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3個故事,溫暖了這個寒冬中的千百座軍營

2021-12-21 當兵這些事兒

風從東方來!請看,無錫聯勤保障中心如何用13個故事溫暖這個寒冬裡的千百座軍營?——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感動中心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側記

■高 潔、黃小春、曹樹鼎

一縷陽光,攜著春天的希望與氣息,讓沉寂了一冬的太湖生機勃發。

一臺晚會,帶來無盡的感動和掌聲,溫暖了無錫聯勤保障中心座座軍營。

2月7日無錫聯勤保障中心隆重舉辦「感動中心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駐錫部隊官兵現場觀看,基層部隊通過視頻系統收聽收看。

——他們的故事平凡而又偉大,真實、簡單、純粹,發人深思,給人力量。

【赤誠獻軍旅,「匠」星耀徵程】

夏光

夏光 某綜合倉庫高級工程師:38年軍旅生涯中,他一刻不停地鑽研專業技術,努力讓每一滴油都生成戰鬥力。他為軍隊貢獻了一系列油庫管理的「夏光方案」;編撰的專著《油庫電工》列入油料專業統訓教材、配發全軍;領銜的多個課題先後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4個。

夏光在專業上屢有突破,但他對妻子卻有著揮之不去的深深愧疚。2016年10月,妻子退休前,單位組織家庭戶外活動,妻子希望夏光能陪自己參加。但恰逢單位有事,他未能成行。可誰想,這次缺席,卻成了他的終身遺憾!妻子在活動中不幸摔倒,造成重度顱腦傷,經搶救雖保住了生命,卻成了「植物人」。

妻子摔傷後,夏光頭一次向單位請了個長假。那段時間,他每天不停地和妻子說話,為她讀報,幫她按摩。他相信,只要堅持,就會有奇蹟。

頒獎詞

中流擊水,則忘其家;老驥伏櫪,仍思己責。你點燃自己,崗位發熱,舍小家為大家。強軍星鬥璀璨,你是那顆閃耀的「匠」星。

【守山更守心,旌旗鎖春秋】

胡啟武

胡啟武 某綜合倉庫一分庫主任:「苦地方,富地方,都是幹事業的好地方」,這是胡啟武奉之為圭臬的信條。在單主官崗位上幹了10年、正營幹了7年,朋友都說他「在山疙瘩裡呆傻了」。但正靠著這種執著,他所帶的分庫連年被表彰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

胡啟武對倉庫工作有著特殊的愛,17年來,他未休過一個完整的假,有時領導讓他休個長假,可還沒待幾天就回來了。他覺得,老呆在家裡不得勁,雖然人在老家,但總想著倉庫的事。前些年,他有3次機會到上級機關和城市部隊工作,但都恰逢單位參加比武競賽、迎檢迎評,單位領導徵求意見時,他都表示完成任務再說。這期間,在他的努力下,倉庫被評為「全軍先進軍需倉庫」「全軍被裝核算先進單位」。

一待就是十七年,將人生最美的年華都給了大山。十七年,他收發的物資數以萬計,他帶過的兵一茬又一茬,他用實際行動,生動踐行了倉庫的「鐵鎖精神」。

頒獎詞

你跋涉了許多路,總在大山深處;你吃了很多苦,奉獻的都是甜。苦幹不苦熬,你是光榮的守庫兵。紮根深山別有洞天,年近不惑仍少年!

【青絲變白髮,清泉駐芳華】

陳少莊

陳少莊 房管局福安辦事處聘用人員:1979年底,駐紮在福安市郊的原福州軍區守備一師,為解決部隊及周邊群眾用水難題,在營區旁的冠頂山山頂上修建了一座水塔。水塔需要24小時值守,加之地處荒郊野外、墳塋遍布,「誰來守塔」成為難題。

27歲的陳少莊背著簡單行囊、帶著2個兒女,住進了水塔邊的茅草房裡。儘管是當地人,從小膽子就大,但進山的第一晚,還是讓她感受到了無比的恐懼。她一夜都沒敢合眼。天微微亮,7歲的大女兒說什麼也不在山上呆了,哭著跑回了山下的家。

