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近日發表題為《保護歐洲免受經濟脅迫:2020年美國大選後的戰略》的文章,作者為該委員會政策研究員喬納森·哈肯布羅赫和塔拉·瓦爾馬。文章稱,地緣政治經濟競爭將繼續對歐洲造成附帶損害,未來歐洲極易受到各種形式的經濟脅迫。為此,歐洲需要制定更有效的經濟戰略,充實政策工具箱,以抵制經濟脅迫。
文章稱,隨著地緣格局「東升西降」,印太地區日益成為國際關注的「戰略焦點」,歐洲則逐漸淪為「邊緣」地帶。但作為多種供應鏈的核心,歐洲擁有巨大市場,是部分重要國際組織所在地。對大型科技公司來說,這是巨大的數據來源與不可忽視的市場,而這些都是大國激烈角逐的領域。可見,歐洲仍是大國競逐的「角鬥場」。
文章指出,近年來,歐洲不僅面臨著來自域外的出口管制、懲罰性關稅、貿易限制等經濟脅迫,美歐經貿關係也在川普執政時期嚴重惡化。
文章認為,儘管拜登上臺將為重塑跨大西洋關係帶來機會,但漸生嫌隙的美歐關係並不會輕易被修復。由於美國國會很可能仍將由共和黨掌控,美或將繼續採取部分損害歐洲利益的經濟措施。拜登政府或將終止前任政府對歐洲採取的大部分直接懲罰措施,同時也會權衡此類行動的國內政治代價。文章稱,歐洲應儘快與美協調,以維護自身利益,並就此提出五點建議。
文章最後提出,即使美歐經貿關係可在一定程度上緩和,未來歐洲仍可能面臨各種形式的經濟脅迫。為此,歐洲需要充實其政策工具箱,在「多邊主義及其局限性」「不作為與應對的代價」「恢復與反擊」「威懾與自由貿易」「歐盟團結與有效性」等五方面謹慎平衡其經濟戰略。總體而言,歐洲應加倍重視多邊主義,並以更強勢的立場推動多邊合作,提升「戰略自主」。
編輯 | 李賽
審校 | 楊斯涵 馮靈逸
終審 | 劉華
法國智庫解讀歐洲「戰略自主」議題
近年來,在國際局勢深刻變化和內部危機的推動下,歐盟提出了「戰略自主」願景。經歷多重衝擊後,歐洲國家是否更加團結?拜登勝選是否會改變歐洲「戰略自主」的局面?近日,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網站發布對該所研究主管愛德華·西蒙的訪談文章,就相關問題進行具體解讀。點擊查看更多>>
卡內基研究院:「Z世代」為美國外交政策帶來新視角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近日發布題為《「Z世代」將如何改變外交政策》的文章認為,「Z世代」將承受美國領導力衰落的後果,但也擁有塑造未來的能力,其關注點超越傳統戰略維度,將幫助美國政策制定者從全新視角思考未來全球挑戰。點擊查看更多>>
CSIS提出關於強化美菲同盟的建議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近日發表題為《美菲同盟》的文章稱,東南亞地區對美國國家利益及「美中競爭」至關重要,美菲同盟是美重返該地區的重要抓手。歐巴馬執政時期美菲同盟取得重要進展,但自2016年杜特爾特就任菲律賓總統以來,美方認為雙邊關係一直承受著巨大壓力。針對美菲同盟現狀,文章為拜登政府提出兩項方案。點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