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金狗眼?看一眼就懷孕?
對於我國的軍工產業,軍迷中間一直流傳著「看一眼就懷孕」,「氪金狗眼」的說法。這些詞看著不是什麼好詞,不了解背後實情的人,還可能會造成一種誤會。
曾經網上有傳言一個故事,在1980年代初,我軍決定研製新一代大口徑機槍穿甲爆炸燃燒彈。但由於這種彈藥屬於國際前沿的武器思路,科技含量很高,全世界也沒幾個能生產的,因此我國軍工人員為研製新型彈藥走了不少彎路。
轉機也很快到來。在1984年的歐洲國際防務展上,一籌莫展的我國軍工人員,恰巧就看到比利時FN公司的APEI 169式12.7毫米穿甲燃燒彈的宣傳資料。
這是一種多用途彈高效能槍彈,主要對付輕型裝甲車輛和飛機直升機,侵入目標後可殺傷人員和破壞裝備器材。採用可靠的猛炸藥取代了複雜的引信,子彈打穿裝甲目標後,同時產生爆炸破片和衝擊波,並伴有劇烈燃燒。集穿甲爆炸殺傷和燃燒於一體,瞬間完成。
這不正好跟我們正在研製的新型穿甲爆炸燃燒彈相似嗎?我們的軍工人員就圍過來觀看,結果比利時人以為來了大客戶,對我們進行了細心講解,解答各種問題,還拿出設計資料觀看。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軍工人員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隨後完成了戰術技術論證,幾年後開始研製生產屬於我們自己的穿甲爆破燃燒彈。
在過去,「氪金狗眼」確實幫了我們軍工產業的大忙。由於西方對中國長期進行技術封鎖,在國際軍購市場上一直把中國視為外人,對中國嚴防死守生怕中國獲得先進的軍事技術。
而中國在自身技術條件落後的情況下,如果所有的問題都要靠自主研發,無疑會導致研發周期長,耗資規模大的情況。因此中國不得不對國外先進武器進行參考,希望少走彎路,節約成本。
上世紀90年代,美軍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海灣戰爭中大顯身手,伊拉克軍隊的裝甲部隊猶如韭菜一樣被阿帕奇發射的地獄火反坦克飛彈無情收割,突出的實戰表現讓包括中國解放軍在內的世界多國軍隊看到了武裝直升機的優勢,都紛紛開始發展武裝直升機。
當年,中國也在研發武裝直升機,但畢竟沒有接觸過這種裝備,在研發上陷入了瓶頸,於是就想能不能從國外引進一款武裝直升機,先研究研究。
但當時西方國家的武裝直升機不可能賣給你,而俄羅斯的「雌鹿」米24直升機又沒多大參考價值。於是我們將目光投向了南非——這個曾經的非洲唯一發達國家,他們研發出了CSH-2「石茶隼」武裝直升機,性能很先進。
▲南非的「石茶隼」武裝直升機
據說當時南非飛機製造商丹尼爾公司面對這麼大的一個潛在買家,也非常熱心,心想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怎麼也得買幾十架才夠用。領著參觀人員各種講解和參觀工廠,我方人員也對這款直升機非常滿意。
最後問:這麼好的飛機,你們打算買多少架?
