使館的憤怒民眾)
如今這件事情已經過去21年,但這段歷史,卻永遠不會被國人所忘記。人們一直疑惑,當時美國轟炸我駐南大使館的行為,真如美國所言誤炸嗎?如果不是,美國為什麼要這麼做?
一、「誤炸」只是藉口。
當年,美國人對於誤炸我南聯盟大使館給出的理由,是美國軍事情報部門所購買的地圖,為過時的老版地圖。上面並沒有標註我國駐南大使館的具體地理位置。而且在確定襲擊目標時,美國的戰時審核人員也沒有仔細核對,這才造成了悲劇的發生。
很顯然,美國的這一說法明顯是藉口。要知道,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發動海灣戰爭時,對伊拉克的大轟炸都可以做到衛星精確制導。經過八年科技發展後的科索沃戰爭,有著更加精確的衛星地圖和制導系統,又怎麼可能會出錯呢?
「誤炸」事件後,英國和丹麥媒體曾評論稱,美國炸中國大使館蓄謀已久。因為當時的中國駐南大使館,除了具有外交職能,還成為中方支持下南聯盟軍隊的無線電轉播中心。為了徹底癱瘓南聯盟的軍事指揮通訊系統,美國人才發起了飛彈襲擊。
但當時北約已經牢牢控制南聯盟制空權,這個無線電轉播中心,對於佔據絕對優勢的美軍來說,並沒有威脅。為了一個無線電通信系統,去轟炸一個大國大使館,也說不過去。
(科索沃戰爭)
二、不滿我國對南聯盟支持。
科索沃戰爭爆發之初,我國就和俄羅斯一道,對南聯盟進行聲援,堅定地站在南聯盟一邊,呼籲國際社會不要幹涉它國內政。
而且我國作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一票否決權。如果美國將軍事行動提交聯合國表決,必然招致我國否決。這樣美國的如意算盤就會落空,其軍事行動也失去合法性和道德性。於是霸道的美國,乾脆跳過了聯合國投票,直接帶領北約向南聯盟展開大轟炸。
除了官方層面對南聯盟給予極大支持外,我國駐南聯盟記者,也在國際媒體上替南聯盟發聲。他們發布了大量北約侵略南聯盟的照片和消息,使得美國及北約的侵略野心和野蠻轟炸所造成的人道主義危機,大白於天下。美國開始懷恨在心,蓄意報復。
(犧牲的三位記者)
三、對假想敵威脅警告。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葉爾欽引領下不斷向西方靠攏。在美國的忽悠下,「休克療法」使得俄羅斯國力極度衰弱,差點崩潰,昔日最為強大的冷戰對手不復存在。
而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越來越大。作為繼蘇聯之後僅存的社會主義大國,美國轉而將我們視為最大的意識形態假想敵。加上我國堅定地走獨立自主路線,支持南聯盟維護統一,美國愈加惱羞成怒。
在針對南聯盟的大轟炸行動中,美國戰機轟炸中方大使館時,且不說中方大使館的建築特徵非常明顯,就是上空飄揚的五星紅旗,也是那麼鮮豔醒目。所以與其說是「誤炸」,倒不如說是對中國支持南聯盟的警告和威脅。
此外,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並沒有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樣,選邊和美國站在一起。這更讓美國堅定了中國是唯一強大對手的觀念,為試探中國的態度,美國投下了五枚「誤炸」的飛彈。
四、轟炸帶來的影響。
美國和北約轟炸南聯盟,甚至炸我國大使館的行徑,在國際上掀起了質疑浪潮,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曾經跟隨西方的部分國家,看清了美國的真實面目,紛紛保持中立。僅存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更加緊密地團結抱團取暖。
而北約的軍事行動,隨著國際支持的降低,進一步失去了法理性。雖然南聯盟最終迫於北約的轟炸壓力而解體,但時至今日,國際社會對於南聯盟仍然深表同情。
中國大使館遭到轟炸後,也讓我國清醒意識到,我們在軍事科技諸多領域和西方還有極大差距。從那以後,全國人民韜光養晦,開啟了奮起直追的徵程,這才有了二十年後今天中國之強大。
(參考資料:《追查元兇——追蹤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的「兇手」》)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