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談一個軍事上的基本概念,也是最近在後臺留言看到的讀者提問:什麼是彈藥基數?
「彈藥基數」這個詞如果說得比較專業一些,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的解釋,單兵的「彈藥基數」指彈藥儲備、配備、消耗和補充所使用的基本計算單位,分為單件武器裝備彈藥基數和作戰單位彈藥基數。
![]()
同時,單兵彈藥基數跟實際攜帶量又不是一回事,單兵的彈藥基數主要受到國家工業製造能力與部隊補給前送能力的制約,而單兵的彈藥攜帶量主要受到的是單兵戰鬥負荷的制約,二者是有一定的比例相乘關係的:如進攻戰鬥中,對單兵的機動速度要求較高,單兵的彈藥攜帶量因數往往被設定為0.4到0.5,加強攜帶量會在這個基礎上加0.2到0.4,也就是實際上單兵帶走的彈藥是一個基數乘以0.6到0.9左右。
![]()
而如果戰鬥形式是陣地防禦戰鬥,對火力的綿密程度要求較高而對單兵機動性的要求相對較低,單兵的彈藥攜帶量因數那往往就被設定為0.5到0.6,加強攜帶量之後就是0.9到1.1了。單兵攜帶量之外的儲備量,一般由戰鬥部隊車輛攜行。
![]()
因此,通俗解釋一點的話,「彈藥基數」就是「特定情況下一定強度的戰鬥任務需要儲備的彈藥數量」,「單兵攜帶量」就是「在彈藥基數的基礎上到底有多少彈藥是帶在單兵身上的」。
對「彈藥基數」與「彈藥攜行量」最直觀的印象,我相信很多人都玩過IW出的《使命召喚.現代戰爭》系列遊戲,裡面的單兵彈藥簡直多得無窮無盡——M4A1型突擊步槍可以配備600發子彈,如果加上槍掛式M203型榴彈發射器還可以多攜帶20發殺爆槍榴彈,同時作為副武器存在的M9型自動手槍還能攜帶超過60發手槍彈。那麼,目前各主要軍事強國的單兵彈藥攜行真的能達到這麼多嗎?實戰中影響攜行數的關鍵性因素又有哪些?我們下面就來一一分析下。首先小編必須強調一點的是,IW和T社出品的《使命召喚》系列儘管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戰鬥射擊類遊戲,尤其是第4部到第8部在遊戲的連貫性、可玩性、畫面感上都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準,但它畢竟是「戰鬥射擊」類遊戲而非「實戰」類遊戲(比如曲高和寡的《SQUAD》),在戰鬥系統的設計方面不合理的地方簡直不要太多——比如那個著名的「趴下喘氣就能回血」的設定,比如子彈從來沒有彈道高這種設定,當然單兵彈藥攜帶量高到不正常也是它的不合理之處:就按照著名的《使命召喚6:現代戰爭II》的單兵彈藥攜行,美軍單兵需要攜帶1支整備狀態下的M4A1步槍+M203槍掛式榴彈發射器,外加20個步槍彈匣和20發槍榴彈,1支整備狀態下的M9自動手槍和4個手槍彈匣,單單這些裝備重量就高達27.86公斤,已經超出了野戰狀態下士兵的標準負重。如果按照美軍相關的野戰條令,再攜帶3天的口糧(MRE重量約0.6公斤,乘以3就是1.8公斤)、1天的飲用水(約2公斤)、急救包/紮營工具(重量5-10公斤)以及必須的防彈背心/插板(重量不低於10公斤)、1到2個供班組機槍手使用的M249機槍的彈匣(每個彈匣重2.52千克,總重5.04千克),那麼《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裡的美軍單兵負重將達到54.8公斤甚至更高。這種負重除了巨石強森或者施州長這樣的壯漢能抗得動,大多數單兵在沒有外骨骼乃至動力裝甲協助的情況下帶這麼多東西連五公裡都走不下來,敵人的面還沒見著先把自己的半月板給磨損得差不多了,在實戰中這樣的彈藥攜帶量是絕對不可能的。
負重的超標會讓士兵膝蓋嚴重受損
![]()
![]()
