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持續對敘利亞進行空襲,各種飛彈炸彈之類的武器用了不少,卻大部分被攔截,可以說成效不高。然而敘利亞這邊雖然有俄羅斯支援的各種先進防空飛彈系統,也並沒有對空襲戰機產生多少威脅,只是專心於攔截以軍發射的空地武器。以色列也並沒有使用隱身化的F-35,只是使用了F-16這種三代機,按道理俄羅斯的先進防空飛彈系統發現後鎖定並擊落三代機簡直易如反掌,為何除了上次S-200誤傷俄軍偵察機之外,就沒取得一點像樣的戰果呢?
以色列戰機利用黎巴嫩作為屏障,從地中海發射武器空襲敘利亞
主要是因為以色列戰機使用的都是防區外攻擊武器,使得敘利亞的這些現代化防空系統只能忙著攔截各種空地飛彈和滑翔炸彈,拿空襲載機毫無辦法。即使是無動力的滑翔炸彈,在高空投射的情況下也能飛個上百公裡遠,帶動力的空射巡航飛彈更是隨便就有3、500公裡的射程了。
敘利亞防空系統攔截以軍空襲武器
雖說現代防空飛彈的理論射程也能達到300公裡以上,但這是在理想條件下用完美拋物線彈道打出的距離:在防空飛彈越過頂點後的俯衝過程中想要找到目標必須依靠地面雷達進行指示,而地面雷達看不到的話就只能靠彈載雷達來搜索目標並進行攻擊。
然而現代防空飛彈上的雷達視野都非常狹窄,其導引頭的視場通常不足5°,好比人眼透過一根吸管來搜索,想要重新捕獲目標非常困難。目標進行機動規避就容易擺脫。這個缺陷必須依靠其他空中搜索平臺和協同交戰系統來彌補,單純依靠地面防空系統是不行的。
再次搬出這張美軍協同交戰系統(CEC)的老圖來示意。受制於技術原因,CEC系統的目標探測由預警機完成,給飛彈發送目標信息進行引導依舊是發射艦的工作。這一點限制了系統的發揮,但也比單純地面探測+引導強得多。目標探測也可由其他戰機如F-35來完成,如下圖:
這個問題體現了地面防空系統在面對空襲時的尷尬境地:很難威脅載機本身,只能攔截空襲武器。除了上面說到的問題之外,還有幾個不利因素。
最明顯的是戰機的機動性優勢明顯超過防空系統。現代戰機的作戰半徑都超過500公裡——世界最遠防空飛彈的射程極限。負責開路的「野鼬鼠」機隊完全可以通過各種「在危險的邊緣試探」行為來引誘防空系統開機,然後整個空襲編隊就可以尋找防空系統最薄弱的地方下手。也可以直接對防空單位進行硬殺傷強行打出缺口,後續機隊魚貫而入。面對這種情況,其他地方部署的防空系統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機動補位。
「咆哮蟲」作為美軍專業電子戰機,專職壓制地面防空系統
然後是戰機的信息優勢:地面防空武器只要開雷達就會引發戰機的雷達告警。如果執行空襲的是美軍戰機的話,一發哈姆反輻射飛彈就打出去了(在美軍眼裡哈姆和不要錢一樣,雷達告警一響就打一發壓壓驚先,所以新聞中出現美軍誤傷友軍愛國者陣地的報導請不要驚訝),這時候防空系統就很尷尬,關不關雷達呢?關雷達沒法作戰,不關雷達一會兒哈姆接二連三的就來了。
另外,戰機無論是否隱身,在面對地面防空武器時都可以隱藏在地平線下進行低空突襲:無論地面防空雷達性能多強,只要保持在地平線以下就能不會被發現。應對這種作戰方式除非地面雷達隱蔽起來等戰機臨空才開機進行快速射擊才有較大把握命中。這種作戰模式需要將地面防空單位的陣地前推,這將使使其面臨其他威脅,比如地面火力的打擊。
還有一點是我們無法忽視的,那就是空襲武器的性價比優勢。由於載具受威脅程度較低,所以這裡我們只比較飛彈的價格區別。空襲武器,尤其是只打固定目標的,其電子設備都不需要太複雜。從最廉價的GPS、慣性制導到更貴的圖像/地形匹配製導組件都早已白菜化,發動機也不需要用太好的,畢竟有載機賦予其不錯的初始高度和速度,省去了爬升和部分加速的燃料消耗。而滑翔炸彈則更是直接省掉了動力系統。
性價比最低的防空系統,或許是以色列的「鐵穹」
另外,防空系統的飛彈都價格不菲:為了儘快讓飛彈飛到高空獲得足夠的能量,防空飛彈都選用強力的火箭發動機,彈載的各種主被動、雷達/紅外複合導引頭和中繼通信設備也比空地武器使用的要更加昂貴。讓防空飛彈和空地武器進行一對一的交換,在價格上來算通常是是划不來的。更何況防空飛彈的攔截率在實戰中根本不可能如宣傳中說的超過9成那樣美好,能超過5成就很不錯了。一枚空地武器需要2枚防空飛彈攔截的話,這價格交換就虧大了。
所以說,在面對空襲時,最好的辦法還是用自己的空中力量將對方載機驅離,奪取戰場制空權,一味的被動防空是效率非常低下的。只要對方彈藥夠多,防空網被突破只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自從俄軍戰機撤離之後,敘利亞空軍完全無力掌握天空。以軍從此開始頻繁對敘利亞進行空襲,而敘利亞方面雖然有俄軍支援的各種新式防空武器系統,從近程的道爾M1到遠程的S300都有,再加上古老的S200等系統,都只能被動挨打。可以說是展示當前地面防空系統軟肋的最好戰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