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懷念他,更懷念那個黃金時代

2021-02-16 最愛歷史

2003年4月1日,本是一個無足輕重的節日,卻因一個人的離去,而變得非同尋常。

當晚6點41分,張國榮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24樓縱身一跳,將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7歲。

在那一夜之前,原本佔據新聞頭條的是伊拉克戰爭和SARS事件。

那年3月下旬,美國政府以向恐怖主義作戰為由,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這場戰爭先後歷時八年,造成數萬人死亡。與此同時,非典病毒肆虐中國,香港九龍的淘大花園成為全港SARS疫情的風暴眼,該居民區感染SARS的人數激增至400多人。

直到「香港藝人張國榮跳樓自殺」的新聞簡訊在電視屏幕閃過,有些人還以為這只是愚人節的玩笑,沒想到竟是沉重的現實。

張國榮離開的那一天,一如平常溫和從容。

那天下午,他和愛人唐鶴德剛通了電話,相約晚上一起打球。在悲劇發生前,他又約了相識相知二十多年的經紀人陳淑芬喝咖啡。

陳淑芬知道,張國榮當時深受抑鬱症的折磨,病情嚴重時整夜失眠,直冒冷汗,手不停顫抖,連水杯都拿不穩,甚至伴隨著胃酸倒流的症狀。

可她不知道,在一片平靜的背後,醞釀著一場訣別。

陳淑芬準時赴約,遲遲不見張國榮的身影,便打電話問他何時能到。電話那頭,張國榮若無其事地說遇到堵車,稍後就到。

那時,張國榮已在酒店,這是他第一次欺騙她,也是最後一次。

過了一會兒,陳淑芬接到張國榮的電話。他說:「你5分鐘後在酒店門口等我,在正門,然後我就會來了。」

陳淑芬察覺到不對勁,急忙起身來到酒店門外等他。不曾想,等到的卻是張國榮如蝴蝶飛撲而下的身影,那一刻,猶如晴天霹靂。

一個黃金時代至此接近尾聲。

此前一年,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張國榮與前香港廣播處長張敏儀周星馳頒發傑出青年導演獎。

張敏儀直言不諱地說,因為周星馳,很多香港人在不開心的時候也能笑一笑。

星爺一聽,如往常淡淡一笑,帶著幾分寂寞。和他的笑容一樣,香港電影的大環境同樣落寞,影市面臨連續5年倒退的窘境,直到周星馳的《少林足球》上映,才帶來短暫的回暖。

▲張敏儀為周星馳頒獎。

這年冬天,身患癌症的梅豔芳身著婚紗走進紅磡體育館,舉行告別演唱會。儘管病重,她依舊在舞臺上和歌迷談笑風生。

2003年的最後一夜,梅豔芳因病去世。

她曾對好友張國榮說:「如果我到40歲沒有嫁出去,你娶我好嗎?」為哄她開心,張國榮連連點頭,說:「好啊。」

兩人相繼離開人世,相隔不到八個月,香港的女兒最終還是嫁給了舞臺。

▲梅豔芳的告別演唱會。

梅豔芳去世後,內地音樂人高曉松在接受採訪時說,感覺一夜之間老了很多,就好像一個年代的逝去似的,因為他們那個時代,是香港最真誠的時候,真誠的在做事、唱歌的年代

此後一年,親眼見證香港流行文化盛衰的黃霑與世長辭。

香江才子黃霑一支妙筆填詞作曲,激揚文字。當年,一曲《滄海一聲笑》寫成,發給徐克,附帶一句「愛要不要」,豪氣幹雲。辭世之前,他用生命最後6年寫成博士論文《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全港無人敢審。

在黃霑的追思會上,萬人齊聚會場,他作詞的那首《楚留香》在天空久久迴蕩:「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黃霑(右一)與眾港星。

