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無法容忍別國勢力染指朝鮮半島?(深度分析)

2021-03-05 天涯時事

這兩天,中國最高領導人訪問朝鮮,有人在後臺給我留言讓我們分析。

其實,關於朝鮮和中國的關係是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的。

事實上,我們以前已經給大家分析的非常清楚了——如果你能從地緣政治上去分析的話,那麼一切都很容易理解了。

由於很多朋友都是新關注的,如果直接給大家分析的話,很容易會引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今天我們給大家轉發一篇以前的老文,讓大家了解最基本的關係,明天再給大家詳細分析這個世界最特別的兩對國家之間的特殊關係:美國與以色列、中國與朝鮮。

關於朝鮮,很多人都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從古至今,中國為了朝鮮和其它國家打過好次大仗——三次和日本打的,一次和美國打的。

第一次是公元663年唐朝的時候,唐軍和倭寇在朝鮮發生的一場的戰爭,叫做「白江口之戰」。

當時的朝鮮半島也比較複雜的,分為三個國家:高句麗、新羅和百濟。

就像中國三國時期一樣,這三個國家也都想統一朝鮮半島,所以彼此之間也是今天我聯合你打他,明天我聯合他打你。

高句麗在秦漢時代曾隸屬於漢朝的遼東地方政府,大唐有意將它收復,所以它靠攏日本,以抗衡大唐;新羅因與日本結怨,故和大唐親近;百濟與倭寇的關係較為密切,於是朝鮮半島就形成了以高句麗+百濟+日本為一方,新羅+唐朝為另一方的政治局勢。

於是,大唐+新羅和百濟+倭寇在海上打了一仗。

在這場戰爭中,大唐出動1.3萬人,戰船170餘艘,新羅出兵5000人;倭寇出動4.5萬人, 戰船1000餘艘,百濟出動5000人。

結果大唐完勝倭寇,而後唐朝軍隊助新羅先滅百濟,八年後再滅高句麗,使得新羅一統朝鮮半島,作為交換,大同江以北直至遼東則歸屬到大唐地界。

此次戰役是中日兩國的第一次交戰,也是東北亞地區已知較早的一次具有國際性的戰役,此後日本不斷派使臣(遣唐使等)向唐朝拜師學藝,逐漸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經濟、文化制度,近一千年間日本沒有再敢對中國叫板。

這一千年來,朝鮮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

或許有人會問:唐朝的時候,中國那麼強大,為什麼沒有吞併朝鮮?

這個我們後面給大家分析。

第二次中日大戰就是1592年-1598年的「萬曆朝鮮戰爭」。

白江口之戰後近一千年,整個東北亞政治格局都是由中國主導的,朝鮮成了中國的附屬國,每年都向中國進貢,而日本也再也沒有敢打朝鮮半島的主意,直到1592年。

1588年,日本太閤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分封不均的不滿並為削弱各個諸侯勢力。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

1592年 3月,豐臣秀吉共調動九個軍團共14萬人渡海至朝鮮作戰,想要吞併朝鮮。

其實那個時候,明朝已經日暮西山,即將滅亡了。獨攬大權的明神宗先是廢除變法措施,後又長期不上朝、消極怠政,並大肆侵佔土地,搜刮民財。朝中大臣黨派林立,鬥爭激烈。各地農民暴動、軍隊叛亂接連發生,遼東女真部落也在逐步壯大。明王朝國力衰退、積重難返,雖未到情勢危急時刻,但已是禍根深埋。

即使在那樣的情況下,明朝還是決定要救助朝鮮——因為那個時候明朝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

