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12月11日第1次車臣戰爭爆發1994年:俄軍損失5萬人靠狂轟濫炸獲勝
薩沙這些年寫過幾萬篇軍事、歷史文章,車臣戰爭我也寫過幾次,這篇就簡單寫寫。
車臣是高加索山區的一個小卻不弱的民族。這個民族驍勇善戰,為家族、宗教、民族為紐帶,緊密團結在一起。嚴格來說,車臣人還沒有撤離脫離封建的狀態。在車臣鄉下,他們以家族為單位,家族和家族之間因血緣關係形成大家族,大家族通過聯姻建立密切關係。
說來說去,車臣人是通過血統聯合在一起,他們有自己的習俗和制度,族長具有很大的權力。
蘇聯時期,車臣曾經發生過一件事。
一個車臣小夥子喝醉酒(其實根據宗教他們不能喝酒),在野外將路過鄰村少女強姦了。少女羞憤之下,自殺而死。
酒醒以後知道犯下了大罪,小夥急忙主動去蘇維埃的警察局,被關押起來。
為什麼小夥不跑路而主動投案?根據蘇聯法律,小夥只是強姦婦女並沒有直接殺人,不會被判處死刑的。
可是,根據車臣的習俗,小夥強姦婦女本身就是死罪,更別說還搞出人命。
所以,小夥投案是在自救。
這個事件的結果,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數百車臣村民衝入了警察局將小夥拖出來,由幾個人當場活活打死。由於老百姓太多,蘇聯警察不敢開槍制止,事後也只是象徵性的抓了幾個人關了幾個月到1年。
讓人驚奇的是,打死小夥的男人中不但有受害少女的親屬,還竟然有小夥的親生父親。
原來,根據車臣人的習俗,兒子做了這樣喪盡天良的事情,又跑去同外人(蘇聯政府)合作,父親一定要親手將他殺死以維護家族榮譽。
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由於車臣人都是以家族血緣為單位,他們戰鬥力非常強,寧死不屈。
面對人口只有十幾萬的車臣人,沙俄花費差不多100年才在1859年將它併入版圖。隨後,又花費了30年才靠屠殺鎮壓了當地的大規模叛亂。這種屠殺和流血,形成了車臣人對俄羅斯人的刻骨仇恨。
持續不斷的戰爭,形成了車臣人全民皆兵的作風。
車臣人以往主要在山間放牧為生,民間有句順口溜「不是每個車臣人都會放羊,但每個車臣人都一定會放槍」。
沙俄和蘇聯歷代統治者都很了解車臣人的兇悍民族性,對他們反覆打壓,毫不留情。
1944年,史達林藉口部分車臣人和德軍合作,將所有車臣人趕出家園流放到西伯利亞和遠東。直到13年後赫魯雪夫才允許車臣人回家。
回到車臣的時候,車臣人發現家園已經被其他民族尤其是俄羅斯人佔據,車臣人反而成為少數民族。此舉又加深了仇恨。
到了蘇聯解體時,人口僅有55萬的車臣族開始強烈要求獨立。
原蘇軍空軍少將杜達耶夫成為領袖和車臣「總統」,發布了獨立宣言。
這個杜達耶夫曾經是蘇軍的戰鬥英雄,以高級軍官身份親自駕駛轟炸機投彈炸阿富汗的穆斯林遊擊隊。此時,杜達耶夫卻堅決要求車臣獨立,至少也要完全掌握軍政權力,最多形式上留在俄羅斯。
不過,俄羅斯卻很難同意。
面積1萬多平方公裡的車臣雖小,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進出高加索的咽喉,俄羅斯很難放棄。
