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鼬獾距離對岸有多遠

2021-02-13 野生青年陳老師的鹹鹽和碎雨

放動物總是大場面,我們一行人翻山越嶺找到了一塊理想的林地,布置好了機位,把運輸箱的門打開,等待著鼬獾離開。

 

那天鼬獾是被兩名民警送來的,說是個小動物,不知道是什麼,但知道很兇會咬人,我打開紙箱的縫隙看了一眼,裡面是個撈魚的摺疊抄網頭,透過網孔我看到了身上的毛色結合大小我確信這是一隻鼬獾後趕緊把紙箱儘量蓋蓋好企圖能有點作用別讓它跑出來,因為鼬獾跑起來飛快,格子又小還兇,一旦跑出來就不好控制,當然紙箱並不能阻止善於挖掘的鼬獾,要不是被網子束縛,它造拆爛紙箱跑掉了。

 

詢問了一下救助的原因,城市中心區域的一處河道上有人正在划船,看水面上遊來了這隻鼬獾,就用抄網把它撈起來送給了警察,警察就給我們送來救助了。

 

我迅速判斷這大概又是一起本來不必要發生的救護,就像傍晚出來散步的刺蝟一樣,遊泳過河的鼬獾很可能並不需要救助,它可能只是想過河,半路被人攔截了。雖然小河道裡遊泳比不上橫渡長江那般的壯舉,但也不至於半路就給打撈了吧。

 

把鼬獾從紙箱抄網中釋放到籠舍的過程中我觀察了下鼬獾的體況,可以說是精神飽滿鬥志昂揚行動敏捷就是身上毛有點溼,這大概讓我更加確信它並不需要救助,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給鼬獾提供一個它們認為安全而不是我認為它們安全的環境對於膽小敏感的鼬獾來講是最重要的,但前提條件是我們通過了解救助的前端信息和觀察判斷它存在其他健康問題的概率非常低。在來到救護中心的前兩天鼬獾並沒有吃東西每天只是安靜的躲著,隱蔽倒是非常隱蔽以至於如果我們想完全確認它在哪裡其實並不容,它蜷縮在一個非常狹小的箱子裡。

 

籠舍裡除了3個不同大小的用於提供躲避空間的箱子外,還用樹枝樹葉加幹的稻草製造了很多小空間和屏障,因為野外的鼬獾就喜歡在這種茂密雜亂的地方出沒和藏身。就像我第一次用紅外相機拍到鼬獾的地方,那裡是個廢棄的茶園,茶樹在無人採摘之後開始自由發揮生長,我蹲著鑽進茂密的茶樹灌叢拱了好久來到一個為數不多有點點空間可以擺放相機的地方,後來拍到了鼬獾,而在那些開闊的人也走的獸道上更多的相機也並沒拍到鼬獾。給我的感覺是它們更喜歡在密集灌叢中穿梭行駛。

 

鼬獾體型很小,沒貓長也沒貓高,蓬鬆的尾巴有一種松鼠的感覺,但松鼠白天活動,鼬獾則在嚴格的在晚上活動,至少我在多地的紅外相機都只在晚上記錄到過鼬獾。讓我略感遺憾的是在黃山調查的時候我沒拍到鼬獾,這很奇怪,當地人跟我說鼬獾很多,上個月還用陷阱抓到兩個,然後轉身從屋裡拿出幾個巨大的白腹鼠乾兒問我要不要。但其實也不奇怪,畢竟當時的調查我們都往大山梁上走,我從浮溪都快爬到黃山主峰了,嚮導都跟我說不用往前了那邊是景區,事後多年我得知姜堯的昆蟲野外實習也是在浮溪。鼬獾其實不在那些遙遠的大山裡,它們就在人類周圍,一方面可能是食物相對更容易獲得,另外一方面鼬獾這種一看就溫良的小動物明擺著去了危機四伏的深山老林就是別人的菜。

 

喜歡在茂密灌叢中穿行也能很好的迴避天敵,比如我看豹貓就不走那種地方,顏值帶來無形的偶像包袱不能承受樹杈子太刮臉了的事實。3個箱子鼬獾也是毫無懸念的選擇了那個最小最結實的,我都說了一萬次了躲避的地方,對於那些洞穴居住的動物,它們覺得那個最穩固的狹小的自己縮進去四邊都頂住的地方是最安全的。你覺得安全的地方動物不一定覺得安全,我給動物的東西動物喜歡用是因為我提供的是動物喜歡的東西。