明朝共出兵7萬與日本再次在朝鮮半島發生戰爭,戰爭持續了七年之久,最後以中朝兩國的勝利,日本的失敗而告結束。

萬曆援朝戰爭對當時東亞的政治軍事格局有著深遠影響。此役是明朝對外戰爭最後的輝煌,不僅保衛了朝鮮半島,也遏制了日本的擴張,奠定了後三百年東亞和平格局。

這次戰爭讓朝鮮從亡國到復國,實力被嚴重削弱;日本元氣大傷,豐臣秀吉集團的勢力被削弱而間接導致德川幕府崛起。明朝的國力也受到損耗。因此,從長遠來看,萬曆朝鮮之役實際上起到了重新整合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的作用,讓各方在短期內再也無力發動戰爭。

第三次中日大戰就是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

當時的日本,正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1888年,日本產業革命出現高潮,因此急需對外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本身就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加之國內封建殘餘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因此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中日爆發「甲午戰爭」!

這段歷史,我們就不多說了。

第四次就是1950年-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

從朝鮮半島和中國的關係來看,在大唐以後,近一千五百年來,中國就不允許任何國家染指朝鮮半島,到底為什麼?難道就是為了朝鮮每年給中國的那點「進貢」?另外,朝鮮為什麼不和日本聯手對付中國,而是一直和中國聯手對付日本?

下面我們就從地緣政治上給大家分析這個問題,相信你看完後就會徹底明白中國和朝鮮半島到底是什麼關係?未來會怎麼樣?

我相信大家看地圖的時候就會有一個疑問:中國從秦朝建立第一個帝國後,就不斷的攻城掠地,領土面積不斷的擴大,在大唐的時候甚至打到了中亞地區,為什麼始終留著朝鮮半島?為什麼沒有把朝鮮半島納入中國的版圖?

我認為答案是:打不下來!

或者,準確的說說,即使打下來,「維護」成本也太高,根本不如讓朝鮮半島自己獨立更划算!

大家想想,在冷兵器時代,中國是何其的強大,你說中國古代的偉人沒有想過吞併朝鮮嗎?

怎麼可能?

事實上,古代中國也打過好幾次朝鮮,但是代價非常的大。

比如在隋朝的時候,公元610年前後,隋湯帝就三次攻打高句麗,但是非但沒有打下來,反而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另外,在唐朝的時候,唐軍和朝鮮也打了一仗,也敗了。

在上面也說過,在660年和668年期間,唐朝聯合新羅滅亡百濟與高句麗之後,唐朝在在高句麗故地設立安東都護府,在百濟故地設立熊津都督府,並以新羅其地為雞林州都督府。

新羅當然不樂意了,所以後來新羅趁著大唐和吐蕃戰爭的時候發動了對大唐的戰爭,大唐先勝後敗,放棄了以前百濟的領土,但是控制了大部分的高句麗領土。

這裡特別說明一下:新羅雖然打敗了大唐,但是後來主動求和,並向大唐稱臣納貢了,因為新羅知道真要認真的打是打不過大唐的,而大唐也考慮在朝鮮半島打成長久戰、消耗戰不划算,於是把以前的百濟領土給了新羅,保留了絕大多數的高句麗領土。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朝鮮半島那麼難打?

其實,打下來很容易,關鍵是難以實施有效的統治。

在冷兵器時代,中國東北與朝鮮不但有鴨綠江,還有長白山等一系列天險,統治和徵服都有一定的難度。

而且朝鮮也是苦寒之地,想想黑龍江、吉林在大唐最鼎盛的時候也沒有納入中國的版圖,真正納入中國有效管理也是在明清時期。

大家看看下面的朝鮮半島地形圖:

我們可以看到朝鮮朝鮮半島境內多山,山地和高原佔全境總面積的80%,所以朝鮮半島當時的農業民族的中國吸引力不大。

朝鮮半島只有一個平壤平原,但是由於朝鮮半島北部的鴨綠江和圖們江的源頭幾乎都是發源於同一點,使朝鮮半島與歐亞大陸之間沒有陸地交接點相連。

中國和朝鮮的分界線主要是兩條大河:圖們江和鴨綠江。

事實上,長白山不僅僅是鴨綠江和圖們江的源頭,也是松花江的源頭。即長白山是「三江源頭」。

大家都知道的,長白山天池就是中國和朝鮮一人一半。

我們給大家普及下:我們在看地圖的時候,是不是發現有很多國家之間或各省之間的分界線都是彎彎曲曲的,而美國、中東很多國家或者國家內的不同洲、邦、省之間的分界線都是直的?

