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空軍·發家

2021-02-18 秧貓

圍爐夜談

   中國航空之父馮如早在1909年9月製造中國第一架飛機,可惜的是,直到大清沒了也沒有組建過一支空軍,隨後連飛機都沒有幾人見過的中華民國,空軍在這個長期積貧積弱當弟弟的國家緩慢成長了起來。

 中華民國水陸空三大兵種,最沒有存在感的是空軍,很多抗日前期戰役其實空軍都是有過參與的,而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總是被下意識的忽略。

 飛機最早被北洋軍閥段祺瑞裝備(之前袁大頭還有個南苑空校,大頭沒後段祺瑞乘機接管),後來皖系和奉系直系打了場仗,敗北了,段祺瑞手裡23架飛機被瓜分了。由於飛機在直皖戰爭中,皖系的飛機給他帶來了不少的心理陰影,而且沒有辦法打下來,他的軍隊沒有開掛,不可能用手榴彈炸飛機把張作霖噁心壞了。

 張作霖吃虧後,便決定也組建一支空軍來噁心別人,在直奉大戰後,張作霖加緊了對人才的培養,建立了東北大學,排了幾批人出國學習飛機駕駛,他的兒子張學良也學會了開飛機。人現在有了,那麼飛機呢。只能去「借」了,於是老張從挨得近的馮玉祥和吳佩孚那裡「借」了不少飛機。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買了,張作霖從英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等國家購進了大量飛機,列強覺得張作霖很有前途,便爭先恐後巴結他,給他送飛機。張作霖便有了300架飛機的龐大空軍,有些人看慣了歐洲每年幾千架戰鬥機,覺得300連個弟弟都算不上但當時飛機比例是這樣的:

這就是稱為「龐大數量的原因」

除此之外,他給飛機分了幾個隊分別是「飛鵬」、「飛鷹」、「飛虎」、「飛豹」和「飛龍」。

張作霖的空軍一直表現出色,直到中東路事件才被蘇聯空軍狂虐。後來918事變爆發,張學良奉行不抵抗政策,那三百架飛機拿去餵了王八……

 國民黨方面在1924年建立了大沙頭航校,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空軍人才,但後來被心機重的陳濟棠乘機控制,廣東空軍控制權到了他手裡。隨後1933年7月25日,蔣介石召開軍事整理會議,提出《空軍三年建設計劃》,27日的閉幕演講中,蔣介石明言空軍乃當下中國國防最要緊之事,並強調今後發展要陸空軍並重,陸軍軍費當佔四分之三,空軍經費當在四分之一。1934年5月,航空署更名為「航空委員會」,同時明令以後「航空隊」一律改稱「空軍隊」。 1936年6月,兩廣事變爆發,在黃光銳、鄧華高等粵系空軍將領的號召下,廣東空軍精銳盡數北飛(陳濟棠暈死在牆角)

不說這是空軍學校士兵練習刺刀估計沒有人相信吧

 當時民國空軍主要由義大利和美國支持,由於義大利教學比較鬆散,美國比較嚴格,導致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航委會整編了九個大隊,其中飛機五花八門,是從美、法、德、意等國家進口的,而且嚴重落後,老化,很多雙翼機,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飛行員作戰經驗比日軍飛行員豐富的多,所以經常看到中國為數不多的空軍壓制日軍的奇景,即便如此,中國空軍也是很弱小,中國的工業體系完全不能與日本抗衡。

 除此之外,其實很多軍閥都有空軍,包括盛世才也組建過。但成規模的不多,就幾個。比較出名的是桂系的廣西機械製造廠 廣西3號戰鬥機,它是中國第一架自主研發的戰鬥機,且性能良好,可終究不如進口戰機,最後就沒有繼續生產了最終在抗日戰爭中下落不明。

 飛虎隊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僱傭兵。它是由陳納德招募的美國空軍退役老兵以及部分中國的飛行員組成。當時中國飛機缺乏,高炮射程低且稀少,日軍飛機如入無人之境,到處狂轟濫炸。國民黨便委託陳納德組建一支空軍來打擊囂張的日軍。1941年7月中旬,陳納德回到中國時,已有68架飛機、110名飛行員、150名機械師。飛虎隊分為亞當、夏娃、熊貓及地獄天使三個中隊飛機主要為霍克-81。飛虎隊在中國戰績顯赫,可惜後來由於政治分歧,陳納德返回美國,一代傳奇飛虎隊就此解散。

