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 未來戰爭形式?外媒稱中國「混合戰」能力令人畏懼

2021-12-17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6月28日報導   外媒稱,在過去幾年裡,防務專家們在日益大聲地鼓吹「混合戰」的概念,把它說成是下一個重要的衝突狀態。不過儘管有很多的專業討論,但這一概念卻是相當簡單的——現代技術已經使新的戰爭形式成為可能,在這種戰爭形式中,常規戰術、非對稱作戰、不道德的勒索、網絡攻擊、宣傳甚至國際法都將成為隨時可以利用的手段。

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6月25日報導稱,儘管有些人覺得這一術語華而不實,但是它已在近期發生在敘利亞和烏克蘭的戰事中得到了較多的應用。在這兩個地方,像「伊斯蘭國」和俄羅斯在不同戰事中都使用了「混合戰」。

不管人們是否認可這一術語並承認這是一種新的戰爭形式,有一點是確定的。以前曾被認為風馬牛不相及的作戰元素,現在已經被納入了一個更為廣泛的戰爭定義內。在這一戰爭定義中,黑客、宣傳人員甚至軍火走私者都被認為是與士兵同樣重要的戰爭參與者。

這已經大大改變了人們對於戰爭的看法,因為現在國家也可以像非國家行為體那樣作戰,反之亦然。例如,「伊斯蘭國」可以用類似於國家的方式作戰,而俄羅斯也可以採用通常被非國家行為體所使用的非對稱戰術。

學者和分析師們已經開始把他們的視線投向東方。在亞洲存在種族衝突、領土爭端以及法治不穩定的情況下,有許多導致混合戰的條件在亞洲大陸已經成熟。


5月6日,日本與菲律賓海上安保演習在馬尼拉附近海域舉行,兩國反恐人員正在演習與恐怖分子交戰。(日本《外交學者》網站)

安全專家道格拉斯·奧利萬特最近表示:「緬甸、泰國、巴基斯坦或車臣可能成為混合戰的搖籃。」不過,幾乎沒有人進行過任何努力來嘗試了解(除了南中國海爭端之外),混合戰的出現將如何影響亞太地區的安全和對外政策。

混合戰的一個主要標誌是得到國家支持的非國家行為體,開始利用傳統上只屬於國家的軍事能力。它們不再像過去的叛亂組織那樣僅僅依賴於非對稱戰術,而是用像彈道飛彈以及炮兵火箭等常規軍用裝備突襲對手。

亞洲的火藥桶之一(印巴領土爭端)很可能在多方面受到這一趨勢的影響。印度長期以來堅稱,巴基斯坦為恐怖組織提供武裝和訓練,讓它們在印度境內發動襲擊,以此作為「代理人戰爭」策略的一部分。

這些恐怖組織尚未表現出任何常規戰能力,不過一旦新技術的出現使小型叛亂組織更容易像國家正規軍那樣行使破壞力,那麼這種狀況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改變。印度將不得不準備應對這樣的結果。

報導稱,事實上,印度可能面臨的混合戰威脅不僅來自巴基斯坦。印度方面已經多次指責中國向印度東北部的反叛運動提供援助。中國在混合戰方面令人畏懼的能力以前就有過記載。機器人和網絡攻擊對於左右未來戰爭的走向將發揮關鍵作用,中國在這兩個領域中居於世界前列。


資料圖片:中國與印度士兵進行聯合軍演。

隨著這兩項技術變得更為廉價和易於使用,不難想像它們落入背後有國家支持的非國家行為體手中的情形。隨著購買或改進「玩具」無人機成本的降低,像利用廉價無人機攜帶生物武器這樣夢魘般的狀況只會更加接近於現實。

這一切遠非天方夜譚。南亞以前就遭遇過混合戰威脅,甚至是在西方理論家創造出這一術語之前。泰米爾猛虎組織在許多方面成為混合戰威脅的早期範例:它擁有陸、海、空軍,具有國家一樣的軍事能力;它設法利用犯罪事業來幫助維持其叛亂運動;它甚至擁有一個遍布世界的完善的宣傳網絡。

斯裡蘭卡政府用了幾十年時間把自己的作戰方式也改變為混合戰,才最終擊敗了這個分離主義組織。南亞存在讓這樣一個組織崛起的條件,這一事實應該提醒觀察人士注意:這樣的事情在未來可能會重新出現。