寒來暑往,部隊幾經更替,隸屬幾經調整,但水塔依舊發揮著重要作用。查水位、巡水塔、清雜物,陳少莊每天一絲不苟。2003年3月的一天,陳少莊突然手腳不聽使喚,一頭栽倒在淨水池旁。醫生診斷,她患上了嚴重的椎間盤突出,必須立即手術。一心惦念著水塔的陳少莊,不得已央求哥哥上山代為看管。術後,醫生要求靜養3個月,陳少莊每天都打電話給哥哥了解情況,再三囑託。後來,她還是不放心,休息了不到兩個月,蹣跚著又上山了。同年9月,到了退休年齡,兒女們不放心她的身體,再次苦口婆心勸她下山,卻因沒有合適的接班人,她再次打消了下山的念頭,一幹又是14年。

38年間,陳少莊愣是沒離開過福安這個閩東小城,這個她堅守了大半輩子的「高地」。2018,陳少莊繼續著她的堅持,以步為筆,劃下第39道與山為伴、與水為鄰的不悔「年輪」。

頒獎詞

青山無言,見證你風雨無阻的跋涉;水塔有情,感念你不離不棄的堅守。三十八年,改變的是容顏,不變的是初心。三十八年,清澈了兩代人的心田,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紮根強軍路,編餘亦增輝】

曾輝

曾輝 原淮安工作處軍事組參謀:從淮安到無錫,再從無錫到南京,累計出差149天,輾轉2萬多公裡,到過中心100多個單位……。他的軍改關鍵詞應該是:「在路上」。

曾輝工作敢較真是出了名的。去年春寒料峭之際,在某單位突擊夜查,他發現某駕駛員人車均不在位。同事勸他別太較真,通報所在單位批評教育就行了。他認死理,堅決要求所在單位立即將人車找回,他自己更是在寒風中一直守到凌晨5點,待人車安全歸隊後,才「鳴金收兵」。

一年三個崗,崗崗叫得響!雖是編餘幹部,但曾輝待崗不「怠」崗,走到哪,就把根扎在那裡,收穫官兵真情點讚。

軍改路上,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像曾輝這樣「螺絲釘」似的幹部,才有強軍事業的波瀾壯闊和一往無前。毋庸置疑,改革強軍的偉大工程將永存我黨我軍史冊,像曾輝這樣的編餘幹部們定心穩神、赤誠履職的奉獻精神也將長久閃耀官兵心間,那將是對軍人價值的最好詮釋。

頒獎詞

取捨有大義,堅守見丹心。在你的字典裡,沒有彷徨與失落,組織安排到哪裡,就把根扎到哪裡。在改革的時代大潮中,你們就是那朵美麗浪花,託舉「強軍號」巨輪駛向勝利的彼岸。

——他們的追求質樸而又高尚,為戰、為兵、為民,受人敬仰,催人奮進。

【大醫鑄忠魂,衝鋒時不待】

聶時南

聶時南 南京總醫院急救醫學科主任:「某合成旅幹部在實彈射擊中遭嚴重外傷,生命體徵微弱,急需轉運救治!」2017年8月29日傍晚,一通緊急來電讓聶時南瞬間切換至「滿弦狀態」。作為南京總醫院急救醫學科主任,他迅速排兵布陣,與普通外科、骨科、麻醉科一道展開多學科救治……8個多小時、近500分鐘,全神貫注、全程站立,中間僅喝了2次水,直到第二天凌晨3點多,終於擊退死神,把傷員救了回來。

南京總醫院擔負著國家應急救援的特殊使命,一有重大突發事件,聶時南所在的急救醫學科都要衝鋒在前。2014年8月,江蘇崑山一公司發生爆炸,12名燒傷面積達90%的重症傷員陸續送往南京總醫院。聶時南率領團隊連續鏖戰,整整72個小時,沒有踏出急救醫學科門檻半步,把傷者一個一個從死神手上拉了回來。

硝煙從未散去,戰鬥從未停止。這幾年,聶時南和他的團隊取得的成果和榮譽數不清。他說,「習主席一直強調不忘初心,一名軍醫的初心是什麼?我感到就是救死扶傷。我將鉚在急救醫學的戰位上,以不待揚鞭自奮蹄的態度,為戰友的生命保駕護航。」

頒獎詞

時鐘滴答,你與死神賽跑;硝煙瀰漫,你扛起生命重託。出診如出徵,同是生死較量,同是血性衝鋒。你以戰士的名義,在距離戰救最近的地方,續寫白求恩新榮光。「有你救我,我放心!」

【跨界成就精彩,創新助力打贏 】

連平

連平 第八五醫院遠程醫學科主任:他帶領五六個人、十餘載光陰,以年均繞赤道一周的科研腳步,奮力縮短戰場救護與打贏之間的距離,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5項國防發明專利,個個直面戰場,守護參戰將士生命。

