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掃描陣列雷達與機械掃描雷達天線的區別與優勢

2021-02-10 武器視界

電子掃描陣列雷達(英語: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簡稱:ESA radar),是指一類通過改變天線表面陣列所發出波束(wave beam)的合成方式,來改變波束掃描方向的雷達。這種設計有別於機械掃描的雷達天線,可以減少或完全避免使用機械馬達驅動雷達天線便可達到涵蓋較大偵測範圍的目的。當然,這並非表示電子掃描雷達就不可以採用機械轉動的方式來增大掃描範圍,事實上採用機械轉動電子掃描雷達基座的方式可以進一步增大雷達波所能覆蓋的範圍,比如俄國現代級、英國45型等防空驅逐艦都裝備或將裝備雙面電子掃描陣列雷達(而不是如美國神盾艦上的四面陣),這就使它們不得不採用旋轉陣面的方式來覆蓋360度圓周,是「電子掃描」+「機械轉動」結合的典型實例。

目前使用的電子掃描方式包括改變頻率或者是改變相位的方式,將合成的波束髮射的方向加以變化。電子掃描的優點包含掃描速率高,改變波束方向的速率快,對於目標訊號測量的精確度高於機械掃描雷達,同時免去機械掃描雷達天線驅動裝置可能發生的故障。由於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改變波束指向,電子掃描雷達比使用純機械掃描的傳統雷達有更強的多目標接戰能力,邊掃描邊跟蹤能力,以及空對空-空對地多模式同時工作的能力等等。

歐洲颱風戰鬥機機頭的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薩克森級巡防艦上的相控陣雷達

電子掃描天線使用的陣列包含「一維線性陣列」與「二維陣列」兩種,兩種陣列代表波束可以控制方向上的差異。

頻率掃描

軍事上很少有電子掃描雷達採用掃頻的方式來控制波瓣指向,因此通常所說的「電掃」都是指「相位掃描」的相控陣雷達。但是早期的相控陣雷達上也有混合了掃頻機制的例子,比如美國核動力飛彈巡洋艦「長灘號」以及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上的SCANFAR雷達系統,其目標追蹤子系統AN/SPS-33雷達就是對目標高度掃描採用頻率掃描,而對目標方位角掃描採用相位掃描的機制工作的。

被動相控陣/無源相控陣

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之類神盾艦上的神盾系統就是以無源相控陣雷達為主特徵

凱山一號飛彈的相控雷達車

無源相控陣雷達(英語:Passive Phased Array Radar,PPAR radar),是PESA radar即無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一種。英文Passive翻譯為「被動」或「無源」,意思是指天線表面的陣列單元只有改變「訊號相位」的能力而沒有發射信號的能力,訊號的產生還是依靠天線後方的訊號產生器,經訊號放大器,再利用電磁波導(波導管)或空間饋電方式傳送到陣列單元上面,接收時則反向而行。由於每個陣列單元自身不能作為訊號源主動發射電磁波,所以被稱作被動相控陣或無源相控陣。

現在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多是以行波管產生訊號,這和最新的脈衝都卜勒雷達產生訊號的方式一樣,區別主要在天線上。

主動相控陣/有源相控陣

有源相控陣雷達(英語:Active Phased Array Radar,APAR radar),是AESA radar即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一種。英文Active翻譯為「主動」或「有源」,意思是指天線表面的每一個陣列單元都完整地包含訊號產生、發射與接收的能力,也就是將訊號產生器、放大器等等全部縮小放在每一個陣列單元以內,天線不需要依靠訊號產生器以及波導管饋送訊號。由於每個陣列單元都可以單獨作為訊號源主動發射電磁波,所以被稱作主動相控陣或有源相控陣。這是目前相控陣天線發展的主流趨勢。

