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末日只差100秒」?世界末日鍾設立70年來調整了26次

2021-02-15 茶意空間

1945年,參與研製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的一些科學家,還有17位諾貝爾獎得主,共同創辦了一份《原子科學家公報》,旨在反對使用核武器。

1947年,世界末日鍾第一次出現在 《原子科學家公報》上,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脅的程度:12時整象徵核戰爆發,雜誌社根據世界局勢將分針撥前或撥後,以此提醒各界正視問題。

最近一次調整在2020年1月23日,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時分僅剩100秒,這也意味著人類面臨的生存威脅上升到冷戰結束後的最高水平, 也是自時鐘設立以來的最高水平。

幾十年來,風雲激蕩,局勢變換,設立以來,世界末日鍾已經歷了26次調整,人們有數次和午夜擦肩而過,只差一步就墜入深淵。

1947年,世界末日鍾首次出現在了《原子科學家公報》上,時間被設定在23時53分,距離午夜毀滅只差7分鐘。

1949年末日鐘被調到了23時57分。

1949年,美國總統杜魯門總統宣布:「蘇聯已經成功地測試了他們的第一個核裝置」。儘管蘇聯馬上否認了這些說法,核軍備競賽還是開始了,這讓末日鐘的時間被調到了午夜前3分鐘。

1953年,末日鐘被調到了23時58分。

1953年,美國試驗了第一顆比原子彈威力更大的氫彈。在這次試驗中,美國摧毀了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

作為回應,幾個月後蘇聯測試了他們自己的氫彈。

本不富裕的地球雪上加霜,末日鍾距離午夜只差兩分鐘。

1960年,隨著美蘇之間的緊張關係有所緩解,末日鐘被推遲至23時53分。

1960年,隨著核戰爭競賽的減緩,《原子科學家公報》稱其為「新十年的開端」。公報中提到了一些具體的事件,表明美國和蘇聯不再傾向於相互破壞。它在評估中強調了它們1956年在蘇伊士運河避免對抗和下令停火的能力。

1963年,美蘇聯籤署《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後,末日鐘調整到了23時48分。

1963年,美國和蘇聯共同籤署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Partial Nuclear Test Ban Treaty),終止了在大氣層、太空和水下的核武器試驗。

「締結一項有限的禁試條約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公報》寫道。「它增強了人類將在核戰爭中逃脫毀滅的渺茫希望。」

1968年,隨著中東戰爭、越南戰爭的爆發,末日鐘調整到了23時53分。

正當所有人都覺得一切都在好轉時,世界又開始陷入紛爭。美國介入了越南戰爭,而中東也出現了亂象。與此同時,又有兩個大國在此時期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1969年,由於許多國家籤署了《核不擴散條約》,末日鐘被推遲到了23時50分。

1968年,許多國家籤署了《核不擴散條約》(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旨在限制核武器的擴散。

「大國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他們必須毫不拖延地進行下一項任務——逐步拆除他們自己龐大的軍事設施,」當時的《原子科學家公報》寫道。

籤署《核不擴散條約》

1972年,美蘇又籤署了兩項條約,使末日鐘被推遲到了23時48分。

1972年,美蘇兩國籤署了《限制戰略武器條約》(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 Treaty),並籤署了《反彈道條約》(Anti-Ballistic Treaty)。這兩項條約都緩解了緊張局勢,末日鍾又被推遲了。

1974年,隨著各國繼續發展核武器,末日鐘被調至23時51分。

時間來到1974年,人們發現籤署的許多條約似乎都毫無意義。事實上,有證據表明美國和蘇聯正在發展更多的武器,而不是減少它們。在這一年印度也都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1980年隨著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繼續發展核武器,末日鐘被調至23時53分。

《原子科學家公報》寫道:"蘇聯和美國的行為就像是'嗜酒'的那些醉漢——他們堅信自己所喝的酒肯定是'最後一杯',但同時他們總能為'再來一杯'找到一個很好的藉口。"儘管美國和蘇聯籤訂了許多條約,但他們仍在繼續他們的核計劃。