生前,黃霑曾撰文稱:「藝人之中,我最疼愛張國榮。」

十六年來,很多人在4月1日懷念張國榮,其實他們更懷念的,還有那些與他一起遠去的光輝歲月。

1976年,神州大地即將迎來一場巨變。在那個風雲迭起的年代,留學歸港的張國榮也不知命運的軌跡即將引向何方。

張國榮自幼家境優渥。他父親是香港當地著名的裁縫,在香港中環經營一家洋服店,顧客多為海內外名流,就連導演希區柯克、演員馬龍·白蘭度也是他的忠實主顧。對她寵愛有加的乾媽,出身豪門,家族財產超百億。

張國榮留學海外時學的是紡織專業,寄託著父親盼望其子承父業的理想。

素來要強的張國榮卻放棄繼承家產,立志自力更生,不跟家裡要一分錢。他唯一做過和紡織有關的工作,是擺攤賣服裝,窮困潦倒時在赤柱賣過牛仔褲,去跑馬地賣過鞋。

後來,在電影《縱橫四海》中,張國榮和周潤發有一段臺詞,說到元朗的老婆餅、深井燒鵝和上環的雞蛋糕,都是香港特色。最後一句是赤柱的牛仔褲,戲中的張國榮聽完會心一笑,那正是他的實際經歷。

▲《縱橫四海》劇照。

1977年,香港麗的電視臺主辦「業餘歌手大賽」,張國榮在朋友的鼓勵下決定去試一試。

當時經濟拮据,又拉不下臉跟家裡借錢,幸虧家中的傭人六姐從自己的生活費中拿出20塊給張國榮,這才讓他開始一段逐夢之旅。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為這20塊錢,張國榮感激了六姐一輩子。

比賽中,張國榮以一首7分多鐘的英文歌《American Pie》驚豔亮相,給評審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個選手只有3分鐘的時間。張國榮堅持要唱這首英文歌,認為歌詞有起承轉合,改短了沒意思。當評審要他妥協時,他很不識相地說了一句,這真是不可理喻。離經叛道的性格此時已初露鋒芒。

最後,21歲的張國榮獲得那屆比賽的第二名。

顏值、唱功俱佳的小鮮肉,如果在今天出道,只需做好營銷,走流量,上綜藝,必要時買個博士文憑,賣個人設,就能大火。但在那時人才輩出的香港娛樂圈,要想走紅,還要有好作品。

張國榮這個富家公子,照樣要忍受別人的冷眼相待。他出的第一張專輯無人問津,銷量慘澹。商販只好將碟片低價處理,一張一塊錢讓人買回家當鍋墊。

▲剛出道的張國榮(右一)。

有段日子,張國榮窮得連房租都交不起。為維持生計,他不得不去酒吧獻唱,面對來去匆匆的旅客,在昏暗的燈光下孤獨演唱。

臺下的觀眾對他冷嘲熱諷:「回家早歇著啦!」還有人打電話羞辱他:「收檔啦,請你多讀些書吧!你還未丟夠面子嗎?」

張國榮卻對自己說:「我只可以光榮離去,任何人不可以逼我走!」並對觀眾坦白地說:「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但我會繼續努力地唱,直至你們喜歡我為止!」


對香港樂壇而言,那是最好的時代。一代「歌神」許冠傑在上世紀70年代掀起粵語歌流行熱潮,一張《半斤八兩》讓通俗文化和音樂創作相互交融,一舉奪得第一屆金唱片頒獎禮銷量冠軍。

▲香港第一代歌神許冠傑。

80年代初期,關正杰、羅文、林子祥、徐小鳳等老一輩香港歌手的歌聲響徹大江南北,譚詠麟、陳百強、梅豔芳和張國榮等紛紛登場,嶄露頭角,揭開了香港歌壇黃金時代的序幕。

香港人說,張國榮也要捱十年才有今天的成就。

1984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張國榮坐在臺下,看著羅文在舞臺上演唱,竟忍不住落淚。

