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最愚蠢坦克戰:T-62躲在泥坑裡,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2021-02-13 三分鐘聊車

說到上個世紀的兩伊戰爭,國際公認是這一場「拿著現代化武器打的老式戰爭」。伊朗和伊拉克都裝備有大量先進裝備,但實戰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不少優秀武器在兩伊戰場上都曾被「壞了名聲」。

這一篇筆者要講的,就是西方「奇伏坦」式主戰坦克,被伊朗軍隊用在了荒唐的地形上,讓原本聲譽不好的蘇式T-55和T-62坦克打了一個「翻身仗」。

英國「奇伏坦」:1980年代初的世界最好坦克之一

伊朗裝備的「奇伏坦」主戰坦克,在1980年前後仍然是西方最先進的坦克之一,火力和防護都要勝過美國主力坦克M60。在世界範圍內,也僅有當時蘇聯的T-64和T-72坦克有可能勝過它。

「奇伏坦」主戰坦克是英國在1963年投產的戰後第二代坦克,英國第一代坦克就是著名的「遜丘倫」(又稱「百夫長」)式。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第7裝甲旅的100輛「遜丘倫」MK3/5坦克,在戈蘭高地挫敗了400-500輛敘利亞坦克潮水般的進攻,山谷裡到處是坦克和裝甲車殘骸,因此當地被稱為「淚谷」。「淚谷之戰」讓以色列裝7旅一戰成名,「遜丘倫」坦克則在此戰中將T-54、T-55、T-62坦克打得落花流水(擊毀坦克260餘輛,裝甲車數百輛),甚至極大挫傷了蘇聯坦克的聲譽。在當時,T-62作為蘇聯戰後第二代坦克,擁有115毫米大口徑主炮以及厚重裝甲,甚至還有當時少見的夜視儀,卻在「淚谷」被第一代坦克「遜丘倫」以少勝多。

「奇伏坦」正是「遜丘倫」的換代產品,主炮由105毫米L7線膛炮換為威力更大的120毫米L11線膛炮,該炮儘管口徑很大,但射速非常快,最初一分鐘可達8-10分/分鐘,持續射擊速度達6發/分鐘。此外「奇伏坦」發動機也提升到650馬力,公路速度提升到了48公裡/小時,有效改善了「遜丘倫」差勁的機動性,儘管比其他國家還差一些。

最突出的一點是,55噸重的「奇伏坦」坦克擁有當時西方最厚重的裝甲,炮塔正面厚200毫米,車體正面則有120毫米,而且炮塔和車體前部都有30度的大傾角,防彈外型極佳。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火炮需要至少250毫米以上的穿甲能力,才能有效擊破「奇伏坦」的正面防護,即使是當時T-62坦克的115毫米炮也僅僅勉強達到這個水準。

更值得一提的是,伊朗採購的「奇伏坦」多屬於70年代生產的MK3和MK5型,安裝了新式的雷射測距儀、彈道計算機和馬可尼火控系統,這些在1980年代前都是十分時髦的設備,令坦克對3000米固定目標和2000米移動目標有較高的首發命中率。

可以說,「奇伏坦」在1980年仍是西方火炮威力最大、裝甲最厚、火控系統最先進的主戰坦克,當時西方主流坦克仍以105毫米L7線膛炮為主(英式105毫米線膛炮威力還要大於蘇聯115毫米滑膛炮),由此可見「奇伏坦」優勢之大。

伊朗在1979年前一共進口了875輛「奇伏坦」坦克,幾乎英國陸軍的裝備數量一樣,佔了該坦克產量的40%。不僅如此,1970年代伊朗還曾計劃委託英國在「奇伏坦」基礎上開發更先進的改進型,號稱「伊朗獅」,但因為革命而作罷。「伊朗獅」的設計最後被英國陸軍所採用,最後發展為英國第三代坦克——「挑戰者」。

理論上看,當時蘇聯的各型坦克中,只有T-64和T-72能夠對付「奇伏坦」,T-62和T-55的性能在各方面都處於下風。然而在兩伊戰爭中,T-62和T-55卻在一場坦克大戰中扭轉了「不堪一擊」的形象,把「奇伏坦」坦克打得人仰馬翻。

