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微博
@艦R百科的圖書館號
感謝作者的轉載許可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折躍至原博
一、誰啊?歷史上真的有這艘船?今天是1月9日,89年前的今天,義大利的一艘驅逐艦下水了,她的名字叫「Ugolino Vivaldi」……
停停停,作者你能不能別賣關子了,義大利船雖然名字繞口,但看個大概我還是會的,這不就是遊戲裡援力滿滿的驅逐艦,人稱「死蓋」級的烏……啥來著?等我上遊戲看看……
「烏戈裡尼·維瓦爾迪」。
對對對就是她。不愧是混過百科的,太繞口了這名字。
可是你等一下啊,你不覺得這個翻譯有點奇怪麼?
不就是個音譯嘛。U~go~li~no,烏~戈~裡……等等,最後怎麼是個「no」?不應該是「ni」嗎?遊戲裡明明寫的是「烏戈裡尼」啊?
英語維基,「Ugolino」
義大利語維基,「Ugolino」
什麼?連維基都說的是「no」?我懂了,你萌藥丸,這麼明顯的錯誤都能犯,我今天就要把顧問團批……
——(咔嚓)——
我當年做烏戈裡尼的艦史翻譯的時候,也是跟上面的對話一樣驚訝。當時我還不知道那麼多的艦船知識,有中文就先去百度找英語原名或者譯名,然後設法找到維基開始查艦史。就在那個時候,當我在搜索框裡輸入「烏戈裡尼 維瓦爾迪」的時候,也是看到了一行行詭異的文字,它們都是這樣的:
義大利xxxxx……xx驅逐xxxxx……烏戈裡尼·維瓦爾迪(Ugolino Vivaldi)xxxxxxx很明顯這是有問題的啊!漢字「尼」怎麼會對應「no」音呢?不管了,譯名先放放吧,再找找其他資料先把艦史的坑給填了……
就這樣不斷搜集資料的時候,群裡的Benzheng(就是這個號經常寫科普的dalao),給我推薦了《康威艦船年鑑》。我當時一看,權威書籍!看起來啥冷門船都有的樣子,早料到你萌會時不時出些冷門船,有這個我再也不怕了!
Conway Maritime Press -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PDF版不難找。
我看看還有啥資料。義大利……驅逐艦……航海家級。嗯……嗯???
書上赫然寫著「UGOLINI VIVALDI」
當時我是徹底傻眼了,不是權威書籍嗎?到底哪一邊是對的?找遍了維基,各種國外的艦船網頁,各種線圖網站,最後還查了這艘船溯源的人名,我才確信,只有《康威》裡寫的是「Ugolini」。
不會是你萌的公告直接抄《康威》抄錯了吧……罷,不計較那麼多了,我就單獨按譯名字典起個名,「烏戈利諾·維瓦爾迪」好了。艦史開工!
於是你就會看到百科裡這個很「奇怪」的詞條,只有艦史部分用了「烏戈利諾」,其餘部分,都用的是「烏戈裡尼」。
你讓我批判一下幻萌?唉,我倒是想批評。「烏戈裡尼·維瓦爾迪」,錯沒錯?這個譯名肯定是錯的,「烏戈利諾·維瓦爾迪」才是正確的。
然而現實可不這麼想:這艘船先是冷門船,在艦r之前也仍然保留著錯誤譯名。她的歷史也是被實裝進遊戲後被大部分玩家所知……
你是真貨?誰知道呢?
能搜出來就不錯了,只有3個結果。
我才是真貨,1w多結果可不是開玩笑
叫我怎麼批判嘛,怕不是還得感謝幻萌讓我們知道這艘小船呢!只恐怕,以後「 Ugolino Vivaldi」的中文譯名,真的要變成「烏戈裡尼·維瓦爾迪」了……
(題外話:我翻譯的第一版艦史早就被幾乎重寫了,現在版本的艦史的作者是百科裡的考據大佬,他也是同意用在艦史中以「烏戈利諾·維瓦爾迪」來指代的。)
二、「考據認死理」的迷思要是以前,在我對艦名考據非常狂熱的時候,或許還會對上面的「錯艦名」捶胸頓足一下。那時的我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考據」世界裡,認為什麼「厭戰」、「反擊」都是錯的!應該叫「勇毅」、「卻敵」!
「勇毅」、「卻敵」,對嗎?肯定對的,形神兼備。但是有一次,當我在一次貼吧回帖中直接搬出了「勇毅號」這個字,本以為可以炫耀一下自己的「內涵」,樓下有個人卻直接回覆:「你說的是啥船啊?」按平時我肯定噼裡啪啦一堆論據打上去,但那次,我停頓了一下。
我就算說「厭戰」又怎麼樣呢?和我對話的人只要知道我指的是這艘船就足夠,有必要那麼「有內涵」嗎?
