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跟大家聊聊電源相關的知識。我們在購買電腦電源的時候,會發現電源的商品標題有寫全模組和半模組,那麼這個全模組電源和半模組電源究竟是什麼東西?它和普通的非模組電源到底有什麼區別?
我們首先需要知道電源在電腦裡到底是幹什麼的,我們家裡插座提供的市電都是220伏50HZ的交流電,而cpu、顯卡,硬碟等等各種晶片使用的都是+12V,+5V,+3.3V的直流電,所以我們就需要一個東西去把高壓的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這個就是電腦裡電源的作用了。
電腦電源在電腦裡只有一個任務,就是將輸入的交流電變成直流電以後再輸出給各個配件。
所以普通的電腦電源一般情況下是一定有兩個埠的。一個埠,通過一根很粗的線纜接到你家的插座上接入220V的交流電。220V的交流電進入電源以後就會經過各種轉換,最後變成電腦所需的+12V+5V+3.3V的直流電,再從另一邊各種各樣不同的接口輸送給電腦的各個配件。
目前電腦裡需要獨立供電的設備,主要是cpu、主板、顯卡和硬碟。cpu供電主要是+12V的4+4pin供電。4+4pin合併以後就是8pin。顯卡則是+12V的6+2pin供電,6+2合併以後也是8pin,只不過它的線序和cpu的4+4是完全顛倒的,它們不能混插。主板供電則是聚集了+12V+5V+3.3V的大24pin。硬碟的話m2固態和pce固態都是直接從主板取電的。
SATA接口的硬碟會使用扁L口SATA供電,從電源獲取+12V+5V+3.3V的供電。但是這裡就存在一個問題了,每個人選擇的主板是不一樣的,不同人群對於電源接口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電源廠商不可能說是單獨為你的電腦做數量剛好合適的接口,就算能做的話,將來如果你要升級電腦配件,新增的配件額外需要新的供電接口,或者你額外購買的硬碟,那這時候你如果需要換電源就很被動了。
因此,一方面是為了讓一個電源能適用於各種不同需求的人群,另外一個是也方便將來升級。電源廠商通常都會給出很多富裕的接口,裝好機器以後,多餘很多的線沒有接,這個完全是正常的現象。
而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了,這堆你目前用不上的線堆在機箱裡會顯得很亂,一個是不整潔,另外一個是走起線來也很費勁。你總不可能說去把這些多餘的接口剪掉,這樣一個是很危險,另外一個是將來萬一你需要升級電腦的話,還需要重新購買電源,所以完全沒必要這樣做。
像這種所有接口都直接從直流輸出端拉出來,無法自行去除的電源就是我們所說的非模組電源。
電源廠商也清楚這樣的事,所以後來就推出了半模組電源,由於cpu供電和主板供電,無論你是什麼配置?基本上都是必須要接的,所以這兩根線還是直接從電源的直流輸出端拉出來。
而其餘的線纜則是以接口的形式存在,你需要這根線,你就接上你不需要的話就不用接。這樣就大幅度的方便了你的理線和走線,也能讓機箱內顯得更整潔一點。
那當你了解半模組以後,全模組就非常好理解了。全模組電源就是整個電源的所有線纜,包括24pin和cpu的8pin供電。所有的直流輸出端線纜都會以接口的形式存在,你需要什麼線就接什麼線。相對於半模組來講,成本肯定會高一點,畢竟埠更多了。
如果你再深入了解一點模組電源的話,那你就應該會接觸到定製線了,不管是全模組還是半模組還是非模組電源,原廠提供的線纜都是又粗又硬的,更不要提有的線纜還用蛇皮網包著。即便你是全模組電源,走線的難度也不小,況且原廠線纜基本上都是黑色的,也非常的不美觀,而全模組電源由於線纜的兩頭都是接口,就意味著你在保證線序相同的情況下,你可以用自己的線纜替換掉原廠的線纜。
但是這裡我們也要強調一個點,原廠線纜雖然醜又粗又硬,不好走線,但是原廠線纜的質量一定是達標的。無論是端子的質量還是線纜本身的粗細與電阻都是100%符合出廠標準的,而定製線的話,無論是端子接口還是線纜本身,其質量都要受制於賣家的物料。如果他就是為了賺你錢,給你用比較次的線纜和端子,那你的電腦可能就一直處於危險之中了。
看一個電源的好壞應該是看電壓偏離、波紋噪聲、保持時間、交叉負載、物理用料等等。不過現在的趨勢就是頂級的高端電源基本上全是全模組的,這也算是一件好事,畢竟模組化後,除了成本的變高能帶來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文章由巢影字幕組譯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