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伊研究所分析歐洲國家印太政策

2021-03-02 參考消息

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近日發表題為《歐洲印度-太平洋政策綱要》的文章稱,繼法國和德國之後,荷蘭也於近日公布了針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官方戰略文件,印太地區正演變為全球地緣戰略中心。

文章稱,截至目前,法國、德國及荷蘭相繼出臺「印太戰略文件」,表明地緣格局「東升西降」,經濟、政治重心正向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轉移。

文章分析稱,經濟是這種轉變的主要推動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在2018年和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中,亞洲經濟增長對全球增長貢獻率高達60%以上。全球三分之二的海路貿易是通過印太地區進行的,因此確保航線安全對發展貿易至關重要。德國外長海科·馬斯表示,德國未來幾十年的繁榮「將取決於我們如何與印太地區國家的合作」。與此同時,荷蘭政府文件也強調,「印太地區的發展將對我們的繁榮和安全產生直接影響」。

文章認為,除了加強經濟聯繫,上述歐洲國家還希望通過推進「印太戰略」減少對主要大國的依賴,對衝地緣政治競爭風險。德國和荷蘭在其戰略文件中特別提到,可將韓國、紐西蘭、印度和澳大利亞作為替代貿易夥伴。

文章注意到,德國和荷蘭的戰略較為全面,涵蓋氣候變化、和平與安全等領域。兩國均主張自由貿易和加強聯繫,德國特別強調加強文化合作,並擬將這些合作置於聯合國或東協等多邊框架下進行。此外,德國印太戰略中還包含軍事要素,柏林承諾擴大安全防務合作,參與該地區的海上演習。法國的「印太戰略」則著重強調保護法國在該地區的居民權利。

文章認為,上述相關文件預示著歐洲對外政策正發生轉變,各國越來越關注印太地區並爭相介入該區域。同時,歐洲各國的印太政策也仍存在諸多分歧,各國能否就印太地區利益達成共識並形成統一戰略,仍有待觀察。