德茲富爾戰役:T-62坦克用蠢笨戰法對付「奇伏坦」

1981年1月,伊朗和伊拉克在德茲富爾爆發了一場坦克大決戰。這場坦克戰,被稱為是冷戰後最大規模的坦克交鋒之一。

當時,伊拉克軍隊對伊朗重鎮阿巴丹已圍攻數月之久。在伊朗人的頑強抵抗下,入侵的伊拉克軍隊已經無法重現開戰初期的迅猛推進,並且遭到伊朗軍隊越來越猛烈的反攻。

為了解除阿巴丹之圍,伊朗總統巴尼薩德爾親自掛帥出徵,計劃在胡茲坦省(伊拉克襲擊的主要省份)展開裝甲攻勢,攻勢代號為「納斯爾(勝利)行動」。攻擊主力由伊朗陸軍第16裝甲師的3個裝甲旅(多數為「奇伏坦」坦克,另有部分美制M48和M60坦克),由第55傘兵旅擔當步兵協同。

按照計劃,伊朗裝甲部隊將從胡茲坦省東北部穿過卡赫河,穿過蘇桑格德和阿瓦茲市,沿著卡倫河西岸前進。同時,阿巴丹城內守軍將衝出他們的陣地,與從北方來的裝甲縱隊會合。這項計劃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伊朗裝甲部隊能夠壓倒他們的對手(伊拉克大約一個裝甲旅)。

然而,這場戰鬥在未打響前就已經暴露了諸多問題。由於伊朗陸軍仍處於1979年革命後的渙散狀態,相當數量正規軍人還處於解散狀態未能歸隊,開戰後伊朗的步兵力量主要由革命衛隊提供。但伊朗總統巴尼薩德爾不滿革命衛隊的過多插手,因此拒絕了革命衛隊的參戰,因此步兵只能由寶貴的第55傘兵旅擔任。此外,伊朗陸軍一直缺乏裝甲訓練,很少進行相關的作戰演習,而且大量軍官在革命後被清洗或逃亡,基層骨幹力量比較缺乏。

此外,伊朗裝甲部隊選擇的突破地點問題最大。進攻路線上的蘇桑格德周邊都是沼澤地帶,當地易發生季節性洪水,很多地形不適合進行裝甲部隊活動。伊朗人通過這個地段,只能以「長蛇陣」的直列隊形緩慢推進,步兵在縱隊後方跟進。這意味著坦克部隊將缺少步兵掩護,而且側翼是暴露的。最重要的是,沼澤地帶也無法進行隱蔽,伊拉克飛機很容易發現伊朗坦克的行動,攻勢的任何細節毫無秘密可言。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伊朗陸軍精銳的第16裝甲師在1月5日正式發起了大規模攻勢。伊朗將三個裝甲旅分成三個縱隊,第55傘兵旅步兵作為第四個縱隊,按順序排成一字長蛇陣,沿著沼澤間的公路緩慢地開始向前推進。

伊朗軍隊利用浮橋渡過了卡爾赫河,但是漫長的行軍隊列很快被伊拉克偵察機發現。伊拉克軍隊迅速調整部署,將當面的第10裝甲旅(三個坦克團,約有T-62、T-55坦克一百餘輛)布置在伊朗裝甲部隊前方。

伊拉克坦克部隊採用了一個極為蠢笨的方法,將機動性很好的T-62、T-55坦克開進事前挖好的臨時半地下工事裡(多數隻不過是沼澤周邊的泥坑),車體藏在坑內,僅露出炮塔。這種戰法,完全是一種被動防禦的思想,徹底放棄了坦克最重要的機動性。而且,固守在泥坑的坦克,完全是一個固定靶子,很容易被直升機和火炮命中。

然而,伊拉克坦克部隊這種近乎無能的戰法,對於更加無能的伊朗坦克部隊卻發揮了奇效!

上百輛「奇伏坦」坦克排著隊給T-62「送人頭」

1981年1月6日,伊朗坦克部隊前鋒的第一旅在德茲富爾與伊拉克坦克正式遭遇。戰鬥爆發後,伊朗坦克很快陷入了災難。

伊拉克坦克和步兵,從前方和左右兩側同時對公路上的伊朗坦克開火。伊朗部隊試圖以「奇伏坦」坦克形成裝甲矛頭,直接突破伊拉克軍防線。但是,一字直線開進的「奇伏坦」坦克面對伊拉克軍隊三個方向的火力,側翼完全被暴露。試圖離開公路進行機動的伊朗坦克,卻紛紛陷入兩側沼澤的泥潭,整支部隊困在公路上被動挨打。