那麼,說完了「虛假的美軍」,「真實的美軍」在理論上的彈藥攜行到底有多少呢?其實遠遠沒有600發這麼多。從歷史的角度來講,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美軍步兵單兵彈藥攜行數就沒怎麼變過,都是80發彈藥。只不過在一戰時期美軍的步兵標準武器是M1903春田式步槍,這80發的彈藥數量要發下去16個彈夾,到了二戰時期美軍步兵的標準武器變成了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彈匣容彈量從5發升級到8發,80發彈藥數量也就變成了10個彈夾;此類彈藥基數執行到了韓戰時期,到了越南戰爭早期,美軍步兵班全面普及了M14式半自動步槍(另有2支可以全自動射擊的M14充當班組機槍射手),攜行數量也從80發上升到了100發,也就是5個20發的步槍彈匣;越南戰爭後期美軍裝備了M16型步槍,尤其是將彈匣從早期的20發「華夫」式彈匣改為30發的標準型彈匣後,美軍步兵的單兵彈藥攜行數開始趨向穩定了,變成了7個彈匣共210發彈藥。一直到現在,按照美國陸軍手冊中相關野戰條令的規定,美陸軍步兵的彈藥基數依然是210發步槍彈。同時,除了作為步槍手存在的單兵,美軍步兵班還編入2支M249SAW型班用機槍。由於美軍不設專職的機槍副射手,M249SAW型機槍射手需要自己攜帶3個200發彈藥箱(槍上1個,另外攜帶2個)共600發子彈,同時步兵班中的其餘士兵每個人還要另外帶1個200發的彈藥箱供機槍手備用。因此美軍步兵班組內的機槍射手彈藥數量就是自己的600發+班組共同攜帶的600發,一共是1200發彈藥。這就是「真實的美軍」能攜帶的彈藥量。但是,俗話說「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饒是美軍這種在標準化和條令化建設方面做的非常發達的強軍,在單兵的彈藥基數與彈藥攜帶量方面也時常視戰場情況自由變通,美軍單兵在最近10年來的多場局部戰爭中也未必始終遵循著這個「步槍手210發彈藥、機槍手600發備彈+600發班組攜行彈」的規定,比如在油管等視頻網站上經常流出的駐阿富汗、伊拉克美軍自己拍攝的vlog,展示出的美軍步兵單兵攜帶的彈藥數量就經常不止這210發,有相當多的美軍兄逮在外出巡邏的時候一般會多帶2到3個步槍彈匣,讓自己的單兵彈藥攜帶量從210發變成270發甚至300發。除了攜帶彈匣,還有些美軍會自行採購快速裝彈器+攜帶盒裝的散裝彈藥,發生交火的時候先用手裡的彈匣射擊,彈匣打得差不多了就開始用快速裝彈器自行補彈,這手裡面能帶多少彈藥就更沒準了——畢竟對於彈藥來講,那真的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誰也不知道手頭的這7個彈匣到底夠不夠用,萬一打完了敵人還沒撤退、彈藥補給又送不上來,那不就完犢子了?因此這個所謂的「彈藥基數」也就是做個參考意義,處於實戰狀態下的美軍還是習慣性地多帶一些彈藥備用。
快速裝彈器
![]()
![]()
當然,不拿理論上的「單兵彈藥基數」當回事的也不止美軍,俄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是同樣的路數——阿富汗戰爭時期的蘇軍在單兵彈藥配備方面,一般是每個輕步兵有2個步槍彈藥包,每個彈藥包可以攜帶3個AK-74型突擊步槍的彈匣,加起來一共有6個彈匣加上槍上的1個同樣是210發子彈。但實戰中的蘇軍往往會把彈匣包泡在水裡,把它泡脹之後可以多塞1到2個彈匣,也就是從單兵攜行量210發變成240甚至270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儘管理論上的單兵彈藥攜行量非常之少,但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期照樣出現了大批老兵儘可能地往自己的身上多帶彈藥、能裝幾個彈匣就裝幾個彈匣、帶不了彈匣甚至往口袋裡和背囊裡塞盒裝散彈的情況,其彈藥攜帶量同樣遠遠超出了56式衝鋒鎗手120發的標準攜行量。
看來,在單兵彈藥攜帶量這個問題上,各主要軍事強國的步兵還是遵循著統一的標準,那就是:禮多人不怪,帶的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