1981年,軍備競賽升級,阿富汗、南美及波蘭的衝突,末日鐘被調至23時56分。

1983年,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上任後,末日鐘被調至23時57分。

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美國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讓美國退出了莫斯科奧運會,導致兩國關係更加緊張。隆納·雷根成為總統並沒有削減核武器數量,相反他試圖建立一個更強大的軍火庫。

1984年,隨著美蘇之間的緊張關係達到白熱化程度,末日鐘被調至23時57分。

隆納·雷根和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1988年,在美蘇籤署《中導條約》後,末日鐘被調至23時54分。

1987年12月,美蘇籤署《關於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飛彈條約》,並於半年後生效。根據該條約,在生效後一年半內銷毀全部中短程飛彈,三年內銷毀全部中程飛彈

1990年隨著柏林圍牆倒下,東歐劇變,冷戰接近尾聲,末日鐘被推遲到23時50分。

1991年冷戰結束,末日鐘被推回到23時43分,這是有史以來距離午夜12點最遠的時間。

1991年冷戰結束,美蘇籤署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末日鐘被推遲到有史以來距離午夜12點最遠的時間。

1995年,由於各國銷毀核武器方面進展緩慢,環球軍費開支達冷戰水平,末日鐘被提前到了23時46分。

儘管冷戰已經結束,但全世界仍有4萬多枚核武器。許多人擔心,核戰爭仍會在某天降臨。

拆除飛彈

1998年,隨著更多國家測試核武器,末日鐘被調到了23時51分。

1998年,印、巴都成功地測試了核武器,同時,美國和俄羅斯總共仍擁有超過7000枚核武器。

2002年,末日鐘被調到了23時53分。

全球裁減核武進展緩慢,美國宣布有意退出反彈道飛彈條約,同時,貧富差距的擴大可能會增加戰爭和暴力的風險。

2007年,由於世界處於「第二個核時代的邊緣」,末日鐘被調到了23時55分。

隨著洪水、風暴和乾旱影響到世界各地的人們,氣候變化正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很有可能會導致增加核子應用,甚至間接助長使用核武。

2010年,隨著美俄對話改善,核裁減談判出現進展,末日鐘被調到了23時54分。

美俄關係緩和;

哥本哈根會議上,各國同意降低碳排放。

2012年,末日鐘被調到23時55分。

核武器削減進展緩慢、利用核能中的隱患、全球變暖——面對如此嚴峻且複雜的挑戰,世界卻依舊缺乏應對和解決這些挑戰的能力。

2015年,全球氣候變化和核武器現代化帶來新的軍備競賽使末日鐘被調到23時57分。

世界仍缺乏應對全球氣候變遷以及核武現代化的全球性行動,加上美俄兩國在烏克蘭危機中的緊張情勢加劇。

2017年,末日鐘被調到23時57分30秒,在歷史上第二接近午夜。

核武威脅、全球氣候變遷和2017年川普當選總統,末日鐘被調到23時57分30秒,這是歷史上第二接近午夜的時間。

2016年,美國經歷了一場最具爭議的總統競選,《原子科學家公報》特別指出,以往從未因某個人而撥快時鐘,但隨著川普當選,世界前途更難以預料。

2018年,末日鐘被調到23時58分。

2017年,金將軍再次進行核子試爆、各國核武競爭加大,以及懂王不斷發推、退群,都讓未來更難以預料。

2020年,由於核武器和氣候災害,時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午夜,23時58分20秒。

世界各國領導人未能應對不斷增加的核戰爭威脅,例如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的《中程飛彈條約》的終止。

