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垵邱氏詒榖堂,代代親情連海外!

2021-02-18 邱氏大家族

點上面「邱氏大家族」加入邱氏家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邱」,先點上面藍字邱氏大家族,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

新垵邱氏詒榖堂是新垵邱氏的總祠堂。邱氏家廟大門兩側的對聯,記述著先祖源流從何而來:枕文山還憶龍山遠脈,對溪水轉思沂水源流。這就是邱氏的淵源介紹,邱氏族人很早就定居新垵,據說是在唐朝末年,幾經輾轉,從中原來到閩南,定居新垵。

新垵村地處九龍江出海口,坐落文圃山下,是海滄古民居較多的地方。海滄古民居是廈門乃至福建省最典雅的古民居,體現了典型的閩南人文特質。海滄區擁有許多品位高雅、建築技藝精湛、蘊涵豐厚人文歷史的閩南紅磚古民居。這些古民居分別位於海滄街道如蓮塘別墅,院前如顏氏大厝,蘆塘如棣萼樓等。而海滄的新垵、霞陽則形成了古民居群。它們不但薈萃了建築藝術精華,還蘊涵了許多人文歷史。據記載新垵、霞陽有數百座古民居,分別有燕尾脊、馬鞍式等不同風格。

詒榖堂親情連海外

新垵邱氏濱海而居,居住地位處九龍江下遊支流新江河畔,這裡是廈門西港馬鑾灣南側,1958年興建馬鑾海堤之前,新垵村門口即海洋,水路直通外洋。特殊的地理人文使新垵人成了季風和海洋波瀾的子民,造就了「弄潮兒」的性格。

清末民初龍山堂名人邱揚陣是新垵人

由於族群中強調文化傳統教育,所以新垵子弟亦是理學的子民。他們行走海洋如平川,自古就善於憑藉海洋創造財富,特別是創業海外,源源不絕地把海外掙得的血汗錢流返故鄉,變成井然有序的大厝。

邱氏族譜的書影

根據邱氏族譜記載,早在元朝時期,族人邱毛德就已經揚帆南洋。此後,新垵邱氏海外創業者不乏其人,即使在清初海禁時,新垵人也不畏海禁,闖蕩海洋,經商海內外。正因為憑海經商,所以富甲一方,族群富有,穿梭海內外,自然更感恩祖宗恩澤,凡子孫有出息者、財富豐厚者,依宗法可立小宗。因此在新垵,邱氏除詒榖堂宗祠外,還有裕文堂、仰文堂、思文堂等十三座宗祠,這些宗祠風格各異、極盡工巧,許多都是在清代時期用僑資修建。但如果說邱氏祠堂最宏偉壯觀的,當屬馬來西亞檳城的龍山堂。

清末民初龍山堂名人邱揚陣是新垵人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華僑和祖地海滄新垵的歷史淵源深遠。早在元代,新垵邱氏族人就從「家門口」渡海下南洋,明代大量族人來到馬來西亞的檳城,在檳城生根繁衍,人丁興旺,形成龐大的邱氏宗旌系。清代,海外邱氏族人思鄉心切,在馬來西亞檳城打石街附近建造宗祠,完全按閩南古厝風格進行建造。海滄新江邱氏源自泉郡龍山,為了表示不忘本源,把宗祠稱為「龍山堂」。自此以後,檳城的邱氏族人,婚禮慶典、迎神賽會都在此舉行。

龍山堂大殿

龍山堂牌匾

清代道光年間,財力雄厚的邱氏族人決定擴建龍山堂,他們特地聘請閩南的石雕、木雕、磚雕等能工巧匠赴檳城,前後歷經十三年,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龍山堂。據說,龍山堂經兩次建造,1901年竣工後不久,忽遭大火,燒毀殆盡。但龍山堂的諸董事並不氣餒,於1902年再次興工重建,兩次建造費時長達十三年,耗資巨額難以計算。龍山堂建成之後,海外邱氏宗親對祖地海滄新垵的思鄉之情更切,兩地宗親常有來往。

臺灣編撰的楊氏族譜

幾百年來,龍山堂的邱氏族人對祖地海滄新垵一直懷有深情,許多人把海外掙到的巨額財富匯進祖地建造漂亮的民居。不僅如此,20世紀末,旅居海外的龍山堂邱氏族人得知祖地將復建「文革」被毀的正順宮,撥巨款重建新垵正順宮。

祖德流芳匾額

在檳城龍山堂,歷史上的名人邱天德、邱菽園、邱漢陽、邱揚陣、邱四方、邱照仲、邱善佑、邱有益、邱繼圃等無不與祖地海滄新垵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現在老一輩的新垵人都能講出許多關於龍山堂的故事來。