其實答案很簡單:彎彎曲曲的都是歷史時間比較長的國家,是按照高山和河流為分界線的,那個是冷兵器時代長期戰爭形成了自然分界線;而直的都是那些歷史比較短的,一戰後獨立的國家,它們的歷史比較短,不同國家或省份之間差異不大,就直接一條直線劃分下來了。

又扯遠了,不過地圖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配合了地形和歷史來看,還是很長知識的,大家有時間和條件的話,一定要多看看地形圖,很多在平面圖裡你理解不了的東西,到地形圖裡立刻就非常清晰——下載個谷歌地球就可以看了。

當然了,以河為國界線,那麼必然是以河中間為分界線的,各自擁有一半的河流擁有權。

除了朝鮮半島平原極少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朝鮮的氣候不好,降水量偏低。

朝鮮山多,但是並不高,絕大多數山的高度都小於1000米,一般在200-500米以內。

雨是如何形成的?

想要有雨,首先必須要有雲。

我們都知道,越高空越冷,當水蒸氣升到約1500米的高空時,便凝結成小水滴漂浮在空中,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千姿百態的雲。

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受冷凝結成小水點或小冰晶,小水點或小冰晶相互碰撞、併合,變得越來越大,大到空氣託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便是雨。

朝鮮山多,但是並不高,這樣就不能擋住雲,導致很多的雲會被風被「吹走」!

中國南方和印度地區為何雨水充沛啊?

就是由於有喜馬拉雅山的阻擋!

當雲層遇到喜馬拉雅山的時候便再也「無處可逃」,然後形成雨雪在高山地區降落,或回流到南部區域,然後雨水和冰雪在夏季融化,沿著高山向下流,就形成大江大河。

黃河、長江,包括印度的恆河等,源頭都是青藏高原——西藏高原被稱為「亞洲的水塔」。

有了高山阻擋,如果這個時候,在下遊再有盆地和廣闊的平原,那麼從山上流下來的雨水就會形成比較大的湖泊將水儲存起來,形成比較適合人類生存的、肥沃的土地。

很顯然,這兩點,朝鮮都不具備:朝鮮半島山矮,留不住雲層,降水量比較少;即使留住了一些雲層,形成比較大的降水,但是由於平原面積非常的小,也存不住水,很快便流入大海。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朝鮮半島經常出現乾旱的情況!

事實上,不要說在冷兵器時代,即使在現在,朝鮮半島絕大多數的地區人煙稀少——主要沿著有水流的山溝居住!

大家想想,在冷兵器時代,中國佔領朝鮮的平原容易,但是在戰時,那些人都躲進山區、山林,你如何實現有效的統治?

在古代當一個地域有了文化,也就有了民族,有了自己的語言,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歸屬感。中國想要把朝鮮納入版圖,那麼至少需要經過百年的王化教育才能真正讓朝鮮人有歸屬感,但是朝鮮半島納入有效統治從來沒有超過100年。

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讓中國在最強大的時候也沒有完成徹底吞併朝鮮。

其實,想要吞併朝鮮也並非沒有辦法!

唯一的辦法就是:滅族滅種,然後將漢族人遷移到朝鮮半島!

比如,美國人、英國人就是將美洲土著和澳洲土著給滅絕了!

但是,中國的文化,讓中國人不可能做出這種滅絕人性的事情來!

前幾天,我們在寫大秦帝國的時候,有人就在留言中問到:你為什麼那麼喜歡統一,難道小國就不能生存嗎?