「奇伏坦」坦克的性能也並非吃素的。伊朗坦克憑藉120毫米線膛炮優異的遠射性能,在1500米的遠距離上,擊毀了不少躲在坑裡的T-62坦克。但是,T-62坦克畢竟躲在暗處,而公路上的「奇伏坦」卻是整整齊齊、毫無遮攔的靶子。

伊拉克坦克雖然性能不及「奇伏坦」,但T-62坦克畢竟也有115毫米主炮(威力雖然還不如105線膛炮),可使用高速尾翼穩定穿甲彈,穿甲威力在250毫米左右,如果用破甲彈,威力更是有400毫米。即使無法擊穿「奇伏坦」坦克200毫米厚的正面傾斜裝甲,但伊朗坦克的側面(裝甲只有35毫米厚度)完全暴露,即使是T-54和T-55的100毫米炮也能輕鬆擊穿。

伊朗投入進攻的第一個裝甲旅,很快就在伊拉克坦克的射擊下全軍崩潰,近百輛坦克幾乎全部損失。然而,伊朗總統巴尼薩德爾卻拒絕承認失敗,很快將第二個裝甲旅投入進攻。

伊朗的第二波攻擊中,又派出了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從空中發射「陶」式飛彈擊毀了好幾輛隱藏在坑裡的伊拉克坦克。但是伊拉克人也有防空武器,很快擊落了好幾架「眼鏡蛇」。

更糟糕的是,伊朗第二個裝甲旅重複了第一個旅的悲劇。新增援的「奇伏坦」坦克,一個一個排著隊前進,想法設法繞開沼澤泥潭和坦克殘骸,既難以躲避伊拉克人的火力,也難以選擇有利的射擊位置。反倒是躲在土坑裡的伊拉克坦克,通過對伊朗前鋒坦克的多輪射擊,已掌握了公路目標的射擊諸元,射擊準確性大幅提高。

更令伊朗人感到麻煩的是,伊拉克機械化步兵也進入戰場,開始使用反坦克飛彈對「奇伏坦」坦克進行一個一個的狙殺。整個德茲富爾戰場,已經變成了對伊朗坦克的單方面屠殺。在這種巨大壓力下,伊朗坦克部隊仍然發揮出了較好的射擊水準,仍然在遠距離打掉不少伊拉克坦克。然而士氣大振的伊拉克軍隊甚至開始發起局部反攻,坦克和步兵不斷抵近伊朗行軍縱隊。

「奇伏坦」的末日

雙方的戰鬥持續了兩天兩夜,伊朗投入第三個裝甲旅後依然沒有改變敗局。最後讓伊朗軍隊崩潰的一擊,是伊拉克空軍達成的。伊拉克飛機成功炸毀了卡爾赫河上的浮橋,徹底切斷了伊朗第16裝甲師三個旅的退路。此時,作為伊朗方面第四縱隊的第55傘兵旅還排在整條隊列的後面,至今沒有過河投入戰鬥。

1月8日,陷入絕境的伊朗軍隊不得不中止進攻,全軍開始後撤。先頭兩個旅的坦克幾乎全部丟失,不是被擊毀,就是陷在了沼澤裡。第三個裝甲旅試圖進行反擊,解救前方部隊,反而在混亂中又遭受了新一輪慘重損失。伊朗空軍的「眼鏡蛇」直升機再次出動,試圖掩護撤退,但在伊拉克戰鬥機攻擊下又被擊落了好幾架。

在緊急關頭,伊朗工兵冒著炮火重建了卡爾赫河上的浮橋,終於設法讓第三個裝甲旅的殘部撤到了對岸,但前頭的兩個旅已基本上全軍覆滅。

與此同時,困守阿巴丹的伊朗部隊試圖發起突圍,但在伊拉克炮火下損失慘重,被迫撤回城內。至此,伊朗裝甲部隊發起的轟轟烈烈的「納斯爾行動」徹底失敗。

在這場戰鬥中的伊朗坦克損失沒有很準確數字,伊拉克宣稱擊毀和俘獲了200多輛坦克,100多輛裝甲車以及大量火炮,基本全殲了伊朗第16裝甲師。伊朗方面則自稱只損失了88輛坦克。然而從各種跡象看,伊拉克的說法更接近事實。

