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保存了黑暗帝國的靈魂?

2021-02-26 布魯科夫



科夫按:《蘇聯的心靈》是英國思想家以賽亞·伯林關於蘇聯時代俄國知識分子的一本論著,裡面記錄了他與阿赫瑪託娃、帕斯捷爾納克等人的談話,以及他對蘇聯時代知識階層的種種看法,是一本很好的讀物。

我很喜歡「蘇聯的心靈」這個詞,像他們這些人,在蘇聯歷史的長河中,估計永遠是處在邊緣地位的(特別是和「偉大的衛國戰爭」這樣的歷史敘事相比),但他們卻可以被稱為「蘇聯的心靈」,是蘇聯遺產中最為寶貴的珍品。



「蘇聯的主流與外表」

然而,作為「蘇聯的心靈」的代價卻是巨大的。他們每個人都是受盡了磨難,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身邊的大多數人為了不受牽連,都與他們保持距離。即使是以賽亞·伯林作為一個外國文化參贊去訪問他們,也要冒著很大的風險。

被捕的曼德施塔姆


作為「蘇聯的心靈」註定是孤獨的,但卻不是絕望的。因為不管是在哪個黑暗的年代,總還是有人嚮往光明,願意去守護那點微弱的燭光,就像曼德施塔姆的夫人。

這個被丈夫稱為「黑暗歲月的同志」的女人,僅與曼德施塔姆共同生活了十六年,最後四年還是在流放地度過的。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曼德施塔姆夫人開始撰寫有關於丈夫和那個恐怖時代的回憶錄,最後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回憶錄三部曲」《回憶錄》、《第二本書》和《第三本書》。

文 / 古屋

*本文首發在深港書評(ID:jbsgsp),轉載已獲授權,原名《曼德施塔姆以及他的同時代人》   

 

按照一般讀者的閱讀習慣,娜傑日達·曼德施塔姆的「回憶錄三部曲」中,首先閱讀的應該是第二部即這本《第二本書》,然後才是此前出版的第一部《曼德施塔姆夫人回憶錄》。

《第二本書》涉及更為廣闊的時代背景,從詩人奧西普·曼德施塔姆的青年時代開始寫起,結束於上世紀70年代。內容涵蓋了除曼德施塔姆之外的很多詩人和詩歌流派,更為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種那個時代整體的文化景觀和精神風貌,已經遠遠超出了詩人傳記和回憶錄範疇。而第一部《回憶錄》書寫的是上世紀30年代曼德施塔姆兩次被捕(1935-1938)之間的生活際遇,側重個體的書寫比較明顯。

從此之後,任何一個研究蘇聯時期文化史和(地下)文學史的學者書架上,都應該擺放上這樣兩本必讀書:只有了解那個大時代背景中知識人的生存境況,才能真正明白第一部《回憶錄》開始時,午夜敲門聲如期而至,曼德施塔姆被捕的場景有何意義。正如娜傑日達陳述的那個荒謬的悖論:

「我們的國家因詩殺人,這是前所未有尊敬詩的標誌,因為這裡還有人能夠以詩為生。」

按照娜傑日達原本的設想,《第二本書》應該是寫給阿赫瑪託娃的傳記。《回憶錄》始於曼德施塔姆被捕,結束於她獲知了丈夫死訊的時刻。而《第二本書》也是因為阿赫瑪託娃去世,作出了很大的改動。

阿赫瑪託娃的肖像


1966年,阿赫瑪託娃去世時,數千人齊聚在教堂,奔赴阿赫瑪託娃「最後的邀請」,其中就有年輕的詩人約瑟夫·布羅茨基,娜傑日達說,阿赫瑪託娃死後,布羅茨基成為了一個孤兒。