 

鼬獾從第三天開始吃東西,適應了新環境的它終於耐不住餓了,適應新環境的速度取決於你提供的環境是否能給動物足夠的安全感,你要是空籠子放個大木箱子,鼬獾沒準餓死也不吃東西。不光開始吃東西,而且食慾還特別好,不光食慾好,拉的也特別好,簡直是鼬獾糞便教科書,因此也讓我們可以判斷這麼一隻正常活動精神良好吃喝不耽誤糞便很理想的鼬獾是符合放歸回到野外的標準的。

 

放歸地點選擇在了園區內,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我順便又多想了一個可能性,雖然它是被人打撈上來的,但是,它真的一定能爬上河岸嗎?我之前就在地圖上查看了這隻鼬獾的救助地,城市中的小河道不用想都知道是垂直的河岸,鼬獾很可能是在河道裡遊了很長時間但沒有找到上岸的地方才會被打撈到的,因為救助的時間是在白天並且如果是一個不盲目的鼬獾即便在水中也可以選擇避開危險的船隻吧。

 

城市中的河道為了安全不可能像野生的河流一樣肆意衝刷改變自己的邊界,但至少友好野生動物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但重點是我們知道那些還在城市中苟且或者叫找到了生存方式的野生動物們都有哪些需求嗎?我們顯然不知道,鼬獾為什麼過河,多久過一次河,從哪過河我們都毫無頭緒,但這些數據的積累有可能是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野生動物救護案例積累可以成為一種更帶有矛盾衝突點和故事的野生動物調查。

 

在紅山動物園園區內放歸鼬獾也不是一個草率的決定,第一我看了救助地,缺乏完整棲息地,那種地方就想沈園長講的紅山上的樹,山是石頭山,那些大樹就是從小在山上長大的,根系伸進石頭縫裡長得鬱鬱蔥蔥沒有問題,但你想往這石頭山上種大樹就種不活了。我也認為這隻鼬獾回不去之前的那個地方了。第二基因交流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這種棲息地極度破碎的空間裡,野生動物中除了能飛的,普遍缺乏基因交流的機會,既然已經被人獲得,換個地方放可能是很好的選擇。

 

第三是紅山動物園園區內就有野生鼬獾種群,我在長頸鹿附近、救護中心附近和東門附近分別看到過,凌輝在細尾獴附近下水道看到過,楊敏珏在獐麂坡旁邊看到過,夜晚活動的鼬獾簡直可以說是加班福利了,每次和世界上最好看的動物鼬獾的相遇都應該是生命中被銘記的時刻。鼬獾在園區的各個區域都有被紅外相機記錄,拍攝頻率不低,還記錄到了繁殖,反映著紅山園區內鼬獾的種群情況有可能還不錯。下一篇推送我打算專題聊一下紅山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希望野性紅山專題片趕緊整鼬獾的。

 

在我們等了很久之後,鼬獾依然在箱子裡不打算出來,洞穴居住的動物對於何時的運輸箱的執著超乎我們的想像,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需要讓它知道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凌輝稍微引導了一下,鼬獾嗖的一下消失在山林之中,戰勝了最後的恐懼重獲自由。

