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義的革命理論

2021-02-13 翰墨景忠館

認清中國國情,是認識和解決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基礎。中國共產黨要領導中國革命並取得勝利,首先必須認清中國的基本國情,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革命的歷史性和時代性特點。近代以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徵是:

帝國主義不僅操縱了中國的金融和經濟命脈,而且控制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結果,中國失去了主權和獨立國家的地位。它成為近代中國一切災難、災禍、貧困、落後的總根源,也是阻礙中國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

外來資本主義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封建社會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瓦解,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然而,以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為基礎的封建剝削制度的建立,不僅留下來,而且加上官僚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仍然佔據著顯著的優勢。

代表著新的生產關係的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受到了外來資本的嚴重排斥和打擊,受到了國內官僚買辦資本和封建勢力的壓制和阻撓,同時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響與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的聯繫。它的實力很弱,從來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

中國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勾結,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社會基礎。封建勢力,無論是帝王貴族的專制政權、地主階級的軍閥和官僚,還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都是近代中國最反動的勢力,他們投靠帝國主義,殘酷剝削國內人民。

由於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實行分裂剝削政策,由於地方農業經濟的普遍存在,中國長期處於不統一狀態。此外,中國幅員遼闊,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極不平衡。

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廣大人民特別是農民日益貧困,甚至大量破產。他們饑寒交迫,沒有政治權利。中國人民的經濟貧困和政治不自由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見的。

總之,經濟、政治、社會發展極不平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最基本的國情。它在很大程度上規定了中國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約了中國革命的發展道路。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群眾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因此,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成為近代中國的首要任務。近代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這些矛盾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①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a.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最兇惡的敵人,是近代中國貧困落後和一切災禍的總根源(首要對象);

b.封建主義是中國革命的又一主要對象,是中國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礙;

c.官僚資本主義具有買辦性、封建性、壟斷性,嚴重地束縛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主要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最主要對象是帝國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並不是一般地反對資本主義,它反對的只是官僚資本主義(不反民族資本)。中國資產階級包括官僚資產(革命對象)和民族資產(革命動力)。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中國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最基本的動力。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其中貧農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而中農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質上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革命,中國革命戰爭,實質上就是黨領導下的農民戰爭。無產階級對於農民的領導,是實現革命領導權的基礎;

②城市小資產階級,包括廣大的知識分子、小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屬於勞動者階級,不屬於資產階級的範疇,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之一,是無產階級的可靠同盟者;

③民族資產階級有天生的軟弱性以及由此而來的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動搖性的兩面性。因此,對於民族資產階級要採取又聯合又鬥爭的政策。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

①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核心問題。區別新舊兩種不同範疇的民主主義革命,根本的標誌是革命的領導權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還是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

②無產階級對於中國革命的領導權不是自然而然得來的,而是在與資產階級的鬥爭中實現的。毛澤東指出:「領導的階級和政黨,要實現自己對於被領導的階級、階層、政黨和人民團體的領導,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甲)率領被領導者(同盟者)向著共同敵人作堅決的鬥爭,並取得勝利;(乙)對被領導者給以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對被領導者給以政治教育。」

③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實現對革命的領導必須建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廣泛的統一戰線,這是實現領導權的關鍵。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革命。

(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

①革命的性質是由社會性質和革命任務等因素決定的。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歷史任務,決定了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因為

a.革命是為了終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狀態;

b.革命的任務是為了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c.資產階級曾參加和領導過中國革命;

d.革命的經濟政策不是一般地廢除私有資產,而是一般的保護私有資產。

②這個革命已不是舊式的、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而是由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義革命。新的內容和特點:

a.它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

b.革命的領導力量是中國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

c.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d.革命的發展前途是社會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時代條件、領導權、指導思想、目標前途不同)

③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性質不同。

a.新民主主義革命屬於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範疇,在政治上爭取和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去反對共有的敵人;

b.在經濟上保護民族工商業,容許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發展;

c.它要建立的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而不是無產階級專政;

d.社會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它所要實現的目標是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和改造小生產的私有制。


1)政治綱領

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體和政體,國體——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政體——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經濟綱領