娜傑日達心受觸動,將一本阿赫瑪託娃之書擴充到原來篇幅的四五倍,逐漸變成了從曼德施塔姆年輕時代起,講述他們的相遇相愛,自我放逐式的漫遊和詩歌創作,以及她的自我意識覺醒之書。當然,這種覺醒是離不開當時政治環境的喘息,更離不開她終生的女友阿赫瑪託娃的影響,至於曼德施塔姆的內化至生命深處的那些詩句,更是最好的寫作催化劑。

布羅茨基


正如布羅茨基所言,作為一個作家和一個人的娜傑日達,是兩位詩人的直接產物,所以《第二本書》雖然涉及到對當時很多詩人和詩歌流派的評價,但位於敘述核心的仍然是奧西普·曼德施塔姆和安娜·阿赫瑪託娃。默誦他們的詩句,是在那個批發死亡的年代裡,唯一能夠支撐她活下來的念頭:

「他離開我的生活後,我形同死人,靠詩中飛濺的快樂和不可以自殺的念頭活著。」

曼德施塔姆與娜傑日達相識於1919年5月的基輔,19年的相守,曼德施塔姆對娜傑日達最大的影響,就是把「我」和「你」變成「我們」。

這裡的「我們」在《第二本書》中有各種意指,有時候指的是曼德施塔姆所屬的阿克梅派詩人,有時候指的是曼德施塔姆、阿赫瑪託娃和娜傑日達他們三人終生的友情,有時候又意指與不同於官方文學機構的地下文學小團體。但是大多數時刻,這個「我們」只有指的是娜傑日達與曼德施塔姆之間,不可動搖,無需置疑,始終不渝的感情,

「即使用這個詞語稱謂自己的人已經長眠於墳墓,『我們』依然不可侵犯,完好無損」。

我們無法剝離這個事實,娜傑日達愛上曼德施塔姆之時,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不對等的,娜傑日達是他的戰利品,是他的讀者和聽眾,是他需要馴服的對象,是他的秘書和抄錄員,是他唯一的財產,他希望她能適應他的世界,參與他們共同的命運。

有時候這種苛刻近乎不近情理,比如不讓她出門,交朋友和找工作,他們寧願生活在貧困之中,靠微薄的稿酬度日。但娜傑日達樂意屈服,她說她是一個容易妥協的戰利品,她跟隨他的腳步四處漫遊,認同他的生活,背誦他的詩歌,接受他的世界觀,結交他的朋友——

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她認識了曼德施塔姆的同時代人阿赫瑪託娃,保持了終生的友誼,在最艱難和恐怖的時日了,她們的友誼依然堅定,「我們興高採烈地迎接死亡」;而另外一位女詩人茨維塔耶娃,因為與曼德施塔姆有過一段短暫的羅曼史,女人之間微妙的嫉妒遠離了友誼的形成。多年後,娜傑日達才真正開始閱讀茨維塔耶娃的詩歌,她給出的評價更是微妙,

「我看到的是她罕見的高貴,然而我困惑的是她對人的冷漠」。

他們正是在這個時候脫離了世界,遠離了政治運動的中心,「在淫穢的首都,一切與我們格格不入」。

書中記錄了很多他們漫遊式的經歷,縱情放歌,他們接受生活本身的樣子,對生活貧困依然甘之如飴,無論衣著襤褸還是著裝得體,無論有錢還是貧窮,無論何時,無論任何情境,都接受命運的模樣,而且很早就放棄了所謂「幸福」的權利,因為這個時代,能夠活著,還能擁有自由,已經是莫大的幸運。

這種自我放逐式的脫離,反而讓他們遠離了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影響,遠離了時代的喧囂。

展開了蘇聯時代的歷史與精神圖卷

現如今我們可以說,兩卷本的回憶錄是曼德施塔姆詩歌的最好註解,是了解那個時代最好的個案,同樣是詩人散文的最佳典範,是俄羅斯文學中的無價之寶。

這自然得益于娜傑日達全身心擁抱丈夫的詩歌,接受他的一切,用詩人的思維寫作。為了寫作《第二本書》,她甚至還閱讀了曼德施塔姆曾經讀過的哲學書籍。她已經不僅僅是曼德施塔姆詩歌的解讀者,不僅僅是詩人的遺孀,還是整個俄羅斯文化的思考者。