無限風光在險峰,風光背後,往往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付出。翻看連平的年度工作日誌:出差202天,行程4.2萬公裡。為檢測單兵搜救系統的極限性能,他帶領團隊登艦艇、鑽坦克,哪裡環境最艱苦、氣候最惡劣,就到哪裡測試。42℃的火爐天,在山區曠野中一「貓」就是6天,白天太陽曬得沒處躲,夜間蚊蟲叮得無處藏,測試還是一項不落;在直升機上進行數據採集,邊嘔吐邊記錄數據;為準確檢測漂浮在海面上的「傷員」,他冒著生命危險,租用民船駛向深海,被巨浪顛得頭暈眼花;野外寒冬測裝甲數據,為了體驗和檢測天線效果,身材魁梧的連平索性脫掉大衣,費力地鑽進裝甲車……

現代戰爭,「白金十分鐘」「黃金一小時」是戰傷救治的重要法則,而知道受傷官兵的確切坐標位置,是實施有效救治的先決條件。有這麼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兵,他用信息技術把戰場與後方、傷員與醫生聯在一起,填補了我軍衛勤信息化多個空白。

頒獎詞

天上巡逡的衛星,是你洞悉戰場傷亡的眼睛;空間穿梭的信息流,是你呵護戰友生命的臂膀。勤學不只書齋,跨界成就精彩。你佇立在戰救最前沿,做前無古人的事業。

【平時不怕苦,打仗不怕死】

羅永富

羅永富 原南京軍區聯勤部獨立汽車連一排代理排長:「6個傷口、10餘處淤青、3處斑駁血跡……」。這是一雙28歲年輕軍人的手,更是他踐行「兩不怕」精神的真實印記。這雙手的故事,源於四年前一次比武。2014年,原聯勤第十七分部舉辦軍交專業比武,作為汽車專業的「種子選手」,羅永富志在奪魁。「無千斤頂更換輪胎」科目,斯太爾汽車一個輪胎幾百斤,別人每天練5遍,他練8遍10遍,高強度訓練把他的指甲蓋磨掉了,雙手鮮血淋淋。最終,他用這雙傷痕累累的手,捧回了4個冠軍獎盃,榮立三等功。

「當兵就要當能打仗的兵。」抱著這樣一種信念,羅永富在訓練中經常主動增加難度,無光條件下不到40秒準確「倒車移位」,60米S型倒車31秒,比大綱標準快了1分29秒……他還把駕駛專業各項技能學了個遍,駕駛、維修、指揮樣樣精通。2015年參加汽車專業國際軍事邀請賽選拔,成為原南京軍區聯勤部唯一進入複賽的選手。

指頭硬不算硬,拳頭硬才是真的硬。作為代理排長,羅永富不僅對自己狠,對戰友要求同樣「嗷嗷叫」。羅永富深知,要提高整體訓練水平,光靠帶頭人過硬還不夠,還必須得有科學的組訓方法。2012年,分部組織「人裝結合訓練」教學法集訓,羅永富主動請纓,擔負自裝卸補給車「四會」 教學法研究任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三個月啃下了十餘萬字的資料,教案不會寫,他虛心取經,挑燈「充電」;教學法演示缺經驗,他每天四點起床,對著鏡子反覆練。最終,形成的組訓成果得到專家組一致認可,在聯勤部推廣。

頒獎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錘鍊了果敢,磨礪了肝膽。鐵騎絕塵而去,硝煙中演繹速度激情,書寫新時代士兵的英雄與浪漫。萬千個你,鑄就鋼鐵投送線,打不垮、炸不斷!

【一心謀勝戰,一切為打贏】

第175醫院代表領獎

第175醫院 全面鍛造新時代能打勝仗醫院:春色滿園關不住,花開自引萬蜂來。他們是全國二十幾家中央媒體集中宣傳的聯勤先鋒勁旅,他們叫響「心中無戰,就不配在一七五幹」響亮口號,他們堅守姓黨為戰的本分,按打仗的標準,建能打仗的醫院。

根扎沃土,方能枝繁葉茂。「前沿外科手術小分隊」揚威沙場,離不開醫院濃厚的為戰氛圍。誕生於遼瀋戰役炮火中的第175醫院,一路轉戰南北,常年砥礪沙場,積澱形成了「死也要把醫藥送上前線、爬也要把傷員背下火線」的優良傳統。進入新時代,醫院進一步強化「瞄準打仗建醫院、建強醫院能打仗」的發展思路,讓想打仗、鑽打仗成為一種風尚。

