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版「阿波羅」試飛成功 星際穿越夢又近一步

2021-02-16 北京日報




12月5日,搭載「獵戶座」載人飛船的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德爾塔」大推力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據新華社華盛頓12月5日電(記者 林小春)美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獵戶座」5日在繞地球飛行兩圈後,以「完美」姿態降落在太平洋上,這標誌著人類第一艘以深空探索為目標的載人飛船首次試飛取得成功。美國航天局說,這是火星探索之旅的「重大裡程碑」。


「獵戶座」5日日出時分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大約3小時後飛到距地球約5800千米的最高點,比國際空間站飛行高度還要高15倍,已飛出了近地軌道。「獵戶座」項目經理馬克·蓋耶說,自1972年「阿波羅」17號從月球返回後,從沒有載人飛船飛得這麼遠,「我們現在又回來了,美國正帶頭向探索太陽系前進」。

然後,「獵戶座」以每小時3.2萬公裡的高速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其隔熱罩經受了約2200攝氏度的高熱考驗。這與飛船從月球返回的速度和溫度很接近。

發射4個半小時後,在3個主降落傘的拖曳下,「獵戶座」平穩落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海岸以西的太平洋海域。等待在那裡的美國海軍幫助回收飛船,以供將來使用。

美國航天局電視直播解說員在試飛結束後評論說,這是「人們想像中最完美的飛行」。

此次試飛耗資約3.7億美元,使用了約1200個傳感器來記錄飛行和系統的每一個細節。美國航天局計劃全面分析這些傳感器數據,以進一步改進「獵戶座」的設計。

「獵戶座」是在「阿波羅」基礎上設計製造的,相當於放大版的「阿波羅」,可載4至6人,但更加先進。該飛船下次試飛定於2018年進行,而首次載人飛行還要拖到2021年。然後它將超越月球首先抵達小行星,最終再奔赴火星,但那最早也要等到2030年代,這至少是一代人的時間。

分析 美國載人航天「再出發」


這次試飛雖然沒有搭載太空人,從起飛到降落也只有短短4個半小時,但載人飛船到了近地軌道之外,這在1972年「阿波羅」探月任務結束後還是第一次。對美國而言,它承載了太多的意義。

首先,美國載人航天邁出火星探索之旅第一步。「阿波羅」最遠把人類送上月球,太空梭只能來往僅幾百公裡高的近地軌道,但「獵戶座」不同,它的目標是要把人類送上小行星乃至火星。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稱其為「太空探索新篇章的黎明」,而美國航天局局長博爾登的點評更加讓人印象深刻:「火星時代的第一天!」

其次,美國航天局載人航天活動開始恢復。放在半個世紀前,誰也不敢想像美國會依賴俄羅斯來運送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但這就是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面對的尷尬現實。今年9月,美國航天局斥資68億美元,資助波音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分別開發CST-100太空飛行器和載人版「龍」飛船,也同樣是要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

第三,令美國人重新找到「領頭羊」的感覺。過去幾年,美國航天方面雖然不乏私企飛船給空間站送貨這樣的亮點,但總體比較沉寂。這次顯然不同。「獵戶座」發射主管邁克·薩拉芬在發射前夕說:「我們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當「獵戶座」成為40多年來首個衝出地球近地軌道的飛船時,項目經理馬克·蓋耶說他想到的是,「我們現在又回來了」。

美國媒體也很激動。美聯社一篇文章寫道:「在甘迺迪航天中心,這裡的氣氛讓人想起太空梭發射的那些日子。」

第四,重振美國商業航天信心。最近一個多月,先有美國軌道科學公司向空間站送貨的火箭在半空中炸成火球,後有英國維珍銀河公司的商業載人飛船在測試飛行時墜毀在美國加州。私企能否扛起美國的航天夢,由此引起外界關注。雖然「獵戶座」是美國航天局的項目,但它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此次試飛也由該公司主要負責,它的發射則使用美國私企火箭。總體而言,參與「獵戶座」項目的美國公司超過1000個,可謂每個環節都充滿了「商業味」。「獵戶座」試飛成功,也是美國商業航天的一次成功。 (據新華社華盛頓12月5日電)


