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AN-LOUIS TREMBLAIS
翻譯:陸玉枝
攝影:NOEL QUIDU / Figaro Photo
亞特蘭蒂斯,傳說中被大海淹沒的陸地,曾經存在於面對海格力斯之柱某一處地方;亞拉臘山,是諾亞方舟沉沒的地方;希臘的克裡特島,傳說中天帝宙斯和怪物彌諾陶洛斯生活過的地方;「天涯海角」,極北地區的天堂;流傳著亞瑟王神話和圓桌騎士尋找聖杯的故事;曾喚醒十字軍無數夢中理想的祭司王約翰所在的基督教王國;理想黃金國,西班牙殖民侵略者追逐的國度... 我們的記者JEAN-LOUIS TREMBLAIS和攝影師NOEL QUIDU,將前往追隨以上這七個人類史上集體無意識時期留下的重大神話秘密的發源地。在拉魯斯字典裡,「神話」一詞的意思是:形象地表現出超越自然能力的人物和英雄行為的民間故事或文學故事。」另外他還補充道:「在神話傳說的掩飾下,隱喻的是人類精神的實質。」這就是為什麼,儘管這些神話都帶有強烈的某種特殊群體的歸屬感,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有著相通的地方。可以說,他們相互交織,相互混雜,相互滲透,既相分又相合。比如,諾亞方舟傳說中的大洪荒,也出現在柏拉圖記載的亞特蘭蒂斯神話中出現,甚至,在這兩份原始資料之前,在傳說中的蘇美爾國王吉爾伽美什――美索不達米亞人的家鄉,就已經有了相關的傳說。我們該說,這是奇蹟? 還是人類奇妙怪異的想像?當然,我們可能會說這不可能是真實的,但為什麼事實卻是:這些故事已經被流傳了這麼多個世紀,甚至在人類發明文字之前就已經開始流傳?在《魔術師的早晨》這本書中,路易士-鮑維爾(Louis Pauwels)和雅克-博基爾(Jacques Bergier)給我們提供了解密的鑰匙:「就好像把珍貴的古文物從地底深處挖掘出來一樣,對待神話傳奇,我們應該從現實自然存在的混濁深處把它們發掘出來。在通常的定義上,人們認為神話是違反自然規則的,它們表達的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對於我們來說,完全相反:神話是自然規則的一種體現方式,是與自然現實產生聯繫的結果,而且這種結果是當現實被直接感知而產生的,而不是被人類所謂的智慧經驗所催眠過思維過濾過,沒有被習慣、偏見或墨守成規所過濾過。」因此,多虧了地質學和氣候學,我們今天已經知道,在很久之前,我們稱之為始祖的人類生活的年代中,發生過這麼多與諾亞大洪災不謀而合的自然洪災:氣候災難、地震、火山噴發、海水上升。也許是在人類學會在用木板和文字記載之前,古代的人們因為對這些事件有了記憶,所以以口頭的方式,在或多或少地添油加醋後,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從而產生了神話?這個謎團尚待解開。」始創神話的另外一個共同特點是,它們都有著關於尋找的內容:尋找已經消失的文明、尋找迷失的伊甸園、尋找未發現過的陸地、尋找聖物、尋找極樂世界。例如,被海水吞沒的亞特蘭蒂斯,米諾斯王統治下的神秘的迷宮――克裡特島,阿比西尼亞地區的僅用一塊巖石建成的教堂,秘魯印加人黃金遍地的地方... 在這些故事中,尋找的過程總是需要卓越地克服重重艱險,以及付出一定的犧牲。因為這種尋找在精神面的意義上更重於其物質面的意義。然而,每個神話中的尋找目標,都關乎一個地點,好像是人們想要給夢想一個實體一樣。尋找的目標有多麼地令人神往,尋找的過程就有多兇險。正如古往今來,多少位地理學家和科學家為了尋找亞特蘭蒂斯或理想黃金國,走遍多少東南西北,有時甚至是各朝著相反的方向去尋找同樣的地方。我們在這個系列中涉及到七個神話,因為旅行的目的地有七個。其實這種選擇是完全個人的,然而,我們只是媒體,不是百科全書。我們誠邀您參加這趟奇妙的探索旅行,別無其他。文:JEAN-LOUIS TREMBLAIS