有源相控陣的的每個單元只掃描一小塊固定區域。各個模組的訊號的相對相位經過適當調整,最後會強化訊號在指定方向的強度,並且壓抑其他方向的強度。在同樣的涵蓋範圍以內,不需要移動雷達天線也可以滿足掃描的需求。此雷達的電子零件需要「快速移相器」,而控制相控陣也需要極高的計算能力。此雷達理論在二次大戰時提出,最早使用是用於地面的大型彈道飛彈預警雷達上面。空用系統最早是出現在美國空軍一架RC-135 Rivet Amber飛機上面進行試驗,這架飛機稍後發生意外墜毀。能夠使用在船艦上或者是軍用飛機上的小型化有源陣列技術要到1980年代才逐漸成熟,成本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有源相控陣的好處除了與無源相控陣類似之外,由於取消波導管的配置,電磁波能量在傳送過程中的散失得以降低,能量輸出得以集中在波束上。此外,波束訊號的產生是在陣列單元上面,免除傳送的線路也就降低噪訊的影響。有源陣列天線在頻率的變換與多模式的同時運作方面比無源陣列更有效,當天線表面的陣列有部分受損或者是故障的情況下,雷達的性能會稍微降低,但是不會無法工作。有源陣列的天線在執行多工模式時,可以將雷達分為幾個區塊,各自發出波束同時執行不同的任務。而無源陣列則是以快速波束跳躍的方式在近乎同時的情形下執行多工掃描。由於有源陣列相比於無源陣列省略波導管造成的能量耗損,因此探測距離得以大幅延長,而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卻由於耗損而稍遜於同功率的傳統機械雷達。

使用型態

陸基系統

美國率先將大型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用作彈道飛彈預警雷達,如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安裝於美國本土、英國、格陵蘭及中華民國。美國與前蘇聯、法國、英國、中國等太空大國都有部署類似的系統擔任警戒和監視太空的工作。這些大型預警雷達也被用於監控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的運行情況,例如美國太空站「天空實驗室」報廢並再入大氣層的時候,就聯絡了全球幾乎所有可用的大型預警雷達全程監控墜落情況。

現代化的陸基區域防空飛彈系統通常也使用相控陣雷達作為系統中最主要的預警和跟蹤雷達,如美國的MIM-104「愛國者」系列防空飛彈系統,前蘇聯的S-300系列防空飛彈系統,中華民國的天弓系列防空飛彈系統,中國大陸的FT-2000防空飛彈系統等。

空基系統

以色列EL/M-2022U機腹雷達

空用系統最早是出現在美國以C-135改裝的電子作戰飛機上面,其中以使用無源相控陣的較多,使用有源陣列的只有Rivet Amber一架,當意外發生之後,美國空軍並未另外改裝一架C-135補充損失。除了電子戰飛機以外,某些預警機或戰場監視飛機也裝備或計劃裝備相控陣雷達,而不是如同美國E-2或前蘇聯A-50那樣機械掃描雷達的圓盤狀天線。

上面所說的是支援型軍用飛機,可以安裝在直接作戰的軍用飛機——戰鬥機、轟炸機上的相控陣雷達系統當中,蘇聯為MiG-31設計的SBI-16 Zaslon雷達是世界第一款使用在中小型軍用機種上面的相控陣雷達,美國第一款裝置在非支援型軍用飛機上的相控陣雷達是B-1B上的AN/APQ-164雷達。這兩款都是無源相控陣。

第一種能夠安裝在中小型軍用機上的實用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是裝置在日本F-2戰鬥機上的J/APG-1,第二種則是美軍F/A-22猛禽戰鬥機上的AN/APG-77。

海基系統

海上的相列雷達可以AN/SPY-1 3D相控陣雷達為例。AN/SPY-1是一種多功能雷達系統,擁有四面固定的無源相控陣天線,是神盾戰鬥系統的中樞。由於相列雷達的優點,一艘戰艦可以只用一個雷達系統充當海面偵搜雷達(找船隻)、空中偵搜雷達(找飛機與飛彈)以及多目標火控系統。第三項是戰艦使用相列雷達的最重要理由。在引進相列雷達以前,導引一或兩枚防空飛彈就需要一個火控雷達全力關注。一艘船因此只能與少數目標接戰。相列雷達能快速重新定向雷達波,快到足以模擬許多個火控雷達,導引許多防空飛彈。這是神盾系統接戰能力很強的原因之一。

