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爆發近7年來最嚴重衝突,戰爭一觸即發

2022-01-05 財經雜誌

這一輪的衝突如何緩解,取決於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盤算,在什麼條件下他可以宣稱以色列「取得勝利」將是關鍵

當地時間2021年5月13日,加薩走廊,當地遭以色列空襲,房屋受損嚴重。

 

當地時間5月14日凌晨,以色列國防軍宣布 「以色列國防軍的空軍和地面部隊正在攻擊加薩走廊」。 自5月9日起以巴之間愈演愈烈的武力衝突從隔空發射火箭彈升級到地面部隊攻擊。

 

不過,以色列數小時後又澄清,地面部隊只是在邊境待命,尚未進入加薩走廊。

 

5月9日,在數周零星衝突之後,控制著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簡稱為「哈馬斯」)開始對以色列發射火箭彈,以色列隨即以空襲回擊。這是以巴雙方自2014年經歷50天衝突後的最嚴重武力對峙局面。當時,2000名巴勒斯坦人和70名以色列人身亡換來了7年的短暫和平。

 

至5月13日,巴勒斯坦醫療機構統計,這輪衝突中的死亡人數已經達113人,其中約30人是兒童;以色列6名民眾和1名軍人在交火中喪命。以色列政府聲稱喪命的80-90名巴勒斯坦人是恐怖分子, 另一個發言人表示20個軍事將領被埋在遭到轟炸的隧道;另外,加薩走廊14層的媒體大樓在以色列的空襲下倒塌。

 

這場起源於以色列警察和巴勒斯坦穆斯林的衝突,除了升級為炮火交鋒,更嚴重的是以色列內部佔人口總數20%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以色列境內憤怒的巴勒斯坦居民在街上焚燒汽車並與警察發生衝突,但是佔多數的猶太人也隨機攻擊阿拉伯人。

 

以色列前任首席談判代表利夫尼(Tzipi Livni)指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多年懸而未決的衝突正引向在以色列境內的內戰, 「原來一直在臺面下的(問題)現在引爆了……新的事態發展讓人無法忍受。」

 

再度升溫的以巴衝突,讓國際社會幾乎來不及回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5月14日凌晨要求雙方立即停火,「基於開齋節精神,我呼籲以色列和加沙立即降溫和停火,太多無辜的民眾已經喪失生命,這個衝突只會令整個區域更加極端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5月13日表示,中方譴責針對平民的暴力,呼籲各方避免進一步的挑釁言行,並採取有利於減少暴力、實現局勢軟著陸的行動,推動當地儘快恢復和平與穩定。中方作為本月安理會輪值主席,將繼續全力推動安理會就東耶路撒冷局勢採取行動。

 

上任以來就表態將冷處理中東問題的美國總統拜登正因為新形勢面臨改變政策的壓力。他在5月13日表示,正向雙方施壓儘快實現停火。

 

長期關注以巴衝突的專家指出,這一輪的衝突如何緩解,取決於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盤算,在什麼條件下他可以宣稱以色列「取得勝利」將是關鍵,尤其是他最後是否允許地面部隊進入加薩走廊。

 

   

再次引爆衝突的東耶路撒冷處在衝突焦點,源自該區同時是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聖地,穆斯林的聖地巖石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猶太人的聖殿山和西牆均坐落於此。

 

這次衝突升溫的主因來自東耶路撒冷內謝赫賈拉區的穆斯林住戶面臨驅逐,加上4月13日至5月12日的穆斯林齋月期間,大量湧入東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祈禱的巴勒斯坦穆斯林和以色列警方不斷發生的零星衝突,最後導致情勢失控。

 

巴勒斯坦穆斯林認為以色列定居者(settlers)多年來通過購買土地改變現狀,最後達到將他們驅逐的目的。2021年初,非政府組織「西岸猶太人口統計」的數字顯示,自2017年至2021年,猶太人在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領地的人口增加了13%。

 

謝赫賈拉社區就是以色列定居者以國外捐款購買而來,儘管巴勒斯坦住戶已經居住在該區數個世代,以色列定居者在1972年開始對這些住戶提起訴訟,耶路撒冷地區法院最後裁定6個住戶應該在5月2日前搬離,其他7個住戶在8月1日前搬離。巴勒斯坦住戶隨後提出上訴,以色列最高法院5月9日宣告推遲原本在10日宣布的是否最終驅逐這些住戶的裁決結果。

 