後來回憶此事,張國榮說道,那時我覺得自己很渺小。

那一年,張國榮才初嘗走紅的滋味。他的《風繼續吹》火了,這首歌改編自日本藝人山口百惠告別演藝界的歌曲。張國榮憑藉此歌一炮而紅,可惜沒能拿獎。

而彼時拿獎拿到手軟的羅文卻認為,自己應該兩首歌得獎,結果只拿了一首的獎,還一度生氣,表示不想去領獎。

張國榮的淚水,既是羨慕,也是不甘,還有奮發向上的決心。

同一年,「默默向上遊」的張國榮推出了同名專輯《Leslie》。一首Monica一舉將張國榮得演唱事業推向高峰,終於讓他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的榮譽。

這也是很多內地歌迷第一次聽到張國榮的歌,幾乎是所有舞廳蹦迪必備。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才知道,「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誰能代替你地位」這樣強勁的旋律,熱情的演唱,是如何成為一代人年少輕狂的青春見證。

剛出道時,《明報》的記者曾採訪張國榮,偶然間提到:「有沒有人說你像溫拿的譚詠麟?你的髮型與眉毛都像他的翻版。」

那時張國榮不過是無名之輩,卻初生牛犢不怕虎,聽到記者拿別人與自己做比較,就一邊用手比了一下額頭的位置,一邊點頭說:「他沒有我高,穿了高跟鞋只到我這兒。」

《Monica》走紅之後,張國榮在香港樂壇佔得一席之地,終於有機會與譚詠麟一爭高下,於是在80年代的香港樂壇上演了一出「譚張爭霸」

1984年至1987年,譚詠麟連續四年包攬香港「最受歡迎男歌星獎」,風頭正盛。張國榮不遑多讓,1987年,唱片《Sunmer Romance》一經推出,就蟬聯銷量冠軍,一下子賣出了35萬張。

▲張國榮與譚詠麟。

雙方唱片公司為了銷量各自宣傳造勢,再加上媒體煽風點火,張國榮和譚詠麟還沒發話,兩家歌迷就鬧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經常在各種場合互罵,只要有他們兩人在的地方,噓聲和掌聲同樣熱烈。

1987年,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盛典上,譚詠麟再次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本來心情愉悅,場下觀眾也都在高呼他的名字。

然而,周潤發作為頒獎嘉賓宣布獲獎名單時,偏偏一時興起,開玩笑道:「又是譚詠麟?這次不會做假了,這次是電臺主辦,是堂堂正正的頒獎禮哇。」

此話一出,一片譁然。

這個玩笑讓譚校長一點兒都笑不出來。領獎時,他眼帶淚花,宣布不再參與金曲獎的角逐。

那是譚、張競爭最激烈的一年,兩派歌迷瘋狂到隨時要在勁歌金曲頒獎禮的場館外開打。張國榮在劍拔弩張的氣氛下演唱曾獲最受歡迎金曲獎的歌曲《有誰共鳴》,習慣一早離場的他因場外形勢混亂而被迫留在更衣室。

兩年後,張國榮宣布退出歌壇,直到7年後才發行新專輯《紅》。「譚張爭霸」至此告一段落。

譚、張對壘之時,也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香港樂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香港樂壇一片欣欣向榮,林子祥、陳百強、陳慧嫻、林憶蓮、葉倩文、梅豔芳,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和一首首經典曲目聯繫在一起,獅子山下群星閃耀,讓全亞洲聽到香港的歌聲。