部分地區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

依然存在的、無法應對的氣候變化。

最終讓末日鐘的時間超越了1953年和2018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午夜。

-END-免責聲明:文章部分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以上所提及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末日鍾」再撥快 離象徵末日僅剩100秒!
    ,現在離「末日」還剩100秒。這是「末日之鐘」設立以來的最高風險水平。此次公報再次調整了時間,以反映核武器迫在眉睫的威脅和全球變暖的加劇。現在,時鐘設置為離「午夜」100秒,這是有史以來最接近象徵性厄運的時刻,也是指針第一次位於兩分鐘的範圍內。
  • 差點敲響的「末日之鐘」
    原來,這是美國一家雜誌社旨在反對核戰爭,警示核戰爭將會給世界帶來末日而設立的鐘。這家名為《原子科學家公報》的雜誌,是參與研製第一顆原子彈研究開發的美國科學家們於1945年創辦的。這些科學家雖然成功研製了第一顆原子彈,但是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大多數科學家反對將核武器用於戰爭。
  • 人類距離世界末日只剩「兩分鐘」,「末日時鐘」到底預示了什麼?
    這是根據《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在1月24日發布的「世界末日時鐘」年度報告得出的結論。什麼是「末日時鐘」?「末日時鐘」是一虛構鐘面,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及各種災害威脅的程度:12時整象徵核戰或災害爆發,雜誌社應世界局勢將分針撥前或撥後,以此提醒各界正視問題
  • 距末日還剩3分鐘?末日之鐘是怎麼回事
    自從2015年1月以來,「末日之鐘」的時間一直停留在距離午夜3分鐘的位置。【走時搖擺】《原子彈科學家公告》於1945年創辦,其發起者是一群曾參與研製世上第一枚原子彈的美國科學家,該雜誌的宗旨在於反對使用核武器。
  • 關於「末日時鐘」的冷知識 人類距離毀滅僅兩分鐘
    末日鍾於1947年由《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設立,正值冷戰之初,原子彈已經在二戰中投入實用。它最初的作用是來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脅的程度:如果末日鐘被調整成了12時整(子夜),則象徵核戰爆發。因此,雜誌社需要根據世界局勢將分針撥前或撥後,來提醒各界正視問題,避免人類毀滅。末日鍾剛剛設立時,分針距離12點7分鐘,在之後的60年裡,先後進行了20餘次調整撥動。
  • 末日鍾科學家表示:我們距離地球毀滅只剩下「最後三分鐘」.
    (Doomsday Clock)」,因氣候變遷加劇與列強達成核子協議,以及各國在巴黎氣象高峰會議獲得共識,將「末日鍾」調快2分鐘,離象徵世界毀滅來臨的午夜僅剩3分鐘,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離末日最近的一次,也是20年來最接近午夜的時刻。
  • 2021年末日時鐘倒計時,末日時鐘是什麼 ​
    Scientists)雜誌於1947年設立,隱喻不受限制的科學技術發展對人類的威脅。《末日時鐘》每年由公告科學與安全委員會與其贊助商委員會協商確定,其中包括13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時鐘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易受核武器,氣候變化和其他領域破壞性技術災難性影響的指標。末日時鐘與2021年1月27日進行了更新2021年依然保持著距離午夜100秒和2020年距離午夜時間一樣末日時鐘1947年,該鐘設立時,鐘面距離午夜剩7分鐘。
  • 末日時鐘警示-2021年,
    一、末日時鐘這個時鐘叫「末日時鐘」,顧名思義,這是一個,警示末日來臨的時鐘。是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的,被用來表示,人類受世界級核戰爭威脅的程度。如果時鐘的分針指向12,也就是到達午夜24點,那就意味著毀滅性的災難爆發,也就是人類文明消亡的時刻。首次設立時,「末日時鐘」被設定在,「距離午夜7分鐘」的位置。