美媒稱中國研發高超音速武器 受技術與市場雙重驅動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未來戰爭將展開在更多維度上。歡迎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軍情 | 欲與中俄打兩線戰爭?美新戰爭計劃初露端倪
    然而,中國和俄羅斯用以抵消美國軍事技術優勢的新型作戰能力卻在近年來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制定新的作戰計劃,並研究能使美軍再度佔據優勢地位的戰法,看來已經成為美軍目前的重要任務。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導稱,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保羅·塞爾瓦空軍上將近期表示,大國競爭已經「捲土重來」。
  • 服務美國的「特洛伊木馬」-----在對抗俄羅斯的混合戰中烏克蘭特種部隊可能排上用場
    該戰略實施的第二階段,即進入現在所謂「混合戰」。這一戰略的基本考慮是利用被侵入國內部的混亂,以及己方軍隊的各類力量,實事上美軍在作戰時那怕具有絕對優勢也將採用「混合戰」模式。顯然美軍指揮機關在評估近年來由美軍發動的多起侵略戰爭後得出結論認為,過去遵循的一些作戰原則似乎與現實環境條件不符。
  • 軍情 9·3閱兵反艦飛彈露真容 外媒:中國反介入實力陡增
    ,在9月3日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一場慶祝性閱兵式期間,中國展示了其阻止美國海軍介入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海域的日益增強的能力。彈道飛彈方隊令人印象深刻:「東風」-5B洲際彈道飛彈、「東風」-15B短程彈道飛彈、「東風」-16中程彈道飛彈、「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具備反艦能力的「東風」-26中遠程彈道飛彈以及「東風」-31A洲際彈道飛彈。「東風」-5B據信是中國首款攜帶多彈頭分導式重返大氣層載具的洲際彈道核飛彈。
  • 【可怕】以色列把戰爭機器人投入戰爭,或打開戰爭新大門
    據報導,韓國國防部前些日宣布將研發軍用仿生機器人,以提升防禦與偵察能力,增強武裝部隊的戰鬥力水平,並預計這類仿生機器人將於2024年進入到韓國軍隊服役。但在該消息發布後,更令人震驚的是從以色列傳來的戰前消息,這個戰爭頻發的國家,目前已經將機器人應用於中東戰場,令各國震驚!此舉是否會加速機器人應用於戰場,加速相關研究,並對於未來戰爭形式有新的改變?
  • 印度稱1艘航母就夠,外媒稱中國將造6艘,美勸中國別造航母浪費錢
    但進入2018年沒多久,印度國防部長卻表示,雖然航母數量要比印度海軍司令所稱必要數量少兩艘,但「在親眼目睹西方艦隊的英勇後,我對印度海軍保衛國家、抗擊任何形式威脅的能力深信不疑。」  去年10月有傳聞稱,英國與印度科欽造船廠就購買中國製造的「哥利亞」龍門吊進行了洽談。原來印度一直都沒有造航母的龍門吊。  因此,印度怕是有些力不從心才會讓國防部長突變話風,但不知道印軍最後會不會又和國防部吵起來。這可是有過前科的。此前印軍希望引進美國ISTAR雷達戰略偵察機,但印度國防部評估了足足兩年都沒確定下來,讓印軍為此和國防部吵了兩年。
  • 軍情 | 外媒關註解放軍微波武器獲長足進步:美軍走了50年彎路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3月11日報導稱,中國科學家在研發高功率微波(HPM)武器方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 十問新型戰爭之九:「混合戰爭」的「列國之爭」什麼樣?
    有評論認為:無人裝備露崢嶸,「混合戰爭」受矚目,納卡衝突規模雖小,但掀開了未來戰爭面紗的一角。戰場也是新軍事理論、軍事戰略戰術和新式武器的試驗場,近年來綿延不斷的中東戰事、反恐戰爭等,早已引發人們對現代戰爭及未來戰爭的探討。隨著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新型戰爭的疑問和擔憂越來越多。
  • 中國「海上民兵」在未來參與戰爭?西方智庫對牛軛礁事件進行解讀
    譯者按:本文編譯自英國「戰略研究國際學院」(IISS)智庫城市安全與混合戰爭高級研究員薩米爾·普裡與網絡、空間與未來衝突高級研究員格雷格·奧斯汀於2021
  • 頭條 外媒稱中國將接管美國在吉布地軍事基地
    參考消息網8月19日報導 外媒稱,有消息顯示,非洲小國吉布地已下令美國撤出其在該國奧博克次級軍事基地
  • 外媒關注中國萬噸「海巡船」,稱其未來將通過「撞擊」的優勢驅逐南海上的美國艦隊
    「海巡」09的出現, 將極大增強我國在南部海域的巡航監管、搜救指揮、應急處置的能力,被普遍認為體現出中國維護海洋權益的決心。而《福布斯》網站對「海巡」09的關注點非常獨特,他們引用美國海軍專家傑裡.亨德裡克斯的觀點認為,「海巡」09的兩側舷的形狀比較奇怪,與055型驅逐艦的設計比較類似,這些設計是為了有利於所謂的「碰撞驅艦」,以迫使敵艦改變航道,利用「海巡船」的撞擊能力驅逐擅闖南海的美軍艦船,將成為中國未來的最佳策略之一。