邱姓源流

新江邱曾氏以龍山曾氏,唐團練副使曾延世為始祖。

新垵村的邱氏從曾姓而來。

據《新江邱曾氏族譜》載:居住在廈門島曾厝垵的曾光綽第5代裔孫曾明,避亂從鷺島曾厝垵遷同安十八都山平洪(今東孚山邊洪)入贅邱家,傳三世正發(字元忠,號述德)先以曾姓,為裡役正式改為邱姓。

新垵邱氏詒榖堂石碑

三世大發雖被亂黨殺害,但生有一個兒子名勝宗,勝宗生廣良、廣溫、廣忠。廣良裔孫居柿宅,分派宅房;廣溫裔孫居海墘,分派海房;廣忠裔孫居墩後,為今墩後房。

新垵邱氏族譜

三世正發生進宗、玄宗。進宗裔孫後分派田房,玄宗裔孫後分派岑房。海房傳到六世分為六房:海長、海二、海三、海四、海五、海六,海六房傳到l2世時就終止了。墩後房傳到七世時分出三房:井房(文容公派)、梧房(文富公派)和松房(文淵公派、文綽公派、文翰公派);傳到八世時,又分出門房(世敏、世毓、世科公派)和輿房(世疇公派)。新垵邱姓有「五派、九房、四角頭」之說,「五派」既宅派、海派、墩後派、田派、岑派;「九房」既宅派、海派、門房、嶼房、井房、梧房、松房、田派、岑派;「四角頭」分別為其一岑、田、松房,其二為門、嶼房,其三為梧、宅、井房,其四為包括海長、海二、海三、海四、海五的海墘角。

新垵村邱姓裔孫已傳至27代,人口約有7000人。自八世始,昭穆為「 圭璧呈雲瑞,人文煥國華,臺衡思繼武,鼎甲勵承家,一貫書紳永,千秋賜福遐,貽謀資燕翼,世業仰清嘉」。今已到「家」字輩。新垵邱氏裔孫遍及海內外,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檳城、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臺灣。

邱姓族賢(選錄)

邱忠波

邱忠波(1830—1892),清朝新江19世榕房人,字如松。鹹豐二年(1852年)南渡新加坡謀生,先後與人合夥開設長和商號、萬興號。他的商務範圍很大,涉及霹靂州的錫礦、西貢仰光的舂米機器,1875年集資150萬元自創萬興輪船公司,航行於香港、檳榔嶼、上海、寧波、廈門等地。1876年,與林永慶等合夥經營安美輪船公司。1879年,萬興輪船公司成為新加坡最具實力的華人商行。1880年,他的「漳福建號」在廈門被英國駐廈領事翟理思扣押罰款。他向上海最高法院提出控告,堅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其商務範圍含霹靂州錫礦,西貢、仰光舂米機器。曾給中國的海防、水災等捐款,獲清廷授侯選道加三品銜。

邱明昶(1873—1945),清末民初21世新江海長房人。為新加坡、馬來西亞華僑華人金融業的先驅之一。1906年孫中山來到檳城組織檳城同盟會,成為檳城同盟會的最早會員之一。1910年11月13日,孫中山在檳城召開歷史上著名的「庇能會議」。策動了1911年驚天動地的「廣州三•二九黃花崗之役」。1910年由陳新政、邱明昶等人創辦《光華日報》,是檳城華僑最早的革命報。1917年又創辦「鍾靈學校」。捐資鼓浪嶼中山圖書館,被推選任董事。投資廈門中山醫院、中山公園和碼頭的建設。和友人在廈門創辦「萬記行」做進出口貿易。以自己和家屬的名義,在廈門開辦「明昶公司」,經營歐美貨品及家具。廈門淪陷後,返檳城。抗戰勝利後,參加紀念孫中山大會後跌傷,不久與世長辭,享年73歲。

邱菽園

邱菽園(1874—1941),清末民初新江惠佐20世岑房人。原名德馨,字湲娛,號菽園,別號繡原、嘯虹生,晚年自號星洲寓公。曾考中舉人,後返回新加坡,1897年繼承百萬遺產。無意仕途和經商,以詩會友,創設「麗澤」、「會吟」文社,成為東南亞華僑文壇領袖。先後創辦《天南新報》、《振南日報》,鼓吹維新。並與林文慶、陳合成合辦新加坡第一所華僑女學。1906年後,被尊為「南僑詩宗」。著有《菽園詩集》、《菽園贅談》、《嘯虹生詩集》等。

