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的時候不要去拍照,回來時候再照。
-為什麼?
-因為那時,會更具意義。
這就是潛艇作戰。
《從海底出擊》預告片
《從海底出擊》是由德國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尤爾根•普洛斯諾主演的戰爭劇情電影,改編自戰地記者布赫海姆的同名自傳。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海軍U-96號潛艇受命前往北大西洋海域,負責阻擋擾亂英國船隻的運輸補給工作。艇長海恩裡希•萊曼(尤爾根•普洛斯諾飾)明白他所擔任指揮的潛艇,並不能完全負起戰鬥的任務。這次出海執行任務,他認為是有去無回,他所擁有的就是一群服從並效忠德國的潛艇士官兵。當U-96到達執行任務海域時碰到了英國驅逐艦而展開了一連串的戰鬥。戰鬥受損之後艇長打算返回德國,卻又在途中接到命令,必須穿越更多英國艦隊所在的直布羅陀海峽,以執行下一個任務。這對U-96而言簡直是以卵擊石,原本以為可以在艇長的計劃之下安全通過英國艦隊的防禦部署,卻想不到再度遭受英軍另一次更大的襲擊,U-96的前途命運危在旦夕。
影片原型是德國海軍U-96潛艇,艦長海因裡希•萊曼•威倫布魯克是德國海軍的王牌艇長,在擔任U-96艇長期間進行過8次巡航並擊沉24艘船。1945年3月30日,U-96在德國威廉港遭到美軍飛機擊沉。布赫海姆曾以戰地記者的身份伴隨U-96進行過一次巡航,此次巡航成為小說《Das boot》的原型藍本,此後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相繼問世。
這部長達5小時的電影,從潛艇的出港起,一直到終焉,深刻的描繪了在潛艇內的生活的艱苦,還有潛艇的危險。
擁擠的居室,汙濁的空氣,不良的飲食,來自空中和海面的襲擊,無不壓迫著船員們的神經,而在藏匿的時候,寂靜無聲的艇內更是充滿緊張氣氛,無助、絕望一直伴隨著潛艇的成員。歷盡千難萬險終於回歸之時,迎來的卻是盟軍的大轟炸,終究在劫難逃。這樣壓抑的結局也展現了納粹德國的最終結局。
長達五個小時的電影時長,並未嘗有以何般冗長的難耐,相反《從海底出擊》作為一部德國電影,其嚴謹的架構,細節的苛求,殘酷的真實寫照,使戰爭陰雲下人性的掙扎在潛艇這個幽閉的空間中得以極具張力的呈現,在包涵跌宕起伏猶如貓鼠遊戲的劇情渲染後,那無助的孤獨,透過群像的表述,呈現出最為人震驚沉思的結局,不禁唯感這部以德國視角對戰爭的反思是如此深刻,《從海底出擊》無疑是一部迄今為止最好的戰爭電影。(豆瓣)
每一次突破底線的下潛深度,潛艇裡的所有軍士都是在一樣的情緒下操作著各自的工作,把軍人與這艘潛艇看作一個完全不可以分割的整體,繃緊著神經不敢出任何錯誤的處理每一個突發難關,在海底裡無奈的潛行者,在炮火中,遠方則是故鄉,停泊的港口。(騰訊娛樂評)
《從海底出擊》沒有重複以往德國潛艇戰神話的老路,集中表現戰爭具體的慘烈程度,而是以人物作為創作的核心,細膩地刻畫了在數百米水下孤立無助的一群船員,以他們的命運遭遇烘託出戰爭製造的悲劇。(新浪娛樂評)
點擊查看原文,看《軍武猛回頭》第二期:舌尖上的軍用口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