如今的哈韓哈日族或許無法想像當時香港巨星的魅力。在韓國,張國榮一張碟銷量可高達30萬。

1989年,韓國一家公司推出一款TO YOU牌巧克力,請來張國榮擔任代言人,並拍攝電視廣告。

彼時的張國榮,是亞洲樂壇、影壇雙料大咖,在韓國擁有一大批粉絲,巧克力公司想以一招「美男計」打動電視機前的少男少女。

廣告公司費盡心思,創作出了四段連貫性的廣告故事片,主線是張國榮冒著夜雨,四處尋找失蹤的女友。廣告歌曲由張國榮的《寂寞夜晚》改編而成,一度登上韓國流行音樂排行榜。

為了留下懸念,每段廣告的劇情很短,觀眾看了居然嫌不過癮,表示連電視劇都不看了,就只想看張國榮的廣告,紛紛打電話投訴,要電視臺把剩下的廣告都放出來。

電視臺無可奈何,只好在報紙上預告下一段廣告的播出時間。

憑藉張國榮效應,TO YOU的營銷收穫奇效,短短幾年內,銷量飆升300倍。

▲張國榮出演韓國廣告。

韓劇《請回答1988》中,第一集就有一群人圍在電視機前看張國榮電影的片段。韓國人對香港流行文化的迷戀,就從他們第一次觸摸到錄像帶開始。

韓劇《請回答1994》中的媽媽,一聽別人家的孩子長得像張國榮,就問可不可以當她女婿。被倪匡稱讚為眉目如畫的張國榮,在那時就是美男子的代名詞。

上世紀90年代,張國榮多次當選為韓國最受歡迎國外影星,他的電影風靡韓國。

《英雄本色》中的阿傑、《倩女幽魂》中的寧採臣、《縱橫四海》中的阿佔,伴隨著熟悉的劇情和動人的旋律成為一代人的回憶,韓國的孩子和我們擁有同一個童年。

那時,香港電影不僅吊打韓國,也讓內地汗顏,內地演員和香港演員的待遇對比懸殊。

內地拍《少林寺》時,男主角李連杰一個月片酬只有90元,而同組的香港配角是5000元。李連杰憤怒地找片方理論,片方只好做出補償,讓他在拍完自己戲份後在客串一下死屍,可以多拿50元。

拍《垂簾聽政》時,內地演員的夥食都是兩個饅頭加一塊鹹菜,而香港演員開飯時,有專屬的餐車,雞鴨魚肉俱備。由於夥食待遇不一樣,主演劉曉慶不僅一度罷演,還在片場大哭一場。

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年代,所有人都在嚮往未來的美好,沒人會意料到日後的衰落。

在那個年代的香港成名,張國榮何其幸運,又因其生命在2003年戛然而止,他的光影記憶永遠留在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張國榮說,人說貓有九條命,而做電影演員可以超過九條命,每一部電影就是一條生命

1986年,張國榮主演電影《英雄本色》。狄龍飾演重情重義的豪哥,周潤髮飾演灑脫帥氣的小馬哥,張國榮飾演的阿傑,在一片槍火中詮釋兄弟情義。直至今日,《當年情》仍是韓國電視劇和綜藝愛用的背景音樂。

導演吳宇森更是在人生最低潮時,憑藉該片奠定了自己擅長的暴力美學和浪漫英雄主義風格,之後接連推出《英雄本色2》、《縱橫四海》,開闢了香港商業片的新模式。

就連美國導演昆汀·塔倫蒂諾也在看過吳宇森的電影後成為忠實擁躉,其電影中的暴力美學很大一部分脫胎於港片。

▲《英雄本色》劇照。

1987年,張國榮又在《倩女幽魂》中重新演繹一個經典故事,該片在香港、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地接連取得票房佳績。

