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南京等地因連日大雨受災……
目測下面這種文章分分鐘又要泛起。
是不是很多人都看過?這文章所述的所謂的真相是:青島不怕水淹,是因為德國人一百多年前給青島設計的排水系統。
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青島,真的是因為德國人百年前造的排水系統?
呵呵……
你恐怕不知道,這套公認強大的排水系統,對於當時青島的華人百姓來說,非但不是造福,相反是徹頭徹尾的災難。
青島不淹,靠的是中國製造。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青島排水系統的歷史。
每當夏季暴雨如注,山東省青島市,總會自然而然火一把。
憑啥火?就憑青島獨家強項:不怕暴雨的強大排水系統。
國內一些一線城市,平瓢潑大雨澆幾個鐘頭,立刻漫成大災:黃金地段積水成河,地下超市灌成池塘,趕上高峰期,交通淹到癱瘓,汽車泡得熄火,幾乎滿城急抓狂。
偏就是青島不抓狂,強大的排水系統,多強的暴雨全扛住。曾有媒體直播:有次青島遭遇21小時強暴雨,有路段突發積水,排水工人打開應急排水閥,傾盆大雨中兩分鐘輕鬆排完,真是羨煞各地圍觀小夥伴了。
甚至就連某電視相親節目裡,青島籍男嘉賓衝心動女生深情喊話:來青島吧!我們這裡暴雨天上下班永遠不怕堵。驕傲宣言擲地有聲:不怕水災,青島是認真的。
青島的這項強大優勢,全國都認帳,但這種論調一直沒停過:你青島排水厲害又怎樣?還不是沾了德國人的光,靠了人家一百年前留下的排水系統。
拜青島曾被德國十七年殖民統治所賜,外加多年前,廣東某媒體一篇熱情謳歌德國排水系統的文章瘋傳。「德國一百年前排水系統造福青島」的說法,早傳得有鼻子有眼。
甚至還衍生出「神劇」版本:德國人留下的排汙管出了故障,青島師傅不會修,打電話給德國那邊,德國人淡定指點說排汙管旁邊有個油紙包,包裡的零件換上,立刻運轉自如。這傳言出爐,有些紙媒記者都激動了,撒腿跑來採訪,才知道那段神奇的德國排汙管,幾十年前就進了博物館,「油紙包」?要讓德國人聽了去,只會笑編這「神劇」的人沒文化。
其實如此「躺著受表揚」,大洋彼岸的德國人真慚愧了。德國人自己的《南德意志報》忍不住闢謠:青島強大排水能力,真不是我們功勞。
德國人說這話,不是謙虛,而是誠實。
那一套多年來不斷被美化,傳說造福了青島人的德國排水系統,在一百多年前的德佔時期,卻是青島人記憶中,不折不扣的災難。
1、德國排水系統的真相
德國的排水系統到底靈不靈,得看看德國人最早在青島怎麼修的。
晚清光緒年間,清政府被德國胖揍一頓,甩手就割了青島。而後德國人刺刀閃亮殺到,上來就劃片佔地強拆,青島口和青島村一代的黃金地段,統統被德國人強制划走,成了白人專用生活區。居民統統被強拆趕走,無數人家流離失所。「德國造福青島」的論調,以這血淚為開始。
德國膠澳總督府舊址。圖片來源:青島新聞網
而以德國人嚴謹認真的性格,佔了好地段更得住得舒適安全,城市排水更馬虎不得。於是完全以德國最先進工業技術修造的城市排水系統,就這樣在青島應運而生。
這套排水系統有多強大?首先是領先全球的理念:雨汙分流,也就是雨水排洩與生活汙水排洩分開處理,專門修築十二條分流雨水的暗渠,總長5464米,更有總長29點97公裡的排雨水管道和41點07公裡的排汙管道。如此強大排水系統,當年造訪青島的亨利親王就曾自豪斷言:亞洲第一!
而看看這套排水系統的工藝水平,卻更強大得令當時國人咋舌:獨特「V」字形水泥抹面陶瓷貼底的德式排水管,橫斷面八十公分,且哪怕水量極小,都能保持高速排洩。
也的確,這些一百年前的大管道,好些直到今天還在發揮餘熱。
而比這更讓當時國人震撼的,是那些專用排雨水的暗渠,基本都是直徑半米以上的大管道,寬敞到人都能站立,沿海暗渠排洩口,直徑更到兩米,今天每當青島排水,它都忙得熱鬧。
以當時德國膠澳總督府的備忘錄裡說,當時德國修這一套系統,是懷著大夢想的,要把青島打造成德國的療養勝地,一切工藝建造,清一色高標準嚴要求,修出這強大效果。
但這套公認強大的排水系統,對於當時青島的華人百姓來說,非但不是造福,相反是徹頭徹尾的災難。
因為德國人花這麼大力氣,是為了德國聚居區住的考究舒服,所以整個排水系統,都圍繞德國居民區修。以民國名流康有為的記錄,青島的德人聚居區,簡直是風光流連忘返。而華人居住區,怎一個髒差了得,常年汙水橫流,且瘟疫傳染病橫行,走在街上臭氣燻天,根本沒法住人。
為什麼鬧成這樣?汙水都排華人區了唄:德國人在德國居住區「雨汙分離」,排到華人區,就是「雨汙合一」,雨水汙水經過加壓後,一股腦往華人區排。所謂強大的德國排水技術,就是青島平民百姓們幾十年糟心生活。
今天青島團島地區,當年就有德國人排汙的沉澱池,德國人居住區的汙水在這裡沉澱後入海,周邊的華人區,也就被惡臭肆虐了幾十年。團島一帶也常被叫「大糞場」。這德國強大排水系統,就是這樣乾淨留給德國人,汙水排給中國人。
如此缺德運轉,帶來了多少青島老百姓生活在汙濁裡的糟心生活。這樣的痛苦,直到新中國成立,經過痛下決心的治理,才算徹底結束。
至於德國人留下的管道管線?好些在發揮作用不假,但以德國《南德意志報》自己的統計:現在還保留的德國管道,只佔青島當前排水系統的3%,作用已經非常小。但這段闢謠傳到中國,竟又繁衍出新謠言:德國修造的佔青島排水系統百分之三的管道,竟然擔負了青島排水的所有重任!