前不久,醫院「前沿外科手術小分隊」與第73集團軍某合成營組織戰傷救治聯合訓練,探索新體制新編制下合成營戰術急救新模式。訓練中,一名戰士被流彈「擊中」,身體多處損傷,命懸一線。配屬戰鬥一線的「前沿外科手術小分隊」立即出動、穿越火線、抵達受傷地點,利用手術車就地實施損傷控制性手術。

軍隊醫院因戰而生,必須為戰而備。這些年,醫院黨委大力發展創傷骨科、燒傷科、顱腦外科等一批戰場急需學科,並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整合急救、普外、骨科、心胸等科室力量,成立「野戰外科研究室」,跨專業遴選6名專家領銜,專門負責衛勤保障研究、教學和戰救課題攻關。先後取得各類科技成果百餘項,80%的科研成果直接服務於戰場。

頒獎詞

天下英雄氣,姓黨為勝戰,你屹立東南!70載轉戰南北,初心不改;70載礪兵沙場,戰弦緊繃!死也要把藥品送上前線,爬也要把傷員救下火線。我們堅信,當那一天真的來臨,一定可以看到你們高揚的旌旗!

——他們的情感誠摯而又深厚,情親、愛情、戰友情,讓人感動,催人淚下。

劉芸(左一)、林虹伶(左二)、潘永奇

【送子進萬家,大愛譽九州】

劉芸

劉芸 福州總醫院生殖中心主任:「哇哇哇……」閩南冬日清晨,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一名男嬰呱呱落地。喜極而泣的駐閩某部士官王鋼(化名),第一時間就向劉芸報了喜。

三年前,王鋼與女友喜結良緣,但幸福很快被一紙診斷報告擊碎:男方患有弱精症,女方輸卵管堵塞,懷孕機率十分渺茫。

下部隊巡診的劉芸了解到他們的情況後,動員他倆做「試管嬰兒」。

作為福州總醫院生殖中心首席專家,慕名而來的病人很多,劉芸每天都要接診百餘名軍地患者,不管是體系內還是體系外的,不管是軍人還是老百姓,她都熱情接診,不讓患者感到為難。常常從清晨一直忙到華燈初上,有時甚至連午飯都顧不上吃,簡單扒幾口了事,有時病人很多,她寧願中午不休息也要多接診幾個患者。

為官兵服務不僅需要熱情,更要有精湛的醫術。這兩年,世界輔助生殖技術發展很快,各種生育方面的疑難雜症增多,劉芸帶著她的團隊,始終瞄準國際先進水平,致力於最新一代試管嬰兒的研究攻關,使成功率大幅提升。

在劉芸看來,問診行醫,醫德比醫術更重要。她的團隊近年來先後診治不孕不育官兵夫婦28900人次,幫助399個家庭圓夢,被官兵親切稱呼為「圓夢天使」,去年她還被推選為駐閩部隊優秀革命軍人形象代表。

【丹心一片傾特勤,大愛無言暖兵心】

林虹伶

林虹伶 杭州療養院直屬院區特勤科護士長:她是西子湖畔的「知心姐姐」,用一次次充滿溫度的特勤服務,擦亮了聯保部隊的金字招牌;用一個個鮮活感人的送子故事,豐滿了人民軍醫的光輝形象。自特勤科組建以來,每年都有十幾封像這樣情真意切的感謝信,飛往西子湖畔。寄信人各不相同,有遨遊太空的航天員,有穿雲駕霧的飛行員,還有遠海護航的艦艇兵。來信主題幾乎都一樣:感謝林虹伶的暖心服務和溫情保障。特勤療養員,大多來自我軍新質戰鬥力部隊,對他們的療養保障,沒有現成模式和標準。林虹伶認真研究特勤療養規律,跳出長期從事保健療養的局限,總結出「兵情、病情、心情、『新』情」的「四情」工作法。林虹伶還積極創建「雷鋒護理組」,倡導崗位學雷鋒、服務見真情的理念,給北方官兵搬來除溼機,給頸腰椎不適官兵更換鬃床墊,讓他們進院就如同回到了溫暖的家。保障航天員療養期間,不管是客房物品的擺放,還是衛浴潔具的清潔,她都親查親看,就連帶小孩的療養員房間的每一處桌角,都貼上防撞條,事無巨細。