可惜,當時是1991年末和1992年初,蘇聯剛剛解體,12月俄羅斯自己才獨立,根本無暇顧及車臣。
於是,葉爾欽在1992年5月25日籤署了《關於撤軍和車臣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分配財產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俄羅斯聯邦一切行政機構全部撤出車臣,變相承認了車臣的獨立地位。
車臣人從俄軍手中,接收了42輛坦克、56輛裝甲車、139門火炮、200多架飛機和24737支輕武器,組建了自己的軍隊。
這是標準的養虎遺患行為,車臣由此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和政府。
1993年,俄國又爆發了差點演變成全面內戰的憲政危機,鬧得不可開交。
這樣一直拖到1994年,葉爾欽才開始考慮武力解決車臣問題。
自然,俄羅斯可以通過高度自治的方式,將車臣留在版圖內,也避免戰爭。
但是,在1994年葉爾欽強烈要求出兵解決。
為什麼呢?俄羅斯正在經歷休克療法,政治動蕩差點引發內戰,經濟上也一落千丈,人民生活極度困難。依靠養老金生活的老人,能夠連續二三個月拿不到一分錢。軍人生活也非常困難,士兵每月軍餉只能買幾包香菸,軍官的薪水由於盧布迅速貶值無法養家。一些軍嫂走投無路之下,被迫去城市裡的夜總會、酒吧陪酒、跳脫衣舞甚至直接在軍人家屬樓裡面賣淫。
這種情況下,軍民怨聲載道,葉爾欽特別需要一場軍事勝利來轉移人民的視線。
顯然,沒有空軍、海軍、裝甲兵、大口徑火炮,只有輕武器的1.5萬車臣武裝,就是最好的對手。
在所有人看來,車臣人必敗無疑。葉爾欽甚至輕蔑的稱他們為「山匪」。
而俄羅斯軍隊仍然保持200萬規模,僅僅主戰坦克數量也有3萬輛。
可以用2輛坦克對付1個車臣人,那俄軍還有什麼可怕的呢?穩贏不輸啊。
由於輕敵,俄羅斯頗感殺雞焉用宰牛刀,他們開始甚至沒有出兵,而是扶持車臣軍閥阿夫圖爾哈諾夫和甘塔米羅夫的1500人武裝。
這些車臣反對派,在一批俄軍「顧問「使用幫助下攻打格羅茲尼。
此時,車臣武裝的指揮官是阿斯蘭·馬斯哈多夫,他曾經在蘇軍擔任炮兵上校,對於蘇軍一切都非常熟悉。
馬斯哈多夫明白己方沒有重武器,不可能打野戰,也不能在平曠地形硬拼。
於是,車臣武裝巧妙地將擁有50多輛俄軍坦克、裝甲車的反對派軍隊,引誘進入格羅茲尼城腹地,隨後關門打狗,進行城市伏擊戰。
車臣反對派武裝一瞬間就崩潰了,他們本來就是烏合之眾,四散逃命。
俄軍「顧問」很多被打死,還有21名現役軍人、50多名退役軍人被俘,包括1名少校。俄軍駕駛的35輛Т-72А坦克,只有4輛突圍逃走,其餘都被擊毀或者丟棄。
杜達耶夫將被俘俄軍的錄像利用傳媒向世界公開,指責俄羅斯幹涉車臣內政。
但俄羅斯方面不承認有俄軍參戰,認為他們都是自發參戰,俄國政府不能負責。
杜達耶夫立即宣布:如果這些俄國人是間諜或者車臣人的僱傭軍,就按照車臣法律就地處決,不用遵守國際法。
隨後,杜達耶夫將1名俄軍戰俘槍決,其餘20名遣返回俄國。
由於俄羅斯政府不顧自己官兵死活,導致軍隊士氣大降,很多俄軍士兵怒罵「該死的官僚老爺,比車臣人還壞!」
葉爾欽丟臉丟了大,頓時惱羞成怒,下令出兵!