小國當然能生存,但是一旦戰爭來臨,那麼稍不留神就可能不是亡國的危險,而是滅種的危險!

比如,五胡亂華的時候,漢族差點就被滅族了。

想想當年小日本就曾想過滅絕中國人!

從古自今,有多少的民族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了?

而中國一直存在,主要原因就是:無論中國內部如何的亂,但是一旦受到外敵侵入的時候,就會都統一起來,形成強大的力量,來保證中華民族生存下去。

試問:如果只是一個小國,那麼在戰爭來臨的時候,很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被滅國滅種了。

我想,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中國人為什麼一直要統一了吧!

因為,那個是國家和民族生存下來的重要保障,這也是我非常喜歡大秦帝國的主要原因——雖然它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暫,但是它散發出的光芒將永遠照耀每個中國人,因為它將一個大一統的思想世世代代的留給了中國人!

回到正題:既然我們無法吞併朝鮮,那麼我們又為何要保護朝鮮呢?朝鮮為何又長時間的和中國結盟,而不是和日本結盟呢?

我們再來看看地形圖:從地形圖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和朝鮮差不多,也是山地國家,平原極少,自然資源也極度的匱乏。

也正是因為如此,日本才一直想要往陸地上發展。

對日本來說,只有兩條路:

第一,向北部的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方向侵略;

第二,向朝鮮半島擴張。

在冷兵器時代,西伯利亞地區更是苦寒之地,不適合人類生存,所以日本大多數時候都向朝鮮半島擴張的。

朝鮮當然清楚自己的處境:中國雖然很難吞併朝鮮,但是真要讓它生不如死還是很容易的,所以朝鮮最好的辦法就是靠近中國,因為中國擁有廣闊的土地,不「稀罕」朝鮮貧瘠的土地。相反,日本才是朝鮮的大患!

而對於中國來說,朝鮮半島是中國的東北部的天然屏障,如果中國下定決心吞併朝鮮,那麼一定是能夠吞併的,但是吞併了以後的管理代價太大了。

另外,日本的地理特徵註定了:日本一旦強大了,那麼必然會入侵朝鮮,如果朝鮮半島成了中國的領土,那麼中國就要花大代價和日本戰爭,這是一個極其不划算的「買賣」。

既然那樣,還不如讓朝鮮獨立,我們做朝鮮的後盾!

中國這麼做有三大好處:

第一,一旦日本侵略朝鮮的時候,那麼中國可以不必立刻救援,先讓朝鮮和日本死磕,朝鮮也必然死磕,那樣就能減少我們的犧牲。

試問:如果朝鮮半島成了中國的領土,那麼一旦日本入侵朝鮮半島,朝廷是不是得立刻發兵救援?否則,如何維持自己的統治?那樣中國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

第二,東北亞的地緣格局註定了朝鮮只能依靠中國,朝鮮接受中國的保護,那麼必然要向中國稱臣納貢。

第三,朝鮮的山地地形註定朝鮮對中國的危害不大。

試想,有長白山和鴨綠江作為屏障,即使朝鮮有強大的時候,向中原擴張,那麼也極其的有限,因為他們一旦離開了朝鮮半島,打到中原地區,那麼最終的下場也必然非常的悽慘,因為他們一旦出來了,那麼就回不去了——朝鮮再強大,也不可能是中原地區的對手,那時中原地區跟著追擊,到長白山、鴨綠江等地後,朝鮮人再想順利的回到朝鮮,那麼無疑是非常的困難的!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朝鮮最大的版圖也不過是在高句麗的時候,僅僅佔有長白山附近的區域,再也無法深入的主要原因。

以上種種原因,讓中國對朝鮮半島的領土沒有太大的欲望。

事實上,我們也看到:即使在成吉思汗的時候,也留下了朝鮮半島。

在前兩年,我們也寫了很多的關於朝鮮的文章,但是基本都沒有生存下來。

不過,現在朝鮮半島局勢已經不那麼緊張了,所以我們今天把地緣政治朝鮮半島的這篇給補上。

事實上,在2016-2017年那段時間,我們相信很多人都在網絡上看到各種亂七八糟的分析,其中很多都表現出「帶路」和極度「無知」特徵!