類似的還有前蘇聯由陸基S-300衍生而來的S-300F海基防空飛彈系統,其跟蹤雷達也直接由陸基系統的相控陣雷達改造而來,是旋轉基座的單面相控陣。052C型驅逐艦上則裝備了比AN/SPY-1更加先進的四面固定式主動相控陣雷達H/LJG346,在其HHQ-9防空飛彈系統中扮演核心角色。

相關焦點

  • 理解AESA–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通常稱為AESA,是一種相控陣雷達系統。它由一系列天線陣列組成,這些天線陣列形成天線波束,可以在不實際移動天線的情況下對準不同的方向。AESA系統目前用於許多不同的軍事平臺,包括軍用飛機和無人機,以提供出色的態勢感知能力。
  • 雷達天線系統及天線陣列
    DRDO開發了以下雷達天線技術:機械掃描雙曲面反射天線系統-I為了滿足檢測在非常低的高度飛行到高海拔地區的目標的要求,在沒有仰角掃描天線波束的情況下,開發了一種雙曲面反射器天線系統,用以在方位上產生非常窄的筆形波束並且在仰角情況下也能保證波束成形。
  • 【雷達乾貨】深入了解掃描陣列雷達信號處理
    主動電掃描陣列 (AESA) 雷達是當今先進武器系統的關鍵組成 , 特別是機載作戰系統
  • 深入了解掃描陣列雷達信號處理
    主動電掃描陣列 (AESA) 雷達是當今先進武器系統的關鍵組成,特別是機載作戰系統。
  • ESA相陣控雷達/相位陣列雷達
    AESA〈Active Electronically-Scanned Array〉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列雷達是21世紀主流的軍事雷達,全世界第一種實用化
  • 有源電掃描陣列(AESA)和混合電掃描陣列
    通常可用T/R組件的數量來估計雷達的性能,一些常見的AESA雷達及其陣元數量如下圖所示:儘管PESA和AESA都利用波的幹涉來形成波束並控制波束方向,但是與PESA相比,AESA的獨特設計使其具有許多優勢。
  • 深入解讀相控陣與陣列天線
    一、機械掃描與電掃描 波束掃描方式不同 相控陣天線的發展以相控陣雷達為基礎,相控陣雷達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電掃描式雷達,改進了之前的機械掃描式雷達。 1. 機械掃描式雷達是通過轉動雷達天線實現波束掃描。 2. 電掃描式雷達則是通過控制天線陣元饋電方法靈活控制波束指向。
  • 無源相控陣和有源相控陣雷達到底有何區別?
    (英語:Passive Phased Array Radar,PPAR radar),是PESA radar即無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一種。主動相控陣/有源相控陣有源相控陣雷達(英語:Active Phased Array Radar,APAR radar),是AESA radar即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一種。
  • 第三講 數字陣列雷達
    第一處在N與波速寬度的關係中,係數為0.886,原來的PPT筆誤了部分寫成了0.866;第二處是當相控陣天線掃描角度增加時,其半功率波束寬度是增大的,不是減小的,曲老師口誤加筆誤了!非常感謝!我在未來的課程製作中,將更加注意這方面的披露,不斷提升每堂課的質量。
  • 科普:相控陣雷達工作原理及類型簡介
    天線的單元數目越多,則波束在空間可能的方位就越多。這種雷達的工作基礎是相位可控的陣列天線,「相控陣」由此得名。有源相陣控雷達和無源相陣控雷達的區別是就是無源是只有單個或者幾個發射機子陣原只能接收,而有源是每個陣原都有完整的發射和接收單元!
  • 【氣象雷達】多重掃描氣象雷達的使用誤區
    國家規定,在生活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條件下,電磁輻射的功率密度不能超過40μw/cm²,否則將對人體產生有害影響——有趣的是微波爐的輻射國標為1000μw/cm²。以上數據說明,在機載雷達前方的輻射量是超標的,那麼處在機載雷達後方一兩米的駕駛艙中情況又如何呢?首先從雷達的性能上來講,一部雷達的基本性能是由它的天線增益(Antenna Gain)決定的。
  • 前沿: 後摩爾時代 , 從有源相控陣天線走向天線陣列微系統
    有源陣列天線技術在高解析度微波成像雷達應用時 , 特別適合多模式快速切換、波束賦型和波束掃描 , 實現微波成像雷達多種模式工作 , 使雷達具有快速響應、自適應和故障弱化等能力 . 根據微波成像雷達的特點和技術的發展 , 最值得重視的是有源陣列天線以下幾個特徵 。