  • 揭秘 距世界末日還剩3分鐘?這是怎麼回事
    前兩天,美國負責管理「末日之鐘」的科學家組織宣布了這一消息:今年「末日之鐘」仍保持在11時57分,如果午夜時分象徵著世界災難末日的話,我們離它就只有3分鐘了,這意味著人類面臨的生存威脅保持在冷戰高峰期以來的最高水平。1947年,當時冷戰的陰影籠罩世界。
  • 末日時鐘
    末日時鐘的誕生1941年底,曼哈頓計劃秘密展開。
  • 科學家:因氣候持續變暖 離"世界末日"只剩3分鐘
    由於氣候持續變暖以及核武器的威脅度提高,科學家們將「世界末日鍾」的時針再次向象徵著世界災難末日的午夜時分推進了2分鐘,這是三年來第一次「撥快」世界末日鍾。「世界末日鍾」源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美國在日本長崎及廣島投下兩顆原子彈之後,1974年芝加哥大學研究原子科學的科學家們創立了「世界末日鍾」這個虛擬定時器,來警示人類因過度使用核武,而導致自我滅亡。
  • 19年「末日時鐘」僅剩2分鐘,離核大戰最近的一次!
    2018年,因為朝核危機,這個在冷戰爆發就存在的末日時鐘,被撥快了30秒,從上一次調整的23時57分30秒,變成了23時58分,距離午夜的時間也從還剩2分30秒變成了僅剩下2分鐘。科學家們指出,日益增長的核威脅、氣候變化以及對政治機構缺乏信任,將會使得末日時鐘被撥快。
  • 末日鍾:我與世界末日僅有3分鐘距離
    「末日鍾」的提出者希望以此向全世界公眾和政治領導人傳達出核危機的緊迫程度。
  • 迷戀世界末日的人類
    大概是世界末日,外星人入侵了地球,地球組織防衛軍打敗了侵略者,然後倖存者被迫籤署保密協議。不少社交平臺都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80後、90後跟00後玩的這個梗,似乎還真有人信了。1999年其實真的發生了世界末日的場景,也就是「千年蟲」事件,這是一個程式設計師拯救世界的故事,而且是真·拯救世界於末日。
  • 【周末薦書】1962:末日邊緣
    1962:末日邊緣一群擔心世界爆發核戰爭的科學家,曾在1945年設立「末日時鐘」,用以警示世界距離毀滅的遠近
  • 第6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
    就在2017年1月26日,具有象徵性警世作用的末日鍾,又調快了30秒——距離「象徵世界災難末日」的午夜時分僅剩2.5分鐘,這也意味著人類面臨的生存威脅上升到美蘇冷戰結束後的最高水平。末日鍾其實就是一種災難指標,它是綜合了全球核武擴張、氣候變遷、以及新科技威脅所做出的一種評估。
  • 美國末日時鐘最新報時 人類距「毀滅」只剩2分鐘!
    如果你還有未完成的夢想,抓緊時間去做吧,因為根據末日時鐘,這個世界已經接近毀滅了。
  • 歡迎來到殭屍末日
    某日臨窗俯瞰心生一念:萬一我天朝帝都陷入殭屍末日,包爸我該如何保衛一家老小?思來想去,決定還是先武裝好自己。
  • 2012世界末日
    比如說,在很多國家那些發生過流血衝突的戰場或者廣場上人們看到天空中出現了藍色、紫色、紅色,各種像雷射一樣的異常磁場發光現象。在2012年12月21日這一天,地球上不同時區的國家都在等待著世界末日的到來。因為地球是旋轉的,它的磁場的失衡也是從幾個點開始遍布到地球全部地殼的。那些最開始出現類似於極光的那種天空下面的區域裡,往往都有很多人在那裡靜坐或者等待。他們得到一些消息:就是今天是世界末日。
  • 廣島核爆75年後,「末日時鐘」離「末日」更近了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8月6日在廣島和平紀念儀式上表示,希望世界各國開展對話,最終實現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8月6日,在日本廣島,人們在原子彈轟炸75周年紀念活動正式開始前雙手合十悼念。  新華社 圖75年前的8月6日,美軍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一枚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核武器空襲,逾14萬人喪生。「今年是核爆75周年,我國繼續堅持無核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