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業名額越來越少,敢問路在何方?

2021-02-23 自主與擇業

自主與擇業- 軍人|退役|政策|解讀

12章經已經解讀了一個月了,聽到一個說法,就是轉業名額越來越少了,去年是3.9萬,已經恢復到軍改前2015年的水平。

雖然轉業在未來仍是軍官退役安置的兜底選擇,但我們必須要清醒的認識到,名額少了。

所以,不是今後轉業條件越來越高了,也不是那4類軍官可以優先選擇轉業,而是今後轉業名額真的變少了,具體少多少,目前不得而知,但已經有消息顯示,會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減少一半左右。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2萬的退役名額,裡面有退休、有復員、還有逐月,真正留給轉業的名額又會是多少呢?

轉業名額減少也帶來一定的好處:比如說,地方安置壓力減小了,軍官安置可能不用降級了,安置的質量會有明顯提升,可謂雙贏。同時又將更多的軍官留在部隊長幹,也符合軍官職業化的應有之義。

所以說,未來,轉業絕對不再是人手可得的事情。那,轉業安置名額越來越少,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你曾想過嗎?

1.想轉業沒走成的大齡連長

最近,王連長就在想這個問題,上尉連長已經幹滿5個年頭,來年就是第6年的連長,本想趁著軍銜制落地前轉業的,去年年齡33,距離達齡差一歲,單位轉業名額又不多,報上去了,領導們給他做了思想工作,說工作需要走不了。

可大禮包下達後,服役年限拉長,沒有超達齡了,上尉可以幹到40,而且如果組織批准還可以延長5年,難道就在連長這個崗位上一直幹到45嗎?

想走走不了,留下來又調不了,王連長怎麼說也是旅裡排名比較靠前的優秀基層主官,連隊年年先進不說,個人參加上級比武競賽,也經常奪魁,三等功就立了3個。可上面沒有位置,自己就是調不了,干著急。

走也走不了,調也調不了,連長的崗位一幹就是5年,馬上進入第6年了,原有的激情消失殆盡,早上也不出操了,訓練也不帶頭了,慢慢開始混日子,玩手機,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意味,轉業名額變少,逐月不夠年限,自己想走,是不是只有復員這一條路?可是想想馬上35歲的自己,年齡偏大,學歷偏低,專業不通,復員回去能做什麼?

「哎,沒辦法,接著熬吧,能混就混,反正錢也不少拿,聽說還能漲。」王連長心裡盤算著。

2.想自主沒走成的營教導員

作為一名在營主官崗位工作5年半的劉教導員,《保障法》出臺後,心情是五味雜陳的,去年本來剛夠18年可以自主擇業的他,因為期待漲工資和未來的職業化政策,抱著等等看,肯定會越來越好的想法,沒有報轉業。

最近,受神圖、大禮包的影響,他開始後悔去年沒走了,自主的末班車開走了,以後就是逐月了,但聽說逐月政策不跟著現役漲,而且退休後只能領社會平均養老金,感覺去年沒走,失去了整個世界。

其實,劉教導員去年沒走,也是有些私心的,當時上級出臺了過渡性政策,營主官可以高定副團,入團的難度以及入團的好處這裡就不用說了,光工資就多不少,而且轉業後安置也是定副調。

可是劉教導等了一年,沒等來副團,卻等來了12章經,按照政策,營主官可以配中校軍銜,自己也是中校,但職務還是正營,跟已經調了副團的營主官,感覺自己是個假中校,如果軍銜還是按照職務來定,可能過幾年自己還調不到副團崗位,就可能被安排退役。

其實,慢慢等著轉業也行,可是手下2、3百號人,每天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都很大,年輕時茂密的頭髮也變成了地中海,部隊長期在野外駐訓,家裡什麼事都幫不上忙,母親剛做完手術,父親心腦血管疾病長期臥床,家屬馬上生二胎,大寶無人接送,家裡確實卻一個中年勞動力。說心裡話,劉教導也想再等等,萬一有機會可以交流提升或者原地提升入團呢?可是,就家裡這種情況,真的沒有辦法再等了。

最近這段時間,劉教導員分別找1號2號談了話,領導說,劉教導員這種情況,不是超齡的,也沒有到本銜級最高服役年限,轉業比較懸,還得等等,畢竟,目前想轉業的人比較多,而且名額還不明朗。

這種情況下,只能選逐月了吧。劉教導已經開始做逐月的打算了,雖然聽說逐月待遇不如自主,可誰讓自己去年沒選呢,這個怨不得別人,而且他相信,逐月待遇絕不會像神圖中那麼差,應該會讓人可以接受。所以,這段時間他一直在想,逐月後能夠幹什麼?