而提到這部片,不得不提張國榮演唱的那首同名主題曲。「人生路,美夢似路長」, 絲絲古韻,曲調悠揚,這首歌是黃霑隨劇組參加坎城電影節時即興創作的。

▲《倩女幽魂》劇照。

起初,黃霑聽說徐克要翻拍《倩女幽魂》,就主動請纓為電影寫歌,但徐克已經託付他人。不過,對方創作的歌曲徐克都不滿意,只好再次求助黃霑。

那些年的香港影視劇,離不開黃霑寫的歌,而張國榮也是黃霑最喜愛的歌手之一。

每次見到張國榮,黃霑都要向他索吻。張國榮說,「每次黃霑親我,而我總想著他身邊的林燕妮,就沒提防著。」香港才女林燕妮,曾是黃霑的愛人,也是他的紅顏知己。

在商業片取得成功後,張國榮逐漸向文藝片轉型。

1990年,張國榮主演王家衛執導的《阿飛正傳》,片中的旭仔,一副放蕩不羈的浪子形象,讓他捧回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很多觀眾回想起這部片,想到的是張國榮與張曼玉那段「一分鐘朋友」的對白,還有旭仔對自身命運的評判:「以前我以為有一種鳥從一開始飛,就可以飛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實他什麼地方都沒有去過,這隻鳥從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一個閒愁萬千而又故作灑脫的人,正是張國榮現實人生的縮影。

▲《阿飛正傳》劇照。

1993年,一部《霸王別姬》橫空出世。

這部合拍片是導演陳凱歌的巔峰之作,此後幾乎再也難以超越,也是張國榮演技封神之作,一個程蝶衣,在中國影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遺憾的是,張國榮僅以一票之差與坎城影帝擦肩而過。

為了演好角色,張國榮向京劇演員專心學戲,閉關六個月,直至入戲,陳凱歌為其準備的京劇演員替身直到殺青也沒派上用場。

張國榮一顰一笑,從眼神到動作都精雕細琢,在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詮釋虞姬的剛烈和痴情:「說好了一輩子,少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

▲《霸王別姬》劇照。

1994年,王家衛拍攝古裝武俠片《東邪西毒》。

這部電影集結了一個豪華陣容,張國榮、林青霞、梁朝偉 、張學友、張曼玉、劉嘉玲和梁家輝,每一個人單獨挑出來,都寫滿了故事,這就是那個年代的「復仇者聯盟」。韓國媒體甚至對這部電影的拍攝進行了跟蹤報導。

戲中,張國榮飾演的西毒歐陽鋒有這麼一段臺詞:「你越想忘記一個人時,其實你越會記得他。人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可以把所有事都忘掉,以後每一日都是個新開始,你說多好。」

▲《東邪西毒》劇照。

遺忘談何容易,就好像我們忘不了張國榮,也忘不了那個年代的港片。

1991年,華東水災吸引全世界目光。這場災害侵襲18個省、市,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70億人民幣。

同年,香港群星拍攝電影《豪門夜宴》,為內地受災群眾籌集捐款,張國榮也參與其中,以零片酬義演。

儘管是一部流水線上的「爛片」,但這部電影的意義遠大於質量。片如其名,《豪門夜宴》集齊了香港200多位明星,堪稱豪華,是香港影史上一次難得的「宴會」。

影片由徐克、王晶、陳嘉上等天馬行空的導演參與編劇,劉偉強回歸老本行,擔任攝影,配樂是香港的知名作曲人盧冠廷,還有四大天王在銀幕上唯一一次同框。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當屬電影最後一幕,昔日的「冷面笑匠」許冠文和當紅的「喜劇之王」周星馳狹路相逢,為爭搶一塊雞頭而有一番口舌之爭。

無釐頭喜劇新老兩面旗幟,在那一刻交相輝映。可惜的是,多年以後,「誰能接班周星馳?」這句話已經由疑問句變為反問句。

▲《豪門夜宴》電影海報,數一數有多少港星。

香港演藝圈一度星光璀璨,張國榮成名之後,也從不忘對提攜後輩。

一次, 張國榮在電視節目中接受吳君如的詢問,你看好那些新人啊?

