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近日發表題為《歐洲印度-太平洋政策綱要》的文章稱,繼法國和德國之後,荷蘭也於近日公布了針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官方戰略文件,印太地區正演變為全球地緣戰略中心。
文章稱,截至目前,法國、德國及荷蘭相繼出臺「印太戰略文件」,表明地緣格局「東升西降」,經濟、政治重心正向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轉移。
文章分析稱,經濟是這種轉變的主要推動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在2018年和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中,亞洲經濟增長對全球增長貢獻率高達60%以上。全球三分之二的海路貿易是通過印太地區進行的,因此確保航線安全對發展貿易至關重要。德國外長海科·馬斯表示,德國未來幾十年的繁榮「將取決於我們如何與印太地區國家的合作」。與此同時,荷蘭政府文件也強調,「印太地區的發展將對我們的繁榮和安全產生直接影響」。
文章認為,除了加強經濟聯繫,上述歐洲國家還希望通過推進「印太戰略」減少對主要大國的依賴,對衝地緣政治競爭風險。德國和荷蘭在其戰略文件中特別提到,可將韓國、紐西蘭、印度和澳大利亞作為替代貿易夥伴。
文章注意到,德國和荷蘭的戰略較為全面,涵蓋氣候變化、和平與安全等領域。兩國均主張自由貿易和加強聯繫,德國特別強調加強文化合作,並擬將這些合作置於聯合國或東協等多邊框架下進行。此外,德國印太戰略中還包含軍事要素,柏林承諾擴大安全防務合作,參與該地區的海上演習。法國的「印太戰略」則著重強調保護法國在該地區的居民權利。
文章認為,上述相關文件預示著歐洲對外政策正發生轉變,各國越來越關注印太地區並爭相介入該區域。同時,歐洲各國的印太政策也仍存在諸多分歧,各國能否就印太地區利益達成共識並形成統一戰略,仍有待觀察。
縱覽更多媒體精彩文章,敬請訂閱《參考消息》。
微信審核 | 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