軍校畢業之後,劉教導就一直在埋頭工作,學習這事,似乎已經拋到了九霄雲外,看著身邊很多同事都考了研究生,他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尤其是在軍官暫行規定大禮包落地之後,看到脫產研究生就讀期間不計入最低服役年限內,劉教導還覺得,不考研也挺好的。

可是,現在劉教導有點兒後悔了,就自己這個軍校的本科學歷,去地方上能夠找到什麼工作?大把的211、985的應屆畢業生都找不到好工作,自己能幹啥?

馬上四十的年紀,找個工作最起碼工資不能比部隊的低吧?可是在社會上,這樣的高薪工作,要麼要經驗,要麼要技術,自己是經驗與技術全無。工資低的工作倒是能夠找到,可是,三千五千的,不夠養活孩子的,怎麼辦?尤其是現在老二馬上要出生了,孩子撫養和老人贍養兩座大山,壓的他喘不上來氣。

自己在部隊封閉多年,無論是專業技術還是思維能力,都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加上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不景氣,想找一份跟部隊工資差不多,甚至比部隊工資還高的工作,比登天還難。

都說上帝關上一扇門,會給打開一扇窗,可是劉教導覺得,這上帝不僅把門窗緊閉,還給焊死了。想了快一個月的劉嬌道,似乎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軍官職業化要延長各軍銜服役年限和服役年齡,減少退役名額,無非就是通過制度,把人留下,然後通過提高薪資待遇等形式手段,吸引大家長期服役,只有長期服役的軍官多了,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素質,實現真正的職業化。

劉教導想,如果工資能大漲,什麼過節費啊、兩地分居費、父母贍養費、家屬的榮譽金都能夠最終實現,再幹幾年也不是不可以。回不去家,大不了花錢請個保姆。

從以上兩個例子來看,無論退役安置方式如何變化,選擇權還是在自己手中,其實軍官的退役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只是把自主換成了逐月而已。

三後問題確實一直是軍官心中所擔憂焦慮的,只有把三後問題解決好,他們才願意留下來好好幹。我軍歷來政策變化都是以穩為主,穩定過渡,穩中求進,不會一下子發生太大的變化,所以,未來的十幾年裡,轉業安置應該還是退役方式的主流,只是名額有所較少而已。和現在相比,其實也沒有太多不同,就是能不能走,還是部隊說了算。

服役年限延長了,軍官在30歲之前想走,只能是復員,30歲之後可以轉業,40歲之後可以逐月,50歲之後可以退休。每多幹10年,就多一種選擇,待遇也相應得到一份提升。

但30歲可以轉業,只是理想狀態,通常是不可能的,因為轉業名額有限,同等情況下,肯定優先安排年齡大、職務低或是高銜低職的人先走。可能等到了40歲左右,才能夠有走的機會,而這個年齡回到地方,職務低年齡大晉升渺茫,部分人經過衡量,自然而然就選擇逐月了。

但從目前看,逐月的吸引力還不夠強,比較而言,短時間內,轉業仍是大部分退役軍官的主流選擇。

至於名額少這種問題,我也沒有辦法,具體誰能走,什麼時候能走,還是要看自己單位的實際情況和上級分配的名額情況,如果名額夠,自然能走,名額不夠,無論你選擇哪種安置方式,都走不了。