邱韻香

邱韻香(1888—1977)女,新江人,出生於臺灣嘉義。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佔據臺灣,父親邱緝臣舉家內渡回到海滄新江。邱緝臣是清朝的貢生,是一位愛國詩人,留有《丙寅存稿》詩集。韻香在父親的影響下,博覽群書,能詩善賦,詩詞有李清照之氣,書法亦自成一格。嫁入霞陽楊文升家後,邱韻香將住所命名為繡英閣,從未停止過對詩歌的追求,著有《繡英閣詩鈔》等。年近而立的韻香曾因陳嘉庚禮請,為其妹教學。邱韻香還精研醫理,曾用詩記錄了對醫學的理解,如詩作《論醫五首》,不惑以後,「寓廈行醫」。

不凌絕頂,不知天高。不臨深谷,不知地厚。

吾氏子孫,務必謙恭。年不重來,季無雙春。

日當自勉,時不待人。時光無情,只爭朝夕。

少年勵志,自強不息。夫當雄飛,力戒雌伏。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開疆闢土,立業建功。

志安天下,自當先行。志趣遠大,碩果天成。

相關焦點

  • 丘(邱)氏家族名人——南朝梁文學家丘遲
    邱氏宗親會」 加入邱氏家族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邱在我國歷史上,丘(邱)氏人才輩出,名人比較很多,《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丘(邱)姓歷代名人115人,佔總名人數的0.25%,並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83位。本文主要介紹南朝梁文學家丘遲。
  • 」邱小姐」的故事
    我國的一些留學海外的愛國人士,放棄了國外優渥的條件回到了國內,通過不斷研究內終容於憑藉我們自己的努力研製出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
  • 葡萄君專訪傲世堂:SLG的秘密
    毫無疑問《傲視天地》研發商傲世堂是最有資格回答這些問題的國內遊戲公司。葡萄君近日採訪了傲世堂數值總監(綽號「軍師」),他認為SLG的精髓大體上有四個關鍵詞:平衡、節奏、體驗、變化。以下是葡萄君與「軍師」的對話。
  • 邱太三接掌陸委會,是蔡英文釋放的「善意」?
    對於日前外交部長王毅敦促美國方面停止縱容甚至支持「臺獨」分裂勢力的錯誤言行,邱太三則回應,不太清楚對岸對於「臺獨」的定義為何,會再進一步了解。邱太三上午與陳明通在陸委會出席交接典禮,接下主任委員的棒子。邱太三稱,接任主委之後,會秉持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指示,面對後疫情時代,讓兩岸恢復交流。
  • 種氏家族
    又說:「我的主張如果行不通,就乘木伐子到海外去。那時跟隨我的恐怕只有仲由了。」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仲由任魯國季孫氏的宰,後應衛國執政上卿 孔俚之邀任其家宰。周敬王姬丐二十八年(衛出公姬輒十三年,衛後莊公姬蒯聵元年,公元前480年),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 俚弒殺衛出公,衛出公聞訊而逃,蒯聵得立,是為衛後莊公。仲由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聵,當面指責蒯聵。
  • 超度法事 | 堂爺爺、堂奶奶過的好不好?
    客戶請求查看堂爺爺、堂奶奶過的好不好?來到靈界,靈媒說,都是水。我說,在河邊、江邊?
  • 司馬氏得姓始祖——程休父
    司馬氏是晉朝國姓,中華姓氏之一,複姓。源於西周,以官職為姓。西周始置,司馬與司徒、司空並稱「三有司」。
  • 全職高手:邱非為什麼沒有離開嘉世?劍之所指,就是我們的榮耀
    在整個嘉世戰隊中,大家都知道邱非的很多戰鬥技巧都是繼承於一葉之秋,就連打法都非常的相似,所以葉修一走,嘉世戰隊並沒有邱非的位置,小惡魔現在的處境非常的尷尬。這樣,邱非才有機會加入葉修的新戰隊,畢竟那是自己的師父,只有跟著葉修才能夠提高自己的實力,邱非很明白這一點。
  • 真相 | 邱清泉的青天白日勳章之謎
    這裡先吐槽一下,邱清泉為丁小二佩戴青天白日勳章時,鏡頭給了勳章特色,從質感上一眼就能看出那勳章的質感不僅與真實的青白勳章相差甚遠,甚至連高仿復刻品都不如,屬於在潘家園花幾塊錢就能買到的品相。回歸主題,對民國史稍微了解的都知道,青天白日勳章在國民黨軍隊中地位極高,有人提出疑問:《淮海戰役》這個橋段是不是編得太兒戲了一些?
