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藥基數」是什麼意思?現代戰爭單兵彈藥攜帶量有多少?

2021-02-06 軍武速遞

今天咱們談一個軍事上的基本概念,也是最近在後臺留言看到的讀者提問:什麼是彈藥基數?

「彈藥基數」這個詞如果說得比較專業一些,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的解釋,單兵的「彈藥基數」指彈藥儲備、配備、消耗和補充所使用的基本計算單位,分為單件武器裝備彈藥基數和作戰單位彈藥基數。

同時,單兵彈藥基數跟實際攜帶量又不是一回事,單兵的彈藥基數主要受到國家工業製造能力與部隊補給前送能力的制約,而單兵的彈藥攜帶量主要受到的是單兵戰鬥負荷的制約,二者是有一定的比例相乘關係的:如進攻戰鬥中,對單兵的機動速度要求較高,單兵的彈藥攜帶量因數往往被設定為0.4到0.5,加強攜帶量會在這個基礎上加0.2到0.4,也就是實際上單兵帶走的彈藥是一個基數乘以0.6到0.9左右。

而如果戰鬥形式是陣地防禦戰鬥,對火力的綿密程度要求較高而對單兵機動性的要求相對較低,單兵的彈藥攜帶量因數那往往就被設定為0.5到0.6,加強攜帶量之後就是0.9到1.1了。單兵攜帶量之外的儲備量,一般由戰鬥部隊車輛攜行。

因此,通俗解釋一點的話,「彈藥基數」就是「特定情況下一定強度的戰鬥任務需要儲備的彈藥數量」,「單兵攜帶量」就是「在彈藥基數的基礎上到底有多少彈藥是帶在單兵身上的」。

對「彈藥基數」與「彈藥攜行量」最直觀的印象,我相信很多人都玩過IW出的《使命召喚.現代戰爭》系列遊戲,裡面的單兵彈藥簡直多得無窮無盡——M4A1型突擊步槍可以配備600發子彈,如果加上槍掛式M203型榴彈發射器還可以多攜帶20發殺爆槍榴彈,同時作為副武器存在的M9型自動手槍還能攜帶超過60發手槍彈。那麼,目前各主要軍事強國的單兵彈藥攜行真的能達到這麼多嗎?實戰中影響攜行數的關鍵性因素又有哪些?我們下面就來一一分析下。首先小編必須強調一點的是,IW和T社出品的《使命召喚》系列儘管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戰鬥射擊類遊戲,尤其是第4部到第8部在遊戲的連貫性、可玩性、畫面感上都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準,但它畢竟是「戰鬥射擊」類遊戲而非「實戰」類遊戲(比如曲高和寡的《SQUAD》),在戰鬥系統的設計方面不合理的地方簡直不要太多——比如那個著名的「趴下喘氣就能回血」的設定,比如子彈從來沒有彈道高這種設定,當然單兵彈藥攜帶量高到不正常也是它的不合理之處:就按照著名的《使命召喚6:現代戰爭II》的單兵彈藥攜行,美軍單兵需要攜帶1支整備狀態下的M4A1步槍+M203槍掛式榴彈發射器,外加20個步槍彈匣和20發槍榴彈,1支整備狀態下的M9自動手槍和4個手槍彈匣,單單這些裝備重量就高達27.86公斤,已經超出了野戰狀態下士兵的標準負重。如果按照美軍相關的野戰條令,再攜帶3天的口糧(MRE重量約0.6公斤,乘以3就是1.8公斤)、1天的飲用水(約2公斤)、急救包/紮營工具(重量5-10公斤)以及必須的防彈背心/插板(重量不低於10公斤)、1到2個供班組機槍手使用的M249機槍的彈匣(每個彈匣重2.52千克,總重5.04千克),那麼《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裡的美軍單兵負重將達到54.8公斤甚至更高。這種負重除了巨石強森或者施州長這樣的壯漢能抗得動,大多數單兵在沒有外骨骼乃至動力裝甲協助的情況下帶這麼多東西連五公裡都走不下來,敵人的面還沒見著先把自己的半月板給磨損得差不多了,在實戰中這樣的彈藥攜帶量是絕對不可能的。