什麼朝鮮倒向美國,什麼中國不應該保護朝鮮等等!

試問:一個連地形圖都沒有看過,一個連歷史都沒有研究過的人,還分析什麼國際政治?

對於中國來說: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朝鮮半島都是中國要保護的,因為它是中國東北的屏障!

對於朝鮮半島來說: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朝鮮都必須、也只能依靠中國,因為只有中國才不會覬覦它的土地,不去佔領它!

對於當前的中國來說,最大任務就是:保護朝鮮,把美軍從朝鮮半島攆走!

PS:最近各項數據比較低,所以寫的沒有啥動力,順便也休息幾天。原創不易,大家記得轉發哈。


關注公眾號,看正能量文!

相關焦點

  • 地緣政治:中國為什麼不允許其它國家染指朝鮮半島?
    關於朝鮮,很多人都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從古至今,中國為了朝鮮和其它國家打過好次大仗——三次和日本打的,一次和美國打的。這一千年來,朝鮮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或許有人會問:唐朝的時候,中國那麼強大,為什麼沒有吞併朝鮮?這個我們後面給大家分析。第二次中日大戰就是1592年-1598年的「萬曆朝鮮戰爭」。
  • 大揭密:俄國如何一步步染指朝鮮半島
    就在美中兩大國為北韓核武議題傷神之際,無視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的俄羅斯,悄悄地增加與北韓的經濟合作,逐步擴大在韓半島的影響力。作為回報,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則連續三年將俄羅斯列為"永遠好友"名單的榜首,超越中國。俄羅斯加強對朝鮮半島事務的介入,彷彿重回1880年代,為謀求遠東地區發展、在東北亞抗拒英國,而有意將李氏朝鮮作為保護國的歷史。
  • 九重天時評:《朝鮮半島戰爭真的來了嗎?》
    在這六個國家中,到底是哪個國最願意半島發生戰爭呢?也就是說,這六國中到底是哪一個國家最能從半島的戰爭中獲得實際利益呢?這是決定半島能否發生戰爭的關鍵問題。下面,我們一一分析。一、朝鮮。朝鮮目前的經濟由於受到國際社會的制裁,其國內經濟運行相當困難,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加之一直以發展軍事為先的政策,故國民經濟根本無法支撐一場關乎國家存亡的大規模現代化戰爭。
  • 飛彈、航母、軍演齊壓朝鮮半島,要有大事發生?!
    韓國媒體報導稱,美軍演習的目的,就是在朝鮮半島有事時先發制人,摧毀朝鮮寧邊核設施,讓朝鮮無法使用核武器。  韓軍上調情報作戰防禦系統級別  在朝鮮進行核試驗並發射載有衛星的火箭後,韓國認為其面臨可能的來自朝鮮的網絡攻擊威脅。
  • 地緣政治:中國為什麼要「抗美援朝」?
    目前,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分析很多,也很透徹,但是從地緣政治上分析「抗美援朝」戰爭的幾乎沒有。我們這篇文,重點是從地緣政治上說明中國為什麼要「抗美援朝」。關於朝鮮,很多人都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從古至今,中國為了朝鮮和其它國家打過好幾次大仗:三次和日本打的,一次和美國打的。
  • 【朝鮮半島】鄭繼永:朝鮮半島局勢轉圜:動因、評估與展望
    一系列的變化為朝鮮半島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與挑戰, 甚至有可能成為創造朝鮮半島歷史新篇章的起點。如何理解這一系列的變化與發展, 分析其動因並做出評價與展望, 也成為理解朝鮮半島局勢的切入點。  2017年間, 朝鮮半島因朝鮮試導、美國威脅動武而出現數次「觸手可及」的戰爭危機, 大多數觀察家對半島前景很悲觀。