翻譯:陸玉枝
攝影:NOEL QUIDU / Figaro Photo
亞特蘭蒂斯的傳說,來自於柏拉圖的著作。在世人眼裡,亞特蘭蒂斯亦是被遺失的天堂。一個曾經大放異彩的文明世界,卻於公元前9600年被海水所吞沒,傳說它對面曾是兩根海格力斯之柱,即今天的直布羅陀海峽。海格力斯之柱仍在,而這個名叫亞特蘭蒂斯的天堂,總是有人在尋尋覓覓之中....卡爾佩山高達426米,是兩根史前海格力斯之柱之一,在711年伊斯蘭教入侵期間被以首領之名命為塔裡克山,最後被西班牙人更名為直布羅陀巨巖。
傳說中,如果直布羅陀海峽邊的獼猴消失的話,就意味著英國就得捲鋪蓋走人了。
海格力斯之柱符合各自站立在直布羅陀海峽兩岸邊面對面相向著的兩個海巖石山
首先,是地點。對於希臘人來說,海格力斯之柱確確實實是標誌著人類開發和居住的地方的疆界,是地球上可居住人類的地方。這些海格力斯之柱符合各自站立在直布羅陀海峽兩岸邊面對面相向著的兩個海巖石山:阿比拉山(如今的穆薩山,海拔850米,是一座摩洛哥境內的山谷崖壁);以及正對岸的卡爾佩山,在伊比利亞島上,有它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直布羅陀山,海拔高達426米。而在這個海峽的眾多山洞中發現的蹤跡,也證明了這個地方確實有人居住過,那是一些舊石器時代的靠捕魚和採漁為生的老百姓。第二個因素,時間上的巧合:在最後一個大冰川時期(正是柏拉圖記載的故事發生的時期),海水位一度降到135米以下,使得一些群島體系上原本被海水淹沒的小島露出水面,因此人們可以很輕鬆地通行過去。第三個證明:後來水位上升導致了冰川大融化,冰川最後完全融解當天,詭異的正是柏拉圖書中提到的災難發生的那一天。通過對在這一地區採取的巖心試樣進行研究,證實在這段時間內,這個地區的確發生過地震和海嘯,造成了這個海峽上眾島嶼的淹沒。因此,雅克·科利納-吉拉德得出結論:在直布羅陀海峽,Spartel海角其及周圍的群島的地理變化歷程正好與柏拉圖留下的傳說相吻合。亞特蘭蒂斯的真實傳奇經歷有可能被傳開,演變成人們口耳相傳的奇聞軼事;而在大約公元9600年前,經歷了一個文明世界的演變歷程的的人民—當時居住在那裡的靠打漁和採魚為生的居民,卻最終沒有逃過冰川時期結束時引發的洪災...為紀念大包圍戰爭(1779-1783),而舉行的儀式:「remise des clés(重新分配鑰匙之意) 」來自曼徹斯特的英國婦女興高採烈地來慶祝"皇家婚禮"。眺望大海,可以看到棕櫚和遊泳池,這個海岸到處是英國的觀光客們,充滿了英國的情調。直布羅陀機場是一個軍事和民用機場,為英國飛地直布羅陀服務。機場建在市中心,垂直於直布羅陀的尖端,將城市削減了一半。非常短(1829米),軌道不能容納寬體飛機。
那些對神密的直布羅陀海峽懷有深厚興趣的主要人群,在知道了直布羅陀海峽三萬名居民的真實想法,不知道心中會作何感想?要知道,這些居民們更熱衷於了解現在的溫莎王國,及其皇室成員在婚姻上的各種八卦及狗血劇情,對遙遠的亞特蘭蒂斯王國可不大感興趣。1704年,英國通過對當時佔據這座海峽的西班牙統治者發動了大膽的軍事武力行動,從而奪得了這座海峽的所有權,現在這座海峽生活在英國王室的威嚴莊重之下。那些機器兔,原屬於印度軍隊的尼泊爾的廓爾喀族,確保了王室宮殿的安防,這個宮殿前身是西班牙的一個天主教方濟各會修道院,據說經常有女鬼出沒。雙層公交車,如聖-喬治十字章的紅色一般的電話亭,酒吧整桶地販賣著高盧啤酒:這是主街道,是中央交通要道,完全是英國的縮影。