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中國國情,是認識和解決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基礎。中國共產黨要領導中國革命並取得勝利,首先必須認清中國的基本國情,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革命的歷史性和時代性特點。近代以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徵是:
帝國主義不僅操縱了中國的金融和經濟命脈,而且控制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結果,中國失去了主權和獨立國家的地位。它成為近代中國一切災難、災禍、貧困、落後的總根源,也是阻礙中國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
外來資本主義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封建社會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瓦解,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然而,以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為基礎的封建剝削制度的建立,不僅留下來,而且加上官僚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仍然佔據著顯著的優勢。
代表著新的生產關係的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受到了外來資本的嚴重排斥和打擊,受到了國內官僚買辦資本和封建勢力的壓制和阻撓,同時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響與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的聯繫。它的實力很弱,從來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
中國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勾結,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社會基礎。封建勢力,無論是帝王貴族的專制政權、地主階級的軍閥和官僚,還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都是近代中國最反動的勢力,他們投靠帝國主義,殘酷剝削國內人民。
由於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實行分裂剝削政策,由於地方農業經濟的普遍存在,中國長期處於不統一狀態。此外,中國幅員遼闊,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極不平衡。
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廣大人民特別是農民日益貧困,甚至大量破產。他們饑寒交迫,沒有政治權利。中國人民的經濟貧困和政治不自由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見的。
總之,經濟、政治、社會發展極不平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最基本的國情。它在很大程度上規定了中國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約了中國革命的發展道路。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群眾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因此,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成為近代中國的首要任務。近代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這些矛盾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①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a.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最兇惡的敵人,是近代中國貧困落後和一切災禍的總根源(首要對象);
b.封建主義是中國革命的又一主要對象,是中國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礙;
c.官僚資本主義具有買辦性、封建性、壟斷性,嚴重地束縛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主要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最主要對象是帝國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並不是一般地反對資本主義,它反對的只是官僚資本主義(不反民族資本)。中國資產階級包括官僚資產(革命對象)和民族資產(革命動力)。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中國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最基本的動力。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其中貧農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而中農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質上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革命,中國革命戰爭,實質上就是黨領導下的農民戰爭。無產階級對於農民的領導,是實現革命領導權的基礎;
②城市小資產階級,包括廣大的知識分子、小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屬於勞動者階級,不屬於資產階級的範疇,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之一,是無產階級的可靠同盟者;
③民族資產階級有天生的軟弱性以及由此而來的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動搖性的兩面性。因此,對於民族資產階級要採取又聯合又鬥爭的政策。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
①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核心問題。區別新舊兩種不同範疇的民主主義革命,根本的標誌是革命的領導權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還是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
②無產階級對於中國革命的領導權不是自然而然得來的,而是在與資產階級的鬥爭中實現的。毛澤東指出:「領導的階級和政黨,要實現自己對於被領導的階級、階層、政黨和人民團體的領導,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甲)率領被領導者(同盟者)向著共同敵人作堅決的鬥爭,並取得勝利;(乙)對被領導者給以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對被領導者給以政治教育。」
③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實現對革命的領導必須建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廣泛的統一戰線,這是實現領導權的關鍵。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革命。
(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
①革命的性質是由社會性質和革命任務等因素決定的。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歷史任務,決定了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因為
a.革命是為了終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狀態;
b.革命的任務是為了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c.資產階級曾參加和領導過中國革命;
d.革命的經濟政策不是一般地廢除私有資產,而是一般的保護私有資產。
②這個革命已不是舊式的、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而是由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義革命。新的內容和特點:
a.它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
b.革命的領導力量是中國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
c.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d.革命的發展前途是社會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時代條件、領導權、指導思想、目標前途不同)
③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性質不同。
a.新民主主義革命屬於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範疇,在政治上爭取和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去反對共有的敵人;
b.在經濟上保護民族工商業,容許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發展;
c.它要建立的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而不是無產階級專政;
d.社會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它所要實現的目標是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和改造小生產的私有制。
(1)政治綱領
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體和政體,國體——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政體——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經濟綱領
①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內容(中心內容)。黨在民主革命時期,逐步認識到土地革命的極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線,這就是依靠貧僱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②沒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題中應有之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並非因為它是資本主義,而是因為這種資本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密切地結合著,是一種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沒收官僚資本,包含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雙重性質;③保護民族工商業,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中極具特色的一項內容。保護民族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是由中國落後的生產力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所決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而不是一般地消滅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聯繫較少,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與新生產力相聯繫的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經濟成分,它對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現代技術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因此,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必須採取保護的政策。(3)文化綱領
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文/李易軒
制/宋宛潼
審/姜銘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