  • 商姓人故事匯總(1-80)——編輯/商氏資訊公眾號
    【連結】山東東營西商村抗日戰爭故事【簡介】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年過半百的商有餘,為子牙河水患替鄉親們吃官司,在河間府堂走了兩趟「十二連橋」打贏官司的故事至今在當地廣為流傳。商瑤不慌不忙地拿出弓箭,向著百步外一棵大樹上的樹洞連射連中。兇惡少年們一看大懼,爭先逃去。【連結】商瑤單父卻賊
  • 洛氏、布氏、維氏、努氏硬度轉換大全
    註:洛氏硬度中HRA、HRB、HRC等中的A、B、C為三種不同的標準,稱為標尺A、標尺B、標尺C。 洛氏硬度試驗是現今所使用的幾種普通壓痕硬度試驗之一,三種標尺的初始壓力均為98.07N(合10kgf),最後根據壓痕深度計算硬度值。
  • 杜鋼建:哥特人是鬲氏塞種人,乃黃帝後裔
    甚至連哥特人的來源與構成等問題不僅約達尼斯在《哥特史》中沒有說明清楚,後來的西方學術界也沒有說明清楚。 一 約達尼斯認為哥特人就是該塔伊人。甚至該書的拉丁文原名就是《論該塔伊人的起源和行為》。在約達尼斯看來,不僅該塔伊人是哥特人,帕提亞人、亞馬遜人、蘇毗人以及日耳曼眾多部落都是哥特人。
  • 真實懸案記錄——臺灣奇萊山「邱高」事件(下)
    在這個時候,邱高三人的失聯再次撥動了民眾本就敏感的神經。臺灣省執政當局隨即表態:務必要找到邱高三人。臺灣大學生7人登山5人罹難新聞1972年9月10日一早,4名警察與5名當地原住民組成三支搜救隊伍,沿邱高三人的登山路線進山搜索,併到達之前邱高三人停駐的天池保線所修整過夜,但並未發現邱高三人的行蹤。
  • 關東大大名:承前啟後的北條氏綱與「關東管領」北條家
    北條氏綱出生於長享元年(1487年),是伊勢盛時的嫡長子,元服之後沿用父親的假名,取名為伊勢新九郎氏綱。
  • 嚴德發下臺 邱國正接任臺「國防部長」 臺媒:邱國正上任要務 後備戰力變革
    臺軍2月23日舉行「就職典禮」,臺灣前「國安局長」邱國正正式取代嚴德發,接任臺所謂「國防部長」。在就職典禮上,臺灣「行政機構」代表羅秉成希望臺軍在新任部長邱國正的領導下,能「精益求精」,「接續推動防務改革」。
  • 將門符氏,節度天下
    將門符氏,節度天下符氏歷代節度使作者:符氏文化研究會       符東淮
  • 【關注】英雄連的兵,就是這個「範兒」
    如今,新兵學習老兵、今天學習昨天已成為連隊新常態。每當新兵下連、幹部報到,連隊都會開展「憶連史、唱連歌、學連訓、話連風、鑄連魂」活動,從兵之初、官之初扣好「忠誠報國、強軍打贏」的第一粒扣子。自從1954年7月打響我軍常規兵器試驗第一炮至今,該連先後圓滿完成各項試驗任務3000餘項,發射彈藥150餘萬發,定型武器裝備型號上百種,以打得贏的真本事立起了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好樣子。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正如《火炮試射連連歌》所唱「不怕炮聲震耳,何懼烈日寒風?我們火炮試射連,個個都是強將精兵!練得一顆英雄膽,練出一身好本領……」。
  • 洛氏、布氏、維氏、努氏硬度之間的換算公式大全
    註:洛氏硬度中HRA、HRB、HRC等中的A、B、C為三種不同的標準,稱為標尺A、標尺B、標尺C。 洛氏硬度試驗是現今所使用的幾種普通壓痕硬度試驗之一,三種標尺的初始壓力均為98.07N(合10kgf),最後根據壓痕深度計算硬度值。
  • 關原合戰與真田氏
    由於德川氏重臣本多忠勝的奔走斡旋,家康最終接受了這一請求,昌幸父子在交出上田城之後前往大和的高野山,開始他們多年的蟄居生活。慶長十四年,真田昌幸在幽居中鬱鬱而終,而真田信繁於慶長十九年大坂冬季戰役的時候離開高野山進入大坂城,後在大坂夏之陣中戰死。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叫邱小姐
    一窮二白的中國研發原子彈十分艱難,在1959年6月,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了中蘇雙方籤訂的關於國防新技術的協定,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和生產原子彈的技術資料。面對險惡的國際環境和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央決定,削減其他一些科研項目和常規武器的生產,集中一切力量把「兩彈」研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