未完持續

相關焦點

  • 民國上將陳濟棠 機不可失失有因
    民國上將陳濟堂  機不可失失有因民國上將陳濟棠  機不可失失有因      五代·安重榮《上石敬瑭表》:「須知機不可失
  • 蔣宋美齡對我國空軍的貢獻
    一九零四年蔣宋美齡七歲,就讀於上海基督教會衛理女校,一九零七年夏十歲時,隨二姊宋慶齡赴美留學,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 進入麻省韋斯利女子學院就讀,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二十歲,畢業回國,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二十五歲於上海家中結識蔣介石,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民國十六年)三十一歲於上海與蔣介石結婚,民國二十五年以後襄助委員長建設新空軍。
  • 民國「黃金十年」真的美好?其實只是資本家、官僚和軍閥的狂歡
    比如擁有中央銀行、中央信託局、交通銀行等眾多金融壟斷產業的孔祥熙就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發公債不如發鈔票」,意思就是一旦缺錢就開始濫發鈔票,通過通貨膨脹直接抽取社會財富。他原話如此:「發行公債真他娘的麻煩,又是付息,又是抽籤,還弄不到幾個錢,不如直接印鈔票,利高還省力」,看到這裡,想必連近期大印鈔票的燈塔國都要「直呼內行」。
  • 民國空軍傳奇:鮮為人知的國軍空運大隊,幾度險些改寫歷史
    今日尚能飛行的一架「迅龍」式運輸機原文刊於《航空知識》2016年第4期,經公眾號冷熱軍事史(微信號:militaryhistory)授權轉載,有刪節。1939年的冬天,剛參加過崑崙關戰役的空軍第二大隊第9中隊副隊長衣復恩,在桂林偶遇航委會主任周至柔,交談一番後,周問他是否願意去重慶接收一架空軍的運輸機?於是在重慶珊瑚壩機場中國航空公司總部,衣復恩第一次見到了這架編號36的DC-2運輸機,該機原為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塞拉西皇帝訂購之專機,因阿國被義大利入侵而轉售廣東空軍,後由中央空軍接收。
  • 尚勢出新的民國時期書法
    入民國後,學人多不規規於矩矱森嚴的楷法,行書書寫便捷,應用廣泛,抒情達意,世人好之,故民國書家多長於行書,納碑版筆勢於行草書之中,體勢為之一變。,故民國書家多善寫鐘鼎古籀,以金石氣相標榜,開拓了書法藝術的新領域。
  • 民國履跡【8】海軍司令部舊址:你不曾了解的抗戰往事
    先輩做木材生意創立家業,但到曾祖父吳文林、曾祖母蔡氏一輩,雖苦心經營,終因社會動蕩,家道中落,以致難以維持家中9個孩子的生活。少年吳振南為了闖出一條路,十五歲就離家投考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光緒三十年,被選送到英國皇家海軍東方艦隊任見習士官,後轉赴英國格林威治海軍大學樸茨茅斯槍炮學校及勃列茅斯領港學校系統地學習航海、駕駛、操炮等海軍高等技術。光緒三十二年期滿回國。
  • 《民國海軍》︱民國時期海軍的艱難起航
    民國海軍基本上完整繼承了清帝國的現代海軍體系,擁有包括戰列巡洋艦在內的不錯家底。但民國海軍結局較為悲壯,尤其是歷經篳路藍縷,踏著艱辛足跡一步步積攢而出的那些艦艇,大多在抗日戰爭初期,在佔有絕大多數的日本海軍的攻擊下壯烈殉國了。
  • 民國的交通PPP訴訟案
    嗣因另案沒收入官,民國二年由財政部鹽務署價賣於原告阮昆林,聲明該路原案所有一切權利均由該公司承繼取得。三年六月稟準交通部領照興修周家口至長溝峪路線,同年十二月該原告因山邊一線施工困難,稟請改修路線,仍聲明保留原有路線,四年一月經交通部另發執照各在案。今交通部核准大豐公司傅厚德建築由車廠村至周口店輕便鐵路一案,其路線與周長保留路線重複,當經該原告阮昆林訴願交通部。
  • 民國時期的北洋軍,戰鬥力為什麼是「日漸衰落」?
    然而,作為袁世凱打天下的主力軍——北洋軍,在民國時期,戰鬥力卻是「日漸衰落」。舉一個例子便可以看出,剿滅只有幾千人的白朗起義軍,居然耗費了北洋軍兩年的時間,調用的兵力佔到總兵力的2/3,且裝備齊全,懸賞也超出了常規。其實,從紀律到專業程度,白朗起義軍都不如北洋軍。但是,白朗起義軍為何能在北洋軍的「槍林彈雨」中來去自由?
  • 年底民國八年,九年袁大頭,竟也能賣70萬,你家有沒有
    『袁大頭』由天津造幣廠首先開鑄,其後南京、廣東、武昌、甘肅等地的造幣分廠陸續鑄造,由於其銀兩分量足、信譽好,成為民國時期乃至往後更長時間中國各地大量使用的通行貨幣。在眾多袁大頭銀元中,民國八年的袁大頭銀元無疑使最少的。