讓大愛滿崗位,把小愛藏心中。林虹伶生動踐行了「把服務做到極致,讓保障充滿溫度」的使命承諾,用滿腔熱忱、滿臉陽光,溫暖了每一名療養員,讓一個「白衣戰士」的擔當鏗鏘在強軍徵程上……

【惠風暢三軍,真情暖四海】

潘永奇

潘勇奇 駐杭州站軍代處主任: 他的手機永遠響不停,暢通一段段通往戰場的鋼鐵投送線。軍人依法優政策實施後,潘勇奇主動向駐杭部隊發放「為兵服務卡」,並在車站醒目位置張貼「出行有困難,請找軍代表」標牌,24小時為應急出行軍人提供進站上車補票服務,並協調車站將部分VIP服務對軍人實行免費開放;他還協調浙江省雙擁辦出資購置一臺9座電瓶車,用於站內老首長短駁接送。

軍代表姓軍,關鍵還要為戰。杭州地鐵開通後,他連續5年協調地鐵集團免費開行地鐵專列保障新兵同城中轉,開創全國利用地鐵專列投送保障的新模式。在組織2個陸軍合成旅雙向換防投送中,連續奮戰9天9夜,吃住在辦公室,開行27對高鐵列車,完成1萬多名官兵攜槍帶彈換防任務,開創全軍依託高鐵投送成建制部隊的先例。他還協調杭州3家軍供站提升保障標準,每份盒飯在12元的供應標準上投入地方財政補貼15元,打造軍供保障的「杭州模式」。

頒獎詞

手捧陽光,驅散絕望,她圈「粉」無數;噓寒問暖,極致服務,她柔腸百轉;風雨兼程,袍澤情深,他堪比汪倫。他們背負著官兵的幸福上路,這幸福,是他們的給養,是他們的方向。那喜得麟子的笑容,那賓至如歸的溫暖,那一解鄉愁的相送,贏得了官兵最虔誠的尊重!

【用愛喚醒愛,暖暖內含光】

王朝發

王朝發 某軍械倉庫助理工程師: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擊碎了一個普通家庭的美好生活;一名普通基層軍官,義無反顧扛起家庭重擔,用真情喚醒沉睡妻子,生動詮釋了當代革命軍人的家國情懷和情義擔當。

2016年2月的一天,王朝發的妻子帶著孩子過馬路時,被一輛超速行駛的轎車撞倒。妻子重度顱腦損傷,全身多處骨折。診斷書上說:因頭部外傷導致昏迷,頭三個月是黃金恢復期,如果不能甦醒,將成為植物人。

為了妻子早日甦醒,他發瘋似地東奔西走,翻閱查詢了幾十種康復資料,連老家的土偏方都試了個遍。餵食少量多次,一天六次;每小時餵一次溫開水;每兩小時翻一次身……加上量體溫、換被子,他每天只能睡三四個鐘頭。妻子愛出汗,一會兒就浸溼了墊被,王朝發每隔一會兒就得用溫毛巾給她擦遍身子;大小便失禁時,他每次都搓熱了雙手,再伸到被窩裡直接幫妻子清理。

轉眼間,兩個多月過去了,在醫學上,妻子已被判定為植物人。

2016年6月5日,這天是他們結婚十周年紀念日,王朝發和往常一樣給妻子餵水。就在他用紙巾為妻子擦拭嘴角時,一個期盼已久的聲音響起,妻子清楚地說出了一個「吃」字。王朝發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是聽錯了,當他看到的確是妻子在努力抖動嘴唇說話時,這個堅持了105天、從未在人前流過一滴淚的漢子再也無法控制自己,抱著妻子放聲痛哭。三個多月的漫長等待,105的天深情呼喚,王朝發終於等來了妻子的第一聲回應。向生命借貸,與死神拔河,他,賭贏了!

奇蹟的背後,往往還有許多艱辛要面對,這其中的酸楚,常人是無法理解的,但有情有義的王朝發一直在堅持。

頒獎詞

甜蜜不是愛情的標尺,磨難方能映照愛情的珍貴。105天的深情呼喚,見證了軍中男兒的柔情衷腸。他不僅喚醒了沉睡的妻子,也立起了崇德向善的價值坐標。

【君甘當鐵軌,我願做枕木】

王皓錦夫婦

王皓錦、張文玲 駐南昌鐵路軍事代表辦事處:軍功章裡,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在駐南昌鐵路軍事代表辦事處有這樣一對夫婦,「君甘當鐵軌,我願做枕木」是他們美麗的愛情誓言。丈夫王皓錦先後9次救助走失老人,年年被評為優秀士兵;妻子張文玲被原南京軍區作為最美軍嫂廣泛宣傳,前不久張文玲還光榮獲評由《半月談》雜誌社、軍嫂網等主流媒體推選的十佳「榮耀軍嫂」。

