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1日,北方的陰雲始終籠罩在珍寶島這個日後註定名留青史的小島上。當時中蘇關係已經降入冰點,蘇聯邊防部隊多次派出部隊挑釁和圍攻中國邊防部隊,當時為了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我軍邊防人員往往採取的是停止巡邏的措施,然而這讓原本就目中無人的蘇聯邊防部隊更加得寸進尺,蘇聯高層往往會將我軍停止巡邏的做法當成是炒作的契機,大肆宣揚那些我軍暫停巡邏的我國領土是蘇聯領土,為此我軍從1969年3月1日決定對珍寶島展開日常巡邏。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到了3月2日午夜,乘著夜色的掩護我軍先頭人員開始悄無聲息地向珍寶島進發,在夜光的照耀護下一團團白色的身影快速向前移動,很快我軍先頭部隊潛入到了珍寶島西側的潛伏地點,隨後戰士們靜靜地臥在了挖好的雪坑內,等待著天明。到了3月2日凌晨時分,我軍登島巡邏的邊防人員開始按照計劃登上了珍寶島展開日常巡邏,很快蘇聯那邊也傳來了動靜,幾輛軍用卡車和裝甲車飛速向珍寶島駛來擋住了我邊防巡邏人員的去路。
▲正在和蘇軍爭辯的我軍士兵
很快蘇軍邊防人員從三面包圍了我軍登島的巡邏人員,為了防止被圍困陷入不利的境地,我軍邊防人員開始向先頭部隊埋伏的島西方向撤去,而蘇聯邊防人員則是窮追不捨,一再施壓,最終在雙方的爭鬥下蘇聯方面率先開火。一忍再忍的我軍邊防人員看到蘇聯方面打響了第一槍,於是立馬開槍還擊,頓時槍聲大作,預先埋伏的先頭部隊配合第一批次的巡邏部隊打了蘇軍一個措手不及,隨後第二批登島巡邏部隊也及時趕到參與到了戰鬥當中。不甘心失利的蘇軍派出了裝甲車瘋狂向我軍巡邏人員的後方穿插,我軍戰士急忙用火箭筒進行反擊,雖然並沒有擊毀蘇軍裝甲車,但是在火箭筒的威懾下蘇軍裝甲車只能放棄穿插的意圖,開始撤退,而我軍邊防人員立馬抓住這一機會進行反擊,最終蘇軍邊防人員在留下數十具屍體後撤離了珍寶島。
▲發生衝突的兩國士兵
失利的蘇軍邊防人員請求上級增派兵力,重新奪回珍寶島(蘇聯方面稱之為達曼斯基島),然而考慮到事情的嚴重性,蘇聯方面並不打算立即派兵。為了防止我軍人員搶走珍寶島上的蘇軍遺體,從而佔據輿論優勢。蘇軍高層只是下令用炮火封鎖江面,防止遺體被我軍戰士搶走,到了晚些時候從蘇聯方面發射的炮彈落入我國境內,而這也成為了更大衝突爆發之前的前奏。隨後我國政府正式向蘇聯方面提出了抗議,譴責蘇聯方面無端入侵我國領土並挑起衝突的舉動,隨後蘇聯方面也不例外地提出了相同的抗議,中蘇雙方一股互不相讓的勁頭。而3月2日在珍寶島爆發的軍事衝突讓本就跌入冰點的中蘇關係到了最危急的時刻,雙方邊防部隊全面進入了實戰狀態,準備迎接新一輪的衝突和戰鬥。
▲油畫中正在操作無後坐力炮的我軍士兵
3月11日,蘇軍遠東軍區司令洛西克陪同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扎哈洛夫來到了距離珍寶島最近的蘇聯城市哈巴克夫斯克。根據洛西克對扎哈洛夫的報告,蘇軍已經擬定了針對珍寶島的新一輪進攻計劃:計劃由兩個炮兵團和一個火箭炮團提供遠程火力支援,隨後派出一支摩託化部隊徹底佔領珍寶島。與此同時我軍支援部隊也陸續抵達,戰士們利用地形優勢修築帶有縱深的防禦工事,構建密集的交叉火力網,為了應對蘇軍的裝甲戰車,工兵也積極在江面上布設地雷,此外還派出了大量的埋伏小組上島靜靜地等待著蘇軍的反撲。
▲我軍邊防士兵
到了3月15日蘇軍這邊終於有了動靜,凌晨時分蘇軍一批先頭部隊趁著夜色的掩護偷偷摸摸地登上了珍寶島,面對這一突發狀況,負責埋伏的戰士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自己可能已經暴露了,結果這批蘇軍卻悄悄的找了一個草叢貓了起來,雙方距離僅為數十米。這時我軍戰士才明白這批蘇軍就是悄悄埋伏進來的一個楔子,打算第二天聯合主力部隊包圍我軍登島人員,只不過蘇軍的這些小動作都在我軍預先埋伏人員的眼皮子底下。到了早晨8時左右我軍登島人員開始了巡邏,結果快要到蘇軍埋伏圈時巡邏部隊突然停住了腳步,開始轉向逐漸地遠離蘇軍伏擊圈,眼看我軍登島人員即將離去,負責伏擊的蘇軍急忙開火,但是由於距離原因,我軍登島人員輕易的躲過了蘇軍的伏擊。