  • 中國在朝鮮(韓)半島的安全利益及朝核問題的可能結局
    中國在朝鮮(韓)半島的安全利益就是「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反對生戰生亂」。現在大家應該都能明白,為什麼每次朝鮮(韓)半島發生緊張事件,外交部的措辭都是「呼籲各方保持冷靜克制,避免局勢進一步緊張升級,維護半島和平穩定,這符合各方共同利益」。自韓戰結束後,為了維護中國在朝鮮(韓)半島的安全利益「維持半島和平穩定」,中國根據時代背景變化經歷了兩個階段。
  • 川習歷史性握手:中國幫朝鮮去核,美從半島撤軍,薩德成偽問題
    這使朝鮮通過發展核武器來保衛自身政權的選項變得急迫,而使朝鮮最終下定決心的是1992年的鄧小平南巡和中韓建交。在朝鮮看來,中國已經放棄了對它的安全承諾,已經準備接受由南方來統一北方,而通過發展核武器,將使南北的軍事平衡再次有利於朝鮮,造成的結果是美國無法從朝鮮半島撤軍,通過在朝鮮半島維持冷戰的對峙結構,就可以通過中國的安全關切來事實上保住自己的政權。
  • 朝鮮第五次核試驗 考驗中國!
    中國外交部:堅決反對朝鮮再次進行核試驗今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再次進行核試驗,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防止核擴散、維護東北亞和平穩定,是中方的堅定立場。我們強烈敦促朝方信守無核化承諾,遵守安理會相關決議,停止採取任何惡化局勢的行動。
  • 朝鮮半島陰雲密布,中國這麼幹才能制止家門口生亂!
    >最近一段時間,朝鮮半島安全形勢急劇惡化。專家稱即使半島開戰僅有百分之幾的危險,中國也要做好百分之百的應對準備。  韓國總統樸槿惠16日在國會發表演講時表示,為使朝鮮深刻認識到繼續進行核開發只會加速其政權瓦解,韓國政府將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促使朝鮮發生改變。>>>>樸槿惠放狠話
  • 朝鮮半島古代史
    【朝鮮半島古代史】2016年,中韓關係成為兩國關注的焦點,從部署薩德到樸槿惠閨蜜幹政事件,中韓關係跌宕起伏,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韓國與中國的複雜關係,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從敵對到友好,從依賴到獨立,韓國的歷史,與中國密不可分。今天,《今日經濟》將介紹朝鮮半島的古代歷史。
  • 朝鮮半島是怎麼分裂成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的?
    為什麼會爆發抗美援朝戰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朝鮮半島分裂。那朝鮮半島為啥會分裂呢?今天就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朝鮮半島一分為二在古代歷史上,朝鮮半島是一個完整的統一的國家,但因為跟中國是鄰居,中國在清朝末期之前都很強大,是世界上絕對的大國強國,所以,一些小國就主動依附中國,變成中國的藩屬國,每年還要向中國進貢。
  • 朝鮮半島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而美國副防長則強調,「處理朝鮮威脅是美政府第一要務」。一時間,朝鮮半島的「天空在顫抖,仿佛空氣在燃燒,戰爭就要來了」。 那麼,美國真的要對朝鮮動武嗎? 首先要看朝核問題對美國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朝鮮已經進行了五次核試驗,相信近來正在準備進行第六次核試驗。據各種情報分析,朝鮮可能已經或即將實現核彈的小型化。而經過幾輪的飛彈試射來看,朝鮮的中遠程飛彈似乎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正在加緊研製能夠打擊美國本土的洲際飛彈。也就是說,朝鮮可能已經或即將擁有威懾美國的核能力。這可能是美國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必須要抓緊時間解決朝核問題。