負重的超標會讓士兵膝蓋嚴重受損

那麼,說完了「虛假的美軍」,「真實的美軍」在理論上的彈藥攜行到底有多少呢?其實遠遠沒有600發這麼多。從歷史的角度來講,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美軍步兵單兵彈藥攜行數就沒怎麼變過,都是80發彈藥。只不過在一戰時期美軍的步兵標準武器是M1903春田式步槍,這80發的彈藥數量要發下去16個彈夾,到了二戰時期美軍步兵的標準武器變成了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彈匣容彈量從5發升級到8發,80發彈藥數量也就變成了10個彈夾;此類彈藥基數執行到了韓戰時期,到了越南戰爭早期,美軍步兵班全面普及了M14式半自動步槍(另有2支可以全自動射擊的M14充當班組機槍射手),攜行數量也從80發上升到了100發,也就是5個20發的步槍彈匣;越南戰爭後期美軍裝備了M16型步槍,尤其是將彈匣從早期的20發「華夫」式彈匣改為30發的標準型彈匣後,美軍步兵的單兵彈藥攜行數開始趨向穩定了,變成了7個彈匣共210發彈藥。一直到現在,按照美國陸軍手冊中相關野戰條令的規定,美陸軍步兵的彈藥基數依然是210發步槍彈。同時,除了作為步槍手存在的單兵,美軍步兵班還編入2支M249SAW型班用機槍。由於美軍不設專職的機槍副射手,M249SAW型機槍射手需要自己攜帶3個200發彈藥箱(槍上1個,另外攜帶2個)共600發子彈,同時步兵班中的其餘士兵每個人還要另外帶1個200發的彈藥箱供機槍手備用。因此美軍步兵班組內的機槍射手彈藥數量就是自己的600發+班組共同攜帶的600發,一共是1200發彈藥。這就是「真實的美軍」能攜帶的彈藥量。但是,俗話說「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饒是美軍這種在標準化和條令化建設方面做的非常發達的強軍,在單兵的彈藥基數與彈藥攜帶量方面也時常視戰場情況自由變通,美軍單兵在最近10年來的多場局部戰爭中也未必始終遵循著這個「步槍手210發彈藥、機槍手600發備彈+600發班組攜行彈」的規定,比如在油管等視頻網站上經常流出的駐阿富汗、伊拉克美軍自己拍攝的vlog,展示出的美軍步兵單兵攜帶的彈藥數量就經常不止這210發,有相當多的美軍兄逮在外出巡邏的時候一般會多帶2到3個步槍彈匣,讓自己的單兵彈藥攜帶量從210發變成270發甚至300發。除了攜帶彈匣,還有些美軍會自行採購快速裝彈器+攜帶盒裝的散裝彈藥,發生交火的時候先用手裡的彈匣射擊,彈匣打得差不多了就開始用快速裝彈器自行補彈,這手裡面能帶多少彈藥就更沒準了——畢竟對於彈藥來講,那真的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誰也不知道手頭的這7個彈匣到底夠不夠用,萬一打完了敵人還沒撤退、彈藥補給又送不上來,那不就完犢子了?因此這個所謂的「彈藥基數」也就是做個參考意義,處於實戰狀態下的美軍還是習慣性地多帶一些彈藥備用。

快速裝彈器

當然,不拿理論上的「單兵彈藥基數」當回事的也不止美軍,俄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是同樣的路數——阿富汗戰爭時期的蘇軍在單兵彈藥配備方面,一般是每個輕步兵有2個步槍彈藥包,每個彈藥包可以攜帶3個AK-74型突擊步槍的彈匣,加起來一共有6個彈匣加上槍上的1個同樣是210發子彈。但實戰中的蘇軍往往會把彈匣包泡在水裡,把它泡脹之後可以多塞1到2個彈匣,也就是從單兵攜行量210發變成240甚至270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儘管理論上的單兵彈藥攜行量非常之少,但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期照樣出現了大批老兵儘可能地往自己的身上多帶彈藥、能裝幾個彈匣就裝幾個彈匣、帶不了彈匣甚至往口袋裡和背囊裡塞盒裝散彈的情況,其彈藥攜帶量同樣遠遠超出了56式衝鋒鎗手120發的標準攜行量。