既然走不了,不如留下來長幹吧,軍官這個職業,只會越來越好,待遇保障,也會陸續跟上。

■有需要諮詢問題,歡迎關注自主與擇業,添加小編微信zizhuzeye212,我們將及時回復■商務合作,請添加zizhuzeye212,備註:商務合作

相關焦點

  • 2021年的逐月、轉業時間和轉業名額.
    2、轉業時間與名額有讀者發來該截圖諮詢,是真的嗎?嗯,又一個來詢問,是真的嗎?首先,我們只是一個公眾號平臺,不是「是真的嗎」節目組,所以對於是不是真的這個問題,很難給出肯定回答。因為,沒有確切消息,給出的答案也不準確。
  • 軍改開啟,轉業越來越難了.
    在這樣一個歷史的時刻,一個關乎前途命運抉擇的關口,你我都有些迷茫。從2004年以來的過去16年看,願意選擇自謀職業的是佔有一定比例。但是,更多的部隊內眾多軍官都期盼轉業帶來的穩定工作,這一方式突然改變,必然帶來很大的關注。在所有新政中,設計者其實給軍官們的定義是,鼓勵長幹或者趁著年輕復員,考入軍校就進入體制的時代將宣告終結。
  • 限制轉業名額!
    限制轉業名額!1、為什麼要強化年限,淡化年齡?軍官職業化後強化服役年限,淡化服役年齡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的,主要為改善現在很多單位「重年齡輕年限」這種不利於部隊整體發展的現象。眾所周知,目前在軍官服役過程當中,是非常重視年齡的,對於自然增長的年齡卡的比較嚴,每一級都有最高服役年齡,到時間必須走人。
  • 復員會比轉業好走嗎?
    本身現在都在傳,轉業名額少了,在單位熬也不一定能夠得一個轉業名額,還不如早早離開呢!大家都是聰明人,這一點兒不難想明白,可是大家都排隊等著復員,那工作還幹不幹了?因此,念歪經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有製造障礙,增加復員的難度,才能保障大家不走,才能穩定隊伍,才能順利開展工作,才能實現打贏目標。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復員會比轉業好走呢?
  • 相比轉業,逐月跟復原怎麼樣?
    都說轉業、逐月、復原這三個退役安置選項,拿腳來投票,普遍覺得轉業好!那麼,相比轉業,逐月跟復原到底怎麼樣?我們逐一分析一二。轉業現在軍官轉業要滿足最低服役年限6+3,也就是軍校畢業之後,在部隊服役滿6年,本銜級最低滿3年。
  • 我的未來不是夢:敢問海軍陸戰隊的路在何方?
    (本文首發於2017年3月16日《南方周末》A7版,原標題《兩會特別報導:中國海軍陸戰隊改革求變》)一個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稱為一個男人?在成軍的第37個年頭,等待中國海軍陸戰隊的會是什麼?換句話說,就是坐辦公室的少了,在作訓場摸爬滾打的多了。機關與部隊的比例明顯優化,營一級的自主能力大大增強。「去掉脂肪,增加肌肉」,改革後,作戰人員不減反增,合成化、模塊化也將因此提升,一身腱子肉,這才是咱心中的陸戰小哥。
  • 改文職還是轉業,軍改考卷的正確答案在何方?
    可話說回來,這些軍事醫療保障任務,又非得現役軍人不可,她們醫院從事護理工作的現役軍人本來就少而又少,再加上今年又有出去執行維和任務的,年齡較大的林護士長也不得不咬牙堅持。軍改當前,聽說大批醫護人員要改文職,林護士長就想,今後如果脫了軍裝,就和地方護士沒啥兩樣了,自己的軍齡已夠自主擇業年限,如果選擇擇業,還可以到地方醫院應聘,工作輕鬆還能拿雙薪不是很好嗎?
  • 如果看今後的「逐月」和轉業?
    由此可見,對於軍士,中級肯定是安排工作和自主就業(大力增加復原費,以前宣講過)為主,高級士官肯定以逐月和退休為主,所有的退役政策都是穩中求變,包括軍官安置(退休、復原,轉業,逐月)政策變化都不會太大,未來15年,軍官退役方式主流肯定還是轉業(計劃安置),無非就是總名額少了,和現在比差不了多少,只要你能走(能不能走部隊說了算,和現在一樣),符合6+3(以前是8年幹齡)就可以轉業到安置地。
  • 轉業「年曆表」!