12月11日7點整,俄軍浩浩蕩蕩的從北、東、西三個方向越過車臣邊境,正式展開地面行動。
俄軍上下都認為此戰必勝,很多官兵認為軍隊一到車臣,那群土匪不是迅速投降,就是會逃入山區躲避,根本不需要打仗。
由於輕敵,很多俄軍士兵都是胡亂補充缺額的新兵(俄軍缺額從百分三十到五十),有的只接受過幾次實彈訓練,連槍都端不穩。
很多新兵到了車臣同敵人交火以後,還不知道自己在哪裡,當然也談不上戰前鼓舞士氣了。後來俄軍也承認:參戰部隊戰前準備時間不足3天,甚至有60%的參戰部隊是在開進途中臨時編成的。
俄羅斯國防部長格拉喬夫更是狂言:俄軍只要用1個空降團,2小就可以佔領首都格羅茲尼,車臣戰爭會在10天內結束。
杜達耶夫作為空軍少將,懂得如何避免俄軍的空中和炮火優勢,就是學習將敵人放入城裡近距離猛打。
馬斯哈多夫等前蘇聯陸軍高級軍官,則也同樣贊成用城鎮戰打垮俄軍。
早在蘇聯時代,因為潛在敵是北約,蘇軍的訓練全部是利用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突破歐洲平原,進行野戰。
蘇軍戰略強調不要攻打城市浪費時間,儘量繞過北約的大城市。同時,北約顧及平民傷亡也不會堅守大城市,基本都會設為不設防城市,也不需要蘇軍去攻打。
所以,蘇軍也好,俄軍也罷,根本沒有接受過城鎮戰訓練,壓根不知道怎麼打。
相反,車臣武裝在第一次對付反對派的戰鬥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城鎮戰經驗。
同時,車臣人開始擴大軍隊。
杜達耶夫對自己的民眾進行宣傳,號召他們起來繼承祖先的血性,誓死捍衛民族和家族的尊嚴。同時,他也用宗教聖戰來鼓吹犧牲,認為這樣戰死可以直接上天堂。
而杜達耶夫等人早在幾年前車臣實際獨立開始,就用諸如石油出口等巨額經費開始購買武器。那個時代,整個蘇聯和華約地區都非常亂,比如烏克蘭有幾百億美元的武器從倉庫被盜賣。只要有錢,車臣人是很容易買到包括單兵防空飛彈在內的各種武器。
於是,杜達耶夫迅速建立了約4萬人的後備武裝,將總兵力擴大到5萬多人。
另外,不少中東和非洲的僱傭軍也進入車臣。杜達耶夫許諾他們每天都會支付薪金,每擊斃一個俄軍還有額外的獎金。
車臣人在格羅茲尼修築了大量的工事。高加索地區地震較多,這裡的建築物都修建的非常堅固,是我們常在電影中看到的那種沙俄或者蘇聯時期的高大建築。建築物大多是樓房,不是鋼筋水泥結構,就是舊時代更為堅固的磚石結構。
即便採用T72坦克的125毫米坦克炮正面連續轟擊,也不能將這些建築物徹底擊毀。
車臣人以數萬棟建築物和民居為基礎,修建了四通八達,如繁星一樣的防禦工事。甚至高大的下水道都被利用起來,一些窨井被修建為暗堡,所有工事之間都可以自由移動,便於隨時轉移。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車臣武裝將俄軍拖入了慘烈的城鎮戰中,狠狠修理了一把。
俄軍從11月26日開始攻打格羅茲尼,結果打到次年1月底才佔領這座城市,花費了2個多月時間,付出巨大的傷亡。
格羅茲尼第一天的戰鬥中,車臣武裝完全隱藏起來,只用小股部隊開火誘敵深入。
而俄軍攻打格羅茲尼的部隊眾多,共投入了37972人,230輛坦克,879輛裝甲車,各型火炮333門。第一波直接攻打格羅茲尼的部隊,編為4個集群。
而在格羅茲尼市區附近,約有14,000人以及164輛坦克、305輛步兵戰車、250輛裝甲運兵車和114輛BMD傘兵戰車。他們負責包圍城市以及隨時為攻城提供支援。