  • 飛彈相控陣雷達的最新研究水平,美國最高,俄日緊隨,我國怎樣
    我國超遠程飛彈根據披露的數據,美國採用微機電系統點掃描陣列樣機實現X\ka雙頻共用陣列。我國霹靂15飛彈目前,美國有幾個項目的技術起點很高,包括平面陣列和共形陣列。現有的方案大多選擇雙頻段,更注重毫米波測量精度好的性能優勢。飛彈相控陣雷達的最新研究水平,美國最高,俄日緊隨,我國怎樣。
  • 【名家講壇】數字陣列雷達及其進展
    軍用雷達通常採取增大峰值功率和提高功率孔徑-增益積來探測具有較小 RCS 的目標,但在強雜波壞境下這會對系統的動態範圍、相位噪聲、穩定 度、隔離度,以及其他一些與硬體相關的參數提出很 高的要求。收/發波束均以數字方式實現的全數位化數字 陣列雷達( DAR)能很好解決上述問題。這種全新概念的數字陣列雷達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正在成為 相控陣雷達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廣受人們的關注。
  • 相控陣雷達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數字陣列雷達
    數字陣列雷達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發射模式下,信號處理機給出發射波束掃描所需的幅度和相位值送至數字T/R組件(DTR),DTR在波形產生時預置相位和幅度,然後經過上變頻和放大後經輻射單元發射出去在空間合成;接收模式下,各單元接收的信號經過下變頻、DDC (數字下變頻器)後I/Q信號送至信號處理機進行DBF處理和常規信號處理形成目標點跡。
  • 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優勢、挑戰及未來發展
    ,來自於英文AESA(有源電子掃描陣列),它剛一出現時就被認為是雷達技術的巨大飛躍。有源相控陣(AESA)是由一組天線陣列,構成一束無線電波,能在不同方向瞄準,天線無需移動。AESA出現於上世紀60年代初期,主要用於雷達裝備。
  • 相控陣天氣雷達
    相控陣雷達(Phase Array Radar,PAR),即相位控制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無源相控陣雷達後端有一個中央發射機和一個接收機處理髮射和接收的電磁波信號,天線陣面只是被動發射和接收,這一點與普通雷達區別不大,只是天線部分不同而已。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每個輻射器都配裝有一個發射/接收組件,每一個組件都能自己產生、接收電磁波,因此在頻寬、信號處理和冗度設計上都比無源相控陣雷達具有較大的優勢。正因為如此,也使得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造價昂貴,工程化難度加大。
  • AN/APY-9有源相控陣雷達
    AN/APY-9有源相控陣雷達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是一部採用「電子掃描+機械掃描」組合方式的預警雷達系統,可執行開發海域/近海
  • 中信軍工•軍臨天下(第23期) ——雷達專題之一 相控陣雷達
    典型的相控陣雷達利用數字控制移相器改變天線陣元相位分布來實現波束的快速掃描而非傳統的機械轉動天線面方式,故又稱電子掃描陣列(ESA)雷達。相控陣雷達分為無源相控陣和有源相控陣兩類,其相比傳統雷達具有較大的技術優勢。相控陣雷達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陸基雷達系統、海基雷達系統、空基雷達系統等領域。成為信息化戰爭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裝備,相控陣雷達代表著未來雷達系統的發展方向。
  • 什麼是有源相控陣雷達?
    > 有源相控陣雷達,是相對於無源相控陣雷達而言的,兩者都是相控陣雷達的一種。所謂相控陣雷達,是指採用了相控陣體制的雷達,即通過改變陣列天線中每一個天線產生電磁波的相位與幅度,以此強化電磁波在指定方向上的強度,並壓抑其他方向的強度,從而實現天線陣列無需機械轉動,就能實現波束掃描。相比於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而言,相控陣雷達無需機械轉動,具有掃描周期短、可靠性高、安裝簡便、多目標追蹤能力強等眾多優點,現已成為各國雷達主流發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