在德茲富爾戰場上,伊朗不僅有上百輛「奇伏坦」坦克被擊毀,而且很多陷入沼澤的坦克被完整俘獲。伊拉克曾公開展覽了大批完整無損的「奇伏坦」坦克,甚至用戰鬥繳獲的「奇伏坦」坦克裝備了自己一支部隊。直到2003年,伊拉克繳獲的「奇伏坦」坦克都還參加過與美軍的戰鬥。

據統計,伊拉克在海灣戰爭爆發前,裝備了50-75輛繳獲伊朗的「奇伏坦」坦克。最令伊朗人丟臉的是,伊拉克還將大約90輛繳獲的「奇伏坦」賣給了約旦。這些坦克,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德茲富爾戰場上繳獲的。

相比之下,伊拉克軍隊在戰鬥中共動用了100多輛T-62和T-55坦克,大約超過50輛被擊毀,其中很多都是在工事內被當成固定靶擊毀的。儘管伊拉克坦克損失也不小,但繳獲的「奇伏坦」坦克比這個數量還要多。這場戰役,是伊拉克坦克部隊的全勝。

德茲富爾戰役,對伊朗軍隊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在伊朗爆發革命前,陸軍共擁有1700輛坦克,其中多數均為性能先進的M-48、M-60和「奇伏坦」。但兩伊戰爭爆發時,伊朗軍隊可出動的坦克大幅下降到了1000輛左右,其他均因故障無法使用。德茲富爾戰役,等於伊朗損失20%的坦克力量,令伊朗裝甲部隊幾乎一蹶不振。

更嚴重的是,由於伊朗遭到全面的制裁,坦克的損失完全無法回復,而伊拉克卻能夠輕鬆從國外進口新坦克。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在德茲富爾戰役後基本上放棄了正規的裝甲作戰方式。伊朗總統巴尼薩德爾則由於指揮不力,在國內徹底失去了聲望,在內部鬥爭中失勢後被迫出逃國外。

從1981年後期開始,伊朗革命衛隊開始成為兩伊戰爭中的關鍵力量。作為反擊伊拉克的主力,伊朗革命衛隊越來越多地採用步兵人海戰術,而伊朗正規的坦克部隊和炮兵,逐漸淪為了躲在後方的火力支援部隊。令人諷刺的是,儘管放棄了正規的作戰方式,伊朗卻通過一系列非正規作戰方式大幅提升了作戰效能,連續給予伊拉克軍以重創。

由此開始,兩伊戰爭才進入了最殘酷血腥的階段。(作者:陶慕劍)