  • 北洋水師亞洲第一,民國海軍為啥約等於0?民國:軍閥太多了
    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北京政府和南京政府。再加上時代的變遷,也使得民國海軍漸漸落伍。在甲午海戰時期,中日以及世界都是使用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戰列艦。所以,在淞滬會戰時,只能通過自沉堵住江陰要塞的方式配合陸軍防住上海側翼。在悲壯的同時,又有一絲絲憤慨。
  • 參閱 民國南京政府的陸海空軍勳賞條例及勳賞條例施行細則
    按:今天轉載的顧源宏友的這篇文章,主要整理了民國時期國光勳章
  • 被吹捧的民國大師,被忽視的民族脊梁!
    真相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四天四夜「激戰」中,日軍總共才42人受傷,只有一人重傷不治,平均兩個小時打傷日軍一人。真相是全面抗戰剛第一年,國軍就損失了上百萬的精銳,徹底讓我們陷入了被動。在躲避飛機轟炸時,他看見了沈從文直罵:陳寅恪跑是為了保存國粹,我跑是為了保存《莊子》;學生跑是為了保存文化火種,你個該死的什麼用都沒有,你跟著跑什麼跑啊!
  •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奇聞
    更具體地說,民國初年軍閥的出現是軍事近代化運動失敗的結果。槍炮聲持續了半天之久,莫裡循估計官兵們起碼耗費了超過十萬發子彈。結果,戰鬥結束等他出來查看的時候,驚訝地發現張勳公館的牆壁上沒有一個槍孔!討逆軍的槍法準確度由此可見一斑。莫裡循就很不客氣地找到中國政府,建議中國官兵以後不要用西式武器作戰了,而應該改用長矛和弓箭,這樣一來可以為國家節約巨額的軍火費用,二來也可以切切實實地對敵人造成傷害。
  • 蔣百裡:民國最後的國士無雙
    這樣一位「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的傳奇將軍,雖然身死不在沙場,但最終被國民政府以國哀之禮風光大葬,民國史上得此殊榮者唯其一人。蔣百裡,民國時期最負盛名的軍事戰略家,陸軍上將。「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 朱英||民國時期工商界人士的「民國」印象(三)
    因此,工商界對民國自然也難以留下較好印象。其次是與民國歷屆政府制定頒行的經濟法規以及實施的相關政策也存在緊密關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法規與政策肯定會受到工商業者歡迎,相反則表示反對和抵制,並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民國的印象。
  • 解讀民國明星武器
    解讀民國明星武器民國的軍閥混戰時期,由於歐美的武器禁運政策使步槍、機槍等裝備無法正常進口,而駁殼槍作為防身武器不在限制之列,因此被各路軍閥大量採購和仿製。據估算,民國時期的各色軍隊中至少曾經裝備過40萬把以上的駁殼槍,如果按德國毛瑟公司自產100萬把、國內仿造約50萬把來計算,中國至少佔有駁殼槍總量的三分之一,名符其實的「駁殼槍之國」。
  • 臺灣空軍雷虎飛行表演隊
    空軍官校奉指示以國人自製之 AT-3 機擔任飛行特技表演,以展示國防科技之進步及宣揚我空軍精湛之戰技,進而振奮國人士氣,自七十七年(1988年)三月起,經過人員遴選、AT-3 機性能評鑑、並由雷虎特技小組成員施予三個月嚴格之訓練,於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一日成立空軍特技小組。
  • 民國時期(八路軍輕武器大全)
    因造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8月,國民政府將新槍定名為「二四式步槍」,最初在槍身機匣上打上「二四式」印記。後又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槍身機匣打上「中正式」印記。比較特別的是其配用的全長達575毫米的刺刀,因中正式槍身較日軍的三八式步槍短,採用格外長的刺刀與重視白刃格鬥有關。1935年雙十節後,該槍正式開始大量生產。
  • 談談民國時期軍服的變遷發展史
    民國時期是從1911年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算起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時期的軍裝變動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