張國榮直言,唱歌是古巨基,演戲是古天樂

張國榮一句話,讓兩個年輕人備受鼓舞。

古巨基說,他聽了哥哥的鼓勵之後,開始更加努力地練習唱歌。古天樂則因此受到TVB的重視,不久後被安排出演《神鵰俠侶》。若是沒有張國榮那句話,古天樂可能得不到楊過這個經典角色。

古巨基、古天樂之後,還有誰呢?張國榮當然無從知曉,又或者香港的演藝圈,再也後繼無人。

2000年7月,張國榮導演了一部公益短片《煙飛煙滅》,這是他唯一一次執導電影。

短短36分鐘的影片,張國榮不僅請來了好友梅豔芳和舊愛毛舜筠助陣,還帶上新人王力宏、陳冠希和容祖兒。

那一年,陳冠希還不是陳老師,他出道的第一首歌是和張國榮一起錄的,張還曾為他寫歌。

張國榮對這個年輕人寄予厚望,卻不曾想,《煙飛煙滅》中梅豔芳對陳冠希說的一段臺詞在八年後一語成讖:「藝人的形象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亂來,沒有什麼負面新聞的話,你一定行的。」

▲《煙飛煙滅》劇照。

在那之後,香港演藝圈的新生代星光黯淡。

有人說,2003年,是香港演藝圈最黑暗的一年。

除了香港經濟持續低迷,SARS病毒橫行還讓不少影院空空如也,香港當地的電影製作也被迫停頓四個月。更不要說,巨星張國榮和梅豔芳先後英年早逝。

張國榮去世後,他的愛人唐先生在送給哥哥的白色花圈上題詞:「夜闌靜,有誰共鳴……」

張國榮離去,一個時代遠去,逝去的光輝歲月,有誰共鳴?

梁文道曾不禁感慨:「香港人對張國榮和梅豔芳的懷念實際上也是對那個黃金年代的懷念。那時候香港處於文化輸出地位,從一個港口城市真正變成國際大都市,香港人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對自己文化的認同,找到了香港人的自信。」

我們懷念的不只是張國榮,更懷念那個屬於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

參考文獻:

1.的灰:《與他共度61世:張國榮的電影生命》,上海書店出版社,2013年版

2.吳玲:《念你眉眼如初:張國榮傳》,現代出版社2016年版

3.洛楓:《張國榮:禁色的蝴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陳舒:《張國榮的榮光魅影》,東方出版社2006年版