縱覽更多媒體精彩文章,敬請訂閱《參考消息》。

微信審核 | 田欣

相關焦點

  • 這個國家太自不量力!
    從9月4日開始,澳大利亞海軍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舉行代號為「印太奮鬥—2017」的軍事演習。據《澳大利亞防務雜誌》報導,演習將持續到11月底。當它曾經的宗主國英國大力發展對華關係,歐洲幾乎所有國家都對南海問題保持中立態度時,澳莫名其妙成為傷害中國權益的先鋒,它的態度比南海爭議國家還激烈。這樣的「紙貓」真是難得一見。
  • 「組團」布局「印太」?沒那麼簡單……
    繼美、日等國之後,法國、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也出臺了本國版「印太戰略」,並欲推動形成歐盟層面的「印太政策」。英國「脫歐」後,也將「印太」作為其「全球英國」戰略的重要維度。有分析人士認為,這種現象一方面為美國持續動員盟友介入亞太地區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勢能,但另一方面也衝淡了其實質影響力。各國戰略在內容上雖有重合,但重點各異,在最為實質的對華政策問題上的分歧實則難以調和。
  • 美「印太戰略」提前解密 外交部:暴露打壓中國險惡用心
    」「維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等內容,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表示,美方一些政客企圖通過解密有關文件留下所謂「遺產」,但這份文件的內容恰恰暴露了美國借「印太戰略」遏制打壓中國、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險惡用心,這實質上是一份「維霸戰略」。
  • 日本學者分析日在印太地區如何「發揮領導作用」
    報告稱,隨著全球地緣政治競爭加劇,印太地區日益成為大國角力點。該地區地域遼闊,文化、政治多元化,不應受制於單極或兩極霸權。報告認為,日本應在塑造印太地區穩定和繁榮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報告稱,印太地區國家面臨共同問題——如何在大國競爭中制定戰略避免「選邊站」。
  • 美國國防部發布《印太戰略報告》|附原文下載
    核心提示:境外媒體稱,美國國防部6月1日公開發布《印太戰略報告》,稱印太地區是其重點關注地區,美國將繼續加強在印太地區的活動和部署。參考消息網6月2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美國國防部6月1日上午公開發布《印太戰略報告》,稱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國家,印太地區是其重點關注地區。
  • 美「印太戰略」提前解密,啥意思?外交部:暴露遏制打壓中國的險惡用心
    」文本,其中包含「保衛臺灣」「幫助印度崛起來制衡中國」「維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等內容,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表示,美方一些政客企圖通過解密有關文件留下所謂「遺產」,但這份文件的內容恰恰暴露了美國借「印太戰略」遏制打壓中國、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險惡用心,這實質上是一份「維霸戰略」。
  • 歐洲智庫分析美國大選後的歐洲經濟戰略
    》的文章,作者為該委員會政策研究員喬納森·哈肯布羅赫和塔拉·瓦爾馬。文章稱,地緣政治經濟競爭將繼續對歐洲造成附帶損害,未來歐洲極易受到各種形式的經濟脅迫。為此,歐洲需要制定更有效的經濟戰略,充實政策工具箱,以抵制經濟脅迫。文章稱,隨著地緣格局「東升西降」,印太地區日益成為國際關注的「戰略焦點」,歐洲則逐漸淪為「邊緣」地帶。但作為多種供應鏈的核心,歐洲擁有巨大市場,是部分重要國際組織所在地。
  • 【專家訪談】「裂變」的大西洋聯盟與歐洲對外政策調整——專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張健
    那麼,究竟該如何看待歐洲國家新一輪的外交調整?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張健,請他對歐洲國家近一段時間的外交動向進行深入分析解讀。 《世界知識》:最近歐洲國家展開了一系列外交協調行動,該如何理解歐洲國家的這些外交活動?其背後的根本原因又是什麼?
  • 南亞智庫研究|國防分析研究所——基本情況
    國防分析研究所是印度最重要的防務與戰略問題政府智庫。這家智庫被廣泛視為印度政府在防務與戰略領域的「外腦」,與政府與印軍高層關係極為密切。研究所對東亞、南亞、中東、歐美等的地區研究和軍事與戰略、非傳統安全、國內安全等問題領域上的研究長期居於領先水平。印度是中國最重要鄰國之一,其崛起態勢得到廣泛承認。
  • 全球在地化時代印太地區反恐作戰面臨的挑戰
    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三十年後自: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知遠導讀】2017年是打擊薩拉菲聖戰恐怖主義的重要一年
  • 德國經濟政策調整的新動向:「國家回歸」?
    為應對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德國政府採取了國有化、經濟復甦政策和金融市場規制等手段,呈現出「國家回歸」的趨勢。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2019年年初提出的國家工業戰略文件,引發了新一輪關於國家角色的討論。
  • 拜登版亞洲政策的「野心」
    但不論是盟友還是對手,印太地區國家對拜登時代的焦慮「都遠遠超出了華盛頓的預判」但印度政府的幕僚也警告莫迪,「印太聯盟」可能隨著川普下臺而破產。《外交學人》指出,拜登的亞洲政策「似乎將以一系列新的緊張和衝突去替換當下的緊張和衝突」。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則認為,從中東抽出力量轉移到印太地區,是拜登外交政策的重要走向。但不論是盟友還是對手,印太地區國家對拜登時代的焦慮「都遠遠超出了華盛頓的預判」。
  • 亞太國家哪家強?2020「亞洲實力」指數重磅揭曉:​澳洲實力指數上升Top6,中國持續崛起,美國威望下降!
    澳大利亞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發布了2020年「亞洲實力指數」(Asia Power Index)報告。洛伊研究所亞洲實力和外交項目主任賀維·樂梅尤(Herve Lemahieu)在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採訪時說。面對COVID-19爆發帶來的健康,經濟和戰略挑戰,僅有的被劃為「超級大國」的兩個國家,美國和中國正展開系統性對抗。
  • 印太「四國」能演變成對抗中國的軍事聯盟嗎?
    此次視頻會議的議程應包括,關於「在中國在南海有爭議地區建設軍事基礎設施之時,確保印太地區自由和開放的議題。日本共同社日前援引其中一國的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四國」正在組織領導人首次會議。據這位消息人士稱,美國已經向其他國家提出了舉行四國領導人在線會議的想法。
  • 印太局勢又緊張,歐盟會跟著美國跑嗎? | 風向
    鬱白:到目前為止,歐盟還沒有實施所謂的「印太戰略」。這不是我們對話詞彙的一部分。但是,一些成員國已經開始就這個話題籤發文件。一周前,法國已經任命首位負責印太地區事務的大使;德國也已經公布了戰略。而其他歐洲國家已經向歐盟表示,他們願意就這一概念展開討論。
  • 「印太」地區安全秩序紛爭與中國的地區秩序願景
    ③顯然,這不符合印太地區安全秩序構建的現實,畢竟印太地區安全秩序還遠未達到地區各國共同放棄武力對抗的地步。布贊的地區安全複合體理論提倡把地區層次作為從事大量應用性安全分析的恰當層次,旨在為預測和解釋地區內的發展情況提供一種簡化的分析框架。所謂地區安全複合體,是指這樣一個地區層次——國家或其他單位相互之間足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以至於不能把它們的安全彼此分割開來進行思考。
  • 美國著手推進印太地區數字貿易協定
    近幾個月來,美國白宮正在思考是否要在印太地區達成數字貿易協定以應對中國。拜登政府也在仔細思考數字貿易協定的架構,同時許多私營部門也在考慮如何推進數字貿易協定。美國商會國際政策中心副主任約翰·墨菲表示,「我的理解是,美國的確與亞太地區的一些國家就此類議題有過正常的聯繫,但是在拜登政府內部,此類議題是優先議題。我對此事的推進表示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