  • 一個分裂而又穩定的朝鮮半島才最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認為當時北朝鮮進入韓國,是統一行為,但是它沒有能力完成,而且又違背了聯合國協議,所以被聯合國軍趕回北邊.但是他們大韓民國是朝鮮半島的合法政府,漢城是朝鮮半島名正言順的首都,所以他們後來反攻北朝鮮,統一半島是天經地義的.而且有美國的承認,本來已經快成功了,但就是由於中國的傳統宗主國的霸權意識,用強權阻礙了半島的統一,造成了長達半個世紀的骨肉分離.每當韓國人看見電視上那些南北離散家屬抱頭痛哭的場面,熱淚盈眶的同時都會說
  • 朝鮮國慶日進行第五次核試驗
    另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9月9日8時30分在朝鮮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震源深度是指從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離。天然地震可以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速報時以公裡為單位,保留到整數位。地震發生後,韓國神經緊繃,召集大批專家對地震波進行分析。韓國國防部表示,根據目前分析,可以判斷朝鮮在進行第五次核試驗,這是迄今為止朝鮮進行的最大規模的核試驗,韓方正在加緊分析核試驗是否成功。
  • 中國對薩德的實質性反擊開始了?
    韓國民眾指出,中國人恐怕無法容忍像樂天這樣的韓國企業,一邊賺著中國人的錢,一邊卻做著傷害國家利益的事。今日,據法制晚報報導,因製作違法廣告,北京當代醫療美容門診被立案查處,而此廣告就發布在樂天超市門店。自稱是「明星微整形手術基地」「中國最具實力的9家醫療美容機構」,還把這樣未經審批的廣告貼進了超市。
  • 朝鮮半島火藥桶,中國歷史的夢魘
    一想到當年中國人民揚眉吐氣歡欣鼓舞的場面,就覺得朝鮮勒緊褲腰帶搞核武器這事兒不好評價了——當然,在對待朝鮮擁有氫彈這件事上,我也沒什麼好評價的,我的態度與中國外交部一致。 那麼,剩下能談的,也就只有歷史問題了。如你所知,遙遠時代的歷史,是可以在鍵盤上任意馳騁的。
  • 特稿:朝鮮擁核已成定局?
    圖為本月10日,東京街頭的行人在一個大熒幕前觀看關於朝鮮飛彈威脅的新聞。然而,美國總統川普雖然恫言要以「炮火和狂怒」教訓朝鮮,還說軍事解決方案已「全面就緒,鎖定目標並上膛」,最終卻都沒有兌現。美國防長馬蒂斯和國務卿蒂勒森本周一還強調,美國對平壤政權的變更「沒有興趣」,重申外交途徑仍是較好的選項。有分析說,十多年的阿富汗及伊拉克戰爭大大消耗了美國國力,它如今已無力再陷入另一場重大戰役中。
  • 從另一個角度詳解朝鮮半島是怎樣走向分裂的
    早在日本投降的前幾個月,美國,英國和Su聯就在雅爾達秘密會議上,基本確立了,由美、蘇、中、英四大國託管朝鮮半島,1945年12月,美國,英國和Su聯的三國外長在莫斯科公開宣布四大國託管朝鮮半島五年。這個方案一出,朝鮮半島舉國譁然,由Su聯扶持的半島左翼勢力公開支持託管。
  • 平史 透過歷史解析朝鮮半島為何總不安分與中國為鄰~
    這一消息,讓很多國人在倍感失望和氣憤的同時,不禁感到疑惑:拋開美國在亞太地區興風作浪,並在國際關係中不斷向打算與中國友好交往的亞洲國家施壓之外,其實歷史上,朝鮮半島從來就不是一個真心與中國友好相處的鄰居。也就是說,朝鮮半島歷任統治者從來都不願意讓中國好過,其中的原因是與朝鮮的歷史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