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談
中國航空之父馮如早在1909年9月製造中國第一架飛機,可惜的是,直到大清沒了也沒有組建過一支空軍,隨後連飛機都沒有幾人見過的中華民國,空軍在這個長期積貧積弱當弟弟的國家緩慢成長了起來。
中華民國水陸空三大兵種,最沒有存在感的是空軍,很多抗日前期戰役其實空軍都是有過參與的,而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總是被下意識的忽略。
飛機最早被北洋軍閥段祺瑞裝備(之前袁大頭還有個南苑空校,大頭沒後段祺瑞乘機接管),後來皖系和奉系直系打了場仗,敗北了,段祺瑞手裡23架飛機被瓜分了。由於飛機在直皖戰爭中,皖系的飛機給他帶來了不少的心理陰影,而且沒有辦法打下來,他的軍隊沒有開掛,不可能用手榴彈炸飛機把張作霖噁心壞了。
張作霖吃虧後,便決定也組建一支空軍來噁心別人,在直奉大戰後,張作霖加緊了對人才的培養,建立了東北大學,排了幾批人出國學習飛機駕駛,他的兒子張學良也學會了開飛機。人現在有了,那麼飛機呢。只能去「借」了,於是老張從挨得近的馮玉祥和吳佩孚那裡「借」了不少飛機。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買了,張作霖從英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等國家購進了大量飛機,列強覺得張作霖很有前途,便爭先恐後巴結他,給他送飛機。張作霖便有了300架飛機的龐大空軍,有些人看慣了歐洲每年幾千架戰鬥機,覺得300連個弟弟都算不上但當時飛機比例是這樣的:
這就是稱為「龐大數量的原因」
除此之外,他給飛機分了幾個隊分別是「飛鵬」、「飛鷹」、「飛虎」、「飛豹」和「飛龍」。
張作霖的空軍一直表現出色,直到中東路事件才被蘇聯空軍狂虐。後來918事變爆發,張學良奉行不抵抗政策,那三百架飛機拿去餵了王八……
國民黨方面在1924年建立了大沙頭航校,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空軍人才,但後來被心機重的陳濟棠乘機控制,廣東空軍控制權到了他手裡。隨後1933年7月25日,蔣介石召開軍事整理會議,提出《空軍三年建設計劃》,27日的閉幕演講中,蔣介石明言空軍乃當下中國國防最要緊之事,並強調今後發展要陸空軍並重,陸軍軍費當佔四分之三,空軍經費當在四分之一。1934年5月,航空署更名為「航空委員會」,同時明令以後「航空隊」一律改稱「空軍隊」。 1936年6月,兩廣事變爆發,在黃光銳、鄧華高等粵系空軍將領的號召下,廣東空軍精銳盡數北飛(陳濟棠暈死在牆角)
不說這是空軍學校士兵練習刺刀估計沒有人相信吧
當時民國空軍主要由義大利和美國支持,由於義大利教學比較鬆散,美國比較嚴格,導致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航委會整編了九個大隊,其中飛機五花八門,是從美、法、德、意等國家進口的,而且嚴重落後,老化,很多雙翼機,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飛行員作戰經驗比日軍飛行員豐富的多,所以經常看到中國為數不多的空軍壓制日軍的奇景,即便如此,中國空軍也是很弱小,中國的工業體系完全不能與日本抗衡。
除此之外,其實很多軍閥都有空軍,包括盛世才也組建過。但成規模的不多,就幾個。比較出名的是桂系的廣西機械製造廠 廣西3號戰鬥機,它是中國第一架自主研發的戰鬥機,且性能良好,可終究不如進口戰機,最後就沒有繼續生產了最終在抗日戰爭中下落不明。
飛虎隊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僱傭兵。它是由陳納德招募的美國空軍退役老兵以及部分中國的飛行員組成。當時中國飛機缺乏,高炮射程低且稀少,日軍飛機如入無人之境,到處狂轟濫炸。國民黨便委託陳納德組建一支空軍來打擊囂張的日軍。1941年7月中旬,陳納德回到中國時,已有68架飛機、110名飛行員、150名機械師。飛虎隊分為亞當、夏娃、熊貓及地獄天使三個中隊飛機主要為霍克-81。飛虎隊在中國戰績顯赫,可惜後來由於政治分歧,陳納德返回美國,一代傳奇飛虎隊就此解散。
未完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