2009年8月,王浩錦父親因為股骨頭惡化壞死,考慮到昂貴的費用,無論外人怎麼勸,老人也不願做手術。身在南昌的張文玲得知後,帶著僅有的6000塊錢,第一時間跑到車站,準備趕往南京。可是當天的車票已經售罄,為了早一點趕到醫院,張文玲趁著司機不注意,鑽進了大巴車底層的行李箱,整整顛簸了八個小時。聽說張文玲冒著這麼大的風險趕到醫院,倔強的老人也被感動了,最終同意手術。住院期間,同房的病友連連誇讚「你這個女兒真孝順」。

禍不單行,2012年,王皓錦的父親又患上了腦萎縮,精神不時異常。為了照顧公公,張文玲每隔一周就要回一趟老家,周五下午從單位出發,坐七個小時的火車,再轉兩個小時的汽車。苦累自不必說,再加上本就繁忙的工作,張文玲也有過煩悶的時候。可當聽到神志不清的公公,嘴裡迸出一句「文玲最好」時,她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苦難的生活,並沒有磨去這對年輕人對彼此、對家人最赤忱的愛,對部隊、對生活最誠摯的情。如果你甘作鐵軌,我願意成為那一塊枕木,與你相依相伴,風雨同路。

頒獎詞

你為國盡忠,我替你盡孝。做強軍道釘,他無怨無悔;一家跨三地,她柔肩擔起。再狹小的行李艙,也容得下軍嫂「臥冰求鯉」的孝心!

【強軍迴響】無錫聯勤保障中心高汛政委:「這是一場既溫暖我們心靈,又溫暖我們精神的頒獎典禮,13位個人1個單位,他們平凡而崇尚的事跡,就像冬天裡14把火炬,照亮了中心部隊強軍備戰的新徵程。這些典型為我們新年度的工作立起了標杆,做出了榜樣,只要我們聽黨的話,聽習主席的話,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他們為標榮,以他們為榜樣,立足本職,埋頭苦幹,就一定會打造出一支讓黨放心,讓習主席放心,讓全國人民放心的東部戰區聯勤保障勁旅。」

來源:中國軍網

轉載請註明「當兵這些事兒」公眾號

第 192 期

 敬請關注《當兵這些事兒》公眾號!我們旨在服務軍人軍屬軍迷,發布徵兵優撫政策,維護涉軍合法權益講述兵營感人故事,軍民共敘家國情懷投稿郵箱:jwqs61@163.com。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戰友臨走請留個手印,證明來過。

