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上臺後,放棄了川普時期一系列內政外交政策。而在過去四年中,美國決策者幾乎沒有在非黨派性立法議程上達成過一致,但有一件事似乎同時得到兩黨的支持,那就是臺灣問題。對於臺灣島,川普常常不屑一顧把它比作記號筆的筆尖,但僅從2019年至2021年,美國兩黨議員提出的涉臺就高達34項之多,幾乎相當於前4屆立法機構的總和。
與川普不同的是,拜登在涉臺問題上更加難纏,除不斷派遣軍艦穿越臺灣海峽,而且還派遣軍機停靠臺灣機場,與臺灣海巡部門舉行聯合操演。不僅如此,美國還拉攏其他國家插手南海和臺海問題,試圖將這些問題國際化,爭取儘可能多的國家參與,力圖形成基礎廣泛的國際幹預陣營。此前,日本、英國、澳大利亞都曾派遣軍艦進入南海,並與美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其針對南海衝突的意圖日益凸顯。
臺灣媒體消息稱,在媒體曝光美臺進行海巡操演後,法國海軍一艘軍艦也曾闖入臺灣外海。不過,臺灣當局除否認與美臺「海巡部門的聯合操演」外,還宣稱經過「海巡署」的雷達以及守望哨等監控機制的檢測,並沒有偵測到法國軍艦。很快,法國國防部也公開表示,並沒有法國軍艦闖入臺海。但有觀點認為,無風不起浪,法國可能也想打「臺灣牌」,之前法國海軍就曾與美軍在西太海域執行戰鬥巡航任務。此外,法國護衛艦軍艦,「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以及核潛艇還曾前往南海執行所謂的「航行自由」活動,這些動作顯然都是在迎合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正在下一盤大棋,並尋求通過舉辦所謂的「全球民主峰會」,讓更多的國家或地區加入到針對中國的統一陣營。同時,拜登還可能邀請蔡英文訪美,參加面對面的「民主峰會」,這些動作顯示拜登在涉臺問題上,比川普更加陰狠毒辣,且正在尋求構建一個「全球民主政治聯盟」。有分析認為,拜登舉辦「民主峰會」,可能是在尋求架空G20集團,甚至架空聯合國安理會,從而建立一個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全球政治架構和組織。不過,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事實上,歐洲或亞洲的盟友可能會被動跟從華盛頓的節奏,但即便是盟友,也有自己的利益,優先重點和權利。中國是歐盟的最大貿易夥伴,2020年貿易總額約為7000億美元。無論美國是否願意看到,歐洲對中國的政策將始終牢記這一商貿關係。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盟友,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也不敢興趣,只有日本對中國在釣魚島的領土主張和統一臺灣感到擔憂。但是,日本自身能力有限,其介入臺海問題更多的是藉助美國的力量。換言之,只要美國放棄「臺灣牌」,無論日本是否願意,它都沒有實力單獨與中國對抗。
但問題在於,由於蔡英文當局不僅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且還在加速推進「拒統謀獨」進程,兩岸「和統」的前景越來越渺茫,美國插手臺灣問題的政策也是不可能會改變的。對於大陸來說,臺灣問題久拖不決是極為不利的,越是拖下去,代價就會越大,風險也會越高。儘管美國尚未建立起一個針對中國的政治聯盟,但卻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之前,歐盟暫停《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最終審定,就意味著歐盟飛彈外交戰略可能會完全倒向美國。為此,中國大陸也不可能再單純寄希望通過政治手段解決臺灣問題,而解放軍啟動密集的聯合軍事演習,顯然不只是對「臺獨」及域外幹涉勢力的震懾,更是發出了清晰的「促統」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