相關焦點

  • SpaceX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離火星又近一步
    此次使用的甘迺迪航天中心39A平臺非常有名,歷史上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是在這發射的,還有美國太空梭時期,大部分任務也是在這裡執行的。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本土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第一飛●全球私營太空公司載人航天第一飛●全世界第9款載人飛船發射(蘇聯東方號飛船、美國水星號飛船、蘇聯上升號飛船、美國雙子座飛船、蘇聯聯盟號飛船、美國阿波羅飛船、美國太空梭、中國神舟飛船之後)●美國第5款載人飛船發射(水星號飛船、雙子座飛船、阿波羅飛船、太空梭之後)
  • 馬斯克的星艦,炸了4次才試飛成功,計劃在2024年將100人送入火星
    馬斯克希望能藉此表明太空旅行是一件可以輕鬆完成的事,除此之外,旅遊業可能會作為一部分收入來源,來支持未來針對火星的更大星際飛船系統的開發。公開的資料顯示,最終版的星艦飛船由兩級構成,一級是被稱為超重型的推進器,一級是搭載人員的星艦太空飛行器,兩極疊在一起的星艦高達120米,相當於40層的大樓,直徑有9米,能裝載100人。這個龐然大物超過了過去歷史上最大的土星五號,這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期間使用的火箭,阿波羅計劃完結之後就退役了。
  • 《星際雄兵》阿波羅、阿加斯再販,還有全新武器昆蟲配件包!
    TOY NOTCH《星際雄兵(Astrobots)》1:12可動人偶系列兩款人偶: 阿波羅(Apollo) 和 阿星際雄兵是人類到外星球尋求新家園使用的殖民建設機械兵團,他們可以到任何惡劣的外星環境去執行探測任務。8號建設兵阿波羅到達目的地探測時,卻發現這個星球已經有人類文明痕跡,並遇上了同自己同一型號的星際雄兵警衛阿加斯。【阿波羅Apollo】全高約18cm
  • 憂心忡忡穿越夢
    APEC剛過去,央視《東方時空》的記者,再次報導了這座神奇的立交橋,記者分別找到外地人和本地人,讓他們經過西直門橋到達一個目的地,四次失敗了三次。地圖上,目標明明就在前方,可怎麼也觸不到,仿佛身處兩個空間,額外還需要一條蟲洞連接一樣。●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星際穿越》,就展現了大量蟲洞、五維空間、過去、未來之類的科幻情節,讓時空穿梭的理論又火了一把。
  • 【資訊】Astrobots 星際雄兵 A01 阿波羅&A02 阿加斯
    今天龍飛在微博偶然看見一個新題材產品,由Astrobots出品的星際雄兵系列第一彈
  • 馬斯克的星艦飛船這次試飛成功了!
    星艦飛船一次又一次高空試飛所要驗證和演練的,正是重返地球最終垂直著陸的過程。正因為如此,高空試飛才設計得如此花裡胡哨,導致星艦原型機一炸再炸。這是之前星艦SN10試飛的畫面,SN15的神龍擺尾被雲給擋了…… | SpaceX姿態調整為垂直的星艦SN15從雲端落下,在兩臺發動機的反推下緩緩落向著陸場,很快便沒入了被尾焰吹起的煙塵之中。星艦SN15成功著陸,沒炸,真的沒炸!
  • 穿越星際的PB840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人類面臨著無法生存的威脅,正一步一步走向毀滅,英雄氣篤,一批肩負著拯救人類未來重責,越過已知的銀河,去星際間尋找未來出路的英雄們上演了一部人性與愛點亮洪荒,自我救贖的史詩巨作。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正席捲全球,為全世界諾蘭粉、太空迷奉上一部蕩氣磅礴的感官、視覺、情感震撼大片。在這部燒腦的科幻大作裡,男主角歷經生死,超越時空,穿破五維幻境,在新建的土星衛星城甦醒的那一刻,延續他生命的呼吸機是精典機型PB840。
  • 阿波羅17號的登月之旅
    每一部都是中國航天領域的首次嘗試,雖然在地地球上經歷過成千上萬次的實驗,但是月表與地球表面的環境存在著千差萬別,溫度極限、無大氣壓力的環境下,對測控和導航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很多關鍵動作只能依靠探測器自主決策,每一步都蘊藏著極大的風險,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科技人員所設計製造的嫦娥5號順利的完成了每一個操作,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強大而感到自豪。
  • 阿波羅登月是假的?無數鐵證告訴你它是真的
    所以有聲音說,美國的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全是假的!是美國人做出來的騙局!是為了欺騙當時的對手蘇聯的。例如美國科幻影片《星際穿越》就有這樣談論的情節。但是,赫魯雪夫敏銳並且清楚地知道,他們的領先只是暫時的,得益於蘇聯強大的情報和間諜能力,總是搶在美國前面一步罷了。
  • 宇宙飛船乘坐百人,移居火星不是夢?