①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內容(中心內容)。黨在民主革命時期,逐步認識到土地革命的極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線,這就是依靠貧僱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②沒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題中應有之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並非因為它是資本主義,而是因為這種資本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密切地結合著,是一種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沒收官僚資本,包含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雙重性質;③保護民族工商業,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中極具特色的一項內容。保護民族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是由中國落後的生產力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所決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而不是一般地消滅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聯繫較少,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與新生產力相聯繫的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經濟成分,它對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現代技術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因此,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必須採取保護的政策。

(3)文化綱領

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文/李易軒

制/宋宛潼

審/姜銘澤



相關焦點

  • 九月會議一錘定音:正式成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和全國青聯
    隨著抗戰的最後勝利,革命形勢和任務的變化,在抗戰時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青年群眾組織開始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分管青年工作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經過認真的考慮後,提出了重新建立青年團的問題。中央青委同山東、陝甘寧解放區的青年工作幹部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討論後,起草了《關於成立新民主義主義青年團的建議(草案)》,報送中共中央。
  • 初心故事分享丨永葆革命青春,牢記使命責任
    解放戰爭時期我年紀還小,在富陽中學讀書,那時金肖支隊經常到中學來宣傳革命思想,這使得我對中國革命及中國共產黨有了全方位的認識,並於49年參加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在空軍部隊,為建設強大的人民空軍努力工作。在軍中,我先後當過無線電員、電臺臺長和空軍師作戰參謀。
  • 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兩位人民領袖(組圖)
    (《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版)無產階級領袖是在長期的、艱苦的群眾革命鬥爭中成長和鍛鍊出來的,而不是天生的,更不是自封的,他們的卓越才能,只能產生於社會實踐,是在群眾鬥爭的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無產階級的偉大領袖對歷史發展都起過重要作用。馬克思和恩克斯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他們的學說,為無產階級革命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開創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的新紀元。
  • 從平臺「革命」到「平臺」革命
    前一場革命,還是商品層面的革命;後一場革命,則是資本層面的革命。經濟史上的所有革命,發生在商品層面都還是毛毛雨;深化到資本層面,才觸及靈魂,變得好玩起來。以往對平臺革命的解釋,更多理解的是前一場革命,而從發展了的視角重讀這本書,可以看出多一倍的內容。本書作者帕克、埃爾斯泰恩、邱達利對平臺革命的觀察和描述,還是比較全面的。從《平臺革命》中,我們可以同時看到這兩場革命的影子。
  • 歷史學家程映虹談卡斯楚:古巴革命與中俄革命有什麼不同?
    美國德拉瓦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程映虹為我們講述了這次革命的深遠影響。  1953年古巴革命爆發時,似乎並未提出社會主義的口號,是這樣嗎?  程映虹:1953年,卡斯楚發動革命的口號是恢復憲政民主,不是為了社會主義,這是有關古巴革命第一個要澄清的問題。
  • 科學革命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科學革命人物
  • 【批判理論】郭樹勇:國際關係研究中的批判理論:淵源、理念及影響
    完整地理解批判理論中的「批判」一詞,不能繞開康德的三大批判。康德是近代德國哲學革命的始作俑者,他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以及《判斷力批判》實際上是就人的認識能力問題在哲學領域發動了一場哥白尼式革命。他說:「我們這個時代可以稱為批判的時代。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逃避這個批判的。