5.《一段與張國榮有關的廣告往事》,《市場觀察》,2011年02期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請順手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懷念許光達將軍(歌詞)
    編者按:本刋老通訊員,縣供銷社副縣級離休幹部賀雄同志,聽說許光達大將之子許延濱將軍要來監利老蘇區尋訪探親,他特別激動和興奮,想起了在1959年1月31日賀龍元帥視察海軍南海艦隊161當賀老總知道時任該艦副政委的賀雄是湖北監利人時,就對他說:「你們監利縣在洪湖的西岸,土地革命時期,我們的湘鄂西蘇維埃政府和紅二軍團的輜重後方都設在那裡。」(請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出版的《回憶賀龍 續集》第217頁)  賀老總兩手扶著欄杆,親切地講起當年的鬥爭情況:「那是在大革命失敗以後,1928年的1月,我和周逸群等同志,從上海經過武漢,撘船來到了你們監利的觀音洲,反咀,下車灣。
  • 馮的懷念
    站臺上站著四五個臉龐黝黑的老戰士,脖子上架個爛鼓,手裡提個破鑼,敲敲停停,停停敲敲,沒有節律,歡迎著我們這批新來的戰士。      此情此景,在我的心裡,隱隱的有些落寞和惆悵,我也沒看見同行者中興高採烈的笑臉,更不知道馮的心裡感受。     到了營區, 我和馮分在同一個營。我去了連隊當兵,馮相貌英俊,留在了營部當了一名通信兵。
  • 我在「天堂」的好兄弟,我們永遠懷念你們
    北京、懷柔我們來了,我們浩浩蕩蕩,踏著整齊的步伐,唱著特種兵之歌來到了這裡,我們知道,有一場戰鬥即將由我們來打響,我們都是鐵骨錚錚的男子漢,我們都是敢打硬拼的特種兵我們都是特種部隊的精英中的精英,好兄弟們雲集北京,向祖國致敬,紅國、老範、雁飛兄弟都來了,你們都是英雄連隊的精英,有了你們,我們展現的特戰精神才更震撼
  • 四年·紀 羅陽,我們懷念你!
    羅陽:今天,你離開我們已經四年了!千言萬語都表達不了我此刻的感情,其實你並沒有離開,我們懷念你!——中航工業人2016年11月25日羅陽,2013年9月,咱們的殲-15終於在遼寧艦上成功帶彈起降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聽得到這個消息,你一定很高興吧。
  • 空軍大院,懷念你
    清晨,一聽到嘹亮的起床號聲,我們便迅速起床,要麼出操,要麼打掃環境衛生,都是集體活動。上班、下班,以至熄燈,都整齊劃一。從周一到周六,連晚上都要上班,只有周日晚上才得以休息。對此,我們單身漢倒無所謂,有家、有孩子的幹部,就有意見啦。但這是空軍多年來的傳統,是要求嚴的表現,沒人敢破。
  • 【有聲】懷念軍衣
    懷念軍衣作者:劉武松朗誦:鄒煒烽軍衣掛在衣櫃裡十多年了,有空總要瞄上幾眼,摸它幾下。雖然如今再也沒有資格穿上它,但二十多年的感情,一下子總是難以割捨。當兵穿軍衣是我兒時的夢想,但這個夢一直做了近二十年才得以成真。小時候家裡成份不好,當兵的事自然輪不到我。
  • 懷念俄羅斯老戰士加列耶夫
    我與老戰士加列耶夫有一面之緣,那是五年前的2015年10月30日。我們向曾經幫助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俄羅斯老戰士和航空志願隊後代以及友好人士贈送了特別定製的茶餅,表達了對他們的真摯感謝和崇高敬意。加列耶夫大將作為老戰士代表發表了講話,還專門向我贈送了他的作品《軍事作家西蒙諾夫》,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笑容,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真摯懷念「抗洪勇士」劉景泰
    難以忘記,他離去的日子!那是今年7月9日,超強颱風「尼伯特」來襲,東部戰區陸軍第31集團軍某團在趕赴福建閩清執行抗洪救災任務途中,下士班長劉景泰在救助受困群眾時,不幸被突如其來的山洪泥石流捲入閩江,至今失聯。從那時起,劉景泰這個英雄的名字,成了億萬群眾心頭的牽掛。
  • 下坡路的和平精英讓人懷念刺激戰場,期待使命召喚手遊
    不過說實話,《和平精英》現在的遊戲環境實在是讓人感到寒心,我還是非常懷念《和平精英》沒有拿到版號的時候,那時候的遊戲環境相當的不錯,因為沒有充錢商城皮膚這些攀比內容,玩家的素質也非常的高。那時玩家們進遊戲只是為了打遊戲而打遊戲,為了從遊戲中獲得快樂而打遊戲。可是現在遊戲環境變得惡劣起來,沒有皮膚真的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高端局各種開掛虐人實在是沒法玩。
  • 俄羅斯人民咋就懷念上米格1.44了呢?