突入城內的4個集群俄軍由於輕敵,駕駛坦克和步兵戰車高歌猛進,甚至在狹窄的街道排成一字長蛇陣。步兵戰車的官兵明知道有危險,為了自己舒適仍然坐在車頂。
在杜達耶夫一聲令下,格羅茲尼立即變成了屠殺場。幾乎一瞬間,俄軍就遭到重大傷亡。
利用格羅茲尼高大堅固的俄式建築,車臣人修建了無數火力點,俄軍到處都被打擊。
以最早殺入格羅茲尼的俄軍近衛第81摩步團為例,他們的目標是車臣總統府。
第81摩步團有著悠久歷史,蘇聯時期曾經參加過諾門坎戰役、莫斯科保衛戰、柏林戰役等一系列戰役。
此時該團擁有1331人(後勤官兵不需要到一線戰鬥),96輛BMP步兵戰車,31輛精銳的T80坦克、24門火炮。
他們乘坐步兵戰車大搖大擺沿著街道推進時,瞬間成為靶子。
車臣人首先用火箭筒擊毀了最前和最後的步兵戰車,將整個車隊堵在街道上。
隨後四面的建築物裡飛出密集的火箭彈、無坐力炮彈、槍榴彈、各種子彈。
伏擊的火力極為驚人,讓俄軍士兵感到進入了地獄。
以編號為「537」的T-72A坦克為例,先後被7發火箭彈擊中,其中1發從高處射來的火箭彈穿透了坦克頂部裝甲,誘爆了彈藥,坦克自爆成碎片,炮塔被拋到空中落下將公路砸出半米深的大坑。可憐的坦克兵連火葬費都省了,可以直接入盒。
第81摩步團平均每輛步兵戰車至少挨了2到3發火箭彈,都被打成了廢鐵。
驚恐的俄軍新兵們手足無措,周邊每一寸土地都是著彈點,無處可躲。
他們本能的躲入步兵戰車內部,又被火箭彈連人帶車摧毀,燒成了焦炭。
由於俄軍的通訊被車臣人幹擾,後方部隊並不知道第81摩步團遭遇伏擊。殘餘部隊在團長斯坦科維奇上校指揮下,丟棄所有重武器拼死突圍,又被打死了很多人。
就在全軍覆沒之前,他們幸運的遇到一群200多人的傘兵。這些傘兵非常講義氣,冒著巨大危險從側後襲擊車臣人,殺出一條血路,第81摩步團才逃出了一部分。
留在包圍圈中的俄軍都被殲滅。一些新兵為了活命混入難民群或躲入廢墟下的地下室長達一兩個月。有幾名俄軍新兵,被一名退休俄羅斯族民警藏到家裡的地下室,直到戰爭結束才敢上街。
第81摩步團好歹還突圍出去了一部分,進攻火車站第131摩步旅則完全被包圍。
第131摩步旅曾經是蘇軍的精銳,建立於1918年最初稱「蘇俄第一庫爾斯克步兵師」,二戰中立下很多戰功。
該旅裝備精良,人員比較齊整:有官兵1469人(部分後勤人員不需要參戰),T-72A坦克26輛,BMP-2步兵戰車120輛,各類火炮16門。
由於該旅部隊分散成幾部分,實力更弱,被車臣人打的很慘。
旅長薩文上校先是被炮彈炸瞎了一隻眼睛和打退,仍然堅持指揮。最後,他被車臣狙擊手一槍爆頭。
旅長被爆頭後,剩下的俄軍士兵只能憑藉生存本能各自為戰。
搞笑的是,當時第503摩步團的先鋒部隊已經趕到附近。但這些部隊聽到密集的槍炮聲以及沿街隨處可見被擊毀的裝甲車殘骸,竟然嚇得轉頭就跑,還謊報車臣人設置了路障無法前進。
最終,第131摩步旅有800人陣亡,75人被俘,只有160人趁著夜色僥倖突圍。26輛坦克中損失了20輛,120輛裝甲車損失了102輛,基本全軍覆沒。
搞笑的是,在第131摩步旅覆滅的時候,國防部長格拉喬夫還在大言不慚的吹牛:格羅茲尼包括市中心在內的大部分地區,已經被俄軍佔領。
實際上,進攻的各路俄軍全部慘敗,只有近衛第255摩步團還在苦苦堅持。
他們的團長是參加過阿富汗戰爭的老軍官,對於遊擊戰有一定經驗,比較謹慎。