相關焦點

  • 【講堂436期】珍寶島之戰被我國繳獲,影響了中國一代坦克發展的蘇聯T-62主戰坦克
    所以在這個緊急的背景之下,蘇聯期望值並不是很高的在成熟方案的設計基礎上通過漸進改進而來的166工程獲得新生,這個工程的產物就是配備當時蘇聯先進115毫米U-5TS坦克炮的T-62主戰坦克。▲講堂436期視頻珍寶島之戰被我國繳獲當時蘇聯的T-62坦克作為能夠立即投產並能跟西方新坦克抗衡的成熟型號,在性能上比前級的T-55系列主戰坦克有非常大的提升,在當時蘇聯坦克劃分上屬於二代半主戰坦克。
  • 兩伊戰爭前,雙方全世界採購先進武器,結果卻打了一場原始戰爭
    直到現在伊朗的很多油田都控制在兔子手裡,就是為了還在兩伊戰爭時期欠下的軍火貨款。兩伊戰爭,伊拉克的軍事裝備水平更好,伊拉克購入了6000多坦克。而伊朗也購入了200輛59/69式,從朝鮮購入了250輛59式,從利比亞購入了300輛T-55/62/72,從保加利亞購入了100輛T-55/62,總體來說無論是質還是量和伊拉克都差距巨大。
  • 蘇軍過時BT-7坦克也能出王牌:憑單車小炮,一次擊毀22輛德國坦克
    當時,蘇軍第五坦克師名義上擁有近300輛坦克裝甲車,包括T-28中型坦克30輛、BT-7快速坦克170輛,T-26輕型坦克18輛,BA-10/20裝甲汽車76輛,此外還有開戰時剛剛交付的約50輛T-34中型坦克。 雖然第五坦克師的坦克紙面數字多,而且還有最先進的T-34,但實際上卻存在巨大弱點。比如T-28、BT-7、T-26等舊式坦克保養不力,出動率很低。
  • 兩伊戰爭:一場沒有下限的全面戰爭
    其兵力多達41萬人,擁有多達2000輛坦克、2800輛裝甲車、3000門火炮、960架直升機、648架飛機,其中大部分都是英美提供的先進裝備。在不久後開始的戰爭中,伊朗空軍的主力F-4戰鬥機的使用率只有40%。操作簡便的F-5輕型戰鬥機也只有60%。最先進的F-14,則只有可憐的10%。
  • 越南最先進坦克居然是T-62,在演習中跑斷履帶顯老態
    雖然近日傳出越軍準備從俄羅斯購買64輛T-90S主戰坦克,但就目前來看,前蘇聯當年提供的T-62中型坦克仍然是越南陸軍最先進的坦克,而這種坦克早在1969年的中蘇珍寶島事件中就曾被我軍繳獲一輛。越南獲得的T-62坦克數量非常有限,一定程度上是其手中的王牌,並不經常示人。
  • 中蘇珍寶島衝突回顧:你們白送的t-62坦克,我也不好意思不收
    只留下被炸毀履帶的t-62坦克在那裡慌亂,最終一顆手榴彈讓這輛斷腿的坦克徹底安靜了下來,楊辛中校也被炸死。而之後的衝突焦點也從領土逐漸地轉移到了那輛斷腿的t-62坦克上。對於我國來說這輛t-62坦克本身就有巨大的軍事價值,此外也是蘇聯入侵我國領土的鐵證,政治意義同樣巨大。對於蘇聯方面來說也不會輕易將這麼先進的坦克技術拱手相讓,更不會留下這個入侵的鐵證,就這樣雙方圍繞著這輛坦克展開了博弈。
  • 坦克男神魏特曼:15分鐘擊毀13臺坦克15輛裝甲車
    2015年7月,位於法國諾曼第地區巴約(Bayeux)附近的二戰德軍墓地,發生一樁很奇葩的盜竊案,居然有瘋子乘著月黑風高,起走了墓地裡的一塊墓碑,而墓碑的主人,是二戰德國黨衛軍的最華麗的坦克王牌,米切爾.魏特曼上尉。丟失了墓碑的墳墓,埋藏著二戰中最華麗的坦克精英,米切爾.魏特曼上尉的遺骸。
  • 鑽進蘇聯T-62中型坦克 首戰珍寶島就被英勇的中國軍隊繳獲
    今天我們要鑽進一輛T-62中型坦克,這種坦克大家並不陌生,最讓我們記憶猶新的就是在珍寶島上繳獲的那輛,至今還陳列在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T-62是T-54/55的後繼型號,蘇聯情報部門得知北約已經開始裝備105mm線膛炮,可能獲得對T-54/55的優勢,於是蘇聯開始研製新型坦克,來重新取得優勢。
  • 韓戰:鏡頭裡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坦克戰
    由於受朝鮮地形的影響,美軍只有一次在1951年「秋季攻勢」中集中使用了500多輛坦克,其餘時期,美軍坦克都是以營、連為單位,配合步兵戰鬥,創造了「以火力打擊,以坦克奪取,以步兵扼守」的戰法。進入漢城市內的志願軍蘇制t-34坦克韓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立了裝甲兵指揮所,坦克第1師第1、2團,坦克第2師第3團及坦克第26師第53團作為第一批坦克部隊開赴朝鮮前線。
  • 【敘利亞軍事科普】淺談敘利亞T62M/T62MV坦克
    雖然許多人預計,俄羅斯在2015年底向敘利亞軍方小批交付T-72、T-90等先進坦克後,將交付更多的先進坦克,但隨後俄羅斯貨船帶來的卻是大量T-62M和罕見的T-62MV。實際上並不是只有先進的裝備可以左右戰局,及時填補各個部隊損失裝備的漏洞也很重要。