這是她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時刻,「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這時,我擁有了說出了自己的名字,講述我是誰、我在思考什麼的權利。」從這個時刻開始,她是作家娜傑日達,她開始評價詩歌,審判時代,清算恐怖的陰影,記錄人性中未泯的一絲溫暖。

帕斯捷爾納克

經歷了太多的恐懼和冷眼之後,晚年的娜傑日達固執己見,暴躁,苛刻,孤僻,乖戾,絕對,一個都不寬恕,連阿赫瑪託娃這樣多年的老友,晚年收回的點滴幸福,被眾多年輕詩人追捧,也被她毫不憐惜地譏諷為幼稚的自我中心,對功名的熱衷和輕率的快樂。

但正是這個瘦弱乾枯的女人,復活了俄羅斯文學中詩歌金鍊上最重要的一環,此後更是通過流亡到美國的布羅茨基得以發揚。布羅茨基在她逝世後寫的《訃文》,有這樣一幅定格的景象:

傍晚十分,她坐在房間的暗影裡抽菸,乾枯瘦小的軀體,蒼白的頭髮,孤零零的身影,全都被黑暗吞噬了,「她看上去就像是一堆烈焰的餘燼,一塊陰燃的煤,你如果撥一撥它,它就會重新燃燒起來」。

今日黑鏡頭



曾經因為三部槍手寫的小說(《小地》、 《墾荒》、《復興》)而獲得蘇聯文學最高榮譽「列寧文學獎」的勃列日涅夫同志

相關焦點

  • 冷酷靈魂:黑暗幻想生存
    歡迎來到小南的遊戲世界~今天要給大家講講冷酷靈魂(Grim soul),沒錯!就是很火的模擬生存遊戲,延續了以往的暗黑風格,在廢墟世界探索你需要的資源,使用刀劍等冷兵器與怪物搏鬥,建造據點繼而生存下來。看到這兒大家有沒有很激動呢?先給你們欣賞一張遊戲封面。
  • 和平vs殺戮 《黑暗之光》混沌戰域收穫靈魂石
    YouXi.com 3D硬派格殺雙端網遊《黑暗之光》已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凡間、神界都已陸續遭到了影魔的大範圍的攻擊,只有這混沌戰域,在殺戮之餘還存有片刻安寧。【混沌戰域 殺戮與和平並存】混沌戰域每天10:00-24:00開放,分為和平戰域和紛爭戰域兩種模式,玩家可在任意時間進入1小時,進入某一戰區後仍可進行切換。
  • 黑暗神殿BOSS介紹
    並且作為對你忠誠的回應,我允許你和你的人民回到黑暗神殿來,這不是你們一直夢想的地方嗎,現在我實現了你們的願望。」「但是…要小心。阿卡瑪。」伊利丹的面孔再次變得猙獰。「倘若有一天你的忠誠消失了,那麼你的靈魂,也將和你的忠誠一樣,灰飛湮滅!」古爾圖格·血沸
  • 紅色帝國靈魂傳承——星艦「Header Tank」作用及技術源流分析
    在調研過程中,筆者發現一次次回到了經典:那個紅色帝國及它帶來的總體設計。因此把副標題叫做:紅色帝國靈魂的傳承。在原理圖上,「Header Tank」即圖中頂部的小氧箱和甲烷主貯箱底部的小貯箱。現在,星艦仍在用各種方式向曾經的紅色帝國致敬,它就是紅色帝國靈魂的繼承者。譬如:
  • 【攻略分享】如何賦予裝備靈魂?《黑暗世界》教你鍛造專屬裝備!
    《黑暗世界》是一款輕度休閒的暗黑系RPG單機手遊,作為經典傳承之作,遊戲中並沒有剔除傳統刷副本和刷裝備這兩種硬核玩法。
  • 知識拓展:靈魂的重量是多重?
    1)靈魂的重量1901年,美國醫生鄧肯·麥克杜格爾進行了一項實驗。有6名重病患者參與了實驗,在體重的記錄過程當中,他發現,幾乎每一個實驗者在去世以後,體重都減少了約21克。於是,他推測這就是靈魂的重量。再後來,他對15隻狗進行了同樣的實驗,並發現狗在去世以後體重並沒有發生變化。