野生青年陳老師的鹹鹽和碎雨

陳老溼微信:chenyuelong823

新浪微博@野生青年陳

相關焦點

  • 【薦讀】個人與民族的距離有多遠?一位軍人的感悟
    「優秀傳統文化在一個人的成長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的發展中究竟傳承了什麼基因密碼,有什麼不可替代、難以超越的偉大作用?」  回望百年歷史,環看當今世相,著眼民族偉業,筆者不禁由心而發「四問」——  「一個人和一個民族的距離有多遠?一個民族和全人類的距離有多遠?一個人和一個國家的距離有多遠?
  • 「翼裝飛行」距離作戰還有多遠?
    若能,它距離作戰還有多遠?     一般來說,任何具有軍事潛力和戰術優勢的新興事物都有可能被用於作戰。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翼裝飛行」距離用於大規模作戰目標尚遠。首先,是它的安全性得不到充分保證。「翼裝飛行」風險性很高,事故多發,從事此類飛行的運動員堪稱「刀尖上的舞者」。以目前的條件和水平,還無法確保能完全規避其中的風險。     其次,是培訓成本太高。
  • 科幻電影《變形金剛2》中的電磁炮,距離實戰有多遠?
    其中一款神秘艦炮超遠距離擊中機器人的場景,更是掀起了影片高潮,而這款武器在影片中被稱為電磁軌道炮。先進的電磁炮儘管科幻,但它的威力不容置疑。隨著現實中電磁炮試驗過程的一步步披露,電影中的科幻武器距離現實似乎也越來越近。
  • 從「打靶」到「打仗」,到底有多遠?
    作戰方艙內,該旅某營營長張文華準確把握髮射時機,果斷下令發射,在規定的遭遇距離上精準實施射擊。瞬間,一枚飛彈裹挾著烈焰直刺蒼穹,劍出鞘見血,一招制敵,命中目標。現場觀摩的空軍機關領導對該旅豎起大拇指:「首戰首捷,1發1中!」全旅官兵歡呼沸騰起來。組建後一年多,該旅長距離奔赴高原某陌生複雜電磁地域,經受狂風、冰雹等惡劣氣候考驗。
  • 現在距離「武統」臺灣還有多遠?不多不少,一步之遙
    有網友揶揄,應該封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為「運輸大隊長」,因為統一之後,這些「美帝軍火」都是咱們的。還有網友為蔡當局算起了帳,「22億美元就買了這麼點東西?」,「想起了一段耳熟能詳的喊話:回收舊電腦、舊空調、熱水器……」。
  • 無人作戰體系距離「完美」還有多遠?距離「完美」還有多遠?
    無人化作戰系統發揮作用的前提是可靠的收集、獲得目標信息,近年來傳感設備性能有了質的飛躍,各種傳感器的解析度和探測距離大幅提升,但對於敵我目標的識別以及快速處理能力還需進步,否則無人系統的偵察感知功能只能起到「遠程攝像頭直播」的作用,而無法做到幫助指揮員快速定位、識別目標並判斷其威脅程度的效果。
  • 臺灣距離和平統一,還有多遠?
    臺灣離和平統一,還有多遠?有兩件事情,準確標誌著和平統一臺灣的遠近。一個叫做臺灣領導人選舉加立法院選舉,一個叫做臺灣九合一選舉。都是四年一次。領導人加立法院選舉,2016,2020,2024。九合一選舉,2014,2018,2022。很快就要到來的是,2018年11月九合一選舉,2020年1月領導人加立法院選舉。現在,多數臺灣選民贊成臺獨和分裂,贊成統一的選民只有1%到5%。
  • 現在距離「武統」臺灣還有多遠?不多不少,一步之遙
    有網友揶揄,應該封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為「運輸大隊長」,因為統一之後,這些「美帝軍火」都是咱們的。還有網友為蔡當局算起了帳,「22億美元就買了這麼點東西?」,「想起了一段耳熟能詳的喊話:回收舊電腦、舊空調、熱水器……」。
  • #玩家分享# 測量學 - 如何精確測量距離
    那為什麼還要討論距離的測量呢?原因有三。第一,我們沒辦法把這個尺子帶到其他的地圖中。假如我想知道某張地圖中某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地面上沒有尺子了,該怎麼測呢。第二,靶場沒有垂直高度的尺子。假如我們想知道法老之鷹一個shift可以飛多高,該怎麼辦呢;假如我們想知道狂鼠的身高,又該怎麼測量呢。第三,也是最致命的,靶場的尺子最低以5米為單位,分度值太大了。
  • 第6架C919首飛,距離坐上中國大飛機,還有多遠?【航空科普】
    《C919從首飛到取證有多遠?》[EB/OL]. www.caacnews.com.cn/1/6/201706/t20170621_1217285.html, 2017-6-218. 揭裕文.
  • IDF:承載海對岸航空夢想的經國號戰機