我馬上發現我一直就搞錯了,一個詞語往往不需要深入那麼多的延伸義。「勇毅」和「厭戰」在解釋清楚以後就是同一樣東西,對話中不需要那個詞語的多少內涵。用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厭戰」才是最無歧義的詞語。
三、譯名與考據的關係沉靜下心後,恰逢川普當選總統,而我也有幸看到了這篇文章:
新華社譯名室主任:為啥Trump譯成川普而非川普
「約定俗成」,先於「名從主人」,這正是避免交流的歧義,若無「約定俗成」,則用「名從主人」來保證譯名的原汁原味……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句話:
在譯名問題上,譯名統一更重要,譯名的學術性應該讓位於統一性。就差直接說出來:「雖然這個譯名是錯的,但久而久之沒人改真的可以為所欲為。」至少在專有名詞上,時間過去以後沒人記得誰真誰假,用的多的那個自然就變成正確的了。
不信?回看第一節,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多虧艦R百科收錄的是中文遊戲,沒有太多需要「直接翻譯」的地方,如真要在艦史中翻譯專有名詞,也只需要從幾個現成的譯名中選一個而已,這個譯名怎麼選?我的態度是選最被大眾接受,由中文搜尋引擎搜索得出的最沒有歧義的一個。只要傳達出最關鍵的消息就可以了,至於這個名字本身的「涵義」如何,其實並不重要。
四、譯名考據的「覺」與「悟」我平常也打打STG,尤其喜歡《東方》系列。某日偶然看見「東方」貼吧中熱烈討論THBWiki的一個譯名問題:由於《東方》新作中的一句臺詞文本,管理員認為這句文本可能會影響某個角色的譯名,至少應該雙名並列,然而這個原本的譯名已經被大部分人叫了近10年了。我一直有關注這件事,目前這件事最終以維持原狀告終,對貼吧吧友們來說應該是一個好的結果吧。
為了追求一個細節而放棄多年的習慣,這種「考據精神」值得嗎?當這僅僅只對一個譯名時,我認為不值得。正如前面新華社譯名辦主任所說:「在譯名問題上,譯名統一更重要,譯名的學術性應該讓位於統一性。」只憑這一句話就足夠給出答案了。
在那場貼吧幾乎一邊倒的「混戰」當中,大多數反對改名以及雙名共存的人都給出了「約定俗成」的理由,而有小部分反對者更是給出了相當數量的考據證據。而我認為,這場爭論的主要焦點仍然在於「習慣」的強大力量,而考據則是次要的。換句話說,即使反方沒有任何一點考據優勢,依然可以對正方叫板。憑什麼?就憑那個「約定俗成」的強大力量。
我在編寫「艦名溯源」詞條到厭戰一項的時候,寫下了:
HMS Warspite 厭戰
戰列艦論壇給出的解釋,按這個帖子的解釋,「Warspite」這個詞應表達的是英勇堅毅、不懼危險之意。
shipsnostalgia給出的解釋:
The name Warspite’s origins are cloudy and uncertain. It may well have been 'War(spight)', itself a contraction of 'despight', meaning contemptuous defiance...
「Warspite」之名的起源非常模糊和不確定。它很可能是「War Spight」,即「despight」的縮寫,意為勇敢無畏。
厭戰號的艦銘:「I Despise the Hard Knocks of War」——「蔑視戰爭的艱辛」也佐證了上面的說法。歷史上有7條戰艦以「Warspite」命名,最早可追溯到1596年。
為什麼不寫「勇毅」?因為此處的「厭戰」僅僅只是只那艘船,至於它原名的內涵,則在下方已經展開清楚了。譯名的表意和內涵其實是可以剝離開的——因為帶有內涵的是原名,而不是名。
「Warspite」譯成「厭戰」或者「勇毅」,都不影響其本身的內涵;「 さとり 」譯成「覺」或者「悟」,也是如此。因此,有「約定俗成」的譯名,當然要首先使用。至於譯名的內涵能不能反映其原名的內涵,有當然是錦上添花;不粗不俗,四平八穩,倒也無傷大雅。為了一個約定俗成譯名咬文嚼字,只不過是玩文字遊戲罷了,不足掛齒。
附加評語——BenZheng本人主要負責歷史性內容。當初「烏戈裡尼·維瓦爾迪」是錯誤譯名的情況早已在該艦實裝(2015年11月11日)後不久被人發現,並由我發現了源頭(該帖發布於2015年12月2日):https://tieba.baidu.com/p/4191294982
Donnyjie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對Ugolino Vivaldi被錯譯成「烏戈裡尼·維瓦爾迪」一事的看法:一、確實是錯的;二、此譯名已被大眾接受,由於「譯名統一更重要,譯名的學術性應該讓位於統一性」,因此我們也應該不要花太多精力在這上面。
我的觀點是:
「譯名統一」固然更為重要。
Warspite一詞,在比較古老的年代,還是使用音譯「沃斯派特」的;不知從何時開始(大概是20世紀80年代?),這個譯名就變成「厭戰」了——而今天,我們看到的譯名,就是厭戰。
我們再來看看來自於達拉斯的NBA球隊Mavericks,在NBA剛剛引入中國的時候,這些單詞對於我們來說幾乎就是一片空白,當時Mavericks這個詞被翻譯成「小牛」;而在最近,在庫班、騰訊體育、以及廣大籃球迷們的推動下,2018年1月4日,該隊使用了全新的中文名:「獨行俠」。這跟學術問題似乎沒太大關係,因為這的確是用群眾的力量來實現的。
如果硬要說「學術」的話,那本人就摘抄下maverick一詞的翻譯:
n.(名詞)
an unbranded animal, especially a calf that has become separated from its mother and herd. By convention, it can become the property of whoever finds it and brands it.〔美西部〕無畜主烙印的小動物〔多指離開母牛而迷失的小牛〕
an person who does not behave or think like everyone else, but who has independent, unusual opinions. 持不同意見者;獨行其是者;言行與眾不同者
但是這個詞本身是錯誤的。
說回到Ugolino Vivaldi一詞在中文界的翻譯。由於康威書籍的錯誤,我們在翻譯該詞時採用了錯誤的英文單詞,導致一名錯誤。個人認為這難以讓人接受。因為至少,Warspite,還有那一大堆人名,至少能找到一些源頭。而Ugolini Vivaldi卻是來自於編書者的錯誤。人名或地名翻譯由於音譯不同而不同,採取「譯名統一」原則,自然合理——但是這是要建立在翻譯正確的前提下的。
關於維瓦爾迪兄弟
因此,BenZheng的觀點與Donnyjie的觀點稍有不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