  • 一個人的臉上會刻上靈魂的印痕
    在這本書的開篇,有這樣一段話:若干年前,本書作者參觀聖母院---或者不如說,遍索聖母院上下的時候,在兩座鐘樓之一的黑暗角落裡,發現牆上有這樣一個手刻的詞:ANÁΓKH(命運)。這幾個大寫的希臘字母,受時間的侵蝕已經發黑,深深嵌入石頭裡面,它們的形狀和姿態都顯示出峨特字體固有的難以言狀的特徵,仿佛揭示著把它們書寫在這裡的是一位中世紀古人。
  • 黑暗的王者——美國漫畫《黑暗領域》推薦
    以反面人物為主人公,創造了富有個人魅力的惡棍傑基·伊斯塔卡多。黑幫殺手傑基在21歲生日時成為了黑暗領域的繼承者。這是一種宇宙誕生之初就存在的有意識力量,存在於黑暗維度之中。它給與了傑基使用自身力量權控權。使用黑暗之力時傑基可以創造戰鬥用的黑暗殖裝,控制黑暗維度中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
  • 冷酷靈魂:黑暗幻想
    也就是所謂的鎖定,不管在什麼時候鎖定的名字是誰就打誰,有的怪距離近的不要打錯了這樣打怪的話可以完全發揮武器的距離優勢。提前按打主角會自己鎖定並且去打目標。
  • 看眾籌 無邊黑暗,看誰力挽狂瀾
    玩家扮演英雄完成一系列任務直到最後擊敗黑暗力量,徵途上會遇到種種挑戰,其中包括從邪惡矮人到巨型惡魔和蜘蛛等大量敵人。想要取得勝利,英雄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技巧並找到更精良的裝備強化自己,並且要學會巧妙地利用黑暗隱藏自己取得優勢。
  • Kryon:現實裡的老靈魂(正文)
    為了從黑暗走向光明,情況要有深刻的轉變。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你知道,過渡可能很艱難,特別是從較暗能量過渡到較光能量。黑暗中的人們將會為了維持原狀而戰鬥到死。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控制方式。但是,親愛的,這個地球轉換確實在進行。轉變速度只是由你決定。星球上的自由選擇將決定時間長短。你正處於變化中,剛剛開始看到。確切而言,將有一天你會說:「太陽出來了;光贏了。」這並不意味著整個地球都開悟。
  • 如何評價大英帝國的功與過?
    面對德國的入侵,大英帝國很可能陷入可怕的失敗,也許是英國和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危機。德國的徵服戰爭及其對於思想和言論自由的壓制表明,其一旦得逞,世界將陷入黑暗,西方文明被徹底摧毀,自由將滅絕。電影《至暗時刻》中的英國首相邱吉爾。  在亞當斯看來,英帝國是捍衛靈魂和思想自由、抵禦黑暗時代的中流砥柱。
  • 俄羅斯的世仇們,凝視黑暗森林中的普京
    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 黑暗森林理論是劉慈欣提出,其實,15世紀後,地球就是一座黑暗森林。俄羅斯是黑暗森林法則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今天,也受到了黑暗森林法則的反噬,陷入了你死我活的攻守悖論。第二部分:從彈丸之地到歐洲憲兵俄羅斯起源於莫斯科公國,是基輔羅斯公國12個國家中的一支,類似於成吉思汗早先只是蒙古部落中的一支。