相關焦點

  • 13個故事,溫暖這個寒冬裡的千百座軍營
    請看,無錫聯勤保障中心如何用13個故事溫暖這個寒冬裡的千百座軍營?■高  潔、黃小春、曹樹鼎一縷陽光,攜著春天的希望與氣息,讓沉寂了一冬的太湖生機勃發。一臺晚會,帶來無盡的感動和掌聲,溫暖了無錫聯勤保障中心座座軍營。2月7日,無錫聯勤保障中心隆重舉辦「感動中心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駐錫部隊官兵現場觀看,基層部隊通過視頻系統收聽收看。——他們的故事平凡而又偉大,真實、簡單、純粹,發人深思,給人力量。
  • 你,我眷戀這個世界最溫暖的理由
    你,這篇夜讀的主角。你,我們眷戀這個世界最溫暖的理由。(點擊圖片了解更多)12月13日,一張令人心酸的漫畫在網絡迅速傳開。這張漫畫的創作者之一、來自江蘇泰州的朱彥表示,創作意圖只有一個——讓更多人記住歷史。
  • 軍營燒烤晚會!溫暖你不能回家的心
    軍營春節的夜晚有歡聲笑語
  • 了不起的你|你猜這個上等兵單槓二練習拉了多少個
    數九寒冬 呵氣成霜然而在武警寧夏總隊座座軍營裡官兵們的訓練熱情並沒因凜冽的寒風而消減部隊上下持續掀起冬季大練兵熱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吳忠支隊某中隊去看看火熱的練兵現場冬季大練兵冬季練兵當然少不了器械訓練相信大家對《士兵突擊》裡許三多333個腹部繞槓的故事記憶猶新小編帶你看看一個上等兵是如何拿下中隊「小槓王」稱號的誰英雄誰好漢器械場上比比看一場別開生面的器械考核正在激烈進行大家都摩拳擦掌
  • 2020,中國軍人的那些溫暖面孔
    這一年,中國軍人變得更為忙碌——4000餘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奔赴武漢抗疫一線,累計收治7000餘名確診患者;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出動72.5萬人次參與抗洪搶險,協助地方轉移受災群眾13.7萬人;一茬茬邊防軍人日復一日堅守在祖國邊防線上……回顧2020,從抗疫到抗洪,從戍邊到維和……中國軍人的身影,出現在每一處需要他們的地方。
  • 軍營「上新」了!這些瞬間是否暖到了你
    大批有志青年胸懷報國強軍的夢想,從五湖四海匯聚到軍營。為了能讓新兵感受到「家」的溫暖,新兵班長的暖心舉措齊上陣。下面,就請跟隨小編的鏡頭走進空軍部隊,感受軍營迎新的感人瞬間。9月10日下午,空軍工程大學航空機務士官學校校園內,鑼鼓喧天,「熱烈歡迎新戰友」的橫幅格外引人注目。首批入營的新兵剛下車,等候多時的領導和新訓骨幹便迎上前去,一邊幫忙拿行李,一邊提醒入秋時節要添衣保暖。
  • 【工作動態】為軍休幹部開通就醫綠色通道、2020年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就業創業意識(適應性)培訓班開班、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
    活動中,市軍休一所與九三學社秦皇島市委社會服務部達成共建,軍工醫院、市第四醫院、市海港醫院、市風溼骨病醫院分別為軍休幹部開通專屬就醫就診綠色通道,為軍休幹部的健康提供長效保障。儀式結束後,來自7家醫院,8個醫療專科的12位九三學社醫療專家一同為軍休幹部及家屬進行了面診,就身體情況、用藥情況給出了專業指導意見,並對休幹的體檢結果進行了詳細解讀。
  • 寒冬中的溫暖!新北街這樣為退役老兵送「福」送關懷
    為進一步關心關愛退役軍人,營造喜慶祥和的新年氛圍,豐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形式,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更好地開展,在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要求的基礎上,1月11日上午,新北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相關人員在退役軍人之家開展了「寒冬裡一抹陽光,送對聯、福字」活動。一副副對聯、一張張「福」字,承載著黨和政府對退役軍人的關心與關愛。
  • 軍營「實幹家」,漂亮!
    為聚焦和深化「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7月3日晚,南部戰區空軍某訓練基地舉辦「戰位 · 榮光」基地實幹家深度訪談活動,13位不同崗位代表依次上臺,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奮鬥故事。作為主責主業,基地教學訓練要搞得紅火,需要有一批「為戰育人、抓教勝戰」的「最美基地教員」。
  • Palladium 依偎寒冬新勢力
    隨軍在北非阿爾及利亞沙漠和摩洛哥山區進行諸多實戰任務,Palladium戰靴久經考驗; 1990年 - 在歐美成為多功能實用靴子的代表、極簡風格流行的指標,因其不褪流行、簡單百搭的外形設計,加上舒適、耐磨、防水、保暖的產品特性,年銷售更突破百萬雙; 2010年 - 進入中國香港及臺灣,受到眾多明星潮人追捧,其中五月天阿信及羅志祥更是在巡迴演唱會中穿著
  • 集體生日暖兵心,這種幸福唯軍營獨有 ——武警雲南總隊保山支隊開展「十項暖心活動」側記