看來,在單兵彈藥攜帶量這個問題上,各主要軍事強國的步兵還是遵循著統一的標準,那就是:禮多人不怪,帶的越多越好。

相關焦點

  • 現代戰艦火炮的彈藥基數一般是多少?這裡告訴你答案
    對於海上戰艦的更替,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不管戰艦的武器裝備怎麼變化,在戰艦的艦艏都會保留一門火炮,現代戰艦裝備的火炮主要執行對陸攻擊,攻擊海上海面目標等,在海戰中還是有一定的作用,那麼在戰時,現代戰艦需要攜帶多少炮彈才能滿足火炮的作戰需要呢?
  • 上戰場帶多少子彈合適?中美俄三國各不相同,別被遊戲騙了!
    ▲其實是這樣噠出廠的散彈一箱往往有數千發,為了方便彈藥的供應,部隊會根據單兵攜行能力、部隊所用槍械特性來規劃一個單位值——彈藥基數)對於彈藥供應來說,基數幫助後勤實現了標準化,但是對於真正上戰場的士兵來說,基數只能算作參考值。
  • 彈藥漫談:雲爆彈
    美國是最早研製這種彈藥的國家,不過,這種彈藥研製之初,並不是想直接用來殺傷人員的,而是解決越南戰場上直升機在叢林地區快速機降的。即想通過它的爆炸來在叢林中清除樹木、草叢等,以便為直升機快速開闢一塊適合機降的場地。但在實戰中發現,用它來殺傷人員與開闢機降場同樣有效,甚至更加有效。
  • 美俄相繼推出背負式彈鏈箱,單兵可攜帶575發子彈
    背負式彈鏈箱有彈鏈、柔性輸彈帶和彈鏈箱組成。彈鏈箱的容彈量在200發和500發之間。其彈藥容量大,持續作戰火力強,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彈鏈箱這種概念在越戰時就有了,越戰時美軍經常要深入到密林區裡進行作戰。遠距離作戰彈藥補給就會變得困難,為了儘可能多地帶彈藥,士兵們就用M60機槍加裝一個彈鏈箱改裝成適合攜帶的作戰武器。
  • 各國彈藥箱裝彈量是多少?數據差異很大,美軍最少只有550發
    眾所周知,戰場上彈藥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進入新時代以前,後勤給前線供應子彈的時候,用的都是木質彈藥箱,其的容量有效不是很大,基本巷子裡的子彈也就夠幾個人分
  • 空中炮艇AC130 飛行的彈藥庫 大國欺負小國的神器
    AC130空中炮艇以C130大型運輸機為載體,本身機體龐大,裝載量驚人,屬於一個飛行的彈藥庫。
  • 二戰中日軍無比恐懼的火焰噴射器,現代戰爭中為何越來越罕見了?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什麼,讓火焰噴射器成為了現代戰爭的「棄兒」?現代戰爭中,小口徑、高穿透力自動武器的大規模應用,信息化、智能化戰爭模式的興起,都使得單兵裝備的重量迅速增加。各國都在想方設法減輕單兵武器和彈藥的重量,避免裝備太重影響戰場機動性。就目前來看,班組機槍手所使用的輕機槍算是單兵武器重量中的「天花板」,但其槍彈總重量也不過15-20公斤左右。換成火焰噴射器的話,那重量可就不得了了。
  • 這些4毫米彈藥走向極端|輕武專欄
    輕武專欄是軍武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首先,在同等負重前提下,士兵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其次,槍枝的後坐力也會相對更小,使槍變得更加容易控制。這項技術,實際多用於大中口徑火炮的炮彈上面,而用在子彈上,多少都會給人一種腦洞開到瘋狂的感覺。
  • 《和平精英》進入「現代戰爭」時代
    趁現在火力盲區,主攻手用火箭筒,把它給我幹下來……單兵雷達架設完畢,支援手呼叫無人機轟炸附近載具。」看到這段描述,你或許會想到,現代戰爭影片裡的類似情節。近年來,隨著數位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遊戲對於現代化戰爭的還原程度,越來越逼真,其中便包括主機PC端的COD、戰地系列,以及手機端的《和平精英》等作品。
  • 俄羅斯換裝新機槍、美軍選擇聚合物彈殼槍彈、超大容彈量的TS12霰彈槍……信息量巨大,不得不看
    中秋國慶雙節過後,新一期《輕兵器》雜誌已上市,本期有哪些亮點文章?請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如何在保證彈藥基數的情況下減輕單兵負荷,是各國輕武器行業孜孜以求的課題。幾十年前的無殼彈、埋頭彈,終因存在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而流產。