    同時,對於從未研發過先進戰機的對岸航空界來說,一口氣包攬太多的性能,反而不容易讓自己迅速產出成品。但除此之外,其在機體的結構設計方面,還是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整個機群生產周期到1999年結束,一共有130架普通型與雙座教練型進入空軍中隊服役。
  • 對岸M1A2穿甲彈曝光:與伊拉克同款,打不穿99但仍需重視!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 手榴彈能扔多遠?別被影視劇騙了,扔不好把自己炸廢了……
    ▲手榴彈既然是投擲武器,那麼士兵可以把手榴彈投多遠呢?當時的標準戰術是雙方先互相對射,然後列隊前進,抵達擲彈兵能夠投擲的距離進行投彈。用手雷擊垮敵人的隊列整形。最後直接全體刺刀衝鋒。敵人在這個時候常常已經潰散了。
  • 對岸機關算盡購買的「魚叉」飛彈尚未到貨 引起的連鎖反應已撲面而來
    經過一番「評估」之後,對岸採取了一種能夠將「攻勢能量擴及對面沿岸」的飛彈優先採購的政策,在2021年僅有「雲峰」中程飛彈與空軍的增程型「萬劍」飛彈列入評估計劃。岸基部署版「魚叉」飛彈發射系統。面對對岸媒體「已經有雄二、雄三岸基反艦飛彈,為何還要外購」的質疑,張哲平表示,「經『國軍』與『中科院』研究過近期的產能,要達到『殲敵50%的目標』,在數量上仍有欠缺,現在希望藉此機會快速提升戰力」。本次對岸計劃採購的「岸防巡航飛彈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美方承諾提供軍規版本的GPS導航服務,使得「魚叉」具備了能夠精確打擊岸基目標的能力。
  • 紅外熱像儀能「看」多遠,您說了算!
    熱像師們最常見的疑惑是:「使用熱像儀究竟能測量多遠
  • 中國最先進航空發動機,距離美國有多遠?專家:渦扇-19是關鍵
    如果一顆超新星爆發的位置非常接近地球,目前國際天文學界普遍認為此距離在100光年以內,它就能夠對地球的生物圈產生明顯的影響,這樣的超新星被稱為近地超新星。有研究認為,在地球歷史上的奧陶紀大滅絕,就是一顆近地超新星引起的,這次滅絕導致當時地球近60%的海洋生物消失。
  • 對岸擬將戰機全年部署澎湖應對轟6K,解放軍遠火靶標又近了
    近日,對岸媒體報導:由於大陸啟用M503雙向航路以及三條銜接航路,嚴重衝擊其所謂的「空防安全」,對岸防務部門擬將每年夏季才前進部署到澎湖的IDF
  • 海峽對岸的4艘基德級驅逐艦,對比052D型,到底什麼檔次?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基德級驅逐艦的歷史。反潛工作又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和佩裡級護衛艦,防空任務有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基德級性能比較綜合,但幹什麼工作,都不合適。因此在90年代末期,美國把4艘基德級全部退役。由於才服役了10多年,美國有推銷二手艦艇的老傳統。起初,美國計劃把4艘基德級驅逐艦,推銷給澳大利亞。但澳大利亞並不需要,就在此時,由於壓力越來越大,海峽對岸的海軍,需要一種大型防空艦艇。
  • 海峽對岸的4艘基德級驅逐艦,對比052D型,到底什麼水平?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基德級驅逐艦的歷史。反潛工作又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和佩裡級護衛艦,防空任務有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基德級性能比較綜合,但幹什麼工作,都不合適。因此在90年代末期,美國把4艘基德級全部退役。由於才服役了10多年,美國有推銷二手艦艇的老傳統。起初,美國計劃把4艘基德級驅逐艦,推銷給澳大利亞。但澳大利亞並不需要,就在此時,由於壓力越來越大,海峽對岸的海軍,需要一種大型防空艦艇。
  • 對岸防禦力量透視——海軍篇
    前幾天小編整理了一下對岸陸軍以及空軍大體情況,今天簡單的把對岸海軍實力梳理一下。現役艦艇一覽現役基德級(臺灣稱之為基隆級)驅逐艦4艘。2004年美國和臺灣當局籤訂了軍售意向書,美國向臺灣提供4艘基德級驅逐艦,248枚標準SM-2MR block 3A防空飛彈、32枚魚叉-Ⅱ反艦飛彈以及所有訓練、維修、備用零組件等,總值約244億新臺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