  • 不老傳說 二戰傳奇坦克 T62
    T-62主戰坦克,是蘇聯繼T-54/55坦克後,於20世紀50年代末發展的一代新型主戰坦克,1962
  • 傳奇坦克T-34的設計缺陷
    (上圖)為了躲避敵軍火力,這輛T-34 躲在了房屋後面,但顯然沒能得逞。該照片攝於1942 年初秋蘇聯西方面軍的戰線上。注意車上安裝的、後期型的1941 式履帶。 但實際上,在行軍途中坦克之間必須保持合理間距並維持隊形,還要保持必要的戰備警戒,根本無法達到理論行軍速度。最重要的是,每隔幾個小時部隊都必須停下來稍事休息和進餐,並對坦克做必要的技術檢查和調整。這樣一來,坦克縱隊300公裡履帶行軍的實際耗時將達到36至48小時之多,考慮到車輛摩託小時的損耗,這樣做很不划算。
  • 這輛坦克全套西方設備,曾經是全世界最高端的五對負重輪
    ,改進家族龐大而聞名,59式坦克從1959年服役以來,在世界各地的歷次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到處可見其身影。79式坦克是80年代中期入役的最先進國產坦克,也是中國第一種大量融入西方坦克技術的國產主戰坦克。
  • 兩伊戰爭:一場局部戰爭對中美蘇三國的深遠影響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兩伊戰爭打了八年多(1980-1988),對於60後,70後來說,它是《參考消息》上最最常見的新聞,80後還在幼兒園或小學。對90後,00後來說只是一個歷史名詞。說來好笑,兩伊戰爭發生在1980年-1988年,而電視進入中國普通家庭始於1983年,因此,當時只能通過收音機聽新聞,結果就聽成了「倆姨戰爭」。
  • 現代坦克戰為何完爆二戰時期?坦克王牌高呼:我要打十個!
    這一先進理論被古德裡安繼承並發展,使納粹德國成為這一理論的最早受益者。德軍單獨編成的裝甲部隊在波蘭戰役、法國戰役和巴巴羅薩行動中大顯神威,經常可以獲得每日推進數十公裡的進展,等盟軍緩過勁來以後,同樣以更多的裝甲部隊回敬,於是坦克戰便成為二戰時期的重要戰爭形態。
  • 二戰蘇聯中型坦克代表作「T-34坦克」!
    到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共製造了T-34坦克1225輛,大大超過了同期德國四號坦克的數量。戰爭爆發初期,蘇聯擁有坦克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全蘇擁有坦克25000輛,主要包括T-26、BT系列輕型坦克,T-28中型坦克、T-35重型坦克,以及最新型的T-34中型坦克,KV-1、KV-2重型坦克。雖然數量龐大,但是其絕大多數為T-26、BT等舊式坦克。
  • 國產「風暴」坦克不懼英法意,VT坦克都是他兒孫輩
    圖片:VT-2改進型主戰坦克(上)與VT-4主戰坦克(下)同場競技,他們追根溯源的鼻祖正是「風暴」主戰坦克。時間回到上世紀80年代,在那個時期,中國最著名的外貿坦克交易是向伊拉克出口2600輛69-Ⅱ中型坦克和260輛坦克搶救車。實踐證明,發展軍品出口貿易,是和平時期動態儲備國防科研、生產能力,穩定和鍛鍊國防科技隊伍,積累發展資金,實現以出養進的有效途徑。
  • 海灣戰爭成為絕唱,不會再有這麼愚蠢國家,擺幾千輛坦克等著炸
    通過這麼一次戰爭,美軍徹底奠定了冷戰後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如今30年過去了,世界局勢已經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美軍再想找如此弱的世界第四,真的不好找了。當時的伊拉克如日中天,五千多輛坦克,大批飛毛腿飛彈。之所以薩達姆敢於入侵科威特,看中的就是自己的實力不會輕易被美軍驅離。一旦美軍再把自己陷入另一個越戰泥潭。這對於經濟處於寒冬的美國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小事。
  • T-34坦克
    1944年,T-34/85共生產了10449輛,另外還生產了3500輛T-34/76,總數比1943年都下降,而同年的德國中型坦克產量卻提高到約6900輛,蘇德雙方的產量差距達到最小,蘇聯坦克還改善了以往的主要缺陷,從而能夠充分發揮數量上的優勢。總體布局
  • 朝鮮最先進的國產坦克---「暴風虎」主戰坦克
    先前有報導稱,這款坦克是俄羅斯T-72坦克的翻版,但是圖像顯示,坦克殼體只是概念性地參照了T-72,而且,儘管與中國產85式坦克有些相似,但這種坦克更有可能是在俄羅斯T-62坦克的基礎上進行了拉長和大量改進。炮塔部分看起來也是參照了T-62坦克,懸架則採用了T-62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