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從第二排又回到第一排
李宗倫
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
五學者評"歐洲和俄羅斯的新態勢–中美博弈的另一戰場"系列第一篇
自從普京總統最後一個祝賀拜登當選和拒絕參加總統就職典禮,俄美關係的走向就已經有了一個明顯的輪廓:美國又把俄羅斯升級為頭號敵人,俄羅斯又回到了與美國博弈第一排。
這幾年,中、美、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隨著美國對中國全方位的強力打壓和制裁,加上俄羅斯內部的親美勢力的抬頭,俄羅斯正在悄悄的後撤,站到第二排。普京向來以強勢著稱,居然也說出了:「俄羅斯已不是超級大國,而中國才是」這樣的「軟話」。在新一輪美、中、俄「三國演義」中,俄羅斯把「老大」讓給了中國,自己悄悄退到中國的後面。更有甚者,俄羅斯的一些政客居然說:「俄羅斯不應該成為中國反美的炮灰」、「俄羅斯現在都成了中國的小兄弟了,這有損俄羅斯的威望」等等極具挑撥中俄關係的話。
圖片來源於網絡
基辛格的「聯俄抗中」政策和「美+英+俄」聯合對抗「中歐聯盟」的構想在俄羅斯一些政客當中很有市場。一時間,這個一直在世界風雲前列的俄羅斯沉寂了,似乎正在等待一個世界新格局的到來。這種站到「第二排」的策略,在1948年蘇聯對待美、蘇、中關係時就用過,當蘇聯看不準國共兩黨誰勝誰負時,史達林就指示蘇駐華使館,要「站到第二排」靜觀時變,再做決策。這些年,俄羅斯就是站在「第二排」,觀察中美激戰。
而這一切,隨著拜登的上臺徹底改變了。性格直爽,率性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毫不不掩飾的表現出對這個老謀深算的「政客」型美國總統的厭惡和不屑。「通俄門」的事件不會是空穴來風,雖然此事對於當年川普的突然「逆襲」當選總統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到現在仍然是個謎,但起碼說明,普京對川普的印象像要大大好於拜登。大國領袖之間的個人關係和好惡,有時會成為決定政策的重要參數。我和一個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俄國朋友聊到美國大選,他直言不諱的說:我們支持川普,這似乎是俄羅斯政界的共識。誰會把一個把自己當成頭號敵人,最大威脅的政府當朋友?
圖片來源:The Boston Globe
這次普京與拜登通電話,一直眉頭緊鎖,對於拜登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例如,網絡攻擊,幹預大選,阿富汗問題,烏克蘭主權,俄羅斯反對派問題等等,都是一些根本不可能達成共識的硬核問題。面對拜登的咄咄逼人,普京一直耐著性子禮貌地聽完。俄羅斯媒體評論為:這是一次「坦誠而有序」的對話。這種外交語言解讀起來就是:分歧巨大但態度克制。這次對話的唯一共識是,續籤了「新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但這並不妨礙在俄羅斯看來,美俄關係要走回4年前的原點了。就這在節骨眼上,拜登又送了普京一個大禮,策動俄羅斯上百個城市的大遊行,真是癩蛤蟆跳到腳面上,嚇沒嚇著,噁心人。普京是那個逆來順受的的人嗎,對美國的報復很快就會到來,是美國把俄羅斯逼上了前線。
圖片來源於網絡既然拜登把俄羅斯當成他的第一對手,俄羅斯也披掛上陣揮拳迎戰,俄羅斯在美、俄、中、歐「三國四方」的博弈新格局中又重新站到了世界政壇的第一排,爭取再當回「老大」。近期,美俄關係改善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會進一步惡化。這一對天生的冤家,對立了近百年,歷史證明,親西方的結果使俄羅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拜登的對俄政策基本是歐巴馬政府的繼續,視俄羅斯為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美俄之間在世界範圍內的對立與衝突,是根本性的,難以化解的。現在「新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雖續籤了,但海上的衝突加劇了,而拜登提出的任何一個「硬核」的地域衝突,一旦有關風吹草動,就極有可能爆發局部戰爭。
美俄關係的變化倒是對中俄關係的進一步強化起到了推動作用。普京在達沃斯論壇講話,盛讚中國防疫成果,並希望中國為世界防疫做貢獻,對中國脫貧工程已給予高度評價。中俄之間正在擴大各領域的合作,包括抗疫方面的合作。普京有望成為疫情過後第一個訪問中國的國家元首。
俄羅斯與美國的關係,是美、中、俄、歐「三國四方」平衡的重要槓桿。拜登說:美國又回來了,普京說:俄羅斯又回來了。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臺獨家首發,文字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