該團前進期間以一部步兵戰車在前,主力尤其是坦克則在後掩護。
遭遇伏擊後,該團雖無法救出被包圍的先鋒部隊,卻仍然用7輛坦克進行掩護,佔領了與車臣總統府一牆之隔的醫院綜合樓,以此為據點堅守。
醫院綜合樓也是車臣人的據點,該團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戰鬥,花費數小時才掃清這裡的車臣人。
該團士兵戰後回憶:幾乎每個房間都被加固過,可以擋住子彈的近距離射擊。靠街的牆壁被開了無數槍眼,窗臺上丟棄著不少燃燒瓶,讓人不寒而慄。房間裡面還丟著一些防火服,這是用於在狹小房間發射火箭彈用的(RPG火箭筒存在後噴火焰,在小房間內會經過牆壁反彈燒傷火箭筒手),車臣人比我們還專業。
該團傷亡也不輕又被包圍,但建制保存較好,重武器也大多完好。所以,最後他們在坦克掩護下,獨立突圍成功,不過也是損兵折將。
打的最好的部隊尚且如此,其他部隊也就可想而知了。
俄軍在第一次格羅茲尼攻勢投入了3萬多人,被車臣人打出屎來。
萬般無奈下,他們陸續增兵到8萬多人。
最初,俄軍採用坦克裝甲車掩護步兵的方式,以大兵團模式衝擊。結果根本看不到車臣人在哪兒,反而到處挨打,被殺得落花流水。
車臣人巧妙的分成無數小組,從不在一個支點作戰太長時間,而是不斷移動。
這種小組通常只有幾個人,包括1挺輕機槍、1個火箭筒、1到2個狙擊手以及多名自動步槍手。這種火力組合非常實用,尤其是狙擊手發揮很大作用,大量俄軍被狙擊而死。
俄軍裝備狙擊槍,但缺乏城鎮戰狙擊訓練,完全成為靶子。
要說俄軍也不是甘比亞國防軍,蘇聯畢竟是曾經的世界第二軍事強國。1995年1月7日開始,俄軍調整戰術,改用空降兵、海軍陸戰隊和特種兵組成強擊分隊,試圖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也減少傷亡。
沒想到,採用這種模式的俄軍,也根本不是車臣人的對手。
這種作戰除了使用武器的技巧和戰術以外,作戰意志、對於戰場的熟悉程度都是極為重要的。
這些方面都是車臣人的優勢。車臣任意一支小分隊都有格羅茲尼本地市民作為嚮導,他們對城市一草一木了如指掌,根本不需要看地圖。相反,俄軍只有軍官配備軍用地圖。這些地圖過於粗糙,最新也是10年前甚至20年前印刷的,裡面的錯誤很多,俄軍經常迷路。
這種生死也就是幾秒鐘決定的慘烈戰鬥中,迷路就等於帶著全隊官兵送死。
至於作戰意識上,車臣人和俄軍根本無法相比。
除了天生好戰不怕死的民族性以外,車臣人是在保衛自己的家鄉,戰鬥意志極強。整個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車臣人幾乎沒有人投降,他們堅守陣地往往戰鬥到最後一個人,連婦女也拿起狙擊槍作戰。
相反,俄軍部分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新兵,很多年齡在18歲左右,是半大孩子。一旦遇到伏擊和包圍發現隨時可能死亡,他們往往直接舉手投降。
俄軍的戰術也非常拙劣,部隊之間甚至沒有配合。俄軍曾使用少量特種部隊作戰,然而這些部隊卻無法得到其他部隊的支持,甚至友軍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如一支50人的特種部隊沿途作戰殺入市中心激戰2天,斃傷了不少車臣人。
隨後他們卻被車臣人包圍,無論怎麼呼救都沒有增援。又苦苦堅持4天以後,這支特種部隊全軍覆沒,不是被殺就是投降。