由於阿克薩清真寺和謝赫賈拉區相近的地理位置,前往祈禱的巴勒斯坦人除了聲援可能遭到驅逐的謝赫賈拉住戶, 也因為以色列警察在齋戒月期間限制巴勒斯坦人進出大馬士革門外的廣場,數周來與以色列警方衝突不斷;以色列警方使用高壓水槍和非致命防暴武器逼退、最後逮捕這些巴勒斯坦年輕人,街頭衝突持續升溫 。哈馬斯多年來要求以色列移除在東耶路撒冷內部署的警察,但是以色列始終忽視這項要求。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5月7日發表聲明指出,以色列不能在佔領區如東耶路撒冷執行自己的法律,將巴勒斯坦人從他們的家驅逐, 「我們要求以色利立即停止強制驅逐,包括謝赫賈拉區的住戶。」

 

以色列對聯合國人權辦公室的聲明不予理會。5月9日數百名巴勒斯坦人在耶路撒冷的阿薩克清真寺禱告時,遭到以色列警察用橡皮子彈和催淚瓦斯的攻擊,接下來一整日以色列警察、巴勒斯坦抗議者和極右勢力衝突不斷。

 

不止如此, 5月10日是以色列猶太人慶祝1967年以色列佔領東耶路撒冷的節日,以色列稱之為「耶路撒冷日」,不少極右猶太組織一度計劃前往謝赫賈拉遊行,猶太人和穆斯林的衝突一觸即發。

 

擁有東耶路撒冷管轄權的約旦政府在當日發表聲明譴責以色列警察的「野蠻」行為,試圖驅逐謝赫賈拉區巴勒斯坦人是「玩火的行為」,呼籲以色列應該「尊重禱告者和國際法」保障阿拉伯人在衝突地區的權利,接著威脅如果情況無法改善將施加更大的國際壓力。

 

根據俄羅斯媒體5月14日報導,俄羅斯和約旦外交部長決定儘快推動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直接對話。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不同程度的軍事實力左右了懸殊的傷亡情況, 生活在兩邊的人民對衝突的態度也截然不同。

 

一位以色列居民對《財經》記者表示,他已經習慣了巴勒斯坦的這種炮擊,只是家裡孩子對炮擊聲比較害怕,「或者要等到哈馬斯和伊朗消失」,類似情形才會消失。

 

在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則無法像以色列人般輕鬆。不同於哈馬斯缺乏精準度的飛彈,以色列轟炸機給巴勒斯坦人帶來嚴重的生存壓力。一位母親就對媒體表示,她每天晚上把小孩分別放在不同房間以分散風險。

 

「六口之家的屍體,包括4個小孩,現在被從瓦礫堆中挖出來。」一名巴勒斯坦活動人士當地時間5月14日上午在社交媒體上稱。

 

兩國的武裝實力區別來自軍事裝備的天壤之別。以色列國防部表示,自衝突發生以來每三分鐘就有一枚飛彈射向以色列,巴勒斯坦至少已經發射出1050枚飛彈到以色列南部和中部,但其中200枚未成功射出加薩走廊。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輪衝突升級過程中,在加薩走廊本地生產製造出的火箭彈首次被用於進攻以色列。

 

但真正保護以色列的是其部署多年的反飛彈系統。射進以色列領空的飛彈,多數能被以色列的 「鐵穹」防禦系統精準地攔截。以色列目前使用了10組「鐵穹」地對空防禦系統通過偵測入侵飛彈的動線來決定是否攔截,一旦決定攔截系統就會發射攔截飛彈將來襲飛彈引爆,此系統自2011年正式部署以來,已經攔截超過2000枚飛彈,成功率超過80%。

 

根據黎巴嫩和哈馬斯的分析,大量的發射飛彈,如一天1000枚,將可讓鐵穹防禦系統失靈,這也是為什麼哈馬斯「只求量,不求質」。

 

由於目前以巴對峙情勢仍不見緩解,擔心全面戰爭可能隨之爆發,聯合國安理會將在5月16日開會討論如何因應。美國國務院也已派出特使前往協調,但是由於美國拒絕和哈馬斯直接對話,調停需要通過埃及政府。

 