我們:買一架。
南非當即就不幹了。
然後,也就有了然後。中國軍工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他們在清晰明確的目標和理論指導之下,克服了無數技術困難,在旋翼、動力、傳動、航電、火控以及機載武器方面均實現了重大突破。
2009年,武直10首次交付解放軍,讓中國軍隊擁有了專用武裝直升機。
很多時候,我們「看一眼」的目的,是為了確保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正確的。
再拿國之重器核潛艇舉例。
核潛艇誕生於1954年,這一年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首次試航。1957年,蘇聯第一艘核潛艇「列寧共青團」號也下了水。這意味著美蘇兩國不僅形成了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核戰略格局,而且具備了第二次核打擊能力。
▲「鸚鵡螺號」核潛艇。
為何美蘇爭先恐後地要下水核潛艇?因為有了核潛艇才是真正的核大國。今天世界公認的五個領先的核大國中,英法早已宣布放棄陸基和空基核武器,只擁有海基核武器———核潛艇,作為核打擊和核反擊的大國重器。
鑑於當時中蘇兩國的關係,最初我國曾希望核潛艇事業也能得到蘇聯的支持和幫助。然而,無論是中方參觀蘇聯核潛艇工程,還是請蘇聯提供核潛艇的技術援助等要求,都遭到了蘇方的漠視和回絕。
毛澤東也因此留下了穿越時空的名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為打破美蘇等國的核潛艇技術壟斷,我國決定自己研製核潛艇。不過,那個年代的中國,沒有一個人見過真正的核潛艇,也沒有任何參考資料。從物質到知識,都是一窮二白,連最基本的研究條件都不具備。大家只是籠統地認為,核潛艇大概就是常規動力潛艇中間加個反應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
在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的條件下,「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和同事們大海撈針一般從國外的報刊、文獻資料中搜羅有關核潛艇的隻言片語,用算盤和計算尺去計算核潛艇上的大量數據。
從這個細節來看,我國的核潛艇人,甚至是在沒看到任何實物的情況下,就開始了核潛艇的研製,比「看一眼就懷孕」可厲害多了。
當時,我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究竟採用常規線型還是水滴線型,內部分為了兩派。
主張先採用普通線型的一方認為,我們連普通線型的常規動力潛艇都沒有自主設計過,不妨先從普通線型入手,有了經驗再造水滴線型的核潛艇。
但黃旭華認為沒有必要。當年,美國是分三步走才實現從常規線型到水滴線型的過渡的——先造一艘水滴線型的常規動力潛艇「大青花魚」號,再造一艘常規線型的核潛艇「魟魚」號,最後造一艘水滴線型的核潛艇「飛魚」號。
▲俄羅斯「颱風級」戰略核潛艇。
「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看,這樣確實比較穩妥。但美國人已經走過的路,我們還有必要重複嗎? 就像偵察兵走了許多彎路,終於找到目標,我們還有必要重複他的彎路嗎?」黃旭華力主我們應當站在美國人的肩膀上直接上水滴線型。
最後聶榮臻拍板,不採用常規潛艇的艇型。
首艘核潛艇雖然選定了「水滴線型」,但誰也沒有親眼見過水滴線型的核潛艇是啥樣。但很快機會就來了,而且來的還很有戲劇性。
當時,我國一對外交官夫婦在美國去機場回國途中,在一家超市購物時偶然發現了幾個美國孩子在玩一個鐵灰色的核潛艇模型。外交官當然知道核潛艇是尖端武器,就買了一個帶回國,後來就送給了719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9研究所)。
▲就是類似這種潛艇全內構模型
湊巧,當時六機部的一個外事代表團在香港中轉時,也在一家商店中看見了一個核潛艇的玩具模型,就果斷地買了模型轉送719所。
▲「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
這也算見到了迷你版的實物,最讓人驚喜的是,這兩個都是美國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彈道飛彈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的模型,大的那個模型的飛彈發射筒和各艙室竟然還可裝可卸。
這一下就讓中國人把美國核潛艇的「面子」和「裡子」看了個底掉。黃旭華他們將這個模型反覆拆裝,測量、記錄、繪圖,結果證明他們之前對我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401」艇的設計思路是正確的。
1970年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徵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3月4日,黃旭華在試驗基地。