  • 軍情 外媒:中國軍事專家認為有必要增強核力量
    卡緬諾夫表示,中國發展戰略核力量僅被用作核威懾手段。他強調稱,「根據2015年發布的《中國的軍事戰略》,中國的軍事政策具有防禦性」。他說:「此外,近來每年中美平均貿易額為5500億到6000億美元。在世界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貿易對兩國關係是相當有利的。實際上中國的飛彈不大可能會針對美國。」
  • 外媒:中國最強093A攻擊核潛艇首次具備夜戰能力
    美國《海軍新聞》網站日前發布報導,將093A型核潛艇評論為中國海軍最強大的攻擊型潛艇。  外媒認為中國潛艇製造規模正在擴大  報導稱,中國目前最現代化的潛艇艦隊是093A型,國外稱之為商II級。這些約7000噸的核動力潛艇與英國皇家海軍的機敏級尺寸大致相同,介於法國海軍梭魚級和美國海軍維吉尼亞級之間。
  • 厲害了我的國 外媒如此評價中國軍事發展
    在2016年底的珠海航展上,中國研製的首款第五代隱身戰機殲-20等高科技武器悉數亮相,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專家的話稱,百年來中國「器不如人」的時代正快速畫上句號,中國軍事裝備的質量已經大踏步逼近美軍。
  • 外媒:中國中段反導攔截能力比肩美國「宙斯盾」
    中國國防部宣布成功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引發外媒熱議。
  • 軍情銳評 | 中國武器與傳統軍火巨頭「掰手腕」;川普「松松韁繩」 日韓軍力欲狂飆?
    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近幾天不容錯過的軍情。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近日發表羅德·萊昂的文章《日本和韓國希望獲得更多軍事火力》稱,韓國近來一直致力於提高自身的彈道飛彈能力。與此同時,在日本有些人開始對打擊能力表現出新的興趣。川普成為總統之後,美國在全球的「小夥伴」都陷入焦慮之中。川普在競選時就一再宣稱拒絕讓盟友們再搭順風車,美國的保護必須要收費。
  • 軍情銳評 | 美軍水兵失蹤有詐?中國已非1937年之中國
    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近幾天不容錯過的軍情。美國媒體稱,在南海航行的美軍艦上一名水兵落水後,附近的中國海軍艦艇加入了搜救行動,並稱這是中美海軍依據《海上意外相遇規則》良性互動的很好例子。8月3日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回應稱,近日,一艘美國海軍軍艦在南海黃巖島西南一百多海裡處航行期間,一名水兵落水。
  • 這回該中國技術封鎖了:國產「人造黑洞」未來或可應用到戰機上
    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實驗室的「人造黑洞」,實質上為模擬裝置,這種模擬裝置可以吸收微波頻段的電磁波,在未來,經過連續的改進它還可以吸收光。「人造黑洞」的裝置跟黑洞一樣具有體積小密度大等特點,由於其吸收電磁波能力強,在軍事用途方面可以用來導航,測距,可以用來裝備飛機、輪船,對軍用飛機、潛艇則更為重要。特別是在雷達應用方面,眾所周知雷達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
  • 《確保國防靶場能力:未來作戰試驗(2021)》
    國防部靶場業務取決於應對技術的巨大變化、對手軍事能力的快速進步,以及美國在聯合全領域作戰環境中打擊殺傷鏈的不斷發展的方法。靶場建設也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除非迅速採取行動應對長期和新出現的挑戰,包括試驗能力、現代化、數字基礎設施和資源,否則國防部的靶場將無法支持未來及時或充分的作戰試驗。
  • 中國一特種部隊上榜,外媒稱很神秘
    在當代中國因為沒有戰爭的幹擾,人們的生活水平呈直線上漲模式,當不再為物質煩惱的時候,人們開始追求精神層次的享受,比如看熒幕上的影視劇就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
  • 軍情 外媒關注中國新航母消息:第3艘或參考美軍「企業」號
    參考消息網3月17日報導 外媒稱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3月15日報導稱,最近披露的新航母信息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自2013年以來已有報導稱一艘大型航母正在中國大連的港口建造。有關中國建造軍艦的最好的消息源之一是網際網路。一些有意思的官方照片已在網上公布。2014年年中,中國的一些網站上公布了一組在官方活動中展出的航母模型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