    不過呢,俄羅斯也確實應該懷念1.44。最近正好有另一條消息,說俄羅斯打算對蘇-30SM戰鬥機實施現代化改裝——一些曝光的烏法設計局的內部文件顯示,他們已經接到了為蘇-30戰鬥機換AL-41F-1發動機的要求。
  • 【閱讀時光】感恩節懷念莫尼中尉
    抗戰期間,他和戰友們駐守在中國雲南省祥雲縣。在一次抗擊日機來襲的激戰中,莫尼中尉在擊落一架日機後,又發現另一架日機朝他迎面衝來。便毅然放棄跳傘,駕駛已經著火的戰鷹撞向敵機,急速下墜。為了飛機下方的祥雲縣民眾免遭財產生命損失,他頑強地操控飛機駛出縣城上空。當飛機爆炸時,莫尼中尉拖著尚未完全打開的降落傘,重重地摔落在野地。隨後,被狂風帶動的降落傘拖出了幾百米遠。
  • 前所未有的抗議和鎮壓,民眾懷念薩達姆時代
    盧拉發出了警告,他說,很多人開始懷念薩達姆時代,很值得思考,伊拉克人民具有不屈的性格,他認為,巴格達很容易陷入一場大屠殺,後果不可想像!(文中配圖均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清華心理教授:有病的人還在懷念過去,聰明的人都在憧憬未來
    過去60年,我們中國男性身高從平均大概1米6長到了一米7幾,這是一個活生生在我們眼前發生的自然選擇、演化的結果。其實從自然選擇的角度來講,男性長那麼高沒太多的優勢,特別是幾百萬年前,在非洲大草原上我們的先祖被野獸追逐的時候,你說是高的容易躲起來,還是那個矮的容易藏起來?一定是矮的,因為動物看不見。
  • 懷念戰友林建榮!
    我們跟在七連的後面幾百米的地方注視著戰士們隱蔽的接近敵人陣地,看到他們向612高地摸去,這時我們大家也都屏住了呼吸,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為戰士們捏著把汗。突然我們看到有手電筒的燈光在七連那個方向閃亮。我身邊的有位戰友還說:七連的兵還打什麼手電筒,這樣越軍不就發現了嗎!話音沒落,"啪"的一聲槍響打破了這黎明的寂靜。這時到處都響起了槍聲。
  • 懷念愛瀾 | 譚飛程:我與抗戰
    也不需多言,讀一讀譚先生的文字或許也是一種懷念方式吧。故今日本公眾號摘選譚先生所著《南昌會戰》一書序言部分「我與抗戰」,分享給諸位讀者!本文節選自譚飛程著《贛北兵燹:南昌會戰》,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4年版。
  • 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通過《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與讀者諸君分享一段非凡有趣的故事,是因為我相信,現在來探討西方文化和科學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受惠於千年前的阿拉伯、波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思想家以及科學家的成果恰逢其時,也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 太敢寫了:2016第一天,懷念老炮兒薩達姆!
    薩達姆掛了之後,懾於美國總局的審查,一直沒有任何出版物來懷念他,一直等到2016年12月,在老薩遇難的九周年後,有個長得挺狠的人(經查叫「管虎」)拍了一部電影,就是「老炮兒」。「老炮兒」的誕生,為普天下所有狠毒仗義好色熱心打抱不平的流氓們立了座豐碑。
  • 永遠的懷念--(和尚崗大院)
    當年落住著三十五位曾經為中國革命做過貢獻的紅軍戰士和他(她)們的家人……為什麼大院孩子都懷念大院?因為大院是我們童年生活的搖籃,因為大院賦予我們與父輩一樣的初心,因為大院是我們夢想起飛的平臺。無論如今的我們身在何方,那個遠去的大院背影,始終深深的留在我們的心中,我們與大院永如初見…
  • 懷念那些將要離開我們的卡-戰士篇
    上回我們介紹了術士的退環境(術士篇),今天我們來看看墊底的戰士,退環境到底對他的影響有多大!  因為他代表了加基森汙手黨一眾廢牌,效果滯後是一個很垃圾的屬性,除非他的效果強到可以掩蓋這個極大的缺點,例如二王子。這些卡退環境估計戰士都不會察覺。
  • 懷念那些將要離開我們的卡-獵人篇
    上回我們介紹了戰士的退環境(戰士篇),今天我們來看看該系列最後一個職業,獵人,退環境到底對他的影響有多大!    馱運科多獸,一張帶在卡組裡非常雞肋的卡,畢竟BUFF手牌體系對於高節奏的獵人來說並不合適,但馱運科多獸在DK縫合生物時異常好用,能形成一個高強度的戰吼,他幾乎是一選裡面優先選擇的生物。他的退環境會導致獵人DK的生物質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