    1月7日,馬斯克創辦的SpaceX用一枚第四次重複使用芯級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第三批星鏈(Starlink)計劃的60顆寬帶通信衛星送進了太空,馬斯克名下的在軌衛星數量已經約有180顆,成為在太空中擁有最大星座的人。而同一天在大洋彼岸,馬斯克前往上海參加中國製造Model3交付儀式,上海工廠一年裡從荒蕪變身每周3000輛產能的超級工廠。
  • 星際飛船SN10爆炸的原因公布
    3月4日剛剛進行的第三次高空測試飛行中,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際飛船原型SN10首次實現了成功著陸,在SN10穩穩著陸後,所有人都一躍而起,準備熱情歡呼時,一個奇蹟發生了——在測試的第 14 分 36 秒左右,SN10 竟然表演了一個原地爆炸,直接讓眾人懵逼。事後,當時SpaceX認為問題可能出在著陸腿或燃料洩漏上。
  • 離子風推進飛機在美試飛成功,或將開創航空動力新時代?
    而現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Steven, Barrett)領導的團隊,研發出一款顛覆性的飛機原型——通過離子風驅動、不消耗化石燃料、不產生任何噪音,並且在室內成功試飛。近日,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 阿波羅13號:一次成功的失敗
    從1969 年7 月16 日至1972 年12 月19 日的三年多時間裡,阿波羅11 號、12 號、14 號、15 號、16號、17 號共6次、12名航天員先後登陸月球表面,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登陸地球以外天體的壯舉。但其中為什麼獨獨少了阿波羅13號?太空探索從來都與失敗相伴相隨,屢戰屢敗的精神是太空探索的應有之義。
  • 告別引擎:離子推進飛機試飛成功,將開創航空新時代?
    而現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Steven Barrett)領導的團隊,研發出一款顛覆性的飛機原型——通過離子風驅動、不消耗化石燃料、不產生任何噪音,並且在室內成功試飛。今天,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期刊上。來源 | Scientific American等編譯 | 吳非巴雷特的靈感來源於《星際迷航》(Star Trek)。
  • 星艦第一先鋒SN8銳氣沖天,沒成功已成仁
    只差最後一步,未能完美著陸,不成功已成仁。北京時間12月10日6:45,星艦第一先鋒SN8終於發射升空,首次挑戰高空飛,這是迄今為止原型星艦最大尺度試飛,最大高度達12500米,不僅是星艦前所未有的飛行高度(星蟲、SN5、SN6都只有150米低空跳),還首次挑戰「腹部拍水式俯衝」等關鍵性姿態測試——前所未見的航空飛行。
  • 阿波羅11號升空!人類首次載人登月獲得圓滿成功
    11號是第一艘成功登月的載人飛船。在成功降落在大西洋之後,他收到了來自艾森豪繼承者甘迺迪的祝賀。        阿波羅計劃所需科技由雙子座計劃提供。NASA採取的新的半導體電子科技推動了阿波羅計劃,其中包括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s)在行星際監測平臺(IMP)上的應用,以及矽集成電路晶片在阿波羅導航系統上的應用。
  • 空間站:人類成為跨星際物種的第一站(B)
    禮炮3號先後與兩艘載人飛船對接,對接聯盟14號,成功了;對接聯盟15號,失敗了。因對接系統出現故障,導致3名太空人沒能進入空間站。不過,這個空間站在無人狀態下成功進行遙控試射,擊中一顆靶標衛星。禮炮4號:禮炮1號的升級版,預演歷史連續兩次發射軍用版空間站之後,蘇聯再度發射民用版空間站
  • 殲-31改進版試飛成功 外國媒體的評價亮了!
    據《俄羅斯報》網站12月26日報導,中國最新型戰機殲-31的第二架原型機於23日在瀋陽進行了首次試飛,名為FC-31「鶻鷹」。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證實了此事,但拒絕透露細節。外界首次獲知殲-31是在2012年,當時,第一架原型機也是在瀋陽上空進行了試飛。
  • 國產AE300發動機試飛驗證工作圓滿成功
    如果覺得不錯,請轉發推薦好友關注「低空飛行觀察」(low-A-O)  2020年8月5日16時18分,蕪湖鑽石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生產的AE300發動機搭載中電科鑽石雙發四座飛機平穩著陸,標誌著國產AE300發動機試飛驗證工作圓滿成功。
  • 阿波羅登月騙局
    其實在讀書哪會,老師也曾對美國阿波羅登月騙局產生過懷疑,只是正史上阿波羅確實登月成功了,不過這些都無關緊要了,我們今天來解密真正的阿波羅登月騙局。「阿波羅」登月騙局論,之所以把這個帖子放在陰謀論這裡,就是因為阿波羅登月本身就是個陰謀。關於本文的真假,大家自己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