  • 【互動】乾貨:榴彈發射器的分類以及配用彈藥詳解!
    榴彈發射器的另一種分類方法是按操持方式分,主要有以下幾種。單人肩射榴彈發射器 由單兵攜行使用,以抵肩和腰際夾持射擊為主,也可用肩託或槍託拄地射擊。這類武器重量輕,直接由人體承受其後坐力。如榴彈槍、附裝型榴彈發射器和半自動榴彈發射器。多人架(座)射榴彈發射器 由多人或戰鬥小組攜行操作,武器安裝在三腳架或車船、飛機的座(支)架上,有的還能裝在兩腳架上使用。
  • 效仿無人機「蜂群」戰術 彈藥組團作戰將有勇更有謀
    B-1B轟炸機上的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地飛彈」  無人機「蜂群」戰術現在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這種戰術能否擴展到其他武器裝備上呢?  美國《空軍》雜誌近日報導稱,美空軍將啟動「黃金部落」項目,把包括GBU-39/B「小直徑炸彈」、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地飛彈」以及ADM-160「小型空射誘餌彈」在內的各種精確制飛彈藥實現聯網成為自主的「蜂群」彈藥,以突破對手先進的防空系統,最大限度提高打擊特定目標的效果,或及時攻擊在飛行過程中突然出現的新目標。  那麼,什麼是「蜂群」彈藥?
  • 遍布世界的紅色中國彈藥攜行具——56胸掛的故事
    確實,56胸掛(56式衝鋒鎗彈匣袋)是目前已知的第一種作為制式的標準型單兵戰鬥攜行具而大量配發的自動步槍用胸掛。但是必須說明,胸掛這個攜行具類型並不是從56開始的。東線德軍日常解放戰爭時期的照片裡有一個非常像胸掛的ZB/布倫彈藥攜行具當然,德系衝鋒鎗比如MP18和MP40等默認的彈藥攜行都是對掛斜掛三聯,也有四聯版本。M3的彈藥包也有三聯。
  • 平平無奇的常規彈藥系列稿件(一)一文讀懂常見火炮及彈藥名詞
    在各種論壇中,常有網友稱我軍有「火力不足恐懼症」,這句話雖是戲言,但也側面反映出我軍對火力裝備的重視。經過數十年的強軍建設,目前我國陸軍已建立了從單兵到連級、營級等不同級別的火力配置序列,根據戰術定位、使用環境的不同,發展出口徑不一、性能各異的各種火炮裝備。對於軍迷朋友來說,如榴彈炮、迫擊炮、加榴炮等各種名詞琳琅滿目、容易混淆,因此筆者將幾個常見名詞集中解釋,以饗讀者。
  • 新中口徑加特林機槍亮相 採用全新聚合物彈藥 中國是否要跟進?
    在當前敵方單兵防護水平普遍提高,城鎮作戰環境大比例增加(建築物成為隱蔽和障礙)的情況下,7.62×51mm彈藥的威力已顯得不足,這點已經被實戰證明。通用動力與真正速度早有「基情」,其參加美國陸軍「下一代班組武器(NGSW)」競標樣槍就採用了真正速度研製的聚合物彈藥。淺析:通用動力「下一代班組武器」樣槍 無託槍族 複合材料彈藥(附視頻)
  • 五花八門的彈藥庫
    睡在彈藥上因為彈藥具有易燃、易爆性能,建彈藥倉庫時,必須精心選擇庫址、合理布局。美軍在新加坡的一個海軍基地的彈藥庫距離市區不過數十公裡,但整個區域如同一片開闊的「藍色高爾夫球場」,不知內情的人還真不知道裡面有彈藥庫,「沒發現它與周圍有什麼不同啊!」
  • 我軍要人手一個的單兵快樂筒,還是雙聯裝的?
    小兵兵之前曾寫過一篇《炊事班人手一支火箭筒》的文章,今天再來給大家說說這些火箭筒的型號和彈藥。對於「火力不足恐懼症」已經治不好的兔子來說,人手一支火箭筒真算不得什麼,兔子他們不止人「手一支」,而且還有雙聯裝,發射的還是雲爆彈……
  • 機槍彈藥消耗驚人,戰場上誰來負責背子彈?|輕武專欄
    ▲日軍機槍手和他的彈藥箱將裝有5發6.5×50mm有坂步槍彈的橋夾依次水平放置在大正十一式機槍的彈鬥中,便可給這挺「勤儉持國」的輕機槍供給彈藥,邊打邊裝、打多少裝多少,堅決杜絕浪費彈藥▲你以為我是步槍,其實我是一挺重槍管的機槍在步槍、機槍通用彈藥的同時,作為班組步兵中的火力核心,機槍手也必須保證有充足的彈藥供應,而即便機槍手力大如施瓦辛格,沒有流浪地球中那樣的外骨骼
  • 二戰美軍單兵攜行裝備
    所謂單兵攜行具,是指士兵在作戰、訓練、值勤時攜帶個人裝備用品的制式用具,它能夠提供彈藥、防護裝備、急救和軍需保障品等作戰及生存所需物品的基本供應
  • 就像刺刀永遠不會背叛你, 冷兵器在現代戰爭中究竟有什麼價值?
    由於槍管內凸起的膛線導致彈藥難以裝填,直接影響了線膛火槍的射速和射擊效率,但極高的射擊精度又讓射手們無法放棄,於是你就看到了一群精英射手隨身攜帶木槌,並用木槌敲擊推彈杆來裝填的景象,改變這一切的正是米尼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