  • 內部剖析為什麼說ISIS是不折不扣的黑暗帝國?
    即使西方聯軍能在肉體上消滅isis,也很難在思想上戰勝黑暗帝國的蠱惑。因為實體政·權對ISIS來講毫無意義,ISIS的意識形態本來就是超越世俗,超越國家的。意識形態的傳播對他們才重要,宗教極端意識形態是ISIS的大地,網際網路是ISIS的空氣,國家之於isis,就像包裝著遊戲盤的包裝殼,isis能夠隨時丟棄。
  • 洞察之眼可換靈魂箱,「四等一」玩家福音
    你可以瞧見,在任務欄處出現一個外傳任務,每個角色只能完成一次,需要消耗1260個暴戾搜捕團的黑暗靈魂換取一個淨化的靈魂箱。對這個淨化的靈魂箱,一些玩家比較陌生,頭一次聽到。該箱子作用頗大,能自主的選擇除武器以外任何一件100級史詩裝備,「四缺一」玩家的福音。不過,黑暗靈魂材料在洞察之眼中,翻牌才能夠得到,打一次可隨機得到99~110個。
  • 8.3新團本尼奧羅薩 H4黑暗審判官夏奈什 詳細圖文攻略
    如果寶珠觸碰到艾薩拉女王、儀式方尖碑或房間的邊緣,則會觸發黑暗塌縮。當寶珠觸碰到已經開啟的傳送門,則會被虛空吞噬,不產生任何效果。在英雄難度下,當一個虛空覺醒的玩家接觸到一個虛空寶珠時,會觸發末日迫近。每次踩完蛋黃,就會刷球。
  • 二戰納粹德國為什麼被稱為第三帝國?第一、第二帝國都是誰?
    不過當時的納粹德國為什麼會被稱為第三帝國呢?如果納粹德國是第三帝國,那第一、第二帝國又是誰呢?其實這些稱號並不是什麼好的詞語,德國在一戰、二戰中都嚴重違背了國際人道主義,主動挑起戰爭,這些稱號也是給德國當時做出種種出格行為的一種繼稱。
  • 關於黑暗森林法則的思考
    這個「大硬傷」大家可以繼續探討,但是至少提出一個看故事的新的角度,啟發了我對整部作品的最核心也是最震撼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則的思考。看似絲絲入扣的宇宙社會學是不是也有瑕疵可以扒一扒呢? 那麼我們先來看看黑暗森林法則的推導邏輯。兩個基本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 一部充滿黑暗與罪惡,卻能警醒人心的電影《血色將至》
    石油大亨丹尼爾,在空曠的豪宅,不可遏止他一生的血氣,用保齡球棒殺死了伊萊,這個在靈魂的油田上和他一樣野心勃發的傳jiao士。他坐在地上,說出全片最後一句臺詞,「我結束了」。奧斯卡也沒有勇氣,把最佳影片獎給一部關於人的乾枯靈魂的、噩夢般的史詩。原著《OIL(石油)》,是美國20世紀上半葉著名左派作家厄普頓.辛克萊的小說。儘管辛克萊的著眼,始終多在社會政治的層面。但導演安德森把它改編為一部墮落靈魂的史詩。尤其刺目的,是將丹尼爾的「石油」和伊萊的「聖ling充滿」——這是德州貢獻給美國的兩大財富——並列在了一起。
  • 228、黑暗遊戲(下)
    反正大家也不知道這真的遺詔長什麼樣,再說鍾會模仿筆跡一流,又一直在中央工作,誰也看不出來有啥問題。既然沒問題,那就請各位到省政府招待所休息一下吧!鍾會讓親信帶領各級軍官和蜀中官吏到益州的曹屋,實際上就是把大家給軟禁起來。同時命令關閉城門宮門,派部隊嚴加防守,誰都不許隨意進出。整個成都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人心惶惶,大家都不清楚接下來要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