本文為《財經》雜誌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在文末留言申請授權。

相關焦點

  • 巴以衝突,戰爭新形態!
    然而,這種熱鬧的背後,卻似乎隱藏著戰爭形態的某種變化。 不止本次巴以衝突,再結合早前的兩場戰爭(或對峙),這種趨勢更顯得若隱若現。 第二場戰爭:巴以衝突 本次巴以衝突,最為亮眼的不是以色列的「鐵穹」多麼高科技,也不是它對「卡桑」火箭的大量攔截,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巴勒斯坦找到了對付以色列的辦法。
  • 以巴衝突:正向全面戰爭升級!
    本周,巴以衝突迅速升級為過去幾年中雙方之間最嚴重的暴力衝突之一。 自從當地時間5月10日以來,巴勒斯坦加沙地區的武裝分子向以色列發射了1000多枚火箭彈,造成200多名以色列平民死傷。聯合國代表警告說,巴以局勢正在「向全面戰爭升級」。聯合國中東和平進程特別協調員託爾·溫內斯蘭德說:「必須立刻停火,我們正朝全面戰爭升級。各方領導人必須承擔起(衝突)降級的責任。」
  • 7年來最大衝突!警報響徹夜空,上千枚火箭彈襲擊!高樓坍塌!聯合國特使警告,巴以衝突趨於「全面戰爭」
    本輪巴以衝突是自2014年加沙戰爭以來,雙方之間爆發的一次最大規模衝突,引發了國際社會對局勢可能失控的擔憂。12日,以色列空襲摧毀了加沙中心地區的一棟高層建築。視頻顯示,以色列戰機向這棟建築投擲了兩枚炸彈,在巨大的轟鳴聲中,大樓兩側相繼倒塌,升起了滾滾濃煙,最後大樓主體部分也完全坍塌。
  • 停火線爆發激烈衝突,巴鐵架起重炮猛攻對面,印軍一指揮官陣亡
    近段時間,克什米爾地區的局勢持續緊張,在近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印巴兩國在接觸線以及實控地區爆發了數場大規模交戰,均造成了雙方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和設施損毀
  • 淺析巴以衝突的根源與出路
    在中東問題中,影響最大的是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衝突,而衝突的焦點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巴以衝突由來已久,影響巴以衝突的因素錯綜複雜,包括:領土爭端、耶路撒冷地位問題、聯合國的有關決議、雙方軍事力量對比、外交與國際環境以及民族和宗教衝突等。歷史上,為了解決巴以問題,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爆發了五次大規模戰爭;聯合國以及其他大國為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也作出了大量努力,但巴以衝突始終未得到根本解決。
  • 死52傷數千,川普搞出巴以大亂局,戰爭一觸即發?
    ,巴以之間的平衡徹底沒有了,中東穩定最基礎的基石被抽走了。在美國總統川普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推以示紀念,在川普的女兒伊萬卡和女婿庫什納親臨現場道賀的情況下,巴以大衝突爆發了!其實,站在美國利益角度說,白宮並不希望巴以衝突升級,因為一旦巴以矛盾成為中東地區的主要、核心矛盾,那麼川普的一系列目標就很難達到了,還有可能捲入戰爭泥潭。
  • 兩年來最嚴重衝突!血染東耶路撒冷,川普之過?
    每年穆斯林齋月(今年4月13日至5月13日)期間,以阿拉伯人為主的巴勒斯坦和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就會在耶路撒冷等地爆發衝突,但今年的衝突尤為嚴重。
  • 【梁良良轉】巴以戰爭何時了?
    新年初起,基輔的二次革命預示著希望與新生,世界坐看普亭鐵腕攫取克裡米亞,烏克蘭土地上戰火驟起,7月18日馬航班機MH17又在烏克蘭東部邊界被俄制山毛櫸地對空飛彈從一萬米高空擊落,機上298人全部罹難,為空難史上之最!6月間三名以色列少年被綁架、失蹤、棄屍在約旦河西岸的田間,此後16歲的巴勒斯坦青年被殺害暴屍在耶路撒冷的森林。
  • 巴以衝突,如何成為最難解的地區衝突之一?|《敵人與鄰居》
    歷次中東戰爭,猶太移民滲透進入巴勒斯坦的範圍,超出聯合國劃定的國界線。工黨政府一方面遵守國際法,對佔領地區不宣示享有主權,另一方面不想傷害同胞感情,不敢制止開拓侵佔。本古裡安自始至終奉行溫和妥協政策,在國家獨立之前,阿拉伯部落酋長偷襲劫掠猶太定居點,本古裡安為了爭取英國統治者的同情,要求部下克制,僅僅自衛,嚴禁主動向阿拉伯人反擊。
  • 巴鐵少將:戰爭不可避免
    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印巴兩國曾經爆發過3次大規模戰爭,第3次印巴戰爭之後,雙方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大致和平,1998年雙方擁核之後,兩國對於大規模開戰的態度更加謹慎。然而,近段時間以來,印度單方面改變克什米爾邦的地位,從根本上動搖了印巴兩國原本就脆弱的和平,地區局勢持續惡化,目前已經滑向戰爭的邊緣,大戰一觸即發。據印度聯合通訊社9月8日報導,當日上午10點,印巴兩軍突然在克什米爾邦的拉傑裡地區和瑙舍拉地區發生激烈交火,雙方動用了各種輕型武器和迫擊炮。據相同來源報導,7日印巴軍隊在克什米爾邦的浦克區和庫伊拉塔區的實控線附近,接連發生2次交火。