對於如此缺乏科學常識的謠言,只能有一句反問:難道一百年前的德國下水道是核動力的?
2、青島排水,中國製造!
既然德國人留下的管線,早已打了醬油,那青島強大的排水抗洪能力哪來的?中國自己造的!
如果說德國排水系統,給青島留下的最大貢獻是啥?恐怕還不是那些體積恐怖場面震撼的管線,而是城市防汛的經驗理念。
早在新中國成立伊始,青島就完成了一場震撼全國的強大改造:1953年青島大港緯路明溝改造。
這個長六百米寬七米的臭水溝,就是德國排水系統的造孽後果,虐了青島人幾十年,這下不但被一口氣填平,更完全參考德國技術,把明溝改成了暗渠。舊址之上,還建成了街心花園。
這事意義有多大?看過老舍話劇《龍鬚溝》的,都能知道其中的辛酸與價值。而比起話劇裡的龍鬚溝,這青島版的「龍鬚溝」不但更惡臭更難填,治理方法也更強,花園取代了水溝,暗渠更確保了排汙暢通。如此一舉多得,當時就是全國典型,還被推廣各省學習。
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和各大城市一樣,青島也在擴張,可與好些城市不一樣的是,青島的城市擴容,每一個步驟,都是排水系統先行。排汙排水管道鋪好了,其他才跟進。生活在青島的好些朋友都知道,這事多常見。但放在其他城市裡,這事多難得。
拿一個官方數據,上世紀九十年代,青島就有排水管道596公裡,這是什麼概念?這個數據拿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也絕對領先大半一線城市。發展到今天,青島的排水管道總長,早已超過了三千公裡。當年德國領先世界的排水系統,放在其中,只是九牛一毛。
而且傳說中強大,能用百年的德國管道,今天絕大多數,都已經被重新翻修了,真正還存留的德國原裝管道,也是鳳毛麟角。
但雖說管道幾乎換光,但比起當年德國人嚴格的匠人精神,今天的青島排水施工,卻也一脈相承:以《青島市城市排水條例》的規定,青島排水系統的標準,比國家標準還要高。
值得一提的是「排水重現期」(水利學專用術語,指的是設計暴雨強度出現的周期,是道路排水設計的標準):國家標準半年到三年,青島標準高達三到五年,好些關鍵幹道的暗渠,竟是十到二十年。
也正是在這樣的標準下,青島的排水系統,才真正在每一年的暴雨風潮中,任你暴雨傾盆,我自巍然不動。
這樣的場面,與其說沾了德國的光,不如說青島真正學習了德國人的排水理念,以沉穩紮實的努力,證明了中國突飛猛進的大城市,一樣可以挺過暴雨的考驗。這個被很多人嘲笑為「沾光」的事件,其實是中國城市建設結結實實的驕傲!
3、反思:躺紅的德國
青島沾德國光的說法,流傳起來很廣泛,說起來經不住推敲,但個中的反思,卻頗多心酸。
其實本文寫到的內容,這麼多年裡,好些個有識之士,都有振聾發聵的好文章,告訴我們這個真相。我們寫這個問題,其實有些老生常談。
但為什麼還要寫?很悲哀的是,當又一年暴雨如注的時候,上一年被闢的謠言,又再一次反覆流傳。特別是在微信的傳播圈裡,所謂的德國油紙包,神一般的德國排水,強大的德國製造,各種毫無科學依據的傳言,依然有鼻子有眼,火遍朋友圈。
一個原因,現在的很多自媒體不經考證就什麼火發什麼,而大多數國人的知識面偏窄(這是很正常的情況,就如很多專業領域裡很高級的人才,術業有專攻,在其他領域裡就是小白,同理,接觸面單一造成的對事物認知也一樣),且大多數國人自我思考能力偏弱,導致謠言傳一年又一年。
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是一部分國人的自卑心理在作祟,老是覺得我們自己做不出好的東西,都是要靠國外先進技術。
青島排水系統的奇蹟,多少年來反覆說,可是除了爭論到底是不是沾德國的光,卻有多少人看到這背後的意義:學習他人的長處,把他人的可貴精神和優秀技術,結合自己的優勢外加勤奮,最終變作自己的並傳承下去,不斷完善進化到更好,造福到一代又一代。
這個問題,往大了說,就是中國如何能自強,往小了說,就是如何做一個新時代人才。
答案很簡單:像青島人一樣認真修下水道!
本文由微信公號「我們愛歷史」(ID:his-tory)授權觀察者網轉載,作者張嶔
本文來自政經資訊新媒體觀察者網
聯繫·合作:2920915625(QQ)
微信公眾號可以像聊天那樣置頂了,想試試嗎?長按公眾號就能設置
回復「置頂」獲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