其實我國核潛艇的起步與研製成功,代表了我國軍工產業的縮影。
但懂的人也都知道走這種道路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中國的底子太薄了,還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各種技術封鎖。剛改革開放後,經濟優先的政策讓軍工產業也停滯了一段時間。這些原因,都是老生常談。
但「抄作業」這種事吧,天下武器一大抄。
就拿馬克沁機槍這種東西,一戰二戰期間,幾乎每個國家都在仿製生產,還有美國著名的M1903步槍,基本直接仿製了德國毛瑟公司的G98步槍,僅外形稍微修改了一下,最後被毛瑟公司起訴成功,讓美國付了一筆專利費。
還有就是,你觀察一下中美蘇等幾大國,第一代火箭的外形,幾乎都是一樣的
▲1943年,德國V-2火箭的一次發射。
二戰後期納粹的V-1、V-2火箭,噴氣式戰鬥機等一系列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讓美蘇等國垂涎欲滴,紛紛展開對納粹先進武器裝備及其技術人員的爭奪。
美國方面最著名的當然是「回形針計劃」。在1945年5月22日到5月31日的10天之內,美軍挺進巴伐利亞區並佔領當地,根據雅爾達協定,該地區應該是劃給蘇聯託管。為何美國這麼著急佔領此地?因為這裡有主要的V-2火箭生產工廠。隨後美軍動用了300節火車車廂和13艘輪船,把近百枚的V-2火箭以及相關的一切設備和半成品搶運一空,蘇軍在6月1日抵達的時候,只看到一座座空蕩蕩的工廠。
最可貴的是美國還成功地說服了包括德國軍方火箭計劃負責人瓦爾特·多恩伯格中將及開發團隊核心馮·布勞恩博士與相關的126位研究團隊成員前往美國。自此以後美國的火箭工業和航天工業就扶搖直上。
▲被帶到美國的納粹德國火箭專家。
蘇聯也在1945年夏天,於蘇佔區抓捕了一大批德國科學家,並將他們以及剩餘的工程設施運往蘇聯本土,以便進行火箭的開發。蘇聯的P-1飛彈就是V2火箭的直接複製,於1947年發射成功。V2火箭也成為了蘇聯航天科技和飛彈武器的基石。
所以後來幾大國的第一款飛彈都是V2的造型,反正誰先進就抄誰唄。
▲德國V2飛彈與蘇聯P-1、P-2飛彈
▲美國仿製V2並試射過多次
▲中國的東風一號飛彈
說了這麼多,其實你可以看出來,這些在軍事技術領域不斷「抄作業」的大國們,首先得有抄的實力。
抄作業也不是誰抄就能抄的,沒有一定工業和科技水平的國家想抄都抄不來,比如南亞某大國,有專家就曾稱:中國軍工看一眼就能造出相似武器,印度手把手教都教不會。
「抄作業」真的沒有那麼容易。
首先,如果理論知識水平不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抄錯了都不知道。
其次,如果得到先進技術裝備,但是材料科學跟不上,工藝經驗不足,即使抄完了性能也大打折扣。
最後,如果不針對本國國情,相應的改變抄作業的思路,抄出來來的武器裝備也無法在國內應用。
小國弱國一般是無法發展出自己整套的軍工產業,綜合國力、科研實力一般國家做不到。
不是說誰都能「看一眼就懷孕」的。即便是我們,在某些方面,也會因為科技水平不夠,而不能將技術消化為我所用。
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的航空發動機,考驗著一個國家的冶金、化工、機械、電子、橡膠以及材料等各個工業門類,其中任意一項短板,都無法自主研製出好的航空發動機。
而只要一談到中國航空發動機,不出預料「落後美國30年水平」,「一直在突破,但是沒有發動機出現」,「俄羅斯發動機最大的國外買家」等言論就會出現。
中國已經掌握了國產五代隱形戰鬥機設計和製造技術,在動力系統上的欠缺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畢竟當年西方國家開始進行發動機研發的時候,我們還沒有解決吃飯的問題,確實起步比別人晚了很多年。
慶幸的是,對於航空發動機這個短板,我國現在是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的部門牽頭進行航空發動機的研製工作。相信我國的航空發動機也會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誠然我們有著自己的不足,但經過多年的厚積薄發,我國也建立了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的強大軍事工業,隱身飛機、國產航母、平頂兩攻都已經服役。
這麼多年來,我們確實通過學習別國先進技術的路子,瘋狂彌補著自己的先天不足,但其實背後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支撐著中國軍工往前走。直到現在碩果纍纍,自主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而至於「看一眼就懷孕」,「氪金狗眼」的段子也已經逐漸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