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波羅乃茲遠程火箭炮
此前,為了獲得飛彈發射車,中國向白俄羅斯送出了A200火箭炮技術,而這個好兄弟國家也說到做到,把多款重型運載車底盤的相關技術成果轉交給了我們,對此有網友表示,白俄羅斯可以說是比俄羅斯還夠意思,在中國用火箭炮換回這一技術後,各種國產飛彈從此如虎添翼,在部署靈活性和戰場生存性方面都有了顯著提升。
圖為洲際彈道飛彈從運載車上試射
或許會有人對引進飛彈發射車技術的意義感到難以理解,在他們看來,各種彈道飛彈公路運載平臺看起來威武霸氣,事實上就是載荷特殊的軍用平板拖車而已,而且論體型也不見得比一些民用貨運車輛更大,因此應該沒有太大的技術難關,更不應該向國外通過核心軍工技術交換的方式來取得,然而這種觀點是很不專業的,事實上,飛彈發射車並不僅僅是一輛車而已,它可以說是一套構成十分複雜的工程產物。
為了能夠拉動起飛重量輕則十幾噸,重則數十噸的各型中程或洲際彈道飛彈,以及上述飛彈兵器的液壓升降等配套機構裝置,並且進行公路或越野條件下的高速機動部署,發射車需要同時具有超高載荷指標,強大動力系統與較好的行駛性能,同時還要考慮在起豎飛彈並點火發射過程中的安全性,因此往往會以5至8軸,10至16輪的車體底盤以及全驅動力設計為基礎,並且具有液氣懸掛減震,液壓支撐穩定和發射控制等多套子系統,如果選擇從零開始自行研發,無疑會消耗大量時間與人力物力成本。
圖為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
值得注意的是,白俄羅斯在重型特種車輛研製方面可以說是經驗老到,早在身為前蘇聯加盟國時,該國境內就有蘇聯軍工巨頭馬茲汽車廠旗下的重型特種底盤製造基地,不管是生產各種飛彈發射車還是坦克運輸車都得心應手,在蘇聯解體後,白俄羅斯明斯克輪式牽引車輛廠繼承了這些功底,就連俄羅斯在獨立以後研發的白楊M與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同樣要通過與該廠的底盤產品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戰鬥力。
而與此同時,白俄羅斯卻相當缺乏屬於自己的戰略威懾能力,儘管長期有俄羅斯這個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撐腰,但白俄羅斯畢竟直面著來自烏克蘭,波蘭和立陶宛三個方向的國防壓力,而且萬一與以上國家之間爆發常規戰爭,即便俄軍願意提供支援也很可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因此,掌握一種射程相對較遠,火力也足夠強大的遠程打擊武器對白俄羅斯來說至關重要,在對俄制伊斯坎德爾戰術飛彈系統的高昂價格望而卻步後,射程可達300公裡的中國制A200遠火及時出現,並成了白俄羅斯方面的心頭好。
圖為波羅乃茲遠火及其配套彈藥
事實證明,在消化吸收來自後者的發射車技術後,中國新一代彈道飛彈將會具有更為可觀的戰鬥力,而白俄羅斯方面也並不吃虧,很快就拿出了波羅乃茲遠火系統,這正是把A200遠火與本國運載平臺相結合後的產物,其射程達300公裡且支持精確制導,足以從白俄羅斯境內打到周邊三個潛在對手的首都,由於性能優秀甚至還出口到了亞塞拜然,綜合看來,中國和白俄羅斯之間的這輪軍工技術互換可以說是各取所需,做到了互利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