    時間:上一年12月至2月這段期間,有關部門會在部隊進行摸底工作,然後擬定轉業計劃,分配轉業名額。這個階段,想轉業的同志一定要好好考慮清楚,看自己是去是留。走的話,選擇哪種方式走,能選擇哪裡進行安置,家屬能否隨調;留的話,看自己是否符合留的條件。時間:每年3月這個階段,部隊會按照計劃確定和上報轉業對象,整理好擬轉業人員的檔案,並在轉業對象確認後,將檔案移交給所屬單位。
  • 轉業如何選擇?還是要多問問自己的內心
    《轉業選擇,人生的路該怎麼走?》。您能想到這麼多,證明公眾號的文章沒少看,對於過來人給你的建議,可以看,但不一定要全信,每個人的價值取向都是不一樣的,很多公眾號給出的建議是在飽經風霜之後給出,是最理性的,但不一定感性,而人是感性動物,所以,這種建議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 「6+3」轉業、復員怎麼選!老轉告訴你如何破局?
    3加6隻是符合走的基本條件,具體能還能走,還得看當年名額及崗位需求。這點咱軍人要端正態度服從組織需要。三是「逐月」門檻高,或將是少數人的選擇。此次對外公布的《幹條例(暫行)》是暫行的,幹齡16士齡16公布之後,大家感覺被打擊,如果還有計劃安置的存在,預期基本沒人會選「逐月」,倒不是因為計算方式改變,「逐月」每月領取數額比「自主」少,而幹齡16年士齡16「逐月」,大多數幹部都22多年的兵齡了,基本都可以到退休,沒有必要「逐月」。
  • 轉業軍人應該是中年焦慮最嚴重的群體
    二是一批高素質的軍官和士官的轉業,成為地方幹部的重要來源,提高了整個地方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的整體素質。 可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民營經濟蓬勃發展而許多國有企業的舉步維艱,整個社會的行政管理和企業經營出現了越來越專業化的趨勢,這時候,軍官、士官的專業安置遇到的困難就越來越多了。
  • 路在何方
    非但進步不大,從魯迅的文字來看,國民性的某些方面還有越來越壞的趨勢。最有力的證明,是二十年間魯迅對國民性的批評責罵越來越激烈,越來越痛切,也越來越無奈。從此之後,他對青年一代的評價越來越低。1933年他說:「今之青年,似乎比我們青年時代的青年精明,而有些也更重目前之益,為了一點小利,而反噬構陷,真有大出於意料之外者。」1934年他又說:「但我覺得雖是青年,稚氣和不安定的並不多,我所遇見的倒十之七八是少年老成的,城府也深,我大抵不和這種人來往。」這一事實讓魯迅在努力二十年之後發現,先思想後制度的國民性改造之路走不通。
  • 你,是不是轉業安置中的「墊腳石」?
    「不行你還是轉業吧,即使安置到企業,憑你那點寫寫畫畫能力,相信也能站得住腳。」妻子在發來微信安慰到。是的,老劉在中隊是文書。說到練兵打仗、執勤放哨的功夫那確實差了點,但是寫寫稿子、策劃方案的能力還是手到擒來。妻子的幾句話似乎點通老劉。「說不定會有好的企業等待自己去挑選呢,即使是省、市屬的國企,體制內的生活自己還是能夠適應的。」老劉自我安慰道!
  • 「轉業」士官:中年危機,你可以這樣去應對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面臨人生第二次就業的轉業」士官自然也包含在內!「轉業」士官,準確的說,應該是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能達到這個條件的,絕大多數是服役十二年以上的士兵,且大多集中在30-35歲之間,比較符合中年危機的初始年齡。「轉業」士官在確定退役的那一刻,曾經承擔這一切的工作平臺就隨之消失,中年危機就會如影隨形!
  • 朝鮮發射洲際飛彈:半島局勢路在何方?
    丁學良:而且美國的話,我覺得到現在越來越不具有信用,就是說美國的底線是不允許朝鮮有這個有那個,結果朝鮮現在是一步一步地走的更近了。邱震海:所以現在來說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你們中央情報局最希望做的,把他們弄垮,這當然是誰也不知道,弄垮也有很多問題啊,誰去拿來這個核武器,美國還是中國?還有一個問題是他們不垮,當然我們也不希望他們垮,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