當然除了陽光以外。其他與英國不同的是:原始當地人,被稱為雅尼託斯人, 混合了馬爾他人、熱那亞人和英國人,他們很輕鬆地從說著莎士比亞的語言跳到塞萬提斯的語言。在這裡,人們慶祝和紀念的戰爭,是1779年和1783年間的大包圍戰爭,當時英國駐守邊防的軍隊,依靠著海邊巖石中的數千公裡的人工隧道,抵抗了法國和西班牙聯軍的進攻;以及1805年的發生在直布羅陀海峽西端的特拉法爾海角的海事勝利。見證這場海事勝利的,是一個笨拙而拘謹的納爾遜士兵的雕像,立在當時戰亡的海軍士兵棲息的的公墓的對面。這裡,似乎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那場雅典和亞特蘭蒂斯之間的神秘古老抗戰...唯一與柏拉圖的記載有關聯的--而且還是較遠的關聯,是在一個名叫Upper Rock的巖石上的石碑雕像,其形正如海格力斯之柱,天氣好的時候登上這個石碑可以望見摩洛哥。上面有碑銘式的題詞,用英語寫道:「已知世界的盡頭,哈得斯冥府的開啟之門」。以及用拉丁文寫就的警示語:「Non plus ultra (編者按:意為「此處之外,再無一物」,即世界盡頭之意)」。克萊夫-芬利森(Pr Clive Finlayson)教授, 直布羅陀海峽博物館的館長,是個熱情的人,在重溫亞特蘭蒂斯的故事時,他臉上情不自禁地帶著微笑說:「我沒有完全否認一個被海水淹沒的文明的存在的可能性,但我認為必須從歷史留下的現實遺蹟中找出一些證據來認明它的確曾經存在。不過,我倒是同意雅克·科利納-吉拉德的幾點看法,例如冰川末期整個地球發生的變化,海水的上升,直布羅陀海峽巖洞的古老居民。1848年,正是在此地,人們發現了一具史前年代的女性骸骨,比發現尼安德特人早了8年。我們還知道,公元前七或八世紀,腓尼基人在這些祭獻他們的貢品,因為在此地發現了許多祭獻品(如雙耳尖底甕,小神像,陶瓷器)。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地方顯然是非常神聖的地方,因此他們選擇在這裡供奉他們信仰的神仙。依我個人的觀點,海格力斯之柱所在的地方即是世界盡頭這一傳說,應該最開始是在腓尼基人中間而不是希臘人中間流傳開來,也是他們使得這一個傳說深入人心。這可能是出於商業的目的:因為他們已經憑藉多年的航海經驗成功地穿越了這座海峽,出於對他們的具體航線進行保密的目的,以及為了打消其他的競爭對手也跑來湊一腳,他們才編造了這一說法」。如果潛入海底深處,親眼去探查海底心臟,會發現了什麼樣的存在?答案來自於館長的夫人--傑拉爾丁-芬利森(Dr Geraldine Finlayson)博士,她是直布羅陀海峽研究學院的成員,經常潛入海域去考察研究那些古遺址。她解釋說:「因為那裡有兩股巨大而猛烈的水流從相反的方向相撞在一起,人們潛入時被水流衝走得太快,被衝開得太遠,因此潛入後能停留在那裡的時間短得不能再短了。至於能見度,在那裡的海底下,即使是在最好的情況下也看不到10米以外的地方。這實在是不利在我們在海底下展開考古研究工作。」 簡而言之,亞特蘭蒂斯的神秘依然無法觸及。反倒是讓各種猜測和想像大開其門,形成包羅萬象的局面。無論如何,在直布羅陀海峽有些人還是會談及一座被海水淹沒的城市,帶著歷史所傾向的輕蔑之情,而另一個全新的城市則從水上冒出來,而且每年都向外擴張一點。因為空間太小,不足以容下這個城市的龐大的人口,當地政府委託荷蘭派出工程師、建築學家們以及圍海造田的專家們,一點點地不斷在從海水中啃食的擠出田地來建築他們的辦公室、大樓和海濱。仿佛是要讓時光倒流,回到亞特蘭蒂斯時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