    吃蛋糕、吹蠟燭、共歡歌、送祝福、拍寫真、開派對……這是當下許多青年過生日的必選科目。也許有人會想,兵哥哥身在紀律嚴、訓練苦,直線加方塊的軍營,應該沒機會過生日吧。或者就算過生日,也一定特無聊吧?如果這麼想,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今天就請跟隨筆者的鏡頭走進武警保山支隊的集體「生日趴」。看看兵哥哥是怎麼過生日的。大家同唱生日歌,同戴壽星帽,共同吹滅蠟燭,一起許下一個美好的願望。
  • 【聽見 • 陸軍】發自軍營的匯款單
    家中只有我一個人掙工資,媽媽靠爸爸微薄的遺屬補助拉扯我的三個弟弟妹妹艱辛度日。  日子雖然艱難,但媽媽寧肯帶領弟弟妹妹縫抹布、糊紙盒補貼家用,也不捨得花我的工資。她執意要把我的工資攢起來,為我做嫁妝。她說,不能讓我嫁給軍人時太寒酸。  我嫁入軍營後,自作主張辭去東北老家的穩定工作,在愛人駐地廣州的一個星級酒店當打工妹。為此,媽媽氣得大病一場。
  • 軍營裡迎來「星星的孩子」
    「這個步槍應該怎麼用……」活動中,武警官兵通過向孩子們講解訓練執勤裝備、參觀班排內務,讓他們對軍人和軍營有了直觀的印象。在班排宿舍,整潔有序的內務成了孩子們眼中靚麗的風景線,看到方正整齊的白床單、綠軍被,聽著兵哥哥的講解,孩子們學的有模有樣。「軍營保齡球」「花樣接力」一個個有趣的益智小遊戲,有效培養了孩子們的團隊協作能力。
  • 難忘軍營磨盤山
    在179師臨汾旅服役13個年頭,在安徽滁州磨盤山先後生活、工作5年,對磨盤山也別有一番情感!2015年11月13日,應戰友之約,3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老戰友齊聚磨盤山,舊地重遊,共敘戰友之情。15日回到家鄉後,心潮澎湃,磨盤山的情感在我心底悄然生長、拔節,磨盤山那些人和事讓我難已忘卻,在這樣的情感下,回來後,寫出了自己在磨盤山的一些感受。
  • 【新時代文明實踐】寒冬中的溫暖!新北街這樣為退役老兵送「福」送關懷
    為進一步關心關愛退役軍人,營造喜慶祥和的新年氛圍,豐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形式,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更好地開展,在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要求的基礎上,1月11日上午,新北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相關人員在退役軍人之家開展了「寒冬裡一抹陽光 送對聯福字」活動。一副副對聯、一張張「福」字,承載著黨和政府對退役軍人的關心與關愛。
  • 國防部講的這個故事,中國人都應該看看……
    對此,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在1月2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並未直接予以回擊,而是選擇了「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從3月29日到4月6日,中國政府分四批從葉門安全撤離了600多名中國公民,並協助來自15個國家的279名外國公民安全撤離。這是中國海軍艦艇首次實施撤離外國公民的國際救助行動。
  • 春運中,三個發生在揭陽的故事……
    一年一度的春運,公安機關廣大參戰民警在承擔繁重的道路交通管理任務的同時,始終牢記「人民警察為人民」宗旨,助民困、解民憂,全力為群眾提供溫暖人心的服務和幫助每逢春運,總有許多民警為民解憂的感人故事發生;今年春運首日,我們就在春運第一線搜集到這樣一組溫暖的故事——1月21日11時38分,一名年輕婦女哭著找到進賢門大道的執勤交警,請求民警幫忙尋找她走失的孩子。經了解,該婦女姓鄭,榕城人,其8歲的女兒剛剛在市區東三路口走失,走失時上身著綠色外套,背後有恐龍圖案。
  • 進擊の青年亞文化:真當局座不上B站?
    局座在嗶哩嗶哩上玩直播了!這老頭簡直666的飛起……」「你還不知道?趕緊去候著吧,八點開始……」這幾日南海仲裁案引發了國際、國內的巨大爭議和討論。菲律賓單方面提請的仲裁,中國南海九段線劃分被判定無效,這引發了群情激憤的愛國熱潮。這一熱潮下,著名軍事評論家、被網友們戲稱為「局座」的張召忠少將,受邀參加國內最大彈幕網站bilibili八點檔的直播。
  • 文治故事 | 愛國主義——入伍體會
    這個問題無數人問過我,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耽擱兩年青春時光,離開大學求學生活去枯燥勞累的部隊受苦。家是小國,國是大家,無強國何來安居之家,而強國則必先強軍。英姿颯爽的軍人,威武雄壯的軍隊,神秘莫測的軍營。這無一讓男孩腎上腺素飆升,心神嚮往。
  • 女兵日記:軍營,我們來啦!
    下面大家一起翻一翻《女兵日記》,看看女兵入營以來都記錄來哪些難忘的點滴!《女兵日記》:軍營,我們來啦!終於越過萬水千山來到了我夢寐以求的軍營,雖然到達營區時天色已晚,可是貼心的炊事班為我們準備了美味的「迎客面」,班長說:「吃了迎客面,就是我們大家庭的一員。」讓我頓時覺得有家一般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