  • 以色列王牌步兵旅陳兵加薩走廊,大規模軍事衝突一觸即發
    對於新一輪巴以對抗非常熱心的是埃及。目前,埃及軍事情報機構已經介入調停工作。哈馬斯在發起火箭彈攻擊當天曾經單方面宣布於夜裡十點停火,但是並沒有得到以色列的正面回應。由於以色列擁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所以希望獲得更多有利於自己的條件。
  • 川普在推特上很憤怒,對伊朗的戰爭一觸即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參考消息」(ID:ckxxwx),首發於7月25日,原標題為《頭條 | 川普罕見發布「全大寫」推特威脅伊朗,美伊戰爭一觸即發?》。據法新社7月23日報導,扎裡夫特意模仿川普前一天針對伊朗領導人的好鬥「推文」寫道:「真沒意思……我們國家已經存續千年,見證過多個帝國的興衰,包括我們自己的,而我們國家存在的時間可比某些國家要長。小心點!」
  • 外媒:伊朗或有5大報複選項 美伊武裝衝突一觸即發
    此外據路透社1月3日報導,伊朗駐聯合國代表當日表示,美國炸死伊朗最知名軍事指揮官蘇萊曼尼實質上是在挑起戰爭,「對付軍事行動的辦法唯有軍事行動」。馬吉德·塔赫特-拉萬希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說,繼2018年對伊朗施加嚴厲制裁、發動「經濟戰」之後,美國又「暗殺」蘇萊曼尼,實乃變本加厲。他說:「因此這……等於向伊朗開戰。」
  • 伊朗或有5大報複選項 外媒:美伊武裝衝突一觸即發
    此外據路透社1月3日報導,伊朗駐聯合國代表1月3日表示,美國炸死伊朗最知名軍事指揮官蘇萊曼尼實質上是在挑起戰爭,「對付軍事行動的辦法唯有軍事行動」。 馬吉德·塔赫特-拉萬希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說,繼2018年對伊朗施加嚴厲制裁、發動「經濟戰」之後,美國又「暗殺」蘇萊曼尼,實乃變本加厲。 他說:「因此這……等於向伊朗開戰。」
  • 巴勒斯坦——苦難的猶太民族和獨特的以色列國,從歷史中探索巴以衝突的根源
    參加巴解組織的民族主義組織和遊擊隊有:法塔赫、民陣、阿拉伯解放陣線等共7個組織。巴解組織的各遊擊隊武裝力量共約1萬人,其中法塔赫的武裝力量「暴風」突擊隊約6000人左右。 1968年~1972年消耗戰爭(War of Attrition)期間,以色列和敘利亞、埃及間的邊界頻繁爆發許多小規模的衝突。
  • 局勢丨韓美空中軍演規模創歷史新高 半島戰爭一觸即發?
    並稱其射程覆蓋美國本土全境,可搭載超大型重量級核彈頭,性能上比此前的火星14號大幅提高,是達到朝鮮飛彈開發完成階段的最強力洲際彈道飛彈。對於韓美空軍聯合軍演,朝鮮方面態度強硬,予以強烈譴責。朝鮮外務省2日表示,軍演正將當前一觸即發的半島局勢推向爆發的邊緣。
  • 一文讀懂巴以衝突 了解那片土地的苦難
    在最新一個巴以停火協議達成之後,本報記者採訪了生活在衝突「最前線」的以色列青年、巴勒斯坦青年,以及中東問題研究專家,試圖捋清巴以衝突的「前世今生」。更重要的是,我們試圖與讀者朋友們一起思考:巴以衝突有沒有徹底解決的希望?希望在哪裡?——編者  丹尼爾·伯曼(Daniel Berman)出生在英國,4歲那年隨父母和兄弟遷居以色列,成為以色列人。
  • 巴以衝突,為什麼和平總無法到來?
    衝突連續進行了11天,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繼2014年以來最激烈的武裝交火。 事件的直接導火索發生在5月7日,此時臨近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日和伊斯蘭的開齋節,以色列警方動用催淚彈等非致命性武器攻擊了位於聖殿山的阿克薩清真寺,而裡面的人正在禮拜。造成約300名巴勒斯坦人受傷。
  • 最嚴重「社會毒瘤」宗教衝突阻礙緬甸轉型
  • 戰爭爆發了!!!
    今天,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接觸線上,又發生了嚴重交火事件。雙方已經報告互有傷亡,軍用直升機、火箭炮、坦克、無人機等武器都投入使用,這可以稱之為:戰爭。1990年代初期已經打過一場戰爭,造成3萬人喪生。自那時以來,亞塞拜然當局一直希望在必要時通過武力重新獲得控制。雙方和平談判已陷入僵局多年。 2016年,嚴重的武裝衝突幾乎演變成卡拉巴赫戰爭,而不久前2020年7月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已經在邊境發生嚴重的武裝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