  • 朱學勤:近代革命與人性改造 ————《陽光與閃電——法國革命與美國革命啟示錄》(中譯本)序
    我看到的問題是,法國面臨著世界上曾經發生過的諸多革命中最危險的革命。"他發現,政治自由的完全缺失,使得文人對政治事務"不僅陌生,而且盲目";一些人在進行管理,老態龍鍾,另一些人在真空中建立關於政體的理論,高談闊論,政體領域與觀念領域分離行進;如果法國的思想家能夠象他們的英國同行一樣,有機會參與日常政治,並對他們的制度進行一些日常的修補,他們就不必去想像一個全新的制度。
  • 從革命「前夜」到「第二天」
    1917年4月,列寧在《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中說:喊叫、謾罵、哀號,比起試著敘述、解釋和回憶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1年、1872年和1875年怎樣談論巴黎公社的經驗以及無產階級需要哪種國家來,要容易得多。[1]這裡已隱然流露出列寧希望系統闡釋無產階級國家理論的意圖。
  • 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
    這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把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推向前進的重要法寶和基本經驗。在回答時代課題過程中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時代是思想之母。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中國共產黨正是因為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才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才能在推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過程中,從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開始,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從安徽小崗村的包產到戶,到開啟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加強頂層設計,發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員令;從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到制定並始終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 軍網:未來戰爭中的理論誤導非常可怕 理論陷阱尤為可怕
    美國學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非正規戰和「複合戰爭」理論,21世紀初又提出第四代戰爭理論,2005年後又提出「混合戰爭」「灰色區間」理論。這些理論提出後,陸續成為指導美軍建設與作戰的重要理論。軍事革命中的落伍者,必定是未來戰爭中的犧牲品和淘汰者。作戰理論落後於戰爭實踐,軍事行動缺乏有效理論指導的例子並不鮮見。 而戰爭史上過去一切的失敗經驗,用法國大戰略家安德烈·博富爾的話來說,都可以歸納為兩個字——「太遲」。俄羅斯軍事理論家斯裡普琴科在其《未來戰爭》一書中曾說: 「軍人的主要任務從來就是對未來戰爭進行全面準備,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所準備的往往是過去了的戰爭」。
  • 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理論意涵
    馬克思在「世界歷史」思想領域實現的偉大變革具有開創性貢獻,馬克思關於共產主義是「世界歷史性的事業」的科學論斷越發展現出重大的實踐指導意義。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是關於封閉的民族歷史或離散的地域歷史轉向普遍交往的世界歷史的「歷史事實」與「發展過程」的思想。
  • 管理理論創新浪潮與國家興衰
    ——維克多·雨果理論的勢在必行的任務是促使新型管理邏輯的制定和實施,以便適應社會生活的新發展。——米歇爾·克羅齊耶1648年,荷蘭獨立,成為歐洲最富裕的國家,然而卻被英國超越。《無情的革命》的作者喬伊斯·阿普爾比如是解釋,荷蘭雖然擁有巨大的財富,但並沒有產生組織和技術變革,也沒有把資本主義進一步描繪成制度。
  • 革命老將:超導材料|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除了前文說過的可控聚變,這回再說一位百年如一日奔波在革命道路上的老前輩。革命種子超導,最早被認為可能引發工業革命的技術,結果革到今天,依然尚需努力。其中最接近革命成功的時刻是1986年和1987年,有倆哥們發現氧化物陶瓷也能超導,臨界溫度蹭蹭漲,一下炸了鍋!
  • 馬鍾成:美國「顏色革命」戰略及其應對思路
    從「鬱金香革命」到「木莉花革命」,從「佔領國會」到「佔領中環」,全部都出自吉恩·夏普所總結出的198種非暴力戰鬥手法。高度重視心理戰和意識形態戰爭,是夏普式非暴力戰爭的鮮明特色,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刻意製造和傳播謠言。「非暴力戰爭」理論出現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並非偶然,它是美國精英階層系統性學習和模仿毛澤東人民戰爭理論的產物。
  • 勇於不斷自我革命,厲害了Word黨!
    「厲害了Word國」響徹神州大地,世人紛紛點讚黨自我革命的勇氣和智慧方略。如今,沐浴著盛世春風的黨,再次敲響密集鼓點,自我檢討,自我革新,用一種謙虛的態度審視自己,用一種涅槃重生的姿態完善自己,再一次勇於自我革命,重整行裝再出發。
  • 為什麼是十月革命而不是七月革命?
    關於十月革命的發生,德國和國際工人運動理論家、第二國際領導人考茨基認為,在俄國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做法,就像「一個懷孕婦女,她瘋狂萬分地猛跳,為了把她無法忍受的懷孕期縮短並且引起早產」,「這樣生下來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1]。這種社會主義「早產論」一度產生了不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