小部隊滲透戰術再次慘敗後,俄軍因死傷太高,殺紅了眼,開始用重炮和空軍將城裡所有建築夷為平地。戰後的衛星地圖可以看到,格羅茲尼幾乎沒有一棟完整的建築物。
其實,俄羅斯空軍早在12月就開始對格羅茲尼狂轟濫炸,使用各種無制導武器。
這些照片和視頻被車臣人放到網際網路上後,葉爾欽考慮惡劣的國際輿論,曾在12月24日下令停止轟炸格羅茲尼,直到1月3日才恢復。期間地面俄軍只能依靠精度極差的遠程火炮支援,被誤傷的俄軍士兵比炮彈炸死的車臣人還多。
到了這個時候,俄軍傷亡太大,進展太小,已經管不了什麼國際輿論了。俄羅斯空軍再次披掛上陣,開始狂轟濫炸。
俄軍使用的基本都是非制導武器:S-5、S-8、S-24B型無控火箭彈、FAB-250、FAB-500型爆破航空炸彈以及殺傷炸彈、爆破殺傷炸彈和鑽地炸彈(BETAB-500)。
至於偶爾使用的KH-25ML制導飛彈、KAB-500L、 KAB-500KR制導航彈、KAB-1500L重型制導航彈,主要是轟炸橋梁和諸如總統府這類重要目標時才使用,以保證能夠徹底炸毀。
西方認為,俄軍進行的歐洲自二戰德勒斯登轟炸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轟炸行動。有證據表明,俄軍使用了白磷彈和燃料空氣炸彈。這兩種都是面殺傷武器,會將覆蓋地區所有人類和動物燒成灰燼,當然也包括普通平民。
這種無差別的轟擊,對於城內平民是滅頂之災。
而當時車臣族平民大多已經撤離,死亡的2萬7000多平民基本都是俄羅斯族。
一個俄羅斯族的老太太戰後憤怒的指責:俄羅斯聯邦軍隊正在殺害自己人。我的兩個鄰居都死了,為什麼?俄國電視臺上說格羅茲尼已經沒有平民了,是戰區。但他們在撒謊,我們沒有撤走。四面都是車臣人的封鎖和殺戮,我們不能離開城市。他們(俄羅斯政府)還是真的不知道還有婦女和小孩在這兒?告訴他們,你必須告訴他們,我們還在這兒。他們在殺我們,俄國軍隊正在殺自己的同胞。
最終,俄軍佔領了成為廢墟的格羅茲尼,車臣武裝主力突圍到達山區,繼續進行遊擊戰。
整個戰爭在8月31日結束,俄軍被迫撤出車臣,葉爾欽默認了車臣的獨立。車臣人大獲全勝!
此戰俄軍公布死傷2萬多人,平民死亡超過10萬,參戰的2200輛坦克裝甲車被徹底擊毀225輛,還有數百輛受損,包括最先進的T80坦克。
西方認為俄軍實際傷亡有5萬以上,連俄軍少將維克託·沃羅比約夫也戰死。
車臣戰爭中,俄羅斯一線部隊傷亡慘重,由此產生了強烈的報復心理。戰場犯罪成為普遍現象,軍官已經熟視無睹了。戰爭結束後,英國戰地記者趕到格羅茲尼,發現所有住宅的門鎖都被子彈打壞,任何值錢的東西都被洗劫一空,帶不走的大件就砸毀或者燒毀。
少量留在格羅茲尼的車臣人說,戰後1周沒有人趕上街。車臣士兵看到男人就拳打腳踢然後押走,或者就地槍決。有的人聲稱看到少數俄軍士兵坐在裝甲車上疾馳而過,用步槍掃射看到的路人,放聲大笑。搶劫、毆打、槍殺很普遍,強姦現象也是存在的。車臣婦女不敢上街,甚至連俄羅斯族婦女也是一樣。
1995年4月7日,「處於醉酒和吸毒的亢奮狀態」中的俄軍內務部隊和特警部隊在車臣與印古什邊境的薩馬斯基屠殺了近百名平民。因為俄羅斯媒體掩蓋消息,這起不亞于越戰美國美萊村屠殺的慘案,最終不了了之。
這只是第一次車臣戰爭,更慘烈的戰爭還在後面。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