▲蘇軍入侵的裝甲車
看到伏擊部隊失利後蘇軍指揮官立馬派出了裝甲車和部隊發動強攻,衝著我軍登島巡邏人員的位置殺了過來,然而此時埋伏在側翼的我軍戰士突然開火,同各種槍枝、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一同攻擊入侵的蘇軍,這時候蘇軍埋伏人員才反應過來,在自己的後方同樣有一支埋伏的中國軍隊。隨後這批被打屁股的蘇軍小分隊衝出了叢林,和江面上的蘇軍一起反擊,與此同時我軍的炮兵開始轟擊江面上的蘇軍,就這樣在一個多小時的交火後蘇軍只得撤退。然而第一次進攻受挫並沒有讓蘇軍指揮官列昂諾夫上校氣急敗壞,他也明白這次只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島上也有中國軍隊的埋伏部隊。
▲我軍士兵正在操作火箭炮
到了上午時分蘇軍展開了第二次攻擊,蘇軍猛烈的炮火覆蓋了整個珍寶島,隨後大批步兵在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開始突進,戰鬥最激烈時四輛坦克和兩輛裝甲車從珍寶島西側衝了上來,而指揮坦克的正是楊辛中校。隨後我軍戰士連忙用火箭筒轟擊領頭的蘇軍坦克,雖然坦克的天線、車燈等都被整得四處飛散,但是坦克卻絲毫沒有受損。隨後氣急敗壞的蘇軍坦克向著火箭彈飛出的方向駛來,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此舉正中我軍下懷,就這樣蘇軍坦克被引進了我軍布置的雷場內,一聲巨響過後領頭的t-62坦克履帶被炸毀,隨後大量的火箭彈、手榴彈和炮彈向這支坦克編隊飛來,後面的蘇軍坦克一看情況不對勁,便開始原路撤退。只留下被炸毀履帶的t-62坦克在那裡慌亂,最終一顆手榴彈讓這輛斷腿的坦克徹底安靜了下來,楊辛中校也被炸死。
▲被打撈的t-62坦克
到了下午時分蘇軍發動了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炮火過後大量的裝甲戰車和士兵向著珍寶島衝來,隨後第77師立馬派遣部隊加強島上的防禦,最終在一場激戰過後蘇軍開始撤退,而他們的指揮官列昂諾夫上校也被我軍炮火炸死,至此15日的戰鬥落下了帷幕。而之後的衝突焦點也從領土逐漸地轉移到了那輛斷腿的t-62坦克上。對於我國來說這輛t-62坦克本身就有巨大的軍事價值,此外也是蘇聯入侵我國領土的鐵證,政治意義同樣巨大。對於蘇聯方面來說也不會輕易將這麼先進的坦克技術拱手相讓,更不會留下這個入侵的鐵證,就這樣雙方圍繞著這輛坦克展開了博弈。
▲正在轉移的t-62坦克
我軍方面一邊排雷,一邊打算用卡車將這輛t-62坦克拖上來,然而坦克卻在卡車的拖拽下紋絲不動。而蘇軍一邊向這輛坦克周圍布雷,一邊用火炮打算將這輛坦克炸毀,此外蘇軍數次出動了小分隊,打算將坦克上先進的夜視儀偷走,但是被我國守軍擊退,隨後蘇軍再次派出了小分隊攜帶炸藥打算將這輛t-62坦克炸毀,同樣被我國守軍挫敗。為了彌補我軍工程機械不足的問題,指揮部提出了架設人工絞盤,用機器加人力的方法拖拽這輛坦克的方法,同時炮兵盡全力壓制對面的蘇軍炮兵,就這樣t-62坦克的炮塔被拖上岸來,而底盤依舊孤零零的停在烏蘇里江江面上。
▲軍博中的t-62坦克
隨後由於春天的到來,再加上坦克周圍早就被炸得面目全非,坦克底盤最終沉入了烏蘇里江。到了4月15日瀋陽軍區增派舟橋部隊,下令將坦克底盤打撈起來。隨後工兵部隊炸開了坦克上方的冰層,為了防止再次封凍,舟橋部隊不斷地在炸開的水面上划動。最終在大連海軍潛水蛙人的協助下,將這輛坦克底盤打撈了起來。而坦克上的技術構造、性能參數等均被我國科研人員破解和掌握,這輛繳獲的t-62也為我軍提供了大量的坦克先進技術。現如今這輛t-62坦克就被停放在軍事博物館,成為了蘇軍入侵珍寶島的鐵證。
如有錯誤歡迎指出!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