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搭載「獵戶座」載人飛船的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德爾塔」大推力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據新華社華盛頓12月5日電(記者 林小春)美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獵戶座」5日在繞地球飛行兩圈後,以「完美」姿態降落在太平洋上,這標誌著人類第一艘以深空探索為目標的載人飛船首次試飛取得成功。美國航天局說,這是火星探索之旅的「重大裡程碑」。
「獵戶座」5日日出時分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大約3小時後飛到距地球約5800千米的最高點,比國際空間站飛行高度還要高15倍,已飛出了近地軌道。「獵戶座」項目經理馬克·蓋耶說,自1972年「阿波羅」17號從月球返回後,從沒有載人飛船飛得這麼遠,「我們現在又回來了,美國正帶頭向探索太陽系前進」。
然後,「獵戶座」以每小時3.2萬公裡的高速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其隔熱罩經受了約2200攝氏度的高熱考驗。這與飛船從月球返回的速度和溫度很接近。
發射4個半小時後,在3個主降落傘的拖曳下,「獵戶座」平穩落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海岸以西的太平洋海域。等待在那裡的美國海軍幫助回收飛船,以供將來使用。
美國航天局電視直播解說員在試飛結束後評論說,這是「人們想像中最完美的飛行」。
此次試飛耗資約3.7億美元,使用了約1200個傳感器來記錄飛行和系統的每一個細節。美國航天局計劃全面分析這些傳感器數據,以進一步改進「獵戶座」的設計。
「獵戶座」是在「阿波羅」基礎上設計製造的,相當於放大版的「阿波羅」,可載4至6人,但更加先進。該飛船下次試飛定於2018年進行,而首次載人飛行還要拖到2021年。然後它將超越月球首先抵達小行星,最終再奔赴火星,但那最早也要等到2030年代,這至少是一代人的時間。
分析 美國載人航天「再出發」
這次試飛雖然沒有搭載太空人,從起飛到降落也只有短短4個半小時,但載人飛船到了近地軌道之外,這在1972年「阿波羅」探月任務結束後還是第一次。對美國而言,它承載了太多的意義。
首先,美國載人航天邁出火星探索之旅第一步。「阿波羅」最遠把人類送上月球,太空梭只能來往僅幾百公裡高的近地軌道,但「獵戶座」不同,它的目標是要把人類送上小行星乃至火星。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稱其為「太空探索新篇章的黎明」,而美國航天局局長博爾登的點評更加讓人印象深刻:「火星時代的第一天!」
其次,美國航天局載人航天活動開始恢復。放在半個世紀前,誰也不敢想像美國會依賴俄羅斯來運送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但這就是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面對的尷尬現實。今年9月,美國航天局斥資68億美元,資助波音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分別開發CST-100太空飛行器和載人版「龍」飛船,也同樣是要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
第三,令美國人重新找到「領頭羊」的感覺。過去幾年,美國航天方面雖然不乏私企飛船給空間站送貨這樣的亮點,但總體比較沉寂。這次顯然不同。「獵戶座」發射主管邁克·薩拉芬在發射前夕說:「我們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當「獵戶座」成為40多年來首個衝出地球近地軌道的飛船時,項目經理馬克·蓋耶說他想到的是,「我們現在又回來了」。
美國媒體也很激動。美聯社一篇文章寫道:「在甘迺迪航天中心,這裡的氣氛讓人想起太空梭發射的那些日子。」
第四,重振美國商業航天信心。最近一個多月,先有美國軌道科學公司向空間站送貨的火箭在半空中炸成火球,後有英國維珍銀河公司的商業載人飛船在測試飛行時墜毀在美國加州。私企能否扛起美國的航天夢,由此引起外界關注。雖然「獵戶座」是美國航天局的項目,但它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此次試飛也由該公司主要負責,它的發射則使用美國私企火箭。總體而言,參與「獵戶座」項目的美國公司超過1000個,可謂每個環節都充滿了「商業味」。「獵戶座」試飛成功,也